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对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卵巢反应和结局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助孕年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方案IVF-ET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周期共2468个。按照患者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170个周期)、B组(25~29岁,741个周期)、C组(30~34岁,866个周期)及D组(≥35岁,691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4组不孕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A、B、C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高于此3组。窦卵泡数、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LH)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减少。4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A组正常受精率最低,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胚率最高,与年龄偏大组(C组、D组)及年龄偏小组(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化妊娠率及活产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流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B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活产率明显减低且流产率明显增加。结论:长方案IVF-EF助孕,<25岁的患者与25~29岁的患者比较,卵子质量及胚胎质量较差,而妊娠结局并未受到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尤其是35岁以后卵巢储备功能明显下降,IVF妊娠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超重及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16例行IVF-ET助孕治疗、年龄<38岁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2组:BMI正常组(A组,BMI 18.5~24.9 kg/m2)467例;超重及肥胖组(B组,BMI≥25 kg/m2)49例。分析其IVF新鲜取卵周期的相关指标及治疗结局。结果:B组患者较A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长和Gn用量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均P<0.05)。2组患者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卵子受精率高于B组(χ2=8.102,P=0.004),2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及肥胖可导致IVF-ET治疗过程中Gn使用时间延长、Gn用量增加,受精率降低,可能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中获卵数≤3个患者的临床结局,为今后这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ICSI助孕治疗,获卵数≤3个的186例取卵周期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A组(35岁,68例)、B组(35~40岁,54例),C组(40岁,64例),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随年龄增长,患者采用非常规促排方案比例增加,窦卵泡数(AFC)、获卵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累计临床妊娠率、累计活产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较A组患者的流产率显著增加,活产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年龄对于获卵数≤3个患者的妊娠结局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本中心4 512例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年龄分为6组:<35岁组(3 619例,其中11例失访)、35~37岁组(479例)、38~40岁组(262例)、41~42岁组(90例)、43~44岁组(39例)和>44岁组(23例),比较6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35岁组临床妊娠率最高,为54.42%,随着年龄增长妊娠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早期流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0 1),35岁以上组明显升高(>20%),40岁以上组高达40%;活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44岁以上女性活产率为0。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IV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38岁以上不孕患者的IVF-ET临床结局较差,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及后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IUI助孕的患者407例及后续IVF-ET治疗的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IUI及后续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结果 IUI的临床妊娠率为14.5%,年龄≥35岁组的妊娠率明显低于30岁组(P0.05),IUI助孕周期各组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7例患者IUI失败后转行IVF治疗,临床妊娠率为42.4%,根据患者年龄分组,在各组内分别按1次、2次、3次IUI失败后转行IVF-ET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年龄30岁和30~34岁各组间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中IUI失败3次患者的胚胎着床率明显低于IUI失败1次者(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IUI助孕成功率的重要因素。≤34岁患者可适当增加IUI周期数以提高妊娠率,≥35岁患者应尽早接受IVF-ET治疗,以增加获得妊娠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妊娠结局,旨在为受卵患者推荐更为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1个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接受新鲜卵子捐赠行IVF-ET(A组)的40个赠卵周期;接受冻融卵子捐赠行IVF-ET(B组)的41个赠卵周期。A、B两组受卵者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A1、B1)和未妊娠组(A2、B2),比较A、B两组受卵者的临床资料和助孕结局。结果 A组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获卵数(9.41±2.79)显著多于A组(5.55±0.85)(P0.01),但A组患者的受精率(80.18%)显著高于B组(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与A2、B1与B2间比较,B1组的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76.76%、69.77%)均显著高于B2组(64.34%、38.46%)(P0.05),但此差异在A组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赠卵IVF-ET可获得比冻融赠卵IVF-ET更为满意的助孕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展好孕课堂对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情绪状态、患者满意度及其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助孕治疗并参加好孕课堂的新鲜周期移植患者512例,根据参加好孕课堂次数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共68例(参加好孕课堂次数为0次);B组患者共260例(参加好孕课堂次数≤4次),C组患者共184例(8次好孕课堂全部参加)。比较3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状态、患者满意度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评分C组<B组<A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B组与C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01),3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好孕课堂可显著改善IVF助孕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就诊、拟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患者421例,分为对照组(A组,128例)、RIF常规治疗组(B组,128例)、低分子肝素组(C组,132例)及丹红注射液组(D组,33例)。比较4组患者FET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4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数目、基础性激素水平、内膜、本周期移植优质胚胎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D组与A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D组与B组种植率(27. 59%vs 21. 08%)、生化妊娠率(42. 42%vs 34. 38%)、临床妊娠率(39. 39%vs 32. 03%)、活产率(39. 39%vs 25. 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组与C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均能有效改善RIF患者再次助孕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提高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丹红注射液具有与低分子肝素相类似的作用,丹红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FET,可有效改善RIF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接受新鲜周期长方案降调节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共1 834周期,根据女方患者的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B组(26~30岁)、C组(31~35岁)和D组(≥36岁)],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重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卵子数目、2PN数目、可利用胚胎数目、h CG日E2/成熟卵子数、移植胚胎数、孕囊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分析年龄对IVF/ICSI-ET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4组间内膜厚度、基础FSH、BMI、Gn天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用日(h CG日)E2/成熟卵子数、妊娠率和宫外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间不孕年限、Gn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的不孕年限、Gn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卵子数目、2PN数目、可利用胚胎数目、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与D组的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卵巢储备功能好的高龄患者进行长方案IVF-ET助孕可以得到理想的妊娠率,因此长方案对于部分高龄患者仍然是首选。2随着年龄的增加,促排卵药物使用量增加,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减少,胚胎种植率下降,流产率增加,可见年龄通过多个方面影响IVF-ET的过程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4月1 810对夫妇共4 067个AID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女方年龄、女方不孕因素、治疗方案、授精时机及治疗周期数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①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随年龄增长均有下降趋势(均P<0.05)。②女方合并排卵障碍、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者AID临床结局与单纯男方因素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自然周期、氯米芬、来曲唑及单纯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宫内妊娠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米芬和来曲唑促排卵周期的多胎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均P<0.001)。④无论自然周期还是促排卵周期,排卵前与排卵后授精的临床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前4个治疗周期随着治疗周期数的增加,累计妊娠率与累计活产率显著升高(均P<0.05),第5个治疗周期开始累计妊娠率与累计活产率均无明显增长(均P>0.05)。结论:女性年龄是影响AID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未发现其他女性不孕因素及授精时机显著影响AID临床结局。实施3个或4个AID周期仍未孕者或女性年龄超过40岁建议行供精体外受精助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高龄不孕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1Vp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共计184个周期。按照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Ⅰ组(n=67,周期数为63,35岁≤年龄〈37岁),Ⅱ组(n=60,周期数为55,37岁≤年龄〈40岁),Ⅲ组(n=57,周期数为37,年龄≥40岁)。各组患者身高、体质指数、不孕年限及受孕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Ⅲ组接受IVF—ET和ICSI者的新鲜胚胎妊娠率较I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接受IVF-ET和ICSI者的冷冻胚胎妊娠率及胚胎冷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组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较I组及Ⅱ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妊娠率较Ⅰ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种植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移植率、自然流产率及活婴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同ART下,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胚胎着床及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鲜胚移植组,324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FET组,179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异位妊娠发生率、流产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月经第3天)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起始量、促排卵时间、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Gn用药总量低于鲜胚移植组(P0.05),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孕酮(P)水平、卵泡数和获卵数均较鲜胚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FET组的胚胎种植率(37.23%)和临床妊娠率(59.22%)均高于鲜胚移植组(29.56%,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具有较低的OHSS发生率(0.56%,P0.05)。结论:对于OHSS高危患者,全胚冷冻后行FET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且能有效避免OHSS发生,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控制性超排卵条件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血清和卵泡液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与卵巢反应性以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72位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卵巢反应不良组29例,卵巢反应正常组43例,于取卵日留取患者的血清以及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TNF—a的浓度。结果取卵日血清和卵泡液中TNF-a的浓度在卵巢反应不良组分别为(11.8±4.2)ng/L和(58.4±44.5)ng/L,反应正常组分别为(9.2±4.6)ng/L和(40.4±16.1)ng/L;妊娠组患者中卵泡液中TNF—a为(33.7±12.4)ng/L,未妊娠组(45.0±19.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卵巢反应不良组和卵巢反应正常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a在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中起调节作用,对卵巢的反应性以及妊娠结局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2 IU/L患者行长方案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卵巢反应性及助孕结局,探讨其作为单项指标与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IVF/ICSI-ET且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 IU/L的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和LH水平分为4组,即A组:年龄≤35岁[25~35岁,平均年龄(28.86±3.10)岁],LH<2 IU/L,88例;B组:年龄≤35岁[25~35岁,平均年龄(28.48±3.72)岁],LH 2~5 IU/L,226例;C组:年龄>35岁[36~42岁,平均年龄(38.54±2.84)岁],LH<2 IU/L,24例;D组:年龄>35岁[36~42岁,平均年龄(37.64±2.40)岁],LH 2~5 IU/L,58例。对4组的超促排卵、胚胎数量和质量以及妊娠率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基础日、降调日和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LH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Gn总量较B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直径大于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原核(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FSH/LH均值为4.06。C组基础日、降调日和Gn启动日LH水平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Gn总量较D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CG日E2水平、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2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FSH/LH均值为4.23。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hCG日LH水平、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35岁且基础LH<2 IU/L,可以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状态并指导超排卵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2种受精方式对无明确男性因素的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探讨这类患者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IVF-胚胎移植(ET)周期中高龄(年龄≥40岁)卵巢低反应周期共381个,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200个周期)与ICSI组(181个周期),分析比较2组间的受精率和临床结局。结果:IVF组的受精率和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略高于ICSI组,ICSI组的有效周期率和有效胚胎率略高于IVF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确男性因素的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ICSI受精并不能提高其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633例PCOS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促排卵组(A组,61例)、激素替代组(B组,347例)、降调节+激素替代组(C组,225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雌二醇(E2)水平、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囊胚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高于B组,FET周期始用药时LH、FSH、E2水平均明显低于A、B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A、B组(P<0.05),3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流产率低于B、C组,B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雌激素用量及用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OS患者,促排卵、激素替代、降调节+激素替代3种内膜准备方案均能获得较好的FET临床结局,促排卵和激素替代方案在降低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方面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5岁以上妇女妊娠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2年10月分娩的35岁以上的孕妇116例和非高龄组224例(20~29岁),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高龄组的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前置胎盘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但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虽然高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但围产儿结局不受母体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对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治疗的25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及获卵数分为卵巢高反应组(114例)和正常反应组(145例),比较两组卵母细胞和胚胎参数、妊娠结局。结果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MII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周期取消率和冻胚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种植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反应组(P0.05)。两组间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引起的高雌激素环境可能对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未成熟卵体外成熟(IVM)技术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IVF-ET促排治疗中,对双卵巢卵泡数过多,有可能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或继续治疗可能发生重度OHSS的患者,根据其意愿即刻停药,全部取卵改行IVM治疗12个周期(A组)或取部分小卵泡改行IVM治疗,同时保留部分卵泡继续行IVF-ET常规治疗18个周期(B组)。小卵泡体外培养成熟后,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获得受精卵并行胚胎移植或冷冻。统计分析未成熟卵的成熟率、卵母细胞的受精率、胚胎的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30个取卵周期,共获未成熟卵240个,经IVM、ICSI和体外培养后,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1.25%(147/240),77.55%(114/147),92.98%(106/114)和29.25%(31/106)。A组8例行IVM新鲜胚胎移植(8周期)4例临床妊娠,A、B两组有8例行IVM解冻胚胎移植(9周期)3例临床妊娠,已有3例分娩。A组12例无OHSS发生,促性腺激素用量少于B组,B组18例中3例有OHSS风险而取消胚胎移植。结论:对常规IVF促排周期中卵巢高反应患者及时改行IVM,可以避免周期取消及OHSS的发生,减少促排卵药物的使用量,同时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