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永顺 《光明中医》2004,19(2):38-39
“中风”又名“卒中” ,相当于急性脑血管病 ,病情急骤凶险 ,病后痊愈者很少 ,常遗留下严重的语言、智能、运动等功能障碍 ,其临床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特别高 ,古人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 ,对中风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 摄生保健 ,防患于未然1 1 调情志 ,和喜怒 :五志过极 ,精神创伤 ,暴怒、惊恐、大喜等 ,可使气机逆乱 ,气、火、痰、瘀裹挟上迫而发卒中。调和情志 ,泰然处世 ,则无中风之虞。1 2 节饮食 ,戒烟酒 :过食肥甘厚味 ,嗜烟酗酒 ,均可生痰化热 ,损伤脏腑 ,阻滞脉络 ,气血运行受阻而为中风。若能改变这…  相似文献   

2.
"关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关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观察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显效率62.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有明显改善。结论:“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3.
姚宝农 《河南中医》2006,26(5):14-1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于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原方要求“用水八升,清酒七升”煎药,本科五版教材《方剂学》则用水煎药,兑清酒10ml服。为探讨这两种煎服法对疗效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0月~2004年12月  相似文献   

4.
说"魂"话"魄"     
“魂”与“魄”虽皆可用以表示精神、神志等,但就本义而言,有“阴”与“阳”之分。中医学中与之相关的许多名词术语及理念,既发端于先民对“魂”、“魄”不同初始义的认识,又促进了其词义的外延。  相似文献   

5.
“高热不出汗”这一病症是可以用针刺“孔最穴”治好的,且费时也短。笔者阅读了十七、八本高校教材和针灸论著,发现很少有人用“孔最穴”来退烧清热。多数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其刹手锏就是刺“十宣”和“十二井穴”清热退烧。如:其一: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杨元德的《  相似文献   

6.
黄根柱 《养生月刊》2008,29(9):772-776
何谓“五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康宁”,四是“修德”,五是“老而善终”。人生有这五福,自然会吉祥、幸福、美满。“五福”从何而来?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做过精辟论述,他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  相似文献   

7.
"虚火"浅析     
马永刚 《河南中医》2007,27(2):10-11
火有虚、实之分,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景岳全书.虚火论》将虚火分为“阴虚有热”和“阳虚有热”两类。诸多医家分别从理论上对“阴虚之虚火”、“阳(气)虚之虚火”进行探讨,认为:阴虚之火是阴虚失敛,阳无所附,妄动而成,为“阴虚火旺”;阳(气)虚之火是因阳气亏虚至一定程度,阴盛格阳,阳气虚散而成,属“阳虚失位”。并就其临床表现逐一鉴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原则,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传"经、"经尽"、"再经"、"过经"揭示的辨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伤寒论》中反映外感病发展的病机、病势且具有辨证意义的原文入手,探讨“传”经、“经尽”、“再经”、“过经”的内涵及辨证意义。结论:(1)“传”经,提示邪气波及或递转他经。前者指部分邪气内传他经;后者指邪气离表而尽转他经。(2)“经尽”,寓示病势转归的两种形式。一是指邪离本经而转入下一经的趋势,即“再经”;二是指邪气尽离本经而转愈的趋势,即“经不传”。(3)“过经”有两种情形:一为由表入里而病进;二为由阴转阳而病退。前者泛指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的病性转变;后者指病由太阴转入阳明而转愈。  相似文献   

9.
赵广兰 《养生月刊》2007,28(3):217-219
历代皇帝都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做着长生不老之梦,神仙方士们始终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世人却在五彩缤纷的人生长河中,找到一个不老人生的“密码”,那就是“三心二意”。所谓的“三心”是:信心、善心、童心,“二意”即“无意”、“有意”。  相似文献   

10.
王金成 《河南中医》2007,27(3):19-20
“益火补土”法是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讲,是通过温心阳达到补脾阳之目的。但是,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一般所说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门之火(肾阳)不能温煦脾土,故“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补脾阳的一种方法。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现就如何理解运用,辨别分析如下。1理论探讨1.1五行学说在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脾属土,从而形成心脾之间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故土虚时自当“益火补土”即温心阳以补脾阳。“实则泻其子”,即心火亢盛之时,应泻脾以治之。因脾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胃和小肠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方面,故泻小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释“苦杏仁”与“杏仁”的源流,发现现代有关中药著作及《药典》中“苦杏仁”既未遵照古代主要本草命名传统,也未参考临床用药习惯,其命名欠妥,建议应以“杏仁”作为正名。  相似文献   

12.
气虚发热一词《内经》没有提及,但在《素问·刺志论》有气虚身热一词,并指出:“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意思是说正常的情况下气实则身热,气虚则身寒,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会出现气虚身热的反常病理表现。可见气虚发热是疾病的一种特殊表现。遍查《内经》还发现一段与虚热证密切相关的论述,在《素问·调经论》中有“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虽然这里阐述的是阴虚内热之证,但从病因病机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与气虚发热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劳则耗气,可致气虚,加之谷气不盛,不能…  相似文献   

13.
旴江名医众多,著述浩繁,研究江西“旴江医学”的源流特色、医家及学术特点等相关论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芡实,又名“菱弟”、“水中丹”,苏州人俗称“鸡头米”,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与莲藕、茭白、慈菇等同为水生蔬菜。我国南北各地的池沼湖泊多有栽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其种类有无刺栽培种“南芡”和有刺野生种“北芡”两种。苏州产芡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5.
张龙江 《光明中医》2006,21(2):13-14
肠鸣又名腹鸣.<伤寒杂病论>仲景对肠鸣一症之辨治,分属于虚劳、痰饮、寒热错杂、寒湿之范畴.理法兼备,颇为详晰.现结合个人体会,试析如下: 1虚劳 仲景认为,本型肠鸣多见于老人.如<金匮·血痹虚劳篇>:"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若肠鸣,…皆为劳得之."观其言"人年五、六十"名,正合<灵枢·卫气失常篇>:"人年五十以上为老"之语.  相似文献   

16.
陈芊  周士源 《光明中医》2004,19(2):13-14
《圣济总录》系宋代赵佶敕撰 ,全书共 2 0 0卷 ,载方2万多首 ,内容丰富 ,理论广博 ,精述了多种病证的病因、病理与治法方药 ,其《妇人血气门》中“室女月水来腹痛”一论颇有临床参考价值 ,现就原文对该病的证治试加探析。1 证治特点1 1 诠析病症 ,精细周全 开篇即一针见血地指出“室女月水来腹痛”乃寒凝气滞血瘀所致 ,且本源在于先天不足、精神紧张。“论曰 :室女月水来腹痛者 ,以天癸乍至 ,荣卫未和 ,心神不宁 ,间为寒气所客 ,其血与气两不流利 ,致令月水结搏于脐腹间 ,刺疼痛。”了了数语 ,病因、病机及症状一目了然。古曰“室女”…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体检中,总会有相当比例的人被检查出患有“脂肪肝”,有人视为“富贵病”、“常见病”一笑了之。但也有人却忧心忡忡:听说脂肪肝会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那么,患了脂肪肝到底要紧吗?又该如何科学地对待?本人就此为众多患者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8.
肖亚新  王镇钢 《河北中医》2008,30(9):999-1000
中医学认为,血实证的表现以血分兼有寒热等邪之实象的瘀血、蓄血见证为主,以血邪相搏结,正气尚充实为特点.血实之治在<内经>治则中,突出一个"决"字,经后世医家不断的充实完善而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治法.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血之实者的治法归纳为刺、破、化、散治法,或针或药,用于临床效果显著.若再根据不同病因、证候加以辨证施治,这就更体现了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多年来已备受关注。该文通过对芍药属野生种分布、栽培历史、“芍药”炮制方法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历史之“芍药”与现在的“白芍”同源,“赤芍”只是前者加工与炮制方法发展中的衍生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飞  冀来喜 《河南中医》2006,26(11):63-64
“秩边透水道”针法来源于《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描述“九针”时曰:“……八曰长针,长七寸……,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癫狂》篇载“内闭不得溲,骶上以长针”此处“内闭不得溲”当属癃闭证,本句意为针刺治疗癃闭证,应在骶上用长针深刺。临床也有人使用秩边透水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针法[1]。经过冀来喜博士多年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效果显著,并将这种针法命名为“秩边透水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来自前列腺专科门诊,共计51例。全部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和前列腺痛(PD)患者。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