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1);2组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院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鼻塞、头痛、鼻出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随访记录两组术后疼痛、鼻阻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术后鼻塞、头痛及鼻出血症状评分分别为(1.05±0.16)分、(1.3±0.14)分及(1.63±0.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术前水平(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及4周各时间点VAS评分和鼻阻力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鼻中隔血肿和黏膜撕裂发生率均为1.67%,无鼻中隔穿孔和外形改变病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能显著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塞、头痛及鼻出血症状,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对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120例)与观察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120例),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d、术后3d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0 d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能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内镜下鼻中隔骨面多线开槽减张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珉 《当代医学》2013,(27):119-12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沛县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1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在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治愈69例,治愈率为80.2%;好转14例,好转率为16.2%;无效3例,无效率为3.6%。对照组愈50例,治愈率为67.6%;好转10例,好转率为13.5%;无效14例,无效率为18.9%。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局部肿胀、局部疼痛、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95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对三组患者鼻中隔矫正术前、术后3个月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主观评分、鼻结膜评分量表(RQLQ)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结果 95例患者术前VAS评分,轻、中、重三组的分别为3.74±1.06,3.73±0.94,3.9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总生存质量得分28.13±3.57,28.18±3.99,29.03±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轻、中、重三组的VAS评分分别为0.97±0.75,0.61±0.70,0.55±0.62,轻度偏曲组与重度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偏曲组与中度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偏曲组与重度偏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鼻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总生存质量得分16.52±5.33,13.36±3.79,11.68±4.28,轻度偏曲组与重度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偏曲组与中度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偏曲组与重度偏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后的有效率分别为87.1%,97.0%,96.8%,轻度偏曲组与重度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偏曲组与中度偏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偏曲组与重度偏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明确,鼻中隔偏曲的严重程度并不能直接决定患者鼻塞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但鼻中隔重度及中度偏曲手术疗效较鼻中隔轻度偏曲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镜下鼻腔扩容术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头痛、鼻塞及鼻出血等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F-36评分,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施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Killian切口术式治疗,观察组(n=60)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效果、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鼻塞症状VAS评分高于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施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是处理鼻中隔偏曲较有效、安全的术式,值得临床研究并推广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同期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对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行鼻窦开放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内镜下同期鼻中隔矫正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T0)、术后3个月(T1)时鼻腔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鼻腔外形、通气、嗅觉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有效率(96.77%)与观察组(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对照组外形VAS评分、通气VAS评分、嗅觉功能评分分别为(6.54±1.82)分、(6.17±1.43)分、(4.33±0.88)分,观察组分别为(6.71±1.88)、(6.25±1.09)、(4.42±0.7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4、0.250、0.427,P>0.05);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外形V...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46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调查,其中23例患者予以七氟醚麻醉,另外23例患者予以异氟醚麻醉处理,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七氟醚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2±5.8)mL,低于异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均低于异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后1 h疼痛评分为(4.2±0.8)分、术后6 h评分为(3.4±0.6)分、术后12 h疼痛评分为(1.8±0.6)分,均低于异氟醚组,P 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d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7d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并发症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21.88%),组间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二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疗效可靠,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预后良好,应推广应用该术式。  相似文献   

13.
毛伟  仝粉 《中外医疗》2023,(5):29-32+37
目的 探讨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针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较对照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5)。研究组术后临床症状评分中,鼻分泌物(0.88±0.42)分、鼻塞(0.92±0.44)分、头晕头痛(1.02±0.35)分、嗅觉障碍(0.67±0.52)分较对照组(2.06±0.39)分、(2.02±0.23)分、(1.55±0.47)分、(1.88±0.69)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7,14.696,5.999,9.290,P<0.05)。术后3周时研究组VAS评分(1.65±0.52)分较对照组(3.00±0...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4-77
目的比较分析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鼻中隔缝合治疗,B组予以鼻腔填塞治疗,采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评估鼻内镜、鼻窦CT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症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量表得分,A组患者的鼻塞得分(0.92±0.25)分、头痛(1.75±0.47)分、鼻部疼痛(1.36±0.28)分、流泪(0.44±0.11)分、耳鸣/耳闷(0.52±0.17)分、吞咽困难(0.61±0.20)分、睡眠困难(0.98±0.25)分、术后清理鼻腔时疼痛不适感(1.72±0.39)分,各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鼻腔渗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鼻粘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中隔缝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较鼻腔填塞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局麻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局麻后施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4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9±1.07)d,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78)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方法针对对照组选择一般普通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上要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样小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可以起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治疗目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在提升患者生活水平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对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治疗,评价其疗效,并随访观察其效果。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伴有鼻塞、鼻出血、头痛症状者中,术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鼻塞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评分为(3.79±1.06)分,较术前的(7.63±2.1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率94.9%(93/98),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内镜复查显示偏曲均纠正满意,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至末次随访,治愈8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5.7%(89/93)。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鼻中隔偏曲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伟霞  ;刘申  ;谭清爽 《吉林医学》2014,(35):7841-78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兰州会议疗效评定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53.4%,有效24.7%,无效21.9%,总有效率为78.1%。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为(10.67±2.48)分,治疗1年后为(5.43±1.07)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联合应用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手术安全性高,微创,对鼻腔黏膜损伤轻,恢复快,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按单双号信封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进行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比较,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围术期护理。方法:本次选取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就围术期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与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2%(P<0.05);观察组局部并发症率为22%,全身并发症为12%,对照组分别为32%、18%,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围术期人性化、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确保临床安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