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传蓉  杨文  唐厚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49-149,16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MRI对AD的诊断率为100%,综合治疗后成活13例,死亡3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基础疾病是高血压,以急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2000年1月~2005年12月郧阳医学院太和医院52例疑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32例行CT检查,18例行磁共振(MRl)检查,8例行主动脉造影。结果:(1)提高对AD认识,在临床上详细问诊及体格检查,对AD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能作出初步诊断。(2)辅助检查中,心电图诊断符合率为0%;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30.7%;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96.1%,有2例Ⅲ型AD,UCG未能发现,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观察到剥离内膜片及内膜片活动情况。CT及MRI诊断符合率100%,诊断不仅具有超声心动图优点,且不受胸骨及肺气影响,胸段夹层图象清晰,对III型AD亦能作出准确诊断。主动脉造影检查诊断AD符合率100%,能观察动脉夹层的入口及出口,明确AD范围,假腔内血流速度及AD的严重程度,对确定手术治疗的病人起决定作用。结论:(1)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初步诊断AD;(2)心电图,X线胸片对AD不能给出明确诊断,但能起到临床筛选作用;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诊断符合率高;CT、MRI,主动脉造影能对AD起确诊作用。  相似文献   

3.
6例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识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6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结果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超声心动图、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初步诊断AD;心电图、X线胸片对AD不能明确诊断,仅可做筛选;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首选;CT、MRI、主动脉造影对AD起确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合理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分析32例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情况、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32例AD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病人表现为突发剧烈持续胸痛、腹痛,少部分表现为晕厥、腹部搏动性包块、胸腔积血等.病因由高血压引起26例,以中老年病人多见;马凡综合征引起3例,以青年病人多见.超声、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3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本组误诊18例,首诊误诊率达56.25%.30例AD病人住院存活20例(66.67%),死亡10例(33.33%).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少见和危险的疾病,高血压是引起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因素,青年人主动脉夹层主要由马凡综合征引起.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50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者43例(90%);21例行CT检查。21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100%);行磁共振显像(MRI)27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00%)。经治疗好转出院42例(84%),1例并发脑梗死且留有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7例死亡(占14%)。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CT、MRI可提供可靠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高血压12例(66.7%),其次为马凡氏综合征,胸背痛是最主要的症状(55.6%),双侧血压不对称,一侧肢体末端动脉搏动消失伴胸痛高度提示AD,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1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阳性率88.9%,CT、MRI阳性率均为100%;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好转;死亡4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破入胸腔3例;症状无好转,自动出院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对A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T、MRI均能对AD起确诊作用。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AD最为有效的方法,降低左室射血速度(dp/dt)是避免AD扩展的重要措施,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CT及MRI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例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表现,其中5例未作MRI检查。结果Ⅰ型6例占30%,Ⅱ型2例占10%,Ⅲ型12例占60%。CT平扫见8例钙化的内膜片内移,具有诊断意义。增强扫描15例见内膜片显示,20例均显示真假两腔。MRI不仅显示15例内膜片、真假两腔,并且能显示部分AD的破裂口及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论MRI被誉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CT与MRI检查优势互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且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可取代DS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合理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42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伴有高血压病(57.1%),其次为伴有冠心病(19.0%)、伴有糖尿病(9.5%)、无任何疾患(14.3%);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背部疼痛或腹痛可为首发症状,常有其他伴随症状,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心脏彩色B超检出36例,检出率86.1%,35例行CT检查、27例行MRI检查、6例行主动脉造影,检出率均100%;36例给予内科治疗,6例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治愈6例(14.3%),自愈1例(2.4%),好转出院18例(42.9%),死亡17例(40.5%).结论: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主动脉疾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B超、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病死率高,以有效的内科治疗为基础,及时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误诊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方法:就我院2005年~2009年5月收治的38例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CT、MRI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有18例先后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入院前误诊15例,占39%。入院后继续误诊者占16%。结论:(1)部分病人由于误诊,早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导致严重后果。(2)心电图、X线胸片对AD不能做出明确诊断,但能起到临床筛选作用,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诊断符合率高,对AD患者早期诊断尤其重要。CT、MRT对AD起确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康丽 《安徽医学》2009,30(8):951-952
目的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51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手段、治疗与预后。结果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72%,血压控制均未达标;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剧烈疼痛;MRI、增强CT的确诊率高(100%)。结论以突发剧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可行MRI或增强CT检查确诊;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控制血压并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光霞  唐兵  吴佳妮  靳琳 《西部医学》2012,24(9):1742-174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急诊或收入院后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痛;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CT和MRI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镇静、镇痛、降压是内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本组27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共17例(62.96%),无效10例(37.04%)。结论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降低AD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是提高AD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超声检查(TTE),X线平片,CT,MRI,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汇总分析.结果:X线平片提示性阳性率69%(18/26);超声检查阳性率77%(20/26),检测出破裂口16例,检出率62%.CT阳性率92%(24/26)检测出破裂口8例,检出率31%.超声结合CT阳性率100%(26/26),检测出破裂口20例,检出率77%.心血管造影4例,4例阳性,4例检出破口;MRI检查6例,6例阳性,5例检出破口.结论:超声检查和CT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快捷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二者结合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阳性诊断率及破裂口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黄碧宏  汪花香 《广西医学》2006,28(2):192-19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本院9年来主动脉夹层65例.结果18例(28%)入院时有低血压,非低血压有47例(72%).A型病变为主42例(65%),B型23例(35%).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胸痛为主.X线胸片、超声、CT和磁共振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37%、60%、88%和98.2%.经治疗后存活59例(91%),死亡6例(9%).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形成与诱发因素和各种高危因素有关,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必须重视对高危因素的干预,及早确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 (AD)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 5家医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5 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高血压是AD的主要原因 ,4 5岁以下发病占 18% ;76 %患者表现有剧烈的胸前疼痛 ,亦有隐痛、无痛和剧痛后缓解 ;双上肢和上下肢血压异常差异占 12 % ;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占 8% ;以并发症急性主动脉分支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的有急性心肌梗塞 (AMI)、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等 ,亦有少见的气胸和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 ;影像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 (CT)、磁共振显像 (MRI)、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有很高的敏感性 ,AD的分型、定位MRI较TTE优 ,而TTE在确定有无主动脉瓣损害、心包积液及观察内膜片活动等方面占优。【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 ,临床医师必须对AD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有清楚认识 ,及时选择或联合应用CT、MRI、TTE等辅助检查是AD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急性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以及急诊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45例急性升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 结果 39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颈、胸、背部"撕裂"样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3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例为马凡综合征患者。23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行药物治疗,另外22例患者经确诊后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45例患者中13例于住院期间死亡(28.9%),其中药物治疗组有9例(39.1%),手术治疗组有4例(18.2%),两组差异显著(39.1%vs 18.2%,P<0.001)。结论 急性升主动脉夹层,有很高的住院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急诊外科手术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36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治,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诊误诊21例,CT确诊率95.8%。伴高血压者29例,内科治疗33例,治愈27例,死亡5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明显相关,误诊率高,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表现,最后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统计并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99±9.19)岁,男女性别比为3.11:1,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者108例(93.91%),StanfordA型占33.91%(39例)。StanfordB型患者占66.09%(76例)。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1.74%。StanfordA型患者11例死亡,死亡率为28.21%;StanfordB型患者14例死亡,死亡率为18.42%,Stanford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B型患者。因夹层破裂死亡患者最多。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StanfordB型患者多于StanfordA型患者,往往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很高,StanfordA型患者死亡率高于StanfordB型患者,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8.
35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内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文楠  唐渝平 《重庆医学》2007,36(11):1081-1081,108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内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可为首发症状,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螺旋CT和MRI诊断符合率达100%,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目标血压降至100~110/60~70mm Hg,能明显提高AD的生存率.结论 快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AD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乔婷  温学慧  缪颜嵘  董智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21-123+16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7日~2017年10月27日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1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患者在不同检查期间的心率水平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9例,占比11.11%;肺动脉栓塞8例,占比9.88%。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者64例,占比79.01%;主动脉夹层10例,占比12.35%;肺动脉栓塞7例,占比8.64%。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心率水平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患者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满意度为96.30%,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急诊胸痛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病因的检出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似,且对患者的心率影响小,属于临床诊断急诊胸痛的理想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提高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4月收治的5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中有49例(84.5%)诊断为高血压,35例(60.3%)以突发的撕裂样疼痛为主。D-二聚体、胸片、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分别为87.5%(21/24)、28.6%(8/28)、45.2%(14/31)、100.0%(53/53)、100.0%(2/2)。首诊误诊率高,为44.8%。结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应尽早行主动脉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