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技术观察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脑白质微结构的异常,探讨其可能的神经发育异常证据。方法 对14例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男童(孤独症组:acd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组)及7名年龄、智力水平及利手均匹配的正常发育男童(正常对照组:TD组)行扩散张量成像观察,运用体素水平分析方法将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平均扩散水平(mean diffusivity,M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对于TD组,ASDs组在左侧颞叶、左侧额叶、左侧枕叶以及海马、丘脑等皮质下核团的FA值升高,在左侧距状裂、双侧梭状回、右侧颞叶、右侧额叶、右侧枕叶以及左侧海马旁回、后扣带回、左侧舌回的MD值均降低。结论 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脑白质多个区域存在微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学习障碍儿童在工作记忆任务时额顶叶功能及结构的缺陷,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学习障碍儿童12名及对照组12名以步进式视觉累加实验作为刺激模式,进行血氧水平依赖脑功能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比较两组额顶叶皮层激活部位、强度及白质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的差异。结果:①学习障碍组儿童双侧额顶叶皮层激活较正常儿童组弱(P0.05)。②学习障碍组左额顶间白质(0.51±0.05)、左顶叶白质(0.61±0.03)及左额叶白质(0.43±0.04)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③学习障碍组儿童左前额叶背侧区激活像素数量的平均值为136.92±19.68,与左额顶间白质FA值存在相关性(r=0.636,P=0.026);对照组儿童激活像素数量的平均值为165.75±24.33,与左额顶间白质FA值存在相关性(r=0.822,P=0.001)。结论:学习障碍组儿童工作记忆过程中存在额顶叶皮层激活缺陷,与该部位白质成熟度较低有关。这可能提示学习障碍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大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大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和FA值。结果 肿瘤周围水肿区域的ADC值和FA值与肿瘤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脑脊液、对侧正常大脑白质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囊变区域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ADC值无显著性差异。FA值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强化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定量分析大脑胶质瘤本身及其周围脑组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成年偏头痛并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探讨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8例成年偏头痛并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患者组)及2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组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患者组HAM-A评分与胼胝体膝部FA值在治疗前后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年偏头痛并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经有效治疗这种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UHR)脑白质的改变。方法:对15例UHR和17例正常对照进行脑部DTI扫描后,采用基于纤维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比较全脑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值)。结果:UHR组平均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HR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脑白质位于左侧额叶和左侧内囊前肢。结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存在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4月在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确诊的HIE患者52例,其中轻度20例、中度15例以及重度17例,选取同时期正常健康新生儿18例作为对照,均予常规MRI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测取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豆状核各兴趣区FA值,比较各兴趣ROC曲线和诊断HIE准确度。结果①HIE组各等级和对照组在FA值(豆状核除外)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组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FA值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HIE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压部及内囊后肢FA值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各FA值(除豆状核外)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较轻度HIEFA值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以及胼胝体压部FA值较中度HIE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内囊后肢FA值ROC曲线下面积值最大,诊断HIE准确度最高,当FA值截取点为0.527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4.41%,约登指数为0.64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价HIE脑损伤情况,对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其特征性参数FA值能反映脑白质纤维束发育影响性,评估HIE脑白质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场强磁共振设备,通过比较青年和中老年的脑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FA)值,探讨DTI技术在脑组织正常老化研究中的运用。方法随机选取西南大学脑成像中心2011年9月-2012年1月行MRI实验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0~30岁)与中老年组(40~59岁),每组30例。对研究对象行DTI,分析得出其不同感兴趣区域(ROI)的ADC及FA值。结果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相同ROI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相同ROI的FA值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男性研究对象的ADC值比较,除左侧丘脑、双侧脑脊液及双侧枕叶皮质外,其他ROI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研究对象的ADC值比较,除右侧丘脑、双侧脑脊液及双侧枕叶皮质外,其他ROI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男性研究对象的FA值比较,除右侧丘脑、双侧脑脊液及双侧枕叶皮质外,其他ROI的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研究对象的FA值比较,除双侧丘脑、双侧脑脊液及双侧枕叶皮质外,其他ROI的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是一种具有无创性且可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结构异常的敏感工具,它可以通过脑组织FA及ADC值的改变而反映脑组织细微结构的改变。这不仅有利于脑细胞正常老化的前期的研究,也对因为正常老化而产生的老年性颅脑疾病的预防及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2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分别给予常规磁共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轻度组FA值明显大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定量反映新生儿病情程度,可为判断预后提供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儿童发育迟缓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发育迟缓患儿32例作为实验组,另选32例发育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儿童均行扩散张量成像及常规MRI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中MD及FA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额叶、颞叶、枕叶、视放射、半卵圆中心FA值分别为(0.246±0.061)、(0.357±0.048)、(0.217±0.046)、(0.372±0.049)、(0.387±0.048),对照组分别为(0.393±0.128)、(0.403±0.043)、(0.382±0.043)、(0.459±0.063)、(0.482±0.0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额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MD值分别为(0.922±0.049)、(0.963±0.049)、(0.988±0.043)、(0.883±0.079),对照组分别为(0.827±0.068)、(0.892±0.053)、(0.882±0.041)、(0.792±0.06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技术在发育迟缓患儿脑白质损伤定量中应用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改变,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7例AD病人及17例对照组被试进行DTI检查。测量默认模式网络各种子点的FA值及脑白质纤维束感兴趣区的FA值。结果 AD组默认网络各脑区FA值较对照组均减低;联络系(双侧扣带束前、后部)、连合系(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投射系(内囊前、后肢)的感兴趣区FA值较对照组均减低。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正常老龄化组相比,弥散张量成像存在着特殊改变,能够为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有效的功能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方法 116例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教育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教育康复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头针1次/d,每周休息2d。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Scale,SM)、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0~6岁)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CARS评分、ABC评分均较前下降,SM评分、发育商(DQ)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能显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孤独症症状,有效提高患儿的发育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游戏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孤独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纯的结构化教育治疗模式)、B组(结构化教育模式+游戏治疗)和C组(结构化教育治疗模式+游戏治疗+听觉统合治疗),每组各2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社会适应性,个人社交,语言)进行评估。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CARS、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均有改善(P<0.05),其中在ABC及个人社交变化值方面,B组及C组较A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语言变化值方面,C组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B组变化值又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联合游戏疗法在自闭症儿童行为心理治疗中,效果优于单纯结构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叶酸对参与结构化教育的孤独症儿童的辅助治疗效果,为进行靶向营养干预及综合辅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方法。随访66名参与结构化教学的孤独症儿童,遵循自愿原则分为叶酸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Scale,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ren's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和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PEP 3)对其3个月前后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两组儿童ABC、CARS、ATEC量表总分均降低,PEP 3量表各项得分(除行为特征 非语言外)均有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各量表差值显示,叶酸干预组孤独症儿童ATEC量表中的语言交流项、PEP 3量表中的认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项的差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儿童在参与结构化教学的同时补充叶酸,对认知和语言交流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参与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变化及与儿童干预成效的关系。方法 对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40名孤独症儿童及其父母80名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 童 期 孤 独 症 评 定 量 表(CARS)、子女教育心 理 控 制 源 量 表(PLOC)的评估,并在2014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对上述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复评。结果 孤独症儿童ABC、CARS复评得分明显低于初评得分(P<0.01);父、母PLOC初评、复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PLOC总分、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母PLOC总分、因子1、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阶段性干预成效显著,但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仍然存在显著问题,并对干预成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孤独症患儿对其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有关机构展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普适性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对90例孤独症患儿父母及120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孤独症组父母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评分均低于正常父母组(P<0.01);2)低功能孤独症组的父母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高功能孤独症组(P<0.01);3)患儿家长的生存质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负相关,与智力水平呈正相关 (P<0.01)。 结论 孤独症儿童对患儿父母生存质量有影响,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则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干预效果,为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诊断为ASD的2~5岁儿童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RT组,每组各23例。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均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分数均降低(t=5.505、3.102、3.425、4.058,P<0.05)。PRT组治疗3个月后ABC总分、感觉能区、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均降低(t=6.087、2.861、4.618、5.509、5.621、6.578、7.398,P<0.05)。PRT组ABC总分、交往能区、躯体运动能区、语言能区、生活自理能区及CARS总分分数差值显著高于常规组(t=8.965、5.488、3.761、5.508、2.612、5.618,P<0.05)。结论 PRT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儿童的社交、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1岁以内孤独症警示指标阳性患儿进行随访3年,了解孤独症警示指标阳性患儿的结局及预后。方法 在高危儿门诊采用2010年卫生部颁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中婴儿期孤独症警示指标对阳性患儿进行跟踪检查、家庭干预指导、定期评估及3年随访;并将3岁时确诊孤独症的儿童(实验组)与随机抽取的儿童孤独症门诊就诊的相同年龄段的儿童(对照组)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将各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警示指标阳性患儿35人中3年后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30人,5例其他,包括智力发育迟缓2例、先天性色素失禁症1例、结节性硬化1例,先天性盲童1例,所有患儿均进行早期干预;两组ASD儿童CAR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证实对照组严重程度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sell发育量表检测两组5个能区数值均低于正常,但对照组的儿童各能区平均水平均低于实验组,且各能区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利用婴儿孤独症早期阳性警示指标进行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减轻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4岁左右孤独症儿童语言发育的情况及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距。方法 1)利用词汇掌握量表测量103例正常儿童和100例孤独症儿童词汇掌握情况。2)利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词汇掌握量表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进行测量,并计算三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各类词汇掌握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类词汇损伤程度变化一致。词汇掌握情况与CARS、 ABC中语言能力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3.5~4.5岁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显著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词汇掌握呈现“一损俱损”的模式。利用CARS,ABC以及词汇掌握量表测量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血清中鞘脂类代谢产物水平及其与临床诊断量表的相关性, 评价其对孤独症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孤独症儿童和63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鞘脂类进行分析, 找出与孤独症有关的代谢产物并测其水平;用同法对另100例孤独症儿童和10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验证, 并分析其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的相关性, 绘制ROC曲线。结果 筛选出两种与孤独症有关的鞘脂类代谢产物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SO)和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 其含量在孤独症组明显升高(P<0.05);验证发现孤独症组PSO和S1P含量明显升高(P<0.05), S1P与ABC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SO的ROC曲线得到其曲线下面积(AUC)和Youden指数最大值均为1.000, 最佳临界值为44.883, 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S1P的AUC为0.961, 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868, 最佳临界值为47.678, 对应的敏感度为91.7%, 特异度为95.1%。结论 孤独症患儿血清中PSO和S1P含量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 提示鞘脂类代谢异常可能与孤独症有一定关联, 且二者对孤独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确定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4.883和47.67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压力和情绪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评定;采用PSI、SDS和SAS量表对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1)孤独症患儿父母PS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0);2)患儿父、母亲SDS和SAS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 0.000)。患儿母亲SDS和SAS分均高于患儿父亲得分(P=0.000),患儿母亲抑郁发生率高于父亲(P=0.000);3)患儿父母的压力与患儿症状严重度正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分、孤独症患儿母亲的焦虑以及患儿年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压力,解释了总变异的54.9%。 【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承受着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孤独症患儿母亲比患儿父亲及正常儿童父母更易发生抑郁,患儿行为问题是父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