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3年至2007年36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临床和病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平均37.9岁,粘液性17例(47.2% ),浆液性16例(44.5% ),子宫内膜样2例(5.5%),透明细胞1例(2.8%).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期28例(82.4%),Ⅲ期5例(14.7%)均为浆液性,治疗后1例(2.9% ,Ⅰ期)浆液性复发.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21例于术后补充TP或PAC方案化疗,Ⅱ期与Ⅲ期患者均辅以化疗.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临床Ⅰa期,尤其需保留生育功能者,保守性手术较安全有效.浆液性外生性乳头状交界瘤多伴有腹膜种植,应行分期手术.CA125是监测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复发及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3年至2007年36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临床和病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平均37.9岁,粘液性17例(47.2%),浆液性16例(44.5%),子宫内膜样2例(5.5%),透明细胞1例(2.8%)。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期28例(82.4%),Ⅲ期5例(14.7%)均为浆液性,治疗后1例(2.9%,Ⅰ期)浆液性复发。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21例于术后补充TP或PAc方案化疗,Ⅱ期与Ⅲ期患者均辅以化疗。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顶后良好,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临床Ⅰa期,尤其需保留生育功能者,保守性手术较安全有效。浆液性外生性乳头状交界瘤多伴有腹膜种植,应行分期手术。CA125是监测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复发及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娄越亮  马丽茜 《浙江肿瘤》1997,3(3):148-149
探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改变,临床分期及手术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975年至1992年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24例中浆液性8例,粘液性8例,粘液性15例,混合性1例。临床Ⅰ型14例,Ⅱ期5例,Ⅲ期5例,现22例存活,例死于肿瘤并发症肠梗阻。结论:提示细致的病理分析是诊断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瓣关键;预后与手术方式及化疗关系不密切而与肿瘤分期及术后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20年间,我院2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其中粘液性交界性上皮肿瘤11例(47.62%),浆液性交界性上皮瘤8例(38。1%),其他类型3例(14.28%)。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粘液性肿瘤。并发现前者双侧发生率较高。Ⅱ期、Ⅲ期病人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Ⅰ期。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方法,并且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改变、临床分期及手术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975年至1992年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24例中浆液性8例.粘液性15例,混合性1例。临床Ⅰ期14例、Ⅱ期5例、Ⅲ期5例。现22例存活(占92%),2例死了肿瘤并发症肠梗阻。结论:提示细致的病理分析是诊断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关键预后与手术方式及化疗关系不密切而与肿瘤分期及术后有无肿瘤残存有关;对肿瘤复发的病例多次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共有110例,从中随机选取80例进行研究。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诊断直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包括患者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总结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1岁,患者入院治疗时,诊断为Ⅰ期61例,占76.3%;Ⅱ期7例,占8.8%;Ⅲ期12例,占15.0%。病理为浆液性29例,占36.3%;黏液性36例,占45.0%;其他15例,占18.8%。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血清中CA125升高的患者有46例,占57.5%;血清中CA19-9升高的患者有21例,占26.3%。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患者有34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12个月的跟踪随访,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发现病情时患者多处于发病初期,占76.3%,浆液性肿瘤患者占大多数,手术治疗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高,患者出现复发的可能性较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良好,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更好地处理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7.
卵巢交界性肿瘤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年间收治的BOT129例.患者平均年龄37.8岁,临床Ⅰ期126例(97.7%),Ⅱ期1例(0.8%),Ⅲ期2例(1.5%);病理分型:黏液性囊腺瘤交界型83例(64.3%);浆液性囊腺瘤交界型43例(43.0%);混合性囊腺瘤交界型3例(2.3%).[结果]术后复发1例(0.8%),Ⅰ期患者中有1例术后13年自然死亡;1例Ⅱ期患者无瘤存活13年;2例Ⅲ期患者术后死亡.患者5年、10年、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81.0%、79.0%.[结论]手术是BOT的主要治疗方法,Ⅰ期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倾向于选择保守性手术,晚期患者宜行根治性手术.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王凯怡  董婕 《肿瘤学杂志》2015,21(6):525-528
[目的]针对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9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证实,随访36~154个月.[结果]9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9.2岁;临床表现以无症状的盆腔肿块为主,共39例(43.3%);浆液性交界瘤中CA125升高28例(56.0%),黏液性交界瘤中CA19-9升高18例(56.3%);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4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I期72例(80.0%),Ⅱ期6例(6.7%),Ⅲ期12例(13.3%),无Ⅳ期病例;浆液性50例(55.6%),黏液性32例(35.6%),混合性4例(4.4%),其他类型4例(4.4%);20例术后辅以化疗;术后随访1例为非肿瘤复发导致死亡,余均存活,10例(11.1%)复发;保守性手术患者的复发与肿瘤分期、单双侧、包膜破裂、手术类型、腹膜种植、微浸润、微乳头等因素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交界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血CA125、CA19-9检测对诊断有帮助;肿瘤FIGO分期、腹膜种植、微浸润、微乳头结构、手术类型及包膜破裂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康海利  段微 《癌症进展》2016,14(5):454-457
目的:探讨年轻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肿物剥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年龄﹤35岁,术后病理为Ⅰ期的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患者中共7例复发,5年生存率为100%,无复发生存率为91.8%,不同年龄、分期、是否存在间质浸润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性肿瘤及微乳头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复发比例高于浆液性肿瘤及非微乳头型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BOT单侧病变患者,若术中冰冻结果为黏液性或微乳头型肿瘤,宜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双侧病变患者,若无上述危险因素可行双侧卵巢肿物剥除术,若存在上述危险因素可行单侧附件切除术+对侧卵巢肿物剥除术。  相似文献   

10.
c-erbB2和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连续切片,同步进行了cerbB2癌基因、p53抑癌基因蛋白产物表达的研究,分析它们在卵巢良、恶性及交界性病变中的不同分布、相互关系,并研究其不同强度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及预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来自天津肿瘤医院1985~1992年临床手术的患者。卵巢良性肿瘤17例,交界性肿瘤19例,卵巢上皮性癌57例。在卵巢上皮性癌中,浆液性癌38例,粘液性癌12例,宫内膜样癌7例。其中高分化者24例,中低分化者33例。临床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31例,Ⅳ期4例。2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