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报告11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行stefee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植骨融合率100%;椎体滑脱率从术前平均31.4%减少到术后9%,平均复位率72%。作者认为stefee手术提高植骨融合率提供了较好途径;其手术关键是椎弓根钻孔技术;对有坐骨神经痛或间歇性跛行的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同时椎管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扩大侧隐窝是消除坐骨神经痛和间歇性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报告11例腰椎滑脱患者,均行steffee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植骨融合率100%;椎体滑脱率从术前平均31.4%减少到术后9%,平均复位率72%,作者认为steffee手术提高植骨融合率提供了较好途径;其手术关键是椎奶外事孔技术;对有坐骨神经痛或间歇性跛行的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同时椎管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扩大侧隐窝是消除坐骨痛和间歇性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智  杨锴 《中原医刊》2007,34(15):32-33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4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I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0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一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腰椎“Z”形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21个月的随访,28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6个月,术后后凸矫正角度平均27°,l~3年随访后平均丢失2-3°。FIM评分术前平均为62.86分,术后平均为8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清除病灶、自体植骨并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59岁(49-68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和MRI或CI’检查。本组患者均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滑移分度:Ⅰ°19例,Ⅱ°14例,Ⅲ°2例,其中L5/S1 27例,L4/5 8例。均表现为下腰痛,间歇性跛行或坐骨神经症状。35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结果随访12-35个月,平均23个月,依据x线片和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本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术前平均16.25±1.06分,术后平均24.78±1.2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优良率94.3%。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不稳伴继发性椎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滑脱钉棒系统在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02年8月-2011年7月采用滑脱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不稳伴继发性椎管狭窄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随访6~24月,平均12.5月。术后跛行改善者32例(100%),下肢肌力障碍恢复22例(68.75%),10例肌萎缩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6例感觉障碍术后均有恢复,6例完全恢复,10例部分恢复。结论:在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对腰椎滑脱的患者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或部分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的作用,并可使摘除椎间盘后的相关间隙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或变性的组织向椎管内脱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一2011年6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问植骨融合(10例)或后外侧植骨融合(8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分析患者术前、术后VAS腰腿痛评分、Cobb’s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腿痛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冠状位Cobb’s角术前平均31.56,术后改善至平均14.8(P〈0.01);矢状位术前平均12.6,术后改善至平均36.0(P〈0.0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年(1年4个月~4年8个月),至末期随访,无椎弓根钉棒松动及断裂现象/椎间Cage融合器无明显下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椎管充分减压、椎间或椎旁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1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18例疼痛消失,3例腰痛减轻。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率65%,术后1年为90%,术后2年为100%融合;术后腰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髂总静脉撕裂1例,双下肢皮温差异1例,1例发生相邻节段继发结核,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及预防畸形复发、有效防止植骨块移位而促进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RF-Ⅱ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辉贤 《广西医学》2002,24(10):1678-1679
腰椎滑脱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近年来国内应用较为广泛方法之一。我院自 1 997年~ 2 0 0 0年 6月应用 RF- 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1 4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4例中 ,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2 7~ 6 4岁 ,平均 42 .8岁。 L4 8例 ,L56例 ,崩裂型 1 2例 ,退行性 2例 ,按 Meyerding分度 , °1 1例 , °3例 ,平均滑脱 2 6 .2 %,均有明确手术指征。1 .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作椎板减压 ,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 ,RF- 内固定。术后卧床 3~ 4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的疗效及内固定方式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5月~2009年10月对40例胸腰椎结核的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采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随访8~20个月,术后6~12个月植骨均融合.神经功能均有改善,后凸畸形矫正。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有利于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充分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及预防后凸畸形,但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5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并腰椎“Z”形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36(平均23)个月。结果15例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1个月。术后后凸矫正角度平均29°,1~3年随访后平均丢失2.1°。结论在结核病灶清除后一期植骨并局部植入钛质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0例,平均26.5岁;平均病程11.7个月?病变部位均见于L2~L5节段;平均每例受累椎体1.8个?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配合规范抗结核化疗,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8个月,均无复发?手术刀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功能均恢复到E级?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1周后凸畸形角度为5.45°~10.3°,平均8.2°,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角度为6.0°~11.6°,平均8.4°,无明显矫正丢失?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3.
38例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明全  王伟 《重庆医学》2007,36(23):2423-2424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技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8例腰椎滑脱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及间歇跛行。滑脱部位:L4,5 14例,L5~S124例,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减压,取髂骨植骨,滑脱提拉钉棒复位固定。结果随访时间9个月~4年,平均2年3个月,所有患者腰痛、下肢感觉运动、间歇跛行及性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恢复。硬膜破裂3例,修补后未出现脑积液漏,术后半年复查复位丧失10%3倒,所有病例椎间融合良好,无1例发现断钉断棒。结论腰椎滑脱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减压,取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滑脱提拉钉棒复位固定,不失为一种治疗腰椎滑脱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Qian BP  Qiu Y  Wang B  Yu Y  Zhu Z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893-289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15例AS脊柱骨折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9—73岁(平均49.8岁),AS病程10~45年(平均24.6年)。颈椎骨折6例,2例采用保守治疗;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2例,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1例。胸腰椎骨折9例,7例伴胸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46.106°,平均为64°。胸腰椎骨折采用3种术式:(1)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3例;(2)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2例;(3)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多节段V形截骨、内固定植骨融合,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结果6例颈椎骨折,3例为经椎间隙的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1例不全性瘫痪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末次随访时在步行器的帮助下能独立行走,4例采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骨性融合。9例胸腰椎骨折,3例为邻近终板的椎体发生水平骨折;6例为经椎间隙骨折后假关节形成。7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Cobb角22—42°(平均26°),平均纠正38°;末次随访Cobb角24—44°(平均28°),丢失2°,末次随访时X片均提示相邻椎体间已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不稳定性AS颈椎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前/后路手术能有效重建稳定性及实现骨折愈合。对于无胸腰椎后凸畸形AS胸腰椎骨折/假关节,可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AS骨折/假关节伴胸腰椎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纠正畸形的同时,可促进骨折/假关节的融合;若后路截骨术后椎间隙张开,导致显著的前柱缺损,须行补充性前路植骨融合,以支撑前柱、避免矫形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5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年,平均30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愈合,病灶无复发;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线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的术式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对36例假关节性腰5横突肥大的病例分别行单纯肥大横突切除术、假关节植骨融合术及腰5骶1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34例获6月—7年随访,平均随访3.6年。假关节植骨融合组有1例术后1年腰痛仍未缓解,其余患者在6个月内腰腿痛症状均消退。假关节植骨融合组有1例术后1年假关节仍未融合;腰5骶1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术后6个月腰5骶1椎间已融合,未出现椎弓根系统的松动、断裂。单纯肥大横突切除组术后4年2例出现腰痛。结论 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好,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指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5年9月采用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42例进行随访分析,42例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58岁,平均37.6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28例,3个椎体14例。手术方式:术后三联抗结核治疗1.5~2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年,以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分级作为主要观测指标。结果: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局部复发。除4例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外,38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10°。随访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加重及矫正角度丢失。结论: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并应用前路内固定器,能够早期重建脊椎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同期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联合植骨融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6月,应用同期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及关节突植骨,经腰部斜切口或下腹部倒"八"字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椎结核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18~76岁,平均42.5岁;病变部位:L59例,L35例,L117例;初发27例,复发4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后凸畸形(Cobb角23°~52°,平均36.29°),20例伴有不完全性截瘫,3例有大小便障碍.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2~3周联合抗结核治疗,术后31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 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截瘫均有恢复,大小便障碍1例未恢复,所有患者后凸明显改善,后凸角从入院时的平均36.29°矫正至术后平均9.45°,末次随访矫正平均丢失3.8°.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同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联合植骨融合应用于腰椎结核的治疗,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稳定脊柱,矫正后凸畸形并减少矫正后丢失,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后外侧及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老年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39例均采取椎间融合及改良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3年,平均2年3个月。评定手术疗效,观察术后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年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术后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达97.4%。结论后外侧融合与椎间融合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不稳效果确切,是适合老年人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