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国大气污染典型地区采暖期超细颗粒物(UFPs)的污染特征,为今后开展UFPs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2-15日在天津市中心某交通路口采用WPS-1000XP型宽范围颗粒粒度仪监测UFPs的粒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质量浓度;使用DUSTMATE型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同步监测PM_(2.5)和PM_1的质量浓度。结果监测点采暖期PM_(0.5)和UFPs粒数浓度最高可达33 484粒/cm~3和22 461粒/cm~3,平均水平分别为19 185粒/cm~3和13 184粒/cm~3;UFPs表面积浓度最高可达264.2μm~2/cm~3,平均水平为126.69μm~2/cm~3;UFPs质量浓度最高观测到3.2μg/m~3,平均水平为1.6μg/m~3;PM_(2.5)和PM_1最高质量浓度分别可达600.0μg/m~3和201.6μg/m~3,平均水平分别为96.94μg/m~3和45.33μg/m~3;相关性分析显示,在8:30这一时刻UFPs粒数浓度与PM_(2.5)质量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监测点采暖期UFPs污染水平较高,有必要针对UFPs开展长期监测及健康危害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泸州城区大气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及污染特征,收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泸州城区3个国控监测点的PM_(2.5)、PM_(10)逐时监测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污染水平及其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泸洲城区PM_(2.5)浓度为15~263μg/m~3,均值为64μg/m~3,超标率为32.8%;PM_(10)浓度范围为29~330μg/m~3,均值为87μg/m~3,超标率为11.7%。PM_(2.5)和PM_(10)的日均浓度在整体变化趋势上无明显差异,二者浓度呈正相关(r=0.953 2),且日波动范围较大;PM_(2.5)和PM10浓度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_(2.5)/PM_(10)的范围为0.632~0.976,均值为0.744。提示泸州城区存在PM_(2.5)和PM_(10)污染,二者日均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且以冬季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淄博市某城区大气PM_(2.5)及其附着的苯并[a]芘(BaP)的污染水平和人群健康风险。方法于2016年9月一2017年8月用大气采样器采集淄博市某城区大气PM_(2.5)样品,分别检测大气PM_(2.5)质量浓度和BaP浓度,并对其进行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淄博市某城区大气PM_(2.5)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1.3~905)μg/m~3年均浓度为131μg/m~3;PM_(2.5)中BaP浓度范围为(0.03-27.0) ng/m~3,年均浓度为6.09 ng/m~3;BaP对(0~5)岁儿童、(6~17)岁儿童和成人终生致癌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85×10~(-6)、0.98×10~(-6)和3.50×10~(-6);采暖期PM_(2.5)浓度、BaP浓度、成人及儿童的终生致癌超额危险度均分别高于非采暖期。结论2016年9月一2017年8月的监测期间,淄博市某城区大气PM_(2.5)和PM_(2.5)中BaP平均浓度超标,BaP的终生致癌风险,成人高于儿童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但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分析典型居民住宅室内、室外来源PM_(2.5)对室内PM_(2.5)污染的贡献,探讨影响室内来源主要因素。方法以北京市55户不同类型居民住宅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暖季(45户)和非采暖季(43户)开展连续7 d的室内外PM_(2.5)同期监测,分别采用重量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PM_(2.5)质量浓度及PM_(2.5)中硫元素含量;利用硫元素比值法估算住宅PM_(2.5)室内外渗透系数,并根据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室内外来源的PM_(2.5)对室内浓度的贡献;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住宅一般状况和居民室内活动状况信息,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室内来源PM_(2.5)浓度因素。结果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室内PM_(2.5)中来源于室外的比例分别为(81±21)%(M=83%)和(75±24)%(M=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采暖季来源于室内源的PM_(2.5)浓度[(12.8±16.4)μg/m~3,M=8.4μg/m~3)]低于采暖季[(22.2±32.9)μg/m~3,M=10.4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采暖季室内吸烟(β=0.199)和开窗时间(β=-0.073)是造成调查对象室内来源PM_(2.5)浓度差别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7%,而在采暖季仅发现室内吸烟(β=0.280)可以造成室内来源PM_(2.5)浓度差别,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5%。结论室外空气是室内PM_(2.5)污染的主要来源;减少室内吸烟和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对人群对室内来源PM_(2.5)的暴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舟山市大气PM_(2.5)中SO_4~(2-)、NO_3~-、Cl~-和NH4+4种水溶性非金属离子浓度及来源,为控制PM_(2.5)污染和制定有效的环保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舟山市新城区域设立监测点,于2015—2016年每月10—16日和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指数200)时连续进行大气PM_(2.5)采样,采用称重法测定PM_(2.5)质量浓度,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PM_(2.5)中SO_4~(2-)、NO_3~-、Cl~-和NH4+含量并分析。结果 2015—2016年舟山市监测点日均PM_(2.5)浓度为(40.91±27.39)μg/m3;4种水溶性非金属离子浓度为3.56~103.03μg/m3,平均浓度为(23.06±20.00)μg/m3,占PM_(2.5)含量的56.64%。SO_4~(2-)月平均浓度最高,为(10.35±6.48)μg/m3;Cl~-月平均浓度最低,为(0.49±0.73)μg/m3。冬季4种离子总浓度最高,为(37.56±27.74)μg/m3;夏季最低,为(12.32±5.88)μg/m3;不同季节4种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NO_3~-浓度最高,为(14.48±13.28)μg/m3,NO_3~-与SO_4~(2-)浓度比值为0~2.58,平均0.55;大于1共有28 d,占14.74%,其中22 d在冬季。结论舟山市大气PM_(2.5)中的水溶性非金属离子以SO_4~(2-)浓度最高,Cl~-浓度最低;4种离子浓度均以冬季最高,其中NO_3~-平均浓度在冬季大于SO_4~(2-),提示机动车尾气排放可能是冬季大气PM_(2.5)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京市顺义区不同室内环境与室外大气PM_(2.5)浓度,进一步分析室内、外PM_(2.5)浓度的关系,于2013年5月—2014年4月采用环境空气PM_(2.5)重量法测定该区3个室内监测点和1个室外监测点的大气PM_(2.5)浓度。结果显示,3个室内监测点(办公室、住宅和学校)的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53.7、55.8、90.1μg/m~3,室外PM_(2.5)浓度为109.9μg/m~3;按照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75μg/m~3),学校和室外PM_(2.5)浓度超标;住宅、办公室大气PM_(2.5)浓度低于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校与室外PM_(2.5)浓度无明显差异;随着室外大气PM_(2.5)浓度的升高,住宅、办公室PM_(2.5)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提示本次监测地区的室内大气PM_(2.5)浓度易受到室外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然通风条件下大规模人群的住宅内PM_(2.5)浓度水平,探讨PM_(2.5)浓度的室内外关系,为评估室内PM_(2.5)暴露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于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28日(2013—2014冬季)在北京市某区开展大规模人群的时间-活动模式和空气污染暴露影响因素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及PM_(2.5)空气动力学特性建立住宅内PM_(2.5)的质量平衡模型,利用环境监测站点PM_(2.5)监测数据模拟住宅内PM_(2.5)浓度,计算室内外PM_(2.5)浓度比(I/O),并探讨PM_(2.5)室内外关系。结果本研究1 092个样本2013—2014冬季住宅内PM_(2.5)浓度范围为26~167μg/m~3,PM_(2.5)浓度的中位数为73μg/m~3,四分位数间距为34μg/m~3。室外PM_(2.5)浓度范围分别为0~33μg/m~3、34~65μg/m~3、66~129μg/m~3、≥130μg/m~3时,PM_(2.5)浓度I/O分别为1.75、1.05、0.76和0.63;随着室外PM_(2.5)浓度的增加,I/O呈减小趋势,且分布趋于集中。结论基于大规模人群的时间-活动模式和空气污染暴露影响因素调查建立质量平衡模型,可实现大规模人群室内PM_(2.5)浓度的连续模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夏季和冬季太原市不同区域的PM_(2.5)和PM_(2.5)上附着PAHs的污染特征,对PAHs的来源进行初步识别。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1月的夏季和冬季,在太原市三个采样点各进行两期PM_(2.5)监测,并对其附着PAHs污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污染水平,并利用特征比值法对PAHs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识别。结果夏季PM_(2.5)和PAHs浓度分别为69.2μg/m~3和4.33 ng/m~3,冬季时为111.9μg/m~3和39.71 ng/m~3,冬季PM_(2.5)和PAHs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P0.05)。夏季时污染区采样点的PAHs浓度与市中心的两个采样点无显著性差异,但冬季第一期时污染区的PAHs浓度显著高于市中心区。特征比值结果显示太原市PM_(2.5)上的PAHs主要来源于本地燃烧源,冬季时主要来源于燃煤,夏季时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的混合源。结论太原市PM_(2.5)和PAHs的污染水平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区域PAHs的浓度有所不同,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对PAHs均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宁波市城区不同季节的大气PM_(2.5)污染与哮喘门诊量的关联。方法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收集2014—2016年宁波市城区4家综合性医院的哮喘门诊资料,同期气象和大气污染数据分别由宁波市气象台和环境监测中心提供。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不同季节大气PM_(2.5)污染与哮喘门诊量的关系。结果 2014—2016年共报告宁波市城区哮喘患者45 184例,日均41.23例。宁波市大气PM_(2.5)年平均浓度为(43.12±26.40)μg/m~3;冬季最高,为(65.27±34.51)μg/m~3;夏季最低,为(27.34±12.70)μg/m~3。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全年、夏季和冬季当日哮喘门诊人次分别增加1.14%(95%CI:0.48%~1.81%)、2.40%(95%CI:0.22%~4.63%)和1.37%(95%CI:0.28%~2.48%)。夏季男性受到的影响大于女性(P0.05);冬季65岁人群受到的影响较明显(P0.05)。在双污染物模型中引入NO_2后,夏季PM_(2.5)浓度对哮喘门诊量的影响有所增强(P0.05)。结论夏季和冬季大气PM_(2.5)污染可能增加哮喘门诊量,NO_2可能与PM_(2.5)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地铁车站PM_(2.5)金属元素污染情况,为制定地铁环境卫生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直辖市2座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为现场监测点,采集站台、隧道和室外环境的PM_(2.5),采用电子天平测定PM_(2.5)质量浓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PM_(2.5)中铁(Fe)、铝(Al)、铜(Cu)、锰(Mn)、镍(Ni)、铅(Pb)、锌(Zn)、铬(Cr)、钡(Ba)和镉(Cd)含量,分析10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PI)和富集水平(EF)。结果站台环境PM_(2.5)质量浓度为(101.46±32.88)μg/m~3,隧道为(104.42±32.95)μg/m~3,室外为(74.25±13.29)μg/m~3。站台和隧道环境PM_(2.5)中Fe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33.19±5.93)μg/m~3和(39.95±11.56)μg/m~3,占PM_(2.5)质量浓度的(33.73±9.40)%和(42.72±17.17)%。站台环境PM_(2.5)中Fe、Mn和Ba的PI均值分别为29.67、9.24和7.13,EF均值分别为20.15、4.55和4.33;隧道环境PM_(2.5)中Fe、Mn和Ba的PI均值分别为36.30、11.23和8.30,EF均值分别为19.44、4.16和4.07;Fe、Mn和Ba的污染程度均为非常高,富集水平分别为严重、中等和中等。结论本次调查的地铁车站PM_(2.5)中主要金属污染物为Fe、Mn和Ba,并在地铁环境中富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重庆市万盛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统计分析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2个监测站点(W和N)6种大气污染物(SO_2、NO_2、O_3、PM_(2.5)、PM_(10)和CO)逐日、逐时监测资料。结果显示,监测期间6种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的最高值分别为168.33、73.58、170.75、221.12、263.29μg/m~3和2.12 mg/m~3。两个监测站点NO_2、O_3、和CO均未超标,SO_2日均值仅有1 d超标,秋季PM_(10)日均浓度超标率最高(23.46%),冬季PM_(2.5)日均浓度超标率最高(52.51%)。各监测点CO、NO_2、PM_(10)与PM_(2.5)小时变化特征相似,呈双峰型变化趋势;SO_2和O_3呈单峰型变化趋势。PM_(2.5)和PM_(10)浓度的"周末效应"明显。提示重庆市万盛区大气污染物以PM_(2.5)为主,各大气污染物季节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采暖初期太原市大气PM_(2.5)污染状况,探讨燃煤增加对城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记录和整理太原市9个监测点2014年10月(采暖前)和11月(采暖后)的大气SO2、NO2、CO、O3、PM_(10)、PM_(2.5)浓度小时值和日均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采暖前后大气常规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以PM_(2.5)最大,采暖开始后的约两周内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未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但从11月17日开始其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超标严重。除O3外,PM_(2.5)与PM_(10)、SO_2、NO_2、CO浓度的小时值及日均值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采暖后相关系数高于采暖前;各污染物经4层小波分解滤波后的时间序列变化图和小波方差图表明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而与O_3浓度的变化不同。结论城市大气PM_(2.5)污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作用,采暖期燃煤增加的影响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且有不利气象条件出现时会导致大气PM_(2.5)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出气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8名某三甲医院诊断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2日—2月18日,对研究对象室内PM_(2.5)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同步收集研究对象居室附近北京市固定监测点PM_(2.5)、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并采集研究对象呼出气一氧化氮(e NO)和呼出气硫化氢(e H2S)样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室内外PM_(2.5)对研究对象呼出气指标的影响。结果调查地区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水平较高,x±s分别为(94.09±46.87)μg/m3和(119.27±54.78)μg/m3。室外PM_(2.5)暴露与e NO呈正相关关系(rs=0.311,P0.05),PM_(2.5)每上升1个四分位数间距(74.80μg/m3),可使e NO增加13.13μg/m3(P0.05),控制室外气温和相对湿度后,该相关关系仍然存在。未观察到室内PM_(2.5)与e NO以及室内、外PM_(2.5)与e H2S的相关关系。结论本次调查地区的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严重,室外PM_(2.5)可对慢阻肺患者e NO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镇江市丹徒区PM_(2.5)中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在镇江市丹徒区进行PM_(2.5)采样,分析PM_(2.5)、3种水溶性阴离子及11种无机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 PM_(2.5)平均浓度为69.82μg/m~3(6.29~162.38μg/m~3),超标率为34.9%;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总均值为25.36μg/m~3(2.82~65.90μg/m~3),其中NO_3~-、SO_4~(2-)的浓度在10.00μg/m~3以上;无机元素质量浓度的总均值为224.20 ng/m~3(46.30~1 553.11 ng/m~3),Al、Pb、Mn的浓度在40.00 ng/m~3以上。结论 NO_3~-、SO_4~(2-)是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组成,主要无机元素为Al、Pb和Mn。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均呈现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的现象,富集因子结果表明除Al外的10种无机元素高度富集于PM_(2.5)上且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_(2.5)有4组主要的污染来源,分别为煤炭燃烧和交通排放混合源、二次气溶胶以及工业排放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徐州市雾霾发生特征,探讨气象因素与雾霾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徐州市气象站提供的2016年气象资料和环境监测站提供的国控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对雾霾天气发生情况与温度、气压等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6年度徐州市7个环境监测站PM_(2.5)日平均浓度为12~465μg/m~3,最高超标5.2倍,全年度日均浓度为78.58μg/m3。7个监测点PM_(2.5)超标日占全年的22.68%~74.32%,呈现出冬季最多、其次为春秋季、最少为夏季的季节特征。PM_(2.5)质量浓度与温度具有高度负相关性,而与大气压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徐州市雾霾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和雾霾发生及致病机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大气PM_(2.5)中Cl~-、SO_4~(2-)、NO_3~-和NH_4~+4种水溶性离子浓度,为控制PM_(2.5)污染提供依据。方法在成都市青羊区、高新区和彭州市设置PM_(2.5)监测点,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开展连续监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Cl~-、SO_4~(2-)、NO_3~-和NH_4~+浓度,分析不同时间和监测点4种离子的浓度分布。结果3个监测点大气PM_(2.5)中SO_4~(2-)浓度最高,为0.051 2~0.144 4 mg/m~3;NH_4~+、Cl~-和NO_3~-浓度分别为0.015 1~0.127 7 mg/m~3,0.001 1~0.029 1mg/m~3和0.001 0~0.030 3 mg/m~3。不同季节大气PM_(2.5)中4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冬季最高。不同采样时间4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浓度以彭州市2015年1月最高,为(0.029 1±0.011 6)mg/m~3;SO_4~(2-)浓度以青羊区2015年1月最高,为(0.134 4±0.052 5)mg/m~3;NO_3~-浓度以高新区2015年1月最高,为(0.030 3±0.021 0)mg/m~3;NH_4~+浓度以彭州市2015年2月最高,为(0.127 7±0.028 6)mg/m~3。不同监测点Cl~-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_3~-、SO_4~(2-)和NH_4~+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点与采样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成都市大气PM_(2.5)中4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均以冬季最高,3个监测点Cl~-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空气中PM_(2.5)监测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目的是发现主要污染成分和污染季节,为政府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2个监测点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及四种水溶性无机盐的含量,并对季节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城关区和西固区的PM_(2.5)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32,P=0.053),再分别对各个区四个季度的四种离子含量进一步统计分析,城关区PM_(2.5)中硫酸盐在四个季度含量无统计学意义(HC=9.793,P=0.020),含量在10.9~15.5μg/m~3之间,其他3种离子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关区硝酸盐冬季最高,为11.8μg/m~3,秋季最低,为2.80μg/m~3;氯离子春季最高,为4.62μg/m~3,夏季最低,为2.12μg/m~3;铵盐春季最高,为1.09μg/m~3,秋季最低,为0.099μg/m~3。西固区PM_(2.5)中硫酸盐在四个季度含量无统计学意义(HC=10.841,P=0.013),含量在11.5~15.7μg/m~3之间,其他3种离子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西固区硝酸盐冬季最高,为15.6μg/m~3,夏季最低,为2.32μg/m~3;氯离子冬季最高,为5.28μg/m~3,夏季最低,为2.10μg/m~3;铵盐春季最高,为1.13μg/m~3,夏季最低,为0.12μg/m~3。结论 2015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_(2.5)中四种水溶性无机盐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是两个区中四种水溶性无机盐离子除硫酸盐外其他3种水溶性无机盐离子季节性变化明显,整体春冬季高于夏秋季,污染水平有差别。需要我们重视不同季节大气污染,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青岛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烟草烟雾PM_(2.5)和尼古丁浓度,为公共场所二手烟控制提供监测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青岛市4个区的餐馆、宾馆/酒店、医疗机构、高校、公共交通场所、政府机关/工作场所、网吧20家公共场所作为监测场所,其中57个PM_(2.5)和70个尼古丁采样点,检测室内PM_(2.5)和尼古丁浓度。结果PM_(2.5)浓度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类场所为220μg/m~3,政府机关单位为218μg/m~3,学校室内为194μg/m~3,医疗机构为174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古丁中位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网吧(32.965μg/m~3)、餐厅(1.842μg/m~3)、交通车站(0.116μg/m~3)、宾馆酒店(0.107μg/m~3)、政府机关(0.085μg/m~3)、学校(0.050μg/m~3)、医疗机构(0.049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卫生间中位数(0.1225μg/m~3),对空气尼古丁浓度和PM_(2.5)浓度检测结果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r_s=0.14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古丁和PM_(2.5)浓度能够反映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状况,室内PM_(2.5)浓度一定程度受到室外影响。医疗机构、学校室内尼古丁和PM_(2.5)浓度呈现较低趋势,控烟措施实施较好,网吧等服务场所环境烟草烟雾污染严重,男卫生间尼古丁浓度较高,部分重点公共场所控烟措施仍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PM_(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以马鞍山市25家公共场所(宾馆、洗浴中心、网吧、咖啡馆、电影院各5家)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点的室内人员数量、吸烟人员数量、禁烟政策、空调使用情况等。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中位数(M)为104μg/m~3,四分位数间距(IQR)为63~194μg/m~3。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69,P0.001)。网吧室内PM_(2.5)浓度最高,M(IQR)为289(222~609)μg/m~3,咖啡馆次之,为203(110~335)μg/m~3,宾馆、洗浴中心和电影院最低,分别为98(50~142)、88(59~157)、75(53~102)μg/m~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室内PM_(2.5)浓度随着室外PM_(2.5)浓度、室内吸烟人时密度及室内人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使用地毯、使用中央空调、实施禁烟政策和使用机械通风均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期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严重。室外PM_(2.5)、室内吸烟、室内人员、地毯等是室内PM_(2.5)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监测西安市大气中PM2.5污染状况与主要疾病的死亡率的关系。方珐采用网格式布点,分别在西安市东(碑林区)、南(雁塔区)、西(莲湖区)、北(未央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对照区(长安区),在采集采暖季及非采暖季西安市大气中PM2.5样本,采用增量法检测PM2.5污染状况。检索西安市主要疾病近年发病率资料和相应年份的PM2.5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西安市PM2.5浓度在采暖季(358.22±173.52)μg/m~3显著高于非采暖季(195.53±172.83)μg/m~3,且采暖季PM2.5超标率亦明显高于非采暖季,分别为95.61%和70.21%。采暖季As污染(178.94±44.99)ng/m~3明显高于非采暖季(104.80±42.49)ng/m~3,Pb污染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分别为(214.5士150.96)ng/m~3和(209.62±50.02)ng/m~3,但与2011年采暖季比较,2012年采暖季Pb、As污染明显加重,分别为(258.46±62.56)ng/m~3、(178.94±44.99)ng/m~3和(214.5±150.96)ng/m~3、(142.39±31.26)ng/m~3。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目的每日居民死亡人数(包括总死亡人数和疾病别死亡人数)与西安市2004年至2012年PM2.5浓度监测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下呼吸道感染、冠心病、中风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与PM2.5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西安市采暖季PM2.5污染浓度显著高于非采暖季;PM2.5的污染加剧是西安市居民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