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 6,8亚基基因的改变情况.方法将6只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分别提取mtDNA,采用PCR技术扩增后测序,检测突变点.结果 Wistar大鼠mtDNA ATPase 6,8亚基基因存在多态性,在缺血再灌注组存在a7797缺失和一定数量点突变:A7 779T,T8 515G,T8 520G,C8 535G.结论缺血再灌注后,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 6,8亚基基因存在损伤,由此可能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与休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ATPase8亚基及其表达的变化,为休克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用基因重组、测序,通过gene Bank与mtDNA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大鼠小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8基因的改变。用RT-PCR观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AT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休克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数密度和面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组小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8亚基9个DNA测序有2处突变(A7868G,空7767-7768G)。休克组有3处突变,即A7797空,T7772C、T7863C。失血性休克组大鼠上皮细胞线粒体ATPase8 mRNA表达比正常组显著性下降(P〈0.05),为对照组的27.3%。结论休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mtDNA ATPase8基因突变以及表达水平下降是导致ATPase8亚基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mtDNA ATPase 6亚基基因的改变。方法将20只SD大鼠按照宋一平等介绍的方法(香烟雾熏加脂多糖气管滴入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后提取mtDNA,采用PCR技术扩增后测序,检测突变点。结果 SD大鼠mtDNAATPase 6亚基基因存在多态性,COPD稳定期模型大鼠存在一定数量点突变,mtDNA ATPase 6:A8000T、G8074A、A8439G、C8009T、C8062。结论 COPD稳定期大鼠mtDNAATPase 6亚基基因会发生突变,由此可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有可能是酶活性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血压与高血压鼠以及正常血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差异基因。方法:用差别杂交法(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筛选正常人心脏cDNA文库的部分克隆,得到多个在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心肌和高血压患者外周白细胞中高表达的线粒体基因。重组质粒,PCR-SSCP和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SHR鼠心肌线粒体ATPase6基因构象改变,8701位碱基由G→A(G8701A),编码的第59位氨基酸密码子由丙氨酸变成苏氨酸;A8708G,编码的第6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变成精氨酸。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ATPase6基因8584位碱基突变(G8584A),编码的第20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成苏氨酸,这一变化与SHR线粒体ATPase6基因改变相一致。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外用血白细胞线粒体ATPase6基因G8584A突变很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意义,并可能是高血压病的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97例线粒体肌病/脑肌病患者的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临床类型的线粒体脑肌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特点以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的97例患者,提取其肌肉和/(或)白细胞mtDNA,用Southern杂交检测mtDNA的大片段缺失、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常见类型的点突变(包括A3243G、A8344G、T8993G、 T8993C、T3271C突变)、并对部分患者进行mtDNA伞长测序寻找有无其他的突变位点.结果 97例患者中有81例患者存在mtDNA突变,突变类型包括单一的大片段缺失21例,多发的大片段缺失4例,A3243G突变43例,A8344G突变6例,T8993G、T8993C、T3271C突变各1例.KSS/CPEO与单发的mtDNA大片段缺失相关、MELAS与A3243G点突变、MERRF与A8344G点突变、母系遗传的Leigh 病与8993位点的突变相关.另外在4例线粒体肌病患者中发现细胞色素b编码基因A15316G (T194A)、G15221A(D159N),ATPase6编码基因G9196A(D224N)和16SrRNA C2835T突变各1例.结论 国人不同类型线粒体肭肌病的mtDNA突变类型与国外外的报道道基本一致.虽然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刑和基因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件,但不同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反映了线粒体病的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COXⅠ、COXⅡ、COXⅢ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离肠上皮细胞后进行RNA的提取 ,应用RT PCR检测COXⅠ、COXⅡ、COXⅢ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 1h ,COXⅠ、COXⅡ基因表达开始增强 ,2h表达最强 ,以后随着休克时间延长 ,表达又逐渐减弱 ,失血性休克晚期 5h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COXⅡmRNA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有关线粒体DNA(mtDNA)点突变与我国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关系。方法采用经典的酚/氯仿抽提法对88例PD患者(研究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全血基因组DNA进行抽提,针对与PD发病有关的mtDNA突变位点G1719A、G4580A、C7028T设计特异的引物,经过PCR鉴定和基因测序,在NCBI基因库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突变位点。结果PD患者有10例在C7028T位点发现突变,8例在G1719A位点发现突变,3例在G4580A位点发现突变,对照组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散发性PD患者存在线粒体基因的点突变,线粒体基因的点突变可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从基因调控水平探讨Rg1对失血性休克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mRNA量的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上皮细胞PGC-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5 hPGC-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复苏后3 h组其表达量仍低于休克前水平,但较失血性休克组表达有所增强。复苏加Rg1治疗3 h后PGC-1 mRNA明显呈较高水平表达。复苏加SB202190及复苏加茴香霉素对PGC-1mRNA几乎无调节作用;Rg1在SB202190存在时,仍微弱上调PGC-1 mRNA表达,Rg1能增强茴香霉素上调PGC-1mRNA的作用。失血性休克5 h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复苏加Rg1能上调PGC-1蛋白表达,复苏加SB202190或茴香霉素对PGC-1蛋白表达调节作用较弱。Rg1在SB202190存在时,微弱上调PGC-1蛋白表达,但Rg1和茴香霉素同时作用时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复苏加Rg1可明显上调PG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提示PGC-1 mRNA上调可以促进PGC-1蛋白表达,PGC-1蛋白合成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的发病年龄、听力学特征等与核基因GJB2、GJB6 和线粒体DNA(mtDNA)A1555G 、C1494T 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按不同的听力学表型对269 例NSHL患者进行分组及GJB2、GJB6 和mtDNA A1555G、C1494T 基因检测。结果:269例NSHL患者GJB2 和GJB6 的检出率分别为16.73%和0.37%,mtDNA A1555G 和C1494T 检出率分别为23.79%和0.37%;按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其构成比分别为9.67%、27.88%、23.42%和39.03%,GJB2 和GJB6 在4组间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69%、8.00%、25.40%和20.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3,P =0.017);mtDNA A1555G 和C1494T 总突变率分别为38.46%、34.67%、30.16%和9.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2,P <0.001);在语前聋组(0~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8岁)及成年组中,GJB2 和GJB6 总突变率分别为26.57、13.51%、5.56%、1.89%, mtDNA A1555G 和C1494T 总突变率分别为14.69%、24.32%、41.67%、37.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9、18.357,均P <0.001)。结论:核基因GJB2 和GJB6 致病突变主要在重度和极重度耳聋中检出,mtDNA基因突变在各个程度的耳聋中均有检出,听力损失越严重,检出率越低;语前聋中核基因GJB2 和GJB6致病突变多于mtDNA A1555G 和C1494T,语后聋中主要为mtDNA A1555G 和C1494T 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简称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mtTFA基因以及核编码线粒体蛋白基因COX Ⅳ和线粒体编码COX Ⅰ基因表达的改变.以探讨在缺血缺氧性损害中核转录因子mtTFA对线粒体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方法观察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mtTFA、COX Ⅰ和COX Ⅳ基因mRNA量的改变.结果 休克早期mtTFA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至休克4h有所增强,到休克5h下降到休克前水平;休克1h大鼠肠上皮细胞COXⅠ mRNA表达开始增加,3h达高峰,后又降低,到休克5h显著低于休克前水平.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核基因编码COXⅣ mRNA休克3h略有增高,休克4h后开始下降,至休克晚期低于休克前水平.结论 mtTFA mRNA表达变化在休克时发生较晚,且升高幅度较小,说明休克时该基因对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的敏感性较低.休克时COX Ⅰ mRNA比COX ⅣmRNA上调速度快,维持时间长,说明休克早期线粒体基因表达的改变在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西藏小型猪GH基因(部分序列)进行SNP分析,筛选体型较小的基因型。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08头西藏小型猪GH基因5′端部分片段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分析。结果通过比对发现GH基因共有5个变异位点,其中T45 C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不同基因型生长性状比较的结果显示:在GH基因中T45C突变位点上TC基因型6~8月龄的西藏小型猪的腹围值较小,G84A突变位点上AA基因型3~5月龄的西藏小型猪的体重、体长值较小,G93A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6~8月龄的西藏小型猪的体长、体高值较小。结论在GH基因中T45C、G84A、G93A位点突变的TC、AA、GG基因型可能与体型较小有关。同时发现西藏小型猪在以上位点遗传变异程度大,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可以为选育工作提供比较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线粒体DNA ATP酶6、ATP酶8基因及编码蛋白F_0F_1-ATP酶表达改变对移植肝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制作大鼠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组(冷保存30 min组),B组(冷保存6 h组),c组(冷保存12 h组)和D组(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制模后于12 h、24 h、3 d、5 d、7 d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肝脏ATP含量、mtDNA ATP酶6、ATP酶8mRNA和F0F1-ATP酶蛋白表达.结果 冷保存再灌注早期(12 h),各组ATP酶6、ATP酶8 mRNA、F_0F_1-ATP酶蛋白表达(ng/mg蛋白)和ATP含量(U/L)均降低,C组(0.81±o.08,0.71±0.07,0.47±0.07,0.44 ±0.05)显著低于A组(1.11±0.04,1.07±0.07,0.86±0.15,0.70±0.11)、B组(1.02±0.07,0.90±0. 10,0.65 ±0.07,0.55±0.08)(P<0.05).再灌注24 h后各组ATP酶6、ATP酶8mRNA、F_0F_1-ATP酶蛋白表达和ATP含量增加,c组升高较A组、B组缓慢.结论 ATP酶6、ATP酶8基因表达改变后F_0F_1-ATPase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能量合成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5—氟尿嘧啶(5-FU)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份结直肠癌患者的EDTA抗凝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DPYD的14G1A、G2194A、T85C、G1156T和T464A等位点的SNP,并...  相似文献   

14.
沈凌花  刘丽  李秀珍  盛慧英 《广东医学》2012,33(10):1395-1399
目的分析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PHHI)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点和基因突变特点。从基因水平了解PHHI的致病因素,以达到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的目的。方法对9例PHHI患儿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先扩增外周血ABCC8和KCNJ11基因外显子所在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正向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结果 2例患儿KCNJ11基因突变,1例患儿KCNJ11外显子第101位点G→A纯合突变(R34H),1例患儿KCNJ11外显子第91位点C→T杂合突变(R31W);2例患儿ABCC8基因突变,1例患儿ABCC8外显子31第3832位点出现G→A杂合突变(G1255S),1例患儿AB-CC8外显子12第1861位点出现C→T杂合突变(R598X)。结论发现4例患儿的基因突变,并发现一个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ABCC8新突变(G1255S),为临床治疗、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两例先天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基因突变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凝血因子V(FV)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FV活性,ELISA法检测血浆FV的抗原含量,PCR法扩增FV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测序并与Genebank校对确定基因异常.结果 两例患者血浆FV活性和抗原含量均为2%.病例1在FV基因23外显子G 69969 T的纯合突变,导致G 2107 V;病例2由13外显子双杂合突变所致,其中一突变C 45533 T导致R 740 Ter,另一突变位点G 45366 A导致C 684 Y,这是国际上第一个位于13外显子的错义突变位点.分子结构分析表明684 Cys突变Tyr后,不能与603 Cys形成二硫键,影响了A2区β环状结构的形成,导致FV的稳定性降低.结论 FV基因G 69969 T、C 45533 T及G 45366A突变与先天性FV缺乏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含量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低氧训练方案分为慢性组11只、急性组12只、对照组9只。慢性组行慢性间歇低氧训练, 首先置于低压氧舱, 模拟海拔3 km, 每日持续4 h, 训练2周;再模拟海拔5 km, 每日持续4 h, 训练2周;最后模拟海拔8 km, 放置4 h。急性组立即置于模拟海拔8 km, 放置4 h。对照组则不行低氧训练。低氧期满后, 断头处死大鼠, 分离心肌线粒体, 测定ATP酶活性。结果: 慢性组ATP酶含量(9.04±4.71)μmol·mg-1·h-1, 均较急性组(4.96±1.17)μmol·mg-1·h-1和对照组(4.38±0.95)μmol·mg-1·h-1明显升高(P< 0.01)。慢性组Na+、K+-ATP酶活性(2.55±1.41)μmol·mg-1·h-1, 与急性组(2.66±1.07)μmol·mg-1·h-1和对照组(3.08±1.37)μmol·mg-1·h-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Ca2+、Mg2+-ATP酶活性(1.17±0.34)μmol·mg-11·h-1与对照组(1.28±0.42)μmol·mg-1·h-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较急性组(0.58±0.14)μmol·mg-1·h-1明显升高(P< 0.01)。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训练可增强Ca2+、Mg2+-ATP酶活性, 同时能够显著增加ATP酶含量, 有助于提高心肌运动功能, 使大鼠适应低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