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分析龙岩市2005-2012年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麻疹流行和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疫情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05-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2.58/10万;2009-2012年平均发病率为0.05/10万,连续4年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的控制指标。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新罗,漳平,永定等三县(市、区)发病数较多,学生占58.98%,8~19岁占60.34%,主要影响因素是局部地区中小学校暴发麻疹疫情。结论龙岩市2009年以来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已基本达到消除麻疹控制指标。坚持高免疫接种率策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强化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是今后消除麻疹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9~2011年福建省麻疹流行特征,为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福建省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09~2011年累计报告麻疹212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28/10万、0.06/10万、0.24/10万。2009~2011年麻疹年均发病率(/10万),福州市为o.47,泉州市为o.14,宁德市为0.23,南平市为0.21,厦门市为0.06,莆田市为0.08,三明市为o.13,漳州市为0.05,龙岩市为0.06(P〈0.01)。212例病人中,3~7月发病的占74.06%;男性占60.85%、女性占39.15%,〈8月龄、8~11月龄、1~14岁、15~50岁分别占18.40%、14.62%、16.51%、50.47%,散居儿童、学生、托幼儿童、家务及待业人员、其他人员分别占42.45%、14.15%、0.94%、13.68%、28.78%(90、30、2、29、61例);外县(区)户籍、本县(区)户籍的分别占68.40%(145例)、31.60%(67例)。184例开展个案调查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占16.31%(67例),无接种史的占42.39%,接种史不详的占41.30%。[结论]2009~2011年福建省麻疹疫情明显下降,病例主要为〈1岁婴儿和15~50岁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开封市麻疹流行特点,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6年-2008年开封市麻疹疫情的特点,并对发病时间分布进行轮廓分析。结果6年间麻疹流行趋势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至2006年达到了发病新低,于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发病主要集中在尉氏县、兰考县、杞县和开封县,属小年龄发病模式。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21%未完成两剂次麻疹免疫接种。结论加强开封市麻疹常规免疫和复种工作,针对暴发乡镇和易患儿童开展相应的强化免疫活动,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监测质量和监测指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掌握1990~2012年寿光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12年寿光市麻疹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0-2012年共报告麻疹344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44/10万,各年发病率为0.00/10万~4.08/10万;男性发病率为1.50/io万,女性发病率为1.29/10万(P〉0.05)。344例中,2~5月占74.71%;〈1岁占6.98%,1~9岁占35.47%,10~19岁占9.01%,20~44岁占43.90%,≥45岁占4.65%;圣城街道占35.47%。结论寿光市麻疹疫情存在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6-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指导全省麻疹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吉林省2006-201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分析麻疹病例含麻疹类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情况。结果 2006年麻疹暴发流行,通过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但是经过两年低发病后,又出现反弹现象。2010年全省强化免疫后,2011-2012年麻疹发病率下降到1/100万以下,2013年略有升高。结论 MCV强化免疫可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但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麻疹还会出现暴发流行;吉林省麻疹发病主要以局部高发为主,病例多发生在散居儿童;因此麻疹控制中需要科学地实施强化免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麻疹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宜阳县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宜阳县2007-2011年发生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宜阳县麻疹流行特征的相关因素。结果 5年内监测报告系统中共报告疑似麻疹562例,实验室诊断279例,临床诊断73例,共诊断麻疹病例352例;2007年和2009年为高发年,其年发病率分别为16.64/10万、29.35/10万,均为散发病例;全年不同月份均有发生,其中以1-5月份为高发月份,4月份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1.23:1;年龄分布中小年龄组所占的比例较大,且成人组也有发生,最小年龄3月,最大43岁;在预防接种史中,无免疫史者192例,占54.55%,其中小于8个月者79例,占总病例的22.44%;散居儿童271例,占76.99%;学生30例,占8.52%;病例分布全县19个乡镇,327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的85.38%。结论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降低麻疹的发病率乃至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查漏补种是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能及时阻断麻疹在人群中传播,同时考虑疫情控制的长期效果,根据流行病学分析及时开展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麻疹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和平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平区2006~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55例,年均发病率为7.18/10万。2006-2010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7.17/10万、0.14/10万、2.65/lO万、14.90/10万、1.8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岁为264.35/10万,1~2岁为22.21/10万,3~6岁为20.54/10万,7~14岁为15.31/10万,15~54岁为21.15/10万(P〈0.01);男性为8.29/10万,女性为6.00/10万(P〈0.05);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为6.15/10万,农村为52.47/10万(P〈0.01)。255例病例中,家务待业人员占33.33%,散居儿童占22.75%,学生及幼托儿童占14.90%,其他职业者占29.02%;3~6月发病的占84.3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37.26%;散在发病的250例,占98.04%。[结论]和平区麻疹发病率有降低趋势,农村为高发地区,家务待业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佛山市三水区2012-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本地区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的全区2012-2014年麻疹监测数据,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病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三水区近三年共报告麻疹病例81例,全年均有麻疹散发病例报告,6-8月达到发病高峰,占全年病例报告总数的66.67%。发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25∶1)。病例集中在0岁组,占发病总数的48.15%;其次是20岁和30岁组,均占发病总数的19.75%。以散居儿童和其他行业人员居多,分别占报告总数的49.38%和46.91%,两类人群占病例报告总数的96.30%。病原学血标本检测麻疹Ig M抗体均为阳性,阳性率达100%。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结论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性别的差异,0岁组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及无经过麻疹疫苗接种的成人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要加强麻疹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注重其居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以控制麻疹疫情的进一步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海宁市2006-2009年麻疹疫情,了解其流行特征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分析方法:运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采用描述行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海宁市2006-2009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4.28/10万,2006年最低,为2.14/10万,2007年最高,为7.31/10万,2007后逐渐下降,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麻疹发病有季节性,集中于3-6月。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为麻疹高发区。麻疹发病年龄,以8岁以下儿童(34.66%)和20岁以上成人(占60%)为主,呈现由小年龄组向大年龄组转变的过渡期模式。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91.33%。8岁以下流动人口病例中有88.10%无免疫史。8~11月龄病例中有83.33%未得到及时免疫。结论:提高适龄儿童疫苗及时接种及流动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加强对成人免疫水平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商丘市2005年麻疹疫情分析,以便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全市2005年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商丘市共报告麻疹病例680例,发病率为8.29/10万,是15年来发病率最高的一年,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3、4、5、12月份,全年共发生麻疹暴发10起,暴发病例117例,占发病总数的17.21%。结论2005年商丘市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脱漏、免疫失败及传染病报告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陕西省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 对麻疹流行强度、地理和时间分布、病例年龄构成和免疫史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陕西省2000~2005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7.89/10万~19.29/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例分布广泛,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2000~2006年<15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比为83.40%,19.56%的病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有≥1次免疫史者占52.81%.结论 麻疹疫苗初免及时性存在问题,各市计划免疫状况和麻疹流行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陕西省麻疹流行除有效接种率低的原因外,不排除疫苗对H1野毒株保护性不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台州市2004-2008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更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麻疹流行状况。结果2004-2008年,该市麻疹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26例、1 734例、189例、677例、2 121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27/10万、33.65/10万、3.67/10万、13.14/10万、41.16/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数分别为208例、484例、75例、278例、607例。2005年开展“消除麻疹专项强化免疫活动”,2006年麻疹发病率最低,为3.67/10万。发病高峰月份为每年的3~5月份。在麻疹高发的2008年,病例年龄集中在2岁以下儿童和10~40岁人群;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4.82%(1 799/2 121)。结论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可明显控制麻疹发病率;应继续加强<2岁和10~40岁人群的常规免疫及其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院儿科病房麻疹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儿科病房2008年12月6-30日发生的4例麻疹感染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例麻疹患儿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均呈阳性。第1例为首发病例,后3例均与第1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时间不超过麻疹的平均潜伏期(2周左右)。结论此次事件是一起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建议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重视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5.
张志刚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8):662-664
目的:了解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为控制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宿州市2006-2009年网络直报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宿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648例,年均发病率11.51/10万,2007年埇桥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明显上升(499.40%),2008年全市高发,达20.43/10万,出现多起局部暴发疫情。5岁~和10岁~儿童分别占41.65%和40.63%,主要为在校中、小学生,男女性别比例2.02∶1,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在做好适龄儿童麻疹-腮腺炎二联疫苗和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对15岁以下的儿童免费普种一剂次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进而加强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2009-01-01/2012-12-31接诊的5 104例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20种5 104例传染病,其中乙类传染病2 618例(51.29%),丙类传染病1 666例(32.64%),其他传染病820例(16.07%),无死亡病例。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呼吸道传染病1 791例(35.09%),肠道传染病1 691(33.13%),血源及性传播疾病798例(15.6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4例(0.08%),其他传染病820例(16.07%)。所有报告病例以门诊患者为主,共4153例,占81.37%。结论某医院2009-2012年报告的传染病分布在全院各科室,且以门诊患者为主,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加强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按照医院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和个人职业防护指导在院内对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对实际工作中的预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1995-2012年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1995-2012年的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12年绵阳市10个县市区共报告现住址为绵阳市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1 169例,报告死亡185人,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984例;1995-2006年126例,2007-2012年分别发现113例、103例、108例、151例、270例和298例。主要分布在涪城区、江油市、三台县、游仙区,占总数的74.42%;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占总数的82.12%;职业分布多样化,农民、家务待业分别占28.15%、24.64%;3种传播途径并存,以经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5.46%。结论绵阳市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经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人群特征多样化,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3-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对2003-2009年开封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年间麻疹流行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至2006年达到了发病新低,于2007年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病例主要集中在尉氏县、杞县、开封县和兰考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属小年龄发病模式,〈1岁儿童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其病例构成在29.39%~38.28%之间;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19%仅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结论: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扩大适龄儿童年龄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补充接种(如育龄妇女、孕前妇女等)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津市2004-2008年麻疹发病升高的原因,为防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诊监测及调查资料对天津市近年麻疹流行特征、人群抗体、院内感染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来,天津市麻疹发病率从2004年的0.67/10万增至2008的年21.97/10万,发病年龄构成以婴儿和成人为主,占60%~,其中1岁组麻疹发病率最高;1~6岁麻疹患者流动人口约占50%;2005-2008年,28起麻疹暴发疫情中,13起发生在企业。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医院内感染的OR=41.0(95%CI=17.2~97.8),2007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78%,保护率为75%。结论天津市近年来麻疹增高原因主要与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继发性免疫失败、医院内感染、流动人口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6-2013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6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分析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疫情持续时间、罹患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13年陕西省共报告73起流感暴发疫情;疫情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共报告57起(78.08%);疫情报告地区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南地区,共报告63起(86.30%);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全省各类学校学累计报告起流感暴发疫情71起(97.26%);引起流感暴发疫情的病毒亚型主要为新甲型H1N1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占流感暴发疫情总数的72.60%和20.55%;学校规模、采取措施时间和病原类型与流感暴发疫情持续时间有关(均P<0.05),所在区域、学校规模、班级人数、采取措施时间和停课方式与流感暴发疫情流行强度有关(均P<0.05)。结论 陕西省流感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2月,以局部暴发为主,学校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尽早采取措施是流感暴发疫情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