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评价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TCD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接受温针灸治疗的6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的60例作为观察组,将两组TCD指标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期峰流速、舒末期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接受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促进大脑供血改善,消除临床症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温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经颅多普勒的影响。方法:以温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LVA、R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的改变,同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LVA、RVA及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温针灸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大脑供血,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苗医弩药液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30例)隔姜灸联合针刺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30例)苗医弩药液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情况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AS评分)以及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对MRI神经根成像的影响、并发症情况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β-内啡肽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β-内啡肽水平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RD、RPD、PSRD、PIRD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同对照组(3.33%),均较低(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见血、尿、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均无异常变化,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苗医弩药液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良好,MRI神经根成像情况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衡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平衡针刀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以温针灸风府、风池、完骨、天柱治疗,1次/d,连续5 d后休息2 d, 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平衡针刀组使用平衡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联合组在温针灸组的基础上使用平衡针刀治疗,连续治疗3周。比较3组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后3组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ESCV评分及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PI、RI均下降(P<0.05)。与温针灸组、平衡针刀组比较,联合组ESCV评分及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PI、RI均下降(P<0.05)。与平衡针刀组比较,温针灸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PI、RI均下降(P<0.05)。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风池、夹脊穴施行电温针灸,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温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取百会、夹脊穴C3-C5、风池、天柱、足三里、内关,普通针刺对照组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温针灸督脉与阳经穴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临床治愈率51.3%,总有效率为94.9%,说明通过温调上注于头部的诸阳经和督脉穴位,可使脉道通利,清阳上升,则椎动脉型颈椎病伴随的头痛、眩晕症状自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率为45.OO%,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肩颈痛症状,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临床中选取颈夹脊穴配合百会穴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温针灸结合康复理疗、单纯温针灸与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差异,及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温针灸组、康复组,每组30例。其中针康组穴取C 3—C 7夹脊穴行温针灸结合牵引、磁疗等康复理疗;温针灸组予单纯温针灸治疗,康复组行单纯康复理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TCD)所测定的患者VBA血流动力学参数Vp、Vd、Vm、PI值为疗效评定指标,结合临床治愈率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BA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Vp、Vd、Vm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针康组各观察指标均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针康组临床治愈率为70.0%(21/30),优于温针灸组53.4%(16/30)和康复组53.3%(16/30)(均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和康复理疗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做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 温针灸颈夹脊穴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组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 ) ,并能明显加快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温针灸颈夹脊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损伤造成对颈神经根及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刺激。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时加重。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新 《山西中医》2003,19(5):40-40
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84例,随机分为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组与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各42例,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95%CI=80.9%~99.9%);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2%(95%CI=63.3%~89.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H=2.1431,P=0.0323);治疗组发生无效患者的危险性明显降低(0R=0.16,95%CI=0.03~0.78);治疗组每治疗5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无效患者(NNT=5,95%CI=2.94~24.51)。  相似文献   

14.
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部软组织损伤造成对颈神经根及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刺激。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时加重。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苗医弩药是我省苗族同胞在长期实践与疾病作斗争中研制而成的一种药物,苗人专用于射杀动物时涂于弓箭上的剧毒药物,称之为弩药,亦用于治疗疼痛症,后经减毒调剂,用于治疗人体某些疾病,经过临床总结,民间中苗医用此药治疗风湿、类风湿、腰腿痛、神经痛等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17.
陈广升  占桂平  吴彬彬 《新中医》2022,54(21):203-206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8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 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肩颈痛、眩晕、头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较治疗前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TMFV、PSV 高于对照组,PI、RI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中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5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VAS评分、PPI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I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主观症状多而客观依据少 ,对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采用颈颅多谱勒 ( 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血流速度检测 ,并与健康者作比较 ,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根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诊断标准 [1]  ( 1 )曾有猝倒发作 ,伴有颈性眩晕 ;( 2 )转颈试验阳性 ;( 3) 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 4 )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0例病例均选自门诊病例 ,且经 TCD检查均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者为入选对象 ,其中男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组患者接受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西医组的7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