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壬基酚(NP)对小鼠子宫的氧化损伤效应,将32只健康SPF级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玉米油)组和25、50、100 mg/kg NP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连续染毒5 d,共染毒8周。测定子宫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0、100 mg/kg NP染毒组小鼠子宫的T-AOC、SOD活力均降低,而MDA含量均升高(均P0.05);而25 mg/kg NP染毒组小鼠子宫的T-AOC、SOD活力和MD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且随着NP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子宫的T-AOC、SOD活力均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提示NP染毒可致小鼠子宫发生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金属硫蛋白(MT)的拮抗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镍铬(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钾)联合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MT保护(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5.0、10.0、20.0 mg/kg MT)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取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21 d。检测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力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镍铬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力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力均低于镍铬联合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T染毒剂量的升高,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镍铬联合染毒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下降,而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镍铬联合染毒组比较,各剂量MT保护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T染毒剂量的升高,MT保护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MT对镍铬联合染毒所致小鼠肝脏损伤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T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原花青素(GSP)对氟致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氧化损伤的拮抗效应,将40只健康性成熟SPF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NaF(20 mg/kg)组、GSP(200 mg/kg)组及NaF(20mg/kg)+GSP(200mg/kg)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35 d.检测睾丸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F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和8-OHdG含量均增高,GSH含量、T-AOC水平和SOD活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P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SOD活力和T-AOC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aF组相比,GSP+NaF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和8-OHdG含量均降低,GSH含量、T-AOC水平和SOD活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析因分析,NaF与GSP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对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和GSH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拮抗作用;而对小鼠睾丸组织中T-AOC水平、SOD活力及8-OHdG含量无交互作用(P>0.05).提示GSP对氟化钠导致的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镍对雄性小鼠脾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予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镍0.8、2.0、5.0mg/kg染毒,连续30d。制备脾脏组织匀浆,采用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染镍各剂量组NOS活力显著低于生理盐水(NS)组,NO含量亦低于生理盐水组;镍可抑制SOD活力,使T-AOC、GSH含量降低,而引起MDA含量升高,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其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高效氯氰菊酯(β-C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玉米油)、染毒组(β-CP 40mg/kg)及不同剂量的保护组(在β-CP40mg/kg基础上分别加上100、200和300mg/kg APS),连续灌胃染毒10d。测定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β-CP染毒组SOD和CAT活力均有所降低,MDA含量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染毒组比较,各剂量保护组SOD、CAT活力有所升高,MDA含量有所降低,其中,各剂量保护组SOD活力、MDA含量以及200mg/kg剂量保护组CAT活力与染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保护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200mg/kg剂量保护组的SOD和CAT活力接近对照组水平,MDA含量也相对较低。结论40mg/kg剂量β-CP能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APS对β-CP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200mg/kg剂量APS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丹  柳晓琳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8):714-717,769
目的了解六价铬[C(rⅥ)]污染地区地下水对小鼠肝脏、血糖的影响和维生素C(VitC)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只健康6~8周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铬污染的井水[采自某被污染的地下水,Cr(Ⅵ)含量为12.35 mg/L]组和34.91[C(rⅥ)含量为12.35 mg/L]、349.1、698.2、1 396.4 mg/L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以及VitC(100 mg/ml)+698.2、1396.4 mg/L重铬酸钾联合作用组,每组10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重铬酸钾和井水组的染毒容量为25 ml/kg;VitC的染毒容量为5 ml/kg,0.5 h后再进行重铬酸钾染毒。连续染毒30 d。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和血糖(Glu)含量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井水组和不同浓度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肝脏MDA含量均较高,肝脏SOD活力、GSH含量和血清Glu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Vit C预处理各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Glu含量及肝脏SOD活力和GSH、MDA含量无显著变化;且随着重铬酸钾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及肝脏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肝脏SOD活力和GSH含量呈下降趋势。与相同浓度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比较,经VitC预处理各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肝脏MDA含量均较低,血清Glu含量及肝脏SOD活力和GSH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4.91 mg/L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比较,井水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肝脏MDA含量均较高,血清Glu含量及肝脏SOD活力和GSH含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Ⅵ)污染地区地下水可引起小鼠肝脏的损伤,且可能存在其他重金属污染;而Vit C对于重铬酸钾所致肝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it C)对青春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暴露致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60只健康初断乳SPF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玉米油)组和低(100mg/kg)、高(500 mg/kg)剂量DBP暴露组及低(100 mg/kg)、高(500 mg/kg)剂量DBP+Vit C(125 g/L)干预组。采用灌胃方式暴露DBP,暴露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暴露Vit C,连续暴露30 d。分别于暴露第5、10、20、30天,测定大鼠卵巢组织中MDA、GSH含量和SOD、CAT、GSH-Px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BP暴露组大鼠卵巢组织中MDA含量均升高,而GSH含量和SOD、CAT、GSH-Px活力均下降;与相同剂量DBP暴露组相比,Vit C干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MDA均下降,而GSH含量和SOD、CAT、GSH-Px活力均升高。且随着DBP暴露剂量的升高,DBP暴露组和Vit C干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的GSH含量和SOD、CAT、GSH-Px活力均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 DBP暴露可致青春期雌性大鼠卵巢组织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氧化应激,导致卵巢抗氧化能力下降;而抗氧化剂Vit C对于DBP所致生殖系统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石墨烯(nano-GO)对小鼠肝脏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将80只健康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高纯水)组和0.35 mg/kg(1/16 LD50)、0.70 mg/kg(1/8 LD50)、1.40 mg/kg(1/4 LD50)nano-GO染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1次性尾静脉注射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分别于注射3、15 d后,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染毒3 d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nano-GO染毒组雌性小鼠和0.35 mg/kg nano-GO染毒组雄性小鼠肝脏的MDA含量及各剂量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GSH-Px活力以及0.35、0.70 mg/kg nano-GO染毒组雄性小鼠肝脏的SOD活力均升高,0.70、1.40 mg/kg nano-GO染毒组雄性小鼠肝脏MDA含量和0.35、0.70 mg/kg nano-GO染毒组雌性小鼠肝脏的SOD活力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5 d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SOD活力升高,0.70 mg/kg和1.40 mg/kg 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GSH-Px活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MDA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一次性尾静脉注射nano-GO后,肝脏可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干扰小鼠肝脏抗氧化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的毒性作用,为综合评价甲醛和苯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78只健康清洁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按染毒剂量分为低(0.2 mg/kg)、中(2 mg/kg)、高(20 mg/kg)剂量甲醛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低(100.0mg/kg)、中(200.0mg/kg)、高(400.0mg/kg)剂量苯组,以花生油为阴性对照组;低(0.1 mg/kg甲醛 50.0 mg/kg苯)、中(1 mg/kg甲醛 100.0 mg/kg苯)、高(10 mg/kg甲醛 200.0 mg/kg苯)剂量联合染毒组,以生理盐水 花生油为阴性对照组;以环磷酰胺(40 mg/kg)为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注射容量为0.01 ml/g,每日1次,连续5 d.染毒结束次日,处死小鼠,测定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Cu、Zn含量.结果 甲醛、苯单独染毒组及联合染毒组的SOD活力、Cu、Zn含量均低于其阴性对照组,且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下降;MDA含量均高于其阴性对照组,且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上升.联合染毒组染毒剂量与SOD活力呈负相关(r=-0.967,P<0.01),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941,P<0.01).与甲醛、苯单独染毒比较,联合染毒组SOD活力、Cu、Zn含量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升高趋势.结论 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睾丸组织的毒性作用大于甲醛、苯单独染毒时的作用;二者对小鼠睾丸组织的联合毒性作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染毒小鼠肝脏组织中砷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脏氧化应激关系,为揭示砷甲基化水平在砷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As2O3低中高剂量组(1.0、2.0和4.0 mg/kg)组,连续灌胃5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测定肝脏组织中三价无机砷(As3+)、五价无机砷(As5+)、一甲基胂(MMA)、二甲基胂(DMA)含量及构成比(%),计算砷一甲基化指数(PMI)、二甲基化指数(SMI);利用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随着As2O3剂量增加,小鼠肝脏组织中各形态砷代谢产物含量增加(P0.001),砷甲基化水平(i As%、MMA%、DMA%、PMI、SMI)提高(P0.001);小鼠肝脏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GSH、SOD、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1 mg/kg染毒剂量时,PMI与T-AOC呈负相关(P0.05),SMI与GSH、SOD呈负相关(P0.05);在2 mg/kg染毒剂量时,PMI、SMI与MDA呈正相关(P0.05)而与GSH、SOD呈负相关(P0.05);在4 mg/kg染毒剂量时,PMI与MDA呈正相关(P0.05),PMI、SMI与GSH、SOD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肝脏组织中各种形态砷含量增多,砷甲基化水平提高,进而导致小鼠肝脏氧化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烯腈(acrylonitrile,AN)染毒小鼠脑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的改变。方法将200只成年(6~8周龄)健康SPF级昆明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和低(1.25 mg/kg)、中(2.5 mg/kg)、高(5 mg/kg)剂量丙烯腈染毒组,每组50只。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5 d。于初次染毒后的第7、14、21、28、35天测定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胆碱酯酶(ChE)的活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第28天中、高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GSH含量均下降,第7、21天各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的MDA含量以及第21天低、高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GSH-Px活力和低、中、高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CAT活力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SOD和ChE活力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烯腈染毒可诱发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2 NPs)经口暴露后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iO2 NPs (10、50、100) mg/kg·BW染毒组,连续灌胃30 d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计算小鼠肝脏系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切片,测定肝组织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总抗氧化能力(T - AOC)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小鼠肝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切片观察各染毒组肝脏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肝组织损伤;随着TiO2 NPs染毒剂量的增加,ALT、AST活力以及MDA含量在50、100 mg/kg·BW组升高,SOD活性在100 mg/kg·BW组降低,GSH - PX活性在50、100 mg/kg·BW组降低,T - AOC水平在10、50、100 mg/kg·BW组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暴露TiO2 NPs,可使小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反应,造成肝脏氧化损伤,并最终导致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及功能破坏,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NaF致雄性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氟化钠(NaF)致雄性小鼠肝脏组织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将40只健康性成熟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mg/kg)、NaF组(20 mg/kg)、GSPE组(200 mg/kg)及NaF+GSPE组[NaF(20 mg/kg)+GSPE(200 mg/kg)],每组10只动物.灌胃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5周.颈椎脱臼处死,采集肝脏组织样本,计算肝脏脏器系数,检测肝脏组织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 [结果]各组肝脏脏器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aF组高于对照组(P<0.05),(NaF+GSPE)组低于NaF组(P<0.05).各组AST、ALT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aF组和(NaF+GSPE)组高于对照组(P<0.05),GSPE组和(NaF+GSPE)组低于NaF组(P<0.05).各组GSH、SOD、MDA和T-AOC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NaF组和(NaF+GSPE)组小鼠肝脏中GSH、SOD和T-AOC含量较低(P<0.05),MDA含量较高(P<0.05);与NaF组相比,GSPE组和(NaF+GSPE)组GSH、SOD和T-AOC含量较高(P<0.05),MDA含量较低(P<0.05).析因分析显示:NaF与GSPE对AST、ALT、SOD活力、MDA含量,T-AOC水平存在拮抗作用. [结论]GSPE对NaF致雄性小鼠肝脏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苯和甲醛联合作用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数、血红蛋白(Hb)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方法选用70只纯系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苯 甲醛联合染毒剂量分别为0、10 10、50 50、100 100(mg/kg),单苯组(苯50 mg/kg)、单醛组(甲醛50 mg/kg)。8周后将其全部处死,进行WBC计数、Hb含量和SOD活力测定。结果各染毒组小鼠WBC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联合染毒组小鼠Hb含量显著降低(P<0.01);各联合染毒组小鼠SOD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苯和甲醛联合染毒对小鼠WBC计数和Hb含量的改变无明显的毒性相加的作用,但对SOD活力的影响似呈毒性相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断乳至性成熟期经口持续摄入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0只21日龄清洁级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0.25、0.50、1.00 g/kg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日1次,持续染毒5周。实验结束后记录小鼠体重增长情况、观察阴门开放时间和动情周期,病理切片计数各级卵泡数量及计算各级卵泡的构成比,并测定卵巢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 g/kg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小鼠卵巢重量和脏器系数下降、阴门开放时间推迟、卵巢黄体构成比下降、闭锁卵泡构成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小鼠体重增长和动情周期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1.00 g/kg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小鼠卵巢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上升,SOD活力均明显下降,而0.50、1.00 g/kg纳米二氧化硅染毒组小鼠卵巢组织中GSH-Px活力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摄入纳米二氧化硅可影响小鼠卵巢发育,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溴代苯诱导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SPF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溴代苯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番茄红素+溴代苯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番茄红素+溴代苯组小鼠经口灌胃浓度分别为0.33、0.67和2.00 g/L的番茄红素溶液,对照组和溴代苯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溶剂(含98%水、0.8%甘油、0.7%无水乙醇、0.5%玉米油),染毒容量为0.02 ml/g,每天1次,连续染毒30 d;番茄红素暴露结束0.5 h后,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番茄红素暴露结束3 h后,除对照(橄榄油)组外,其余4组立即一次性灌胃染毒0.4 mg/kg的溴代苯溶液,染毒容量为0.01 ml/g,22 h后,测定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SOD、GSH-Px活力及T-AOC。结果番茄红素暴露后,与溴代苯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番茄红素+溴代苯组小鼠红细胞SOD活力、全血GSH-Px活力及全血T-AOC显著升高(P<0.05,P<0.01);溴代苯染毒后,与溴代苯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番茄红素+溴代苯组小鼠肝脏中SOD活力、GSH-Px活力及T-AOC明显增强(P<0.05,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随着番茄红素暴露剂量的升高,小鼠肝脏中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血液及肝脏中SOD、GSH-Px活力及T-AOC呈上升趋势。结论番茄红素对溴代苯引起的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气PM_(2.5)引起的小鼠心肺组织的氧化损伤。方法将24只健康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无菌生理盐水)组和1.5、7.5、37.5 mg/kg PM_(2.5)染毒组,每组6只。染毒采用一次性气管注入法,染毒容量为1.5 ml/kg。染毒24 h后,检测小鼠心、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分析PM_(2.5)主要化学组分。结果所采集的PM_(2.5)样品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占比分别为有机物(24.8%)、元素碳(4.94%)、SO_4~(2-)(12.2%)、NO_3~-(15.3%)、NH_4~+(2.39%)、矿物尘(8.09%)、金属元素(1.61%)。与对照组比较,37.5 mg/kg PM_(2.5)染毒组小鼠心组织MDA含量较高,且CAT、SOD活力较低;而7.5、37.5 mg/kg PM_(2.5)染毒组小鼠心组织GSH含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7.5、37.5 mg/kg PM_(2.5)染毒组小鼠肺组织MDA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PM_(2.5)染毒组小鼠肺组织GSH的含量及CAT、SOD的活力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高浓度PM_(2.5)急性暴露可诱发小鼠心、肺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染毒的毒性效应。方法将108只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按照3×3析因的要求,按性别分别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清洁空气)、甲醛低剂量组(1 mg/m3)、甲醛高剂量组(5 mg/m3)、三氯乙烯低剂量组(1 000 mg/m3)、三氯乙烯高剂量组(5 000mg/m3)、低甲醛+低三氯乙烯剂量组(1 mg/m3+1 000 mg/m3)、低甲醛+高三氯乙烯剂量组(1 mg/m3+5 000 mg/m3)、高甲醛+低三氯乙烯剂量组(5 mg/m3+1 000 mg/m3)、高甲醛+高三氯乙烯剂量组(5 mg/m3+5 000 mg/m3)。采用静式吸入染毒方法,每天2 h,连续染毒14 d。染毒结束后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除三氯乙烯低剂量组雌、雄小鼠NOS活力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染毒组雌、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和NOS活力升高,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雄鼠相比,除甲醛低剂量组、三氯乙烯低剂量组、低甲醛低三氯乙烯组、高甲醛高三氯乙烯组雌鼠NOS活力和三氯乙烯低剂量组、高甲醛低三氯乙烯组、高甲醛高三氯乙烯组雌鼠SOD活力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染毒组雌鼠脑组织MDA含量和NOS活力升高,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雌、雄小鼠脑组织NOS、SOD活力和GSH、MDA含量的影响均为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效应。结论甲醛和三氯乙烯吸入染毒可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毒物对雌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小鼠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72只清洁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设溶剂对照(生理盐水)组、MT(10.0 mg/kg)对照组、硫酸镍(2.0 mg/kg)单独染毒组、重铬酸钾(1.0 mg/kg)单独染毒组、硫酸镍(1.0 mg/kg)+重铬酸钾(0.5 mg/kg)联合染毒组和MT保护(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钾+10.0mg/kgMT)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21d。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和MT对照组比较,硫酸镍单独染毒组、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及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组血清BUN、CRE和肾组织MDA的含量均增高,肾组织SOD、GSH-Px的活力和GSH的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组比较,MT保护组血清BUN、CRE和肾组织MDA的含量均降低,肾组织SOD、GSH-Px的活力和GSH的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对硫酸镍和重铬酸钾联合染毒致小鼠肾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而抗氧化作用可能是MT修复肾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氯甲烷(DCM)染毒对小鼠血清中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12 900、6 400、1 300mg/m3)和对照组(0mg/m3),每组6只。将小鼠成笼放入动式染毒室内,每天染毒2h,连续染毒30d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取小鼠肝脏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ALT、AST、ALP水平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SOD、MDA含量均有升高(P0.05),GSH含量、T-AOC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肝脏出现炎症反应。结论 DCM吸入染毒对小鼠的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并出现炎症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