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5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见性护理,早期给予肢体功能锻炼和保暖,密切观察患肢疼痛、肿胀和血运情况,同时加强药物治疗监护。结果:本组10例术后发生DVT,治愈9例,治愈率90%,1例治疗效果欠佳,经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磁治疗带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评价磁治疗带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48例接受髋膝周围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术后应用磁治疗带治疗,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4-7d行患侧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8例发生DVT占33.3%,预防组中1例占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磁治疗带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及其周围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利伐沙班,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85例术后给予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照组242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LMWH)围术期应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B组运用普通血管活性药物,术后14~20d患侧下肢行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A组0例(0%)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为6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295±80)ml,B组(272±80)ml,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结论: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围术期应用可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623例有可能发生DVT危险的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功能锻炼,并循序渐进。结果:DVT的发生率比往年降低了87.3%。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对预防和减少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间歇充气压缩泵。结果术后第7d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有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3%,经x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DVT患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应用肝素相比,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同样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DVT,而且该方法使用简单,患者感觉较舒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以上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使用分层搭扣式脚垫预防DVT,对照组使用普通脚垫预防DVT,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肢肿胀消退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住院时间研究组为(6.80±1.26)d,对照组为(7.47±1.81)d;肿胀消退时间,研究组为(4.47±1.28)d,对照组为(4.90±1.75)d;两组住院时间和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034,-1.986;P〈0.0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组为4%,对照组为14%;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上,研究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骨关节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31,-3.129;P〈0.05)。结论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能有效预防HR术后DVT的发生,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特别是盆腔手术、癌症手术后,更加容易发生[1]。下肢DVT可影响下肢活动,甚至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栓子脱落还可发生肺栓塞(PE)致患者猝死。速碧林的主要成分为低分子肝素钙,临床已广泛用于DVT的治疗。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本院妇科应用速碧林治疗妇科术后并发下肢DVT28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2016年1~8月我院通过成立医院静脉血栓防治管理组、组织培训、采取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制定预防DVT健康教育计划、编写健康教育手册、静脉血栓护理指导小组督导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果:经培训后护士DVT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2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综合干预明显提高护理人员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早期识别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高危因素并积极防范,降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老年肺癌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DVT,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DVT。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肿胀、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早期系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监测两组DVT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DVT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但髌上10cm患肢周径术前和术后第1天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早期系统功能锻炼能够减轻THA术后DVT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对预防DVT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THR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系统功能锻炼(术前评估危险因素,重点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制定功能锻炼计划,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对2组DVT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生DVT 1例,血栓发生率为2.3%,对照组发生DVT 9例,血栓发生率为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地预防THR患者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应用CPM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CPM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6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常规术后抬高患肢及术后24 h鼓励和指导患者做主动肌力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PM装置进行训练,观察两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装置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6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术后进行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嘱患者家属按摩患者患侧小腿。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观察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训练后,预防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有1例患者(3.57%)发生DVT,对照组有6例患者(21.43%)发生DVT,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结合深呼吸训练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7月-2007年4月肥胖且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用药组203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未用药组178例。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及静脉造影来诊断DVT。结果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5%(3/203),非用药组DVT发生率为3.4%(6/178),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侯丽  孙宁 《全科护理》2010,8(28):2549-2550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14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7例,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12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2013年1~12月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入院时、第7天、第14天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Glu、PT、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14天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14天Glu、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髋部骨折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