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甘肃省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0年3月17—30日在定西市随机抽取42所中小学校,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以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纳入中小学生18 649名,其中可能近视者12 990人,占69.7%。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年级、城市、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长、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读写姿势没有做到“三个一”、关灯后看手机、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父母视力不良史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做眼保健操、户外活动频次多、充足的睡眠时间(>8 h)、定期举办爱眼知识科普讲座、父母和老师经常提醒注意读写姿势、父母主动带学生检查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因素较多,教育及卫生健康部门应向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大力普及近视相关防控知识,提高学生眼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用眼习惯,对具有较多近视危险因素的学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嘉定区儿童青少年用眼休息的流行现况,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学生用眼休息现况问卷调查。 结果 学生调查问卷显示,近距离用眼时间隔0.5 h以内休息一次的学生占38.1%。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课间休息时选择户外活动的比例分别为60.1%、16.2%、8.9%,男生课间户外活动的比例(32.2%)高于女生(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2,P<0.05)。近视学生平均睡眠时间小于8 h的比例(43.6%)远高于非近视学生(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845,P<0.05)。家长线上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睡眠达标(每天平均睡眠时间>10 h)的比例仅5.9%,初中生达标(每天>9 h)比例为16.5%,高中生达标率(每天>8 h)为34.8%;周一至周五户外活动大于2 h的学生比例仅为15.1%,周末为34.8%,7%的学生周一至周五不进行户外活动,3.7%的学生周末不进行户外活动。 结论 嘉定区中小学生用眼负担较重,长时间用眼不休息、课间休息不足、户外运动缺乏、睡眠不达标等问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并对用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方法 于2019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近视检出及用眼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15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生1 644人,占52.19%,女生1 506人,占47.81%;小学生比例最高,占55.62%,本地户籍占77.37%。检出近视1 746例,检出率为5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总是读写姿势不正确(OR=1.254)、近距离用电脑(OR=2.998)、近距离看电视(OR=2.22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 (OR=2.886)、不良环境或姿势情况下用眼(OR=3.554)及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2 h(OR=3.102)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大。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较高,仍需继续加强预防,在鼓励其增加户外活动、减少电子屏幕使用的同时,应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干预近距离及不良环境的用眼行为,养成健康的用眼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小学生的用眼卫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用眼卫生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浙江省宁波市、舟山市抽取小学各4所,并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对4747名二至五年级小学生进行用眼卫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对看电视(33.53%)和用电脑的正确视觉环境(40.90%)的知晓率低于正确读写姿势(79.00%)、正确读写视觉环境(79.49%)和用眼疲劳后远眺(83.49%)的知晓率;小学生的用眼卫生相关态度形成率均高于85.00%以上,用眼卫生相关行为形成率普遍低于32.00%;小学生每天完成作业<1 h(52.67%)的比例低于每天看电视<1 h(89.32%)、每天用电脑<1 h(95.09%)、每天看手机平板<1 h(91.09%)的比例。结论 浙江省小学生的预防近视知识体系存在薄弱点,应针对学生的知识盲区,开展兼顾系统性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结合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促进学生的健康用眼行为,避免不良用眼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巩义市区小学生近视患病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小学生近视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巩义市区2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测。结果被调查的600名小学生近视率为32.67%,其中轻度近视占66.33%,中度近视占25.00%,高度近视占8.67%;男生近视率为21.73%,女生近视率为46.59%;近视率随年级增长而增高。小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室外活动时间短及父母近视是导致其近视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近视的预防应从小抓起,加强小学生的用眼卫生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和控制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咸阳市小学生近视现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2—5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咸阳市12所小学,每所小学1~6年级各抽一个班,班级的所有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和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地区3 642名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0.83%,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分别占69.80%、20.98%和9.21%。近视、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高,线性增加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 487名近视小学生中近视眼数为2 832只眼,其中右眼近视率为39.57%,左眼近视率为38.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4,P=0.229)。经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年级越高、父/母近视、学习时经常斜姿势、看书时眼与书距离小于1尺、每次玩手机或电脑时长≥1 h、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和经常晚上做作业为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OR>1);主动远眺休息和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为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P<0.01,OR<1)。 结论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与年级、遗传、用眼行为、户外活动时间、坐姿等因素密切相关,主动远眺休息和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为保护因素,应对小学生加强健康用眼知识宣教,提高其眼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了解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城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一至八年级学生1 124名进行视力检查,并对学生进行用眼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嘉定城区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6.38%,农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学生喜食富含维生素A蔬菜的比例达78.7%,高于城区学生的71.2%.农村学生“一拳一尺一寸”规范读写姿势的掌握率及读写1h后主动休息的报告率优于城区学生.躺卧看书、走路或车厢中看书及课间继续读写等不良用眼习惯的学生比例城区显著高于农村.城区学生完成课内功课的时间高于农村学生,但户外活动时间少于农村学生.学生视力不良主要与蔬菜食用情况、读写姿势、课间休息习惯、户外活动时间有关.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城乡差异与饮食、用眼习惯、用眼时间等因素有关.应加强中小学生爱眼护眼的健康教育,预防视力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期儿童近视眼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于2013年对深圳市石岩街道辖区内11所学校的20 436名1~9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近视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29.21%,初中生检出率为63.55%,平均37.01%。女生近视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χ2=31.269,P0.01),近视组学生的平均户外活动时间显著少于视力正常组(t=2.271,P0.05),而平均每天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明显多于正常组(t=2.439,P0.05)。父母有近视其孩子的近视发生率较父母均无近视的高(χ2=5.201,P0.05),其OR值为1.59。结论学龄期儿童近视眼的发病率高,与近距离用眼多和平均户外活动时间少有关,应尽早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并增加户外活动,尽量使用自然光线,以减慢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22年北京市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及户外活动和电子产品使用在近视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7月从北京市随机抽取6个区,6个区中随机抽取11所小学,对所有1~5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t检验或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及户外活动和电子产品使用之间相乘交互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5 033名学生,平均年龄为(9.12±1.35)岁,总体近视患病率为23.63%,女生近视患病率为24.91%,男生近视患病率为22.42%。1~5年级每天校外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P趋势<0.001),每天校外电子产品使用时间>30 min(P趋势<0.001),非屏幕近距离用眼时间>1 h(P趋势<0.001)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多。年龄大(OR=1.872,95%CI:1.810~1.936,P<0.001)、女性(OR=1.160,95%CI:1.068~1.260,P<0....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防治学生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徐汇区5所小学三~五年级小学生2 143名进行近视相关的行为及环境因素问卷调查,通过多水平模型分析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近视个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年级、父母近视情况、家长对孩子眼放松行为的督导等,学校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校外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校外读写时间、校外娱乐视近时间、读写姿势等.结论 小学生近视的干预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校应将重点放在学生读写姿势的指导和督导上,家长则应加强对孩子眼放松行为和习惯的督促培养.  相似文献   

11.
探讨环境因素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预防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长沙市某县7所中小学校一~九年级共3 5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7.3%.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33.3 cm)、脸趴在手臂上读书写字、在行驶的车上看书、在昏暗光线下看书、持续用眼30 min后不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以及每天睡眠时间大于10 h、平均每周上体育课的天数、1周内累计运动次数及平均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按时就餐等不同情况下,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OR=2.331)、在行驶的车上看书(OR=1.959)、持续用眼30 min不休息(OR=1.318)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OR=0.618)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各地市(州)四年级至高三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湖北省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5.1%,其中女生近视患病率(69.2%)高于男生(61.7%),且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学段较高、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看电视时间较长、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仅使用台灯或屋顶灯、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连续近距离工作<0.2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相比,连续近距离工作≥0.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近视风险增加(0.5~<1 h:OR = 1.144;1 ~<2 h:OR = 1.272;2 ~<3 h:OR = 1.303;≥3 h:OR = 1.327);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3 h的学生近视风险较低(OR = 0.875)。结论 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了解漯河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漯河市所有中小学中随机抽取9所学校的7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期分批进行眼科检查,同时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用眼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用眼行为等.结果 漯河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59.1%,其中小学生为31.0%,初中生为59.4%,高中生为82.5%;小学生以轻、中度近视为主,初中生和高中生以中、高度近视为主;男生近视率为54.2%,女生为65.2%;各个年级女生近视率均高于同年级男生.结论 课业负担重、休息时间少、睡眠不足、女性、用眼卫生知识的欠缺、不良的用眼行为等是当前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学生近视的防治工作应从小抓起,并贯穿于整个求学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沈阳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沈阳地区随机抽取4所学校共1 780名学生,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学生视力;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年龄、性别、父母是否近视、日常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分析近视眼的危险因素。结果 1 780名中小学生中近视眼患病率为40.9%,其中中学生近视率为44.6%,明显高于小学生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轻度近视率为7.7%,明显低于小学生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中度近视、重度近视率分别为25.4%、11.4%,均明显高于小学生的10.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学生年龄≥12岁、父母近视、读书眼距≤30 cm、经常弱光下看书、看电脑或手机≥3 h/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视力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2岁、读书眼距≤30 cm、经常弱光下看书、看电脑或手机≥3 h/d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沈阳市区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读书眼距、照明情况以及电脑、手机使用时间的控制,降低近视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5—2016年伊宁市维汉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并探讨影响近视的相关因素,为改善中小学生近视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2015—2016年对伊宁市6所学校进行调查。结果 2 549名维汉中小学生中视力不良者占38.3%,汉族学生近视率(52.0%)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学生近视率(23.0%)(P0.01),中学生近视率明显高于小学生(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读书时看书距离30 cm、不良读写习惯、不做眼保健操、每次读写时间≥1 h、每天睡眠时间8 h是伊宁市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伊宁市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改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温州市小学生居家上网课及用眼卫生相关情况,为开展用眼健康教育及制定近视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3月6-9日,方便抽取温州市6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共1127名,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在线方式调查疫情期间上课和用眼卫生相关情况.结果 温州市小学生疫情期间的上课方式主要为网络上课(936名,83.1%),学习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391名,34.7%)和手机(344名,30.5%),平均每天的上课总时间、完成作业和课外阅读的时间中位数为3.00,2.00,1.00 h;除学习之外,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计算机、电视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00,0.50,1.00 h.受疫情限制,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中位数为0.81 h,其中户外活动为0.00 h;每天睡眠时间为9.00 h.疫情期间学生报告眼部不适的有553人次(49.1%),其中最多见为眼睛干涩(379人次,4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阅读距离>30 cm、每天锻炼时间>0.5 h和户外活动时间>0.5 h与发生眼部不适症状负性相关;完成作业时间>2 h、学习之外使用电脑>0.5 h与发生眼部不适症状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网课形式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学生视近时间和用眼负担.应严格控制网课之外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注意正确的用眼姿势,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关注视疲劳的出现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现状,探究影响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9年选取浙江省舟山市3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2 76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测量双眼屈光度数,指导小学生填写近视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果 2 766名小学生中有视力不良1 633人,占59.04%,其中轻度近视1 037人,占37.49%,中度近视192人,占6.94%,高度近视6人,占0.22%,远视398人,占14.39%;视力正常1 133人,占40.96%。不同年级正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远视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正视占比随年级升高而降低,远视占比随年级升高总体趋势降低,低度近视与中度近视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升高,高度近视学生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986,95%CI=1.174~7.595)、年龄 10岁(OR=3.182,95%CI=1.416~7.149)、父亲高度近视(OR=3.462,95%CI=1.505~7.963)、母亲高度近视(OR=2.657,95%CI=1.302~5.422)、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 2 h(OR=2.782,95%CI=1.326~5.836)、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2 h(OR=3.116,95%CI=1.260~7.707)为影响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OR=0.477,95%CI=0.259~0.879)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小学生屈光状态随年级增加向近视方向发展,女性、年龄、父母亲高度近视、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及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长是影响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用眼行为现况,探讨用眼行为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湖南省宁乡市城区12所中小学校8 39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正确用眼行为累计养成率仅为58.15%,其中,玩电脑时眼睛距离电脑屏幕≥66 cm的学生为78.24%,读写时胸口离桌沿1拳、学习时眼睛离书本1尺和写字时手指离笔尖1寸的学生分别为75.32%、72.43%、36.92%;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2 h的学生为64.01%,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为55.13%;放学后做作业时间合理的学生为37.39%,晴天时接触阳光时间≥1 h的学生为44.53%,每天睡眠时间为7~9 h的学生为56.57%。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166)、年龄≥16岁(OR=1.970)和母亲视力为近视(OR=1.202)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年龄为10~12岁(OR=0.834)、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779)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风险相对较低。结论中小学生正确用眼行为养成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习惯亟需进一步改善,应重视正确用眼行为的培养,以保护和促进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9.
比较小学高年级学生与高中生对近视病因的了解程度,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辽阳市抽取2所小学和2所高中共1 185名学生进行近视眼病因认知调查,要求其列举5个近视眼病因.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近视病因认知报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病因有14个,包括强光/阳光、不休息、广义的熬夜、过度用眼、广义的手机、电视、电子产品、用眼不卫生、熬夜、夜间读写、手机、用眼时间过长、暗光读写、遗传;有统计学意义的有12个,其中男生高于女生的有计算机、读写、课业负担、时间长、电游、广义的计算机、用眼负荷过大,女生高于男生的有各种姿势、距离过近、眼操不足、躺着阅读、不合理饮食.小学高年级学生和高中生近视病因认知报告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有6个,包括电子游戏、用眼不卫生、广义的熬夜、计算机、电视、各种姿势;有统计学意义的有20个,其中小学生高于高中生的有12个(遗传、暗光读写、过度用眼、时间长、电子产品、眼操不足、躺着阅读、强光/阳光、夜间读写、广义的计算机、用眼负荷过大、用眼时间过长),高中生高于小学生的有8个(手机、熬夜、读写、课业负担、距离过近、不合理饮食、不休息、广义的手机).结论 不同性别及学段学生近视眼病因认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视力的影响,以期为小学生近视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苏州市珍珠湖小学和中心实验小学一至三年级在校生,2014年11月开始对全部学生进行详细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等效球镜、眼轴长、角膜屈率、前房深度、眼内压等,同时进行学生基本资料和用眼习惯调查问卷。2016年11月对调查对象进行随访,重复以上检查项目。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等效球镜变化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再将珍珠湖小学学生定义为观察组,中心实验小学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学习日大课间增加30 min户外活动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2017年11月对受试者进行详细眼部检查,分析增加户外活动对两年累计近视发病率的影响,及对眼生物学参数的作用。结果2014年11月-2016年11月观察性研究发现,等效球镜变化绝对值与读写时间呈正相关,与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基线等效球镜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时间长、睡眠时间短、参与户外活动时间短是受试者等效球镜下降危险因素。增加户外活动时间1年后,观察组两年累计近视发病率显著降低,观察组等效球镜改变、眼轴伸长值和眼内压增加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减慢学龄儿童视力下降速度,减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