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配合肠内营养(EN)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48例。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入住ICU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营养状况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心力衰竭等概率减少(P〈0.05),且住ICU时间缩短。结论: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或由肠外营养过渡为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免疫功能,达到尽早撤机、拔管,减少各种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治疗的预后影响.方法 对30例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营养制剂,均于营养支持前与支持第7d检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国和三头肌皮皱厚度,上机前与撤机后6h血气变化,撤机时间.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住ICU天数减少,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还可以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因此,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量及早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黄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12):1589-159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8例入住ICU需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与肠外联合营养支持(EN+PN组,13例)及肠内营养支持(EN组,15例)。观察营养支持观察两组间胃肠功能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1周内,EN+PN组患者13例未发生胃肠道不耐受症状;EN组15例发生腹胀及胃潴留5例,腹泻4例。1周后,EN+P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成功撤机10例(76.92%),机械通气时间为(9.4±2.6)d,EN组患者成功撤机11例(73.33%),机械通气时间为(11.6±1.8)d。两组成功撤机例数比较无差异,EN+PN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较完全肠内营养支持的胃肠耐受性良好,能较好的保证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需求,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患者全胃肠内、全胃肠外以及混合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并发症以及综合指标,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5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病例,其中27例接受全胃肠内营养支持(TEN),22例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26例采用混合营养支持。比较此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失调、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并比较患者脱机时间、病死率、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14天后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质、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较入院时增加,TEN组与TPN组比较,营养指标增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TPN组的肠道菌群失调、转氨酶升高、高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TEN组和混合组,TEN组和T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各组之间的综合指标,TPN组脱机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5),病死率显著高于TEN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机械通气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项美姣  潘景业 《浙江医学》2012,(16):1356-1358
目的评价能量代谢监测指导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ICU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在能量代谢监测指导下制定营养支持方案(观察组62例)和根据经验制定营养方案(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治疗7d 后的营养指标、达肠内营养目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平均住 ICU 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入院7d 及出院前 APACHEⅡ评分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7d 后观察组的营养水平、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达肠内目标时间、平均住 ICU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 APACHEⅡ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7d 内 VAP 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能量代谢监测指导营养支持能较快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 ICU 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黔  卫波  余猛进  陈晓宏  石正蒙  杨瑛 《医学综述》2011,17(7):1089-109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早期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56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7例)、肠内外联合营养组(29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及肠内外联合营养。观察机械通气7 d内高血糖、电解质紊乱、EN不耐受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并检测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变化。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治疗7 d内的脱机率和EN不耐受率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改善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能较快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水平,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早期撤机成功率,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内压联合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3组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其中A组采用腹内压监测胃残余量,B组采用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C组采用腹内压联合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比较3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调整肠内营养时间、肠内营养达标时间均短于A组、B组(均P<0.05);干预后,C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均高于A组、B组(均P<0.05);C组肠内营养治疗依从性高于A组、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均P<0.05)。结论 对有创机械通气并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采用腹内压联合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改善其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肠内营养治疗依从性,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肠内营养方式针对ICU患者所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共计64例,依据所使用的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给予两组患者全肠内营养插管,营养剂一致,观察组采用鼻肠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采用鼻胃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率、肠内营养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进入ICU的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治疗后,其肠内营养指数均的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情况,观察组(21.0%)低于对照组(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5.2±1)d,入住ICU时间为(7.6±1.4)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1.7)d,入住ICU时间为(12.2±1.6)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住I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相比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也有着明显的改善,针对临床ICU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策略要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各30例。肠内组在机械通气48 h内根据病情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在机械通气7 d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7 d后再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 d营养费用、1周撤机成功率、28天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治疗7 d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662、0.528,P>0.05);肠内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 d营养费用明显低于肠外组(t=2.153,15.520,P<0.05);肠内组胃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外组(x~2=12.857,P<0.0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及其他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肠外组(x~2=4.091、4.472,P<0.05);2组患者的1周撤机成功率、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7、0.295,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缩短机械通时间,降低营养费用,减少VAP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患者胃肠道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对ICU重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丹 《中原医刊》2014,(11):102-1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状况比较,A组白蛋白( ALB)及总蛋白(T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88-9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共102例,根据肠内营养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52例,入ICU 1~2 d内开通)和晚期组(50例,入ICU≥7 d开通),两组患者均采用代谢车(间接量热法)测定每天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并根据测量值,在开通肠内营养3~5 d内达到营养需要量,治疗期间,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的各项指标:感染及炎症指标[PCT(前降钙素)、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营养指标[PA(前白蛋白)、ALB(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相关评分[APACHE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以及预后指标:机械通气时间、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前营养指标、危重症评分表、感染及炎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早期组PCT、IL-6、IL-8明显下降;晚期组PCT较治疗前降低,IL-6、IL-8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各评分表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晚期组相比较,早期组PCT、IL-6、IL-8均较晚期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MODS发生率明显下降。开通肠内营养7 d时,早期组PA值高于晚期组(P0.05),两组ALB、T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14天时,早期组PA、ALB和TP均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合理开通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进而提高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制剂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6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经鼻饲管于术后1d开始EN,PN组使用传统方法,观察患者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变化情况.结果 EN组手术7d后LY、ALB及PA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EN组均早于PN组,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经鼻肠管早期EN,无创、安全、简便、有效,有助于肠道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28例重症COPD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2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14例采用进口进食半流质。能量均为1000kcal/d。观察两组患者面罩无创通气时间,无创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营养组患者28天死亡率均为4/14,传统组28天死亡率为4/14d。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存活组中,营养组平均无创通气时间为165±24 h,传统组为245±29 h,有显著差异。营养组住院时间为19±4.6d,传统组为26±4.4d,有显著差异。尽管应用肠内营养,但是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为11227±1834.3元,传统组为16384±2086.3元,明显降低医疗费用。观察组PaO2(10.74±0.82)kPa、PaCO2(6.29±0.75)kPa;对照组PaO2(8.59±0.88)kPa、PaCO2(7.64±0.81)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不能降低死亡率,但是肠内营养仍然值得在重型COPD患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两种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术后48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选用营养科配制的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为家属自制流食.观察两组的营养监测指标、体格测量指标、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及负氮平衡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14d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研究组体重(weight,WT)、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液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及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情况及负氮平衡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科学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促进营养状况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泵入与顿服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顿服组(66例)与泵入组(64例)。顿服组每日4次自鼻胃管推注肠内营养液,泵入组采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感染情况、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营养筛查评分(NRS-2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指标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肾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值(Z=-1.155、-0.544、0.073,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1、-0.209、-0.721,均P>0.05)。与治疗前比顿服组营养指标均降低,泵入组重要指标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感染指标均有改善,但肝肾功能指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泵入营养支持患者部分营养指标有增高趋势。两种方式对营养、感染、肝肾功能未见显著差异。临床治疗可根据危重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危 重症患者粪弹力蛋白酶1(FE-1)浓度,筛选PEI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PEI 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 持组(A 组,<24 h)和肠内营养组(B 组,≥ 24 h)。分别检测入ICU 第3 和5 天两组粪FE-1 浓度;计算两 组不同时间段继发PEI 比例,并记录两组ICU 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A 组不同时间点粪FE-1 浓度 较B 组更高(P <0.05),且并发PEI 比列更低(P <0.05);且A 组ICU 住院时间更短(P <0.05)。结论 早 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危重症患者的PEI,并可能因此而缩短危重症患者ICU 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 选择呼吸监护室的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治疗组)与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瑞高,对照组给予一般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血气、营养指标变化、撤机、住ICU与营养支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除住ICU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肠外营养支持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局部出血、诱发/加重心力衰竭、气胸/血气胸、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7%、20%、17%、10%;肠内营养支持出现腹胀、恶心、呼吸机相关肺炎、脱管、误吸各占31%、22%、19%、15.6%、12.5%.结论 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一样可取得较好疗效,但肠内营养方便,并发症较轻,可缩短住ICU时间,更适合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是花费低、效果好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脓毒症患者使用完全肠内营养(TEN)与肠内营养辅助肠外营养(S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脓毒症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 组,n =40)和辅助肠外营养组(SPN 组,n =40),对比观察两组30 d 病死率、ICU 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医疗成本增加量以及并发症(包括高血糖、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二重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30 d 病死率、ICU 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高血糖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N 组医疗成本较 TEN 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N 组腹泻、腹胀与二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 TE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N 支持并发症少,花费低,是脓毒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于高龄骨科营养不良患者营养及免疫水平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年龄大于75岁的101例老年骨科营养不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等体质量热卡营养支持,分别给予鼻胃管内肠内营养和普通膳食结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和治疗两周后营养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营养治疗后,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尽快纠正老年骨科患者营养不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8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7 d。观察两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排便等情况,以及血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AST、ALT、肌酐水平变化。【结果】P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8 d,E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4.6 d,E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3.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时,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N组和E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4~8天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ALT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够早期恢复肠道功能,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