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针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1-6二磷酸果糖治疗,治疗组予参麦针及辅酶Q10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下降,治疗组CK-MB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参麦针合辅酶Q10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收治的14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观察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非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对照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监测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对65例确诊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为62%,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较敏感。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发生率很高,主要是心肌酶异常。  相似文献   

4.
朱洪学  童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107-108
目的:了解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3月-2009年09月我院收治的36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实验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并与正常小儿(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中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IRVE)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80例IRV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运脾化湿中药,对照组口服思密达,疗程均为3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腹泻、呕吐、发热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包括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腹泻、发热、呕吐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CK-MB、CK和AST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降低CK-MB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DH值则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结论运脾化湿中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减轻心肌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ms,RV)肠炎心肌酶谱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9月-2013年0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观察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并与同期住院的RV抗原阴性的62例肠炎患儿(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容易出现心肌损害,通过检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对轮状病毒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辅助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研究组采用中药灌肠辅助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IL-15、转氨酶、心肌酶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5、AST、ALT、CK、CKMB、α-HBDH、LD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灌肠辅助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清IL-15、AST、ALT、CK、CKMB、α-HBDH、LDH水平,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研究以及对心肌酶谱、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标准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栀子、金银花和青蒿),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肌酶谱、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3d后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转阴率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转阴率52.5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谱、炎性因子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ST、LDH、CK和CK-M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IL-6和TNF-α表达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抗病毒效果良好,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改善心肌酶谱,降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葛根芩连汤、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临床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加味葛根芩连汤。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72.9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RV)肠炎心肌损害的情况,探讨心肌损害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将60例大便检测RV抗原阳性的患儿纳入观察组,将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心肌酶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的CK、CK-MB、AST、LDH等心肌酶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轮状病毒可能导致心肌损害,在治疗时应注意保护心肌及控制输液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饮食疗法、液体疗法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干扰素α-1b肌注,对照组静脉滴注病毒唑.结果:治疗组发热、腹泻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肠道内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诸药剂量视患者年龄、体质情况随证加减,1剂/d,浓煎至100mL,分次口服,3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虎汤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9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黄虎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虎汤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西药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心肌损害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和维生素C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滴,疗程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心肌酶阳性率和含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心电图情况,记录2组患儿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7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阳性率和含量及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第3天、第7天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联合参麦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心肌损害患儿心肌酶含量,改善心电图,缩短住院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的10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心肌酶异常表现等,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较对照组高,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AST、CK、CK-MB明显高于单纯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咳嗽、高热惊厥、脱水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会对患儿心肌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根据心肌酶谱及心电图表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邵湘宁  魏高文  刘雨 《新中医》2006,38(3):67-68
目的:观察刘氏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根据病情均给予调整饮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输液等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刘氏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71.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症状腹泻、发热消失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便人类轮状病毒(HRV)抗原检测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刘氏推拿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检测5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观察组)血清心肌酶谱,与同期随机选取的5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者心肌酶谱改变明显,是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补液、肠道益生菌药物及肠道黏膜保护剂应用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分别为(3.1±1.2)d及(4.4±1.3)d,呕吐消失时间分别为(1.1±0.9)d及(2.2±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百贝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方法将31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2例口服百贝宁,对照组148例给予病毒唑、思密达、金双歧等治疗,2组中有脱水者均补液,纠正脱水,调整酸碱平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显著高于对照组(64%)(P〈0.01)。结论百贝宁作为一种被动免疫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且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石对先  庄探月  崔付超 《河南中医》2019,39(12):1812-1815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脱水消失时间、排便好转时间、病毒转阴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心肌酶谱,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