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膈神经切断后幼猪肺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mRNA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幼猪36只,按手术时日龄10、30和50d分为三组,每组12只,再随机分为实验组(膈神经切断,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于颈部将左侧膈神经切断,对照组仅行左侧膈神经暴露。分别于术后2周处死动物,采用RT-PCR方法对肺组织中EGF及KGF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RT-PCR的融解曲线示EGF、KGF和内参基因GAPDH分别在80.0、84.5和89.0℃附近各有一单峰,融解温度均一。单侧膈神经切断术后2周,10d和30d实验组幼猪肺内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53±0.36和1.73±0.29,KG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71±0.42和2.77±0.29,均较相同日龄对照组(EGF mRNA表达水平4.60±0.41、2.18±0.24和KGF mRNA表达水平6.05±0.42、3.58±0.31)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d实验组幼猪肺内EGF及KGF mRNA的表达水平(0.72±0.15和1.83±0.22)与对照组(0.74±0.18和2.09±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间比较显示幼猪肺内EGF及KGF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幼猪年龄增长肺内EGF及KGF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单侧膈神经切断将导致术时日龄〈30d幼猪肺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肺组织的正常发育,提示年龄较小的患儿应慎行膈神经移位术。  相似文献   

2.
膈神经切断可导致小儿肺发育受阻,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膈神经切断后膈肌麻痹导致肺组织失去正常周期性牵张应力是影响肺发育的重要因素;周期性牵张应力可以改变细胞支架结构和细胞外基质,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调控转录因子的功能,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因此,膈神经切断后肺组织失去周期性牵张应力将会导致肺实质细胞增殖受抑制、肺泡腔容积下降,肺泡壁密度增加等肺发育受阻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胸膈神经移位与锁骨上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SD大鼠 48只 ,按手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4只。实验组 :开胸切断左侧膈神经远端后从第二肋间抽出 ,与左侧正中神经的指深屈肌肌支缝接。对照组 :锁骨上切断左侧膈神经 ,用同侧隐神经桥接后与左侧正中神经的指深屈肌肌支缝合。术后 1、2、3、4个月行肉眼观察并作肌电、组织学检测和图像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于术后 2 1~ 3 5d起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腕、屈指动作 ,而对照组则在术后 3 6~ 49d出现。实验组指深屈肌的复合运动动作电位 (CMAP)潜伏期的延迟率和波幅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 =6.84、3 2 .43 ,P <0 .0 5、 <0 .0 1)。肌肉截面积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和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 ,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经胸切取膈神经移位的疗效优于锁骨上切取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不同部分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效果。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内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内侧部分。外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外侧部分。直接组:将桡神经前臂支于背阔肌止点下缘处切断再原位缝合,此组作为对照组。于术后4个月行大体观察、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结果内侧组和外侧组大鼠均于术后19至23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伸腕、指动作。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显示,内侧组腕伸肌(尺侧腕伸肌)恢复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指肌恢复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内侧部分能更全面的恢复伸腕、指功能。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膈神经移位术式重建屈肘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将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后屈肘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开胸组,锁骨上组,移植组,对照组4组,每组30只大鼠。于术后1,2,3个月行大体观察,肌电检查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开胸组于术后11-19 d,锁骨上组于术后12-21 d,移植组于术后17~28 d手术侧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动作。经手术侧肱二头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延迟率和最大波幅恢复率,肱二头肌的肌湿重恢复率,肱二头肌的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等5项检测结果证实,开胸组均优于锁骨上膈神经移位组和神经移植桥接膈神经组(P<0.05)。结论 大鼠经胸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肱二头肌手术方式的疗效优于另2种膈神经移位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体膈神经与副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数量及有髓纤维截面积。方法:运用Kamovsky-Roots[1]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2例成人膈神经及并存的5例副膈神经。对轴索内酶活性反应呈阳性的纤维,进行计数及纤维截面积图象分析。结果:膈神经与副膈神经绝大部分有髓纤维酶反应呈阳性,所含阳性有膈纤维分别为2686根、634根。膈神经与副膈神经并存时有髓纤维总数达3218根。有髓纤维截面积分别为103.8μm2、94.7μm2。结论:膈神经含2686根运动纤维,有髓纤维截面积为103.8μm2,是良好的移位动力神经;副膈神经与其并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使用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右上肢骨折术后取内固定装置术的患者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18~65岁,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两组:0.375%罗哌卡因20ml组(A组)和0.375%罗哌卡因30ml(B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记录臂丛各主要神经根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M型超声测量阻滞前、阻滞后30min时两组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膈肌移动度,通过观察膈肌移动度的变化来反映膈肌麻痹情况,并计算膈肌麻痹率。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阻滞后30min A组和B组分别有12例(33.3%)和22例(61.1%)患者出现膈肌麻痹,B组膈肌麻痹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20 ml与30ml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均可达到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0.375%罗哌卡因20 ml引起膈肌麻痹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 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组(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上干组于术后17~20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移植组于术后20~25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术后3个月切断肱肌肌支对两组大鼠的屈肘动作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肱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最大波幅恢复率、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肌肌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干组优于移植组.结论 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均可使肱肌及肱肌肌支得到恢复,肱肌的远期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肌肌支的远期恢复上干组优于移植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膈神经生物电脉冲 (bioelectricalimpulseofphrenicnerve ,BIPN)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家兔 18只 ,共 3 6根坐骨神经 ,平均分为 3组。A组为模拟膈神经生物电脉冲(BIPN)组。B组为连续方波脉冲刺激组。C组为不作任何刺激对照组。术后 4周 ,取材检测。神经标本比较神经纤维计数、截面积及远端有髓纤维通过率。取胫前肌标本检测肌纤维截面积。结果 A、B、C 3组的神经缝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12 3 6.9 2 0 2、10 82 .5 2 14 .6和 840 .6 174.4根。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3 .3 2 3、P值 <0 .0 1)。A、B、C 3组的神经纤维通过率分别为 5 8.5 7.0 1、5 3 .2 10 .4和 3 5 .2 7.3 %。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2 .2 2 1、P值 <0 .0 5 )。A、B、C 3组的神经纤维截面积分别为 12 7.4 7.2、119.1 5 .2和 118.8 5 .5 μm2 。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4.3 98、P值 <0 .0 1)。A、B、C 3组的肌纤维截面积分别为 70 4.8 10 8.5、62 3 .3 189.1和 5 80 .5 10 8.3μm2 。A、B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 2 .3 0 8、P值 <0 .0 5 )。结论 模拟膈神经电脉冲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 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组(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上干组于术后17~20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移植组于术后20~25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术后3个月切断肱肌肌支对两组大鼠的屈肘动作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肱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最大波幅恢复率、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肌肌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干组优于移植组.结论 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均可使肱肌及肱肌肌支得到恢复,肱肌的远期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肌肌支的远期恢复上干组优于移植组.  相似文献   

11.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中呼吸系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前和气腹后20min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气变化。方法:选择40例妇科和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后,于气腹前和气腹后20min分别监测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气腹前和气腹后20min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建立CO2气腹后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有显著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prospective consecutive patient study was to test if 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system complianc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repair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 can predict the need for prolonged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All neonates over 35 weeks of gestation who had surgical repair of left-sided CDH between July 1994 and December 1996 (n = 10)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tatic respiratory system compliance (Crs) was measured by the passive occlusion method with muscle relaxation before (Cpre) and after (Cpost) surgical repair of left-sided CDH.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iratory system compliance and postoperative ventilator-dependent duration. Results. The mean birthweight-corrected Cpos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birthweight-corrected Cpre (0.41 ± 0.18 vs 0.54 ± 0.18 ml·cmH2O−1·kg−1, P = 0.04). One neonate died on postoperative day 31 from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nd the other nine neonates survived. The patient who died was excluded from the rest of our calculations. The ventilator-dependent duration was 16.7 ± 12.3 days. The postopera-tive ventilator-dependent duration was longer when the birthweight-corrected Cpost was smaller, with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P = 0.006). Conclusion. Cpost, but not Cpre, may be useful to predict the need for prolonged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es with left-sided CDH. Received: May 31, 2000 / Accepted: February 21, 2001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振熙  王明千 《中国骨伤》2005,18(12):735-736
目的:建立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研究酒精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A、实验组B及对照组。实验组A给予45°白酒8 ml.kg-1.d-1,每天2次灌胃,实验组B给予45°白酒6 ml.kg-1.d-1,每天2次灌胃,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8、16、24周后取材检测相关指标。结果:8周后实验组A尿液中尿吡啶酚(PYD)显著增高(P<0.01);16周后实验组A的BMD显著下降(P<0.01),各实验组的SOD活性较之同期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24周后实验组A的TC、TG、LDL均显著增高(P<0.01),而HDL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量白酒灌胃,可致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去甲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抗癌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an YZ  Zhao ZM  Fu JY  Chen C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9):618-622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在建立裸鼠胆囊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肿瘤增殖、侵袭、转移体内干预实验,实验分空白对照、氟尿嘧啶、NCTD、NCTD+氟尿嘧啶4组。6周末应用链霉素亲和生物素复合物(SABC)法检测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p27、Bcl-2蛋白,逆转录PCR(RT-PCR)检测PCNA、cyclin D1、p27、Bcl-2、Bax、存活素(Survivin)基因mRNA。HE染色观察瘤周癌细胞浸润、侵袭,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转移瘤结节,并采用SABC和RT-PCR检测nm23、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2)蛋白和mRNA。结果 NCTD组增殖相关PCNA、Ki-67、cyclin D1蛋白表达下降,p27蛋白表达上升;PCNA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下降,p27 mRNA表达增高。NCTD组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下降;Bcl-2 mRNA、Survivin mRNA表达下降,Bax mRNA表达增高。NCTD显著减少荷瘤鼠移植瘤的瘤周癌细胞浸润和肺转移结节(P〈0.01);NCTD组转移相关MMP2蛋白表达下降,nm23、TIMP2蛋白表达上升;nm23-H,mRNA、TIMP2 mRNA表达增高。结论 NCTD抑制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NCTD干扰胆囊癌移植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止细胞迁移运动,以及影响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基质溶解和转移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对双侧输尿管梗阻(BUO)大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肾脏上皮钠通路γ(γ-ENaC)、Na+-K+-ATP酶及水通道蛋白2(AQP2)蛋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UO组和西罗莫司组,每组16只.BUO组和西罗莫司组大鼠结扎双侧输尿管制作BUO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输尿管后缝合.BUO组及西罗莫司组双侧输尿管梗阻24 h后解除梗阻.西罗莫司组每天西罗莫司口服液(2.5 ml/次)灌胃,假手术组及UUO组用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4、7d测量3组大鼠尿量并留取尿液进行生化分析;术后4、7d抽取动脉血化验,同时取出双侧肾脏,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γ-ENaC、Na+-K+-ATP酶及AQP2蛋白的表达.结果 BUO组大鼠输尿管梗阻解除后4、7d尿量分别为(85.31±13.15)、( 66.39±10.56)ml,显著多于假手术组( 35.36±7.74)、(33.90±8.03)ml及西罗莫司组(69.81±10.70)、(48.57±9.01)ml;尿钠浓度(42.17±7.35)、(43.63±18.39) mmol/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70.56±18.39)、(172.52±7.35) mmol/L及西罗莫司组(76.18±13.20)、(134.28±13.20) mmol/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罗莫司组4、7d肾脏γ-ENaC表达量分别为2.09±0.32、2.27±0.35,Na+ -K+ -ATP酶分别为2.41±0.48、2.67±0.43,AQP2分别为2.17±0.45、2.63±0.28,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BUO组(1.28±0.21、1.45±0.17,1.99±0.28、2.18±0.24,0.93±0.22、1.31±0.16),低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2.58±0.51、2.60±0.56,2.89±0.53、2.97±0.66,3.05±0.63、3.10±0.6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ENaC、Na+-K+-ATP酶及AQP2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泌尿系梗阻后肾小管性钠回吸收障碍、低渗性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西罗莫司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γ-ENaC、Na+-K+-ATP酶及AQP2蛋白丢失,减轻术后肾脏钠回吸收障碍及低渗性尿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新型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衍生肽RDPI258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大鼠移植肾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工标准固相合成法合成HLA衍生肽RDP1258,^3H—TdR掺入法观察其在体外对人外周单核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建立原位大鼠异基因肾移植模型32只,设RDP1258+CsA治疗组、RDP1258治疗组、CsA治疗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8只,观察大鼠移植肾脏存活时间及移植肾功能。结果RDP1258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LR);RDP1258+CsA治疗组受体大鼠平均存活63.4d,对照组平均存活9.4d,CsA治疗组平均存活16.9d,RDP1258治疗组平均18.3d,各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后5d切除对侧肾脏后血清肌酐浓度(450.0±84.2)μmol/L,CsA及RDP1258组血清肌酐浓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分别为(360.0±78.4)及(350.0±65.8)μmol/L,与联合治疗组(47.4±11.2)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P258能显著抑制人外周单核细胞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刺激引起的增殖反应,围手术期应用HLAⅠ类分子衍生肽结合小剂量CsA,能显著延长异基因移植物存活时间及功能,RDP1258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器官移植免疫调节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全麻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评估其与残余肌松的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623例,术后PACU内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TOF值将患者分成3组,TOF>0.9为A组;TOF 0.7~0.9为B组;TOF<0.7为C组,记录每组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例数.结果 全麻手术后在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4.5%,A组患者472例,其中有7例(1.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B组患者112例,9例(8.0%)出现,C组患者39例,有12例(30.8%)出现,最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和上呼吸道梗阻.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及B组与A组比较,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 存在残余肌松(TOF<0.9)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19.
鸦胆子油乳对膀胱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简称鸦油乳)抑制膀胱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鸦油乳加入体外培养的BIU-87细胞,观察对BIU-87细胞生长、组织结构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对亚硝胺(BBN)诱导膀胱癌的ICR小鼠行鸦油乳膀胱灌注,光镜和电镜观察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结果 鸦油乳对BIU-87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直接破坏膀胱癌细胞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及核膜等膜性系统,使膀胱癌细胞变性并坏死;鸦油乳可阻BIU-87细胞由G0/G1期向S期进展,抑制DNA合成。鸦油乳膀胱灌注对KBBN诱导的膀胱癌早期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鸦油乳对膀胱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肠代膀胱"插入式"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尿管肠代膀胱“插入式”吻合的组织解剖学变化及抗返流效果。方法小型成年猪14头,体质量17~22kg,用盲肠代膀胱,将双侧输尿管与代膀胱作“插入式”吻合。根据输尿管吻合插入深度分3组:A组(n=4)0.5cm、B组(n=5)1.0~1.5CITI、C组(n=5)2.O~2.5cm。术后16周动态观察输尿管种植情况。结果A组吻合口无狭窄,发生Ⅱ度膀胱输尿管返流;B组未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吻合口狭窄;C组未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1条输尿管发生吻合口狭窄。3组乳头长度分别为(0.18±0.12)、(1.22±0.14)、(1.26±0.18)cm,输尿管直径分别为(0.70±0.19)、(0.38±0.04)、(0.37±0.05)cm;组织学检查显示移行上皮由乳头内腔连续爬行至乳头外层,覆盖乳头表面,肠黏膜上皮在乳头根部向乳头爬行,不规则,最高可达乳头的中下1/3。结论输尿管插入肠代膀胱1.0~1.5cm时抗返流效果良好,代膀胱内输尿管段可被移行上皮覆盖形成小乳头。“插入式”吻合法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