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刚  门翔 《中原医刊》2006,33(1):33-3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上肢淋巴水肿、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5年12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6.3%),皮瓣坏死9例(7.1%),上肢淋巴水肿5例(4%),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6例(4.8%)。结论重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游离皮瓣的血运、腋窝淋巴回流情况、临床解剖仔细操作是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上肢淋巴水肿及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积液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85例连续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直至24h引流量小于20ml后拔除。记录每日引流量、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皮瓣积液情况。结果85例患者发生共发生皮下积液21例(24.7%);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1-4个时其发生皮瓣积液危险均高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结论保持通畅引流、合理使用电刀和恰当加压包扎是预防切口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36例,其中66例应用乳腔镜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MALND),70例行常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TALND),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功能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ALN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TAL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量,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相关并发症如感觉异常、淋巴水肿、皮下积液,皮瓣愈合等,MALND组明显优于TAL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2组均未出现腋窝复发患者。结论:通过乳腔镜游离皮瓣和清扫腋窝淋巴结及内乳淋巴结清扫,出血少,对机体干扰少,可明显减少常规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和有突出的美容效果。用乳腔镜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手术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李晓梅  龚君  胡艺 《当代医学》2021,27(17):145-146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9例发生皮下积液,作为研究组,119例未发生皮下积液作为对比组,分析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8岁、无皮瓣固定、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5个、肿瘤大小≥2 cm、无加压包扎、手术切口为横向、淋巴清扫个数≥6个、无使用生物蛋白胶、有基础疾病与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8岁、淋巴结转移、无使用生物蛋白胶、无皮瓣固定、有基础疾病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并发症,这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基础疾病及手术有无使用生物蛋白胶、皮瓣固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可行性及较常规开放手术的优劣势。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12月—2012年3月肿瘤外科经针吸活检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且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40例,通过术中美兰示踪及术前B超定位在乳腔镜下对40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E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EALND),根据蓝染及术前B超定位寻找SLN,乳腔镜下切除SLN并清扫Ⅰ、Ⅱ组淋巴结,如Ⅱ组淋巴结有明显肿大者则一并清扫Ⅲ组淋巴结,对切除淋巴结行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两术式每位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范围为:ESLNB为1~5枚,平均3.1枚;EALND为11~29枚,平均12.8枚。ESLNB检出率为95.0%(38/40),准确率92.1%(35/38),假阴性率15.0%(3/20),灵敏度85.0%(17/20);SLN多位于胸肌组,其中37例位于胸肌组,1例位于胸肌间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乳腔镜,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但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结论乳腺癌患者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较好可行性,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腋窝淋巴结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我国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术后发生切口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从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借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行胸壁小切口切除乳房后另取腋窝隐蔽小切口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35例,获较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范红杰 《华夏医学》2001,14(5):622-623
我院近 5年来 ,开展了乳腺癌洞式仿根治术 ,即在保留胸大、小肌的同时 ,直视下清扫尖组淋巴结 ,其 5年生存率与传统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切除范围小 ,胸部畸形及患肢功能障碍减轻 ,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明显减少 ,且不损伤胸神经。自 1993~ 1998年 ,笔者统计 30例乳腺癌 ~ 期患者实施乳腺癌洞式仿根治术 ,现将术后护理工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6~ 6 5岁 ,其中单纯癌 2 2例 ,浸润型导管癌 4例 ,浸润型小叶癌 2例 ,粘液腺癌 2例。肿瘤位于外上象限 2 5例 ,内上象限 4例 ,内下象限 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8例 ,尖…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资料报道,占妇女恶性肿瘤的30%。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乳腺癌仿治是常用的手术方式,即切除患侧全部乳房和胸肌筋膜,保留胸大、小肌,同时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易引起患侧上肢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皮下积气、积液及皮瓣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有很重要的意义。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我们对120例乳腺癌以不同年龄分组,指导锻炼。观察皮瓣愈合情况及锻炼效果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腋下多点皮瓣固定及胸壁小切口减张改善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皮下积液相关致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6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26)。对照组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留置腋窝、胸壁2根引流管;干预组除了对照组所行治疗,增加缝合固定腋窝处皮瓣和胸壁,创缘两侧皮肤做减张性小切口。比较2组病人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皮下积液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病人引流量、留管时间、住院时间、皮下积液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病人皮下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对照组不同腋窝淋巴结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的因素、是否应用明胶海绵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段和体质量指数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因素包括腋窝淋巴结阳性、是否合并糖尿病及是否应用明胶海绵。改进手术方式对减少腋窝、胸壁皮下积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皮瓣对抗牵引"法,对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对153例患者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采用"皮瓣对抗牵引"法.结果皮下积液发生率为9.8%,腋窝积液发生率为2.6%.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皮瓣对抗牵引"法,能显著减少腋窝积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皮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3例;A组采用经胸大肌前方入路,B组采用经胸大肌后方入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随访5~29个月,观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2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1)。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大肌重度萎缩发生率、腋窝和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8周生存质量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支持和精神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1)。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47±4.56)个月。2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大肌前方入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经胸大肌...  相似文献   

12.
电刀对乳腺癌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使用电刀对乳腺癌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5例次乳腺癌根治术非随机分成两组,部分电刀组99例和全程电刀组106例。记录术后引流量和停留引流管时间,以及其他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部分电刀组10例(10%)术后出现皮下积液,而全程电刀组38例(36%)出现皮下积液,(P<0.001);部分电刀组1例(1%)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而全程电刀组20例(19%)出现皮瓣坏死,(P<0.01),但部分电刀组术中出血量增多。结论:用电刀分离皮瓣、清扫腋窝淋巴结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但增加了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治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10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单纯癌,腋窝淋巴结转移8例,侵犯皮肤1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6例.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5例行改良根治术;9例行术后化疗.6例行术后化疗和术后放疗,4例行术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1例行术后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2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5年生存率45.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2.7%.结论 男性乳腺癌治疗方式首选手术,术后根据情况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男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治疗方式和累及程度(如是否侵犯皮肤/胸肌等)对男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根治术两种手术切口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切口方式的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收治并手术治疗的15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Stewart横切口组和Halsted-Mayer纵切口组,分析两组切口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在本实验中横切口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水肿、术后引流量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纵切口组。结论横切口可达到距肿瘤的边缘>5 cm的要求,腋窝暴露充分,清扫淋巴结较彻底,切口皮瓣张力小,皮瓣愈合好,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好,手术瘢痕不易暴露,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其中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52例为对照组,术中加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的34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3 d引流管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和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减少隐性乳腺癌误诊误治率。方法  选取2000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23例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经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乳房内包块。2例在门诊行腋窝肿块切除,病理诊断为腺癌转移;6例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腺癌转移;15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2例行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7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6个月~10年,14例生存期>5年。结论  隐性乳腺癌是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治疗以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自Patey报道采用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来,经近40年的实践证明其疗效与传统的根治术无显著差别。因而改良根治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治疗Ⅰ、Ⅱ期乳腺癌。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改良根治术中,Roses氏手术使腋窝的暴露及淋巴结清除效果几乎与根治术相同,但需切断后再缝合胸大肌肱骨附着处,并切除胸小肌。既往我科进行Patey氏术和保留胸大、小肌的Auchincloss氏术时,患侧的上肢常规呈外展位,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遮盖着腋窝区而影响暴露和淋巴结清扫。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取得  相似文献   

18.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候添 《当代医学》2010,16(10):78-79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O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4例.经胸大肌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保留ICBN;对照组64例,清扫腋窝淋巴结同时切除ICBN。术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上肢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高达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根治术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根治术的要求是将整个患病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 cm宽的皮肤,乳腺癌周围脂肪组织,胸肌、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之。手术不仅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 673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胸肌间淋巴结检出和转移情况,并对胸肌间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以及腋窝淋巴结等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 673例患者中,共检出胸肌间淋巴结224例,其中72例出现转移.经单因素分析,患者TNM分期以及腋窝阳性淋巴结个数是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分析,腋窝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影响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较大的乳腺癌患者较易出现胸肌间淋巴结转移,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进行常规胸肌间淋巴结手术清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