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内外环境的综合反应。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历代医家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使实践与理论不断地相互印证、升华,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中医治病的归宿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糖尿病足溃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证候疗效是临床试验基础而核心的内容。经过临床调研后,国内首次提出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量化与赋分标准,设定证候的分层指标与赋分,形成有效的、可推广的外治技术临床操作规范,产生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为糖尿病足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聂慧  王奇 《中医杂志》2011,52(2):111-113
结合现代医学结局指标评价研究的进展,分析中医证候与现代医学临床结局指标的关系,提出中医证候应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之一;并初步设想依据中医证候与客观性较强的主要结局指标、病理结局的相关关系,构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证候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疗效"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研究中,但证候疗效评价的内容、指标与评价方法在中医药界并未形成共识.针对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评价问题,从目前"证候疗效"评价的内容、主要指标与证候疗效的加权平均积分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证候疗效"评价中存在的几个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具体再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证候疗效中的优势。方法收集门诊慢性胃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对照组依据西医常规诊疗方案予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通过"胃肠病中医证候评分表"观察两组证候疗效及评价各证候的积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食后腹胀""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失眠多梦"等证候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患者"胃脘疼痛"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在具体证候方面,中西医在治疗上各有优势;但在总体疗效和证候总积分方面,中医治疗均优于西医,反映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在结局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证候目前已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症状与体征量化后的中医证候记分近些年来已广泛用于评价中医药干预效果。但因其存在所测量的结局层面定位不清、诊断与评价属性混淆、证候动态变化测量困难等关键科学问题未能解决而备受争议。着力研究并逐渐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是挖掘证候疗效评价的科学内涵,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经30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并走入正轨。邝安堃、陈小野、孙孝洪、张启元、梁月华等老一辈科学家在中医证候模型的塑造和评价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建立了一系列中医证候模型,用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已成为中医方法、理论、实践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在中医药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其可靠性. 方法 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36个中医症状量化分值为底层指标,定性证候的各个症状或症状组合为第二层次指标,以精亏、气虚、阴虚、阳虚、血瘀证5个定性证候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价为顶层指标;计算权重,建立优选矩阵,确立各层次指标计算公式,初步构建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综合疗效评价体系;并通过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临床验证. 结果 分别按100 mm刻度法、三级、二级、一级赋分法量化了骨质疏松症36个常见中医症状;确立了精亏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各证候及中医证候总评分量化计算公式.临床验证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生存质量均有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826.结论 构建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可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临床验证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六种不同中医症状赋分方法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单项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在原赋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项改良的赋分方法和三项破坏性的赋分方法,并选取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就诊的符合该中药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入选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408名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其症状积分资料按改良的或破坏性赋分方法分别录入设计好的Epidata2.0数据库,原赋分方法数据采用已录入完毕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及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此项试验中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及破坏性赋分方法1、2、3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在97%以上,临床痊愈率也在66%以上。总体疗效与单项中医症状的疗效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原赋分方法与改良赋分方法1、2均无显著性差异,与破坏性赋分方法1、2、3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该临床试验的408例受试者,共有2856项症状,除去入组时中医症状评分为“0”的71项,出组时中医症状为“0”的占2278项,从入组时有症状变为出组时无症状(“0”分)的比例占81.8%。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试验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的评价,并没有因赋分方法的优化与劣化而改变,这可能与该项试验中患者出组时症状评分为“0”的比例超高有关。由于这一比例的升高,使得原赋分方法与这五种赋分方法在中医症状评分为“0”时,比较起来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无法体现赋分方法内涵的改变,因此无论赋分方法是否合理,主次症的项目如何改变,也不会改变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的评价。也就是说,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临床症状痊愈患者(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1124名体检者进行中医辨证,总结归纳出五脏各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分析各证与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压、空腹血糖的相互关系.结果 ①虚证分组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聚类分析后的分组有较高的一致性.②分析发现,腰围、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可判别肝证;血糖可判别肾证;腰围可判别血虚证;血糖、收缩压可判别阴虚证;收缩压可以判别气滞证;舒张压可以判别热证.上证建立判别方程后,判别总正确率分别为57.3%、67.1%、63.8%、61.5%、52.4%、47.2%,其中经判别后肝证组与实际肝证组有较高的一致性.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糖曲线下面积为0.562,对肾证有诊断意义;甘油三酯、血糖、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1、0.556、0.580、0.569,对阴虚证有诊断意义;腰围、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2、0.609、0.605,对水湿证有诊断意义;舒张压对热证有诊断意义,其曲线下面积为0.544.结论 通过各种方法分析可以看出,证型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相关指标联系较多.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9篇文献(106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研究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构成条目(候选指标)。方法: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指标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现有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种类多,然而每一种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使用率均未超过40%。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标准的构成条目应主要包括疾病(总体)疗效、证候疗效、理化指标、重要临床事件、生存质量等方面。结论:目前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要,急需建立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应采用多维综合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焦虑障碍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指出焦虑障碍的根本病机在于心肾阳虚,神机失养;肝气郁结是发病的关键环节。治疗上,解郁通阳是焦虑障碍的根本治法,其中,要把握温通心阳这一关键步骤,以及温肾填精的重要环节,而疏肝解郁则应贯彻治疗的始终。在论述病机、治法的基础上,对本病的基本处方用药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43例,痊愈22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35例,痊愈9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炎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未能充分反映中医诊治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所采用的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未能充分反映中医诊治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所采用的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和技术,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手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现状,从四诊信息采集、证候群特异性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以及证候辨证方法客观化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前提;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条件;方证结合和建立证候动物模型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复杂系统理论为辨证客观化提供新方法。证候客观化研究应当从中医整体性出发,多学科交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9.
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5种常见疾病(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总结出以文献为依据的常见疾病的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进行二次录入,运用SPSS 12.0软件统计五种疾病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①肝、心、脾、肺、肾是临床常见的病位证候要素。②阴虚、阳虚、热、气滞、气虚、血瘀、湿、痰是临床常见的病性证候要素。③五种疾病出现的证候类型个数在62-148之间,主要证候类型出现频率之和覆盖的疾病信息基本不足50%;而证候要素出现的个数在19-47之间,不论是常见病位要素还是病性要素出现频率之和覆盖的疾病信息基本在80%以上。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以达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很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证候要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肾病综合征在肾小球疾病中常见,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预后。单用中医中药治疗起效太慢,容易延误病情;单用西医治疗,虽起效快,但很难治愈,只是改善症状,且容易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克服上述缺点,而且能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预后好,在临床应用上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