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泄泻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如:慢性菌痢、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中医医学认为慢性泄泻是因脾失健运、外感风邪、饮食内伤、七情不合所致。《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又“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泻不止也。”另外还有“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  相似文献   

2.
慢性腹泻属中医的“泄泻”范畴,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临床上此类病人多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往往疗效不佳0目前,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脐疗是中医常用而又重要的经穴外治疗方法。1995年1月~2004年5月,我们采用中药敷脐治疗慢性腹泻10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婴儿腹泻     
小儿腹泻为婴儿常见病,包括:“单纯性消化不良”、“中毒性消化不良”及“肠炎”。中医称为“小儿泄泻”。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以脾胃功能紊乱、腹泻为主要症侯、重者可致阴竭阳脱,表现出脱水、酸中毒及循环衰竭。病因 1、内因:小儿生理特点是“稚阴稚阳”,脏腑娇嫩,生长发育迅速。由于需要营养多,脾胃负担因之加重。小儿脾常不足,胃肠嫩弱,遇各种外因即易作泻。有的婴儿先天不足,后天失于喂养,脾肾阳亏命门火衰,则可见完谷不化稀便。 2、外因: (一) 乳食不节:多为食乳过量或辅食  相似文献   

4.
俞海英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92-19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并可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本病属中医的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目前其病因病机认识尚未统一,但大多数文献认为与脾胃虚弱,肝脾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症性肠病,类似于中医之“肠游”、“痢疾”、“泄泻”和“腹痛”范畴。本病的病机多为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乃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淤、毒壅滞大肠。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在国内开展十分活跃,治疗方法丰富多样,临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所报道的临床疗效差别也较大。本文结合笔者的临证经验,讨论UC的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胀满蠱胀第十二(水肿参看)“胀为病,辨实虚。”“原注”:胀者,胀之于内也,虚胀,误攻则坏,实胀,误补则增。“浅说”:人体在由于各种病因作用之下而致之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失调,若干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得到正常排除,壅滞于人体内部,因而使患者产生膨膨然若不能容之不适情况,中医即谓为胀满,所谓“胀者,胀之于内也,”由于胀满本身只是一个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便人发生胀满不适,因此其所包括有的疾病相当广泛,中医认为人体各个系统病变都可以发生胀满,李某十书谓:“五脏六腑,俱有胀满,”李中梓医宗必读亦谓:“按内经之论肿胀,五脏六腑靡不有之,”于此可见胀满症状包括范围之广。兹就中医在临床上对于本症状的一般认识,仍按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结合本书原文原注,简单系统介绍如下列: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胃肠道常见疾病,病程长,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为主要症状。本病发病大都与情绪相关,属中医“腹痛”、“泄泻”范畴。笔者自1998年1月以来应用痛泻要方为基本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泻泄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住院与门诊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  相似文献   

8.
<正> 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四逆散化裁而成,临床应用广泛,杂志上亦有报导.笔者据其疏肝和脾、养血和血之功,用于治疗“冠心病”、“白塞氏病”、“颜面抽搐”、“泄泻”,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泄泻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泄泻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中医根据腹泻症状的急缓分为暴泻与久泻。暴泻有热泻、火泻、暑泻、食泻等 ,病多骤发 ,肠鸣腹痛 ,暴注下迫 ;久泻包括寒泻、脾泻、肾泻等 ,多属脾胃素虚 ,感受寒邪而起 ,证多迁延。泄泻调治不当或迁延日久 ,影响病儿营养 ,可酿成疳积。1 病因病理1 1 感受外邪 感受六淫外邪与泄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指出了感受外邪以及温度、湿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当夏秋暑湿行令季节 ,小儿感受暑湿时邪 ,每易热迫大肠发…  相似文献   

10.
小儿久泻,中医辨证属泄泻范畴,是小儿常见病症之一。多由于伤食、感染,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泄泻之证,加之治疗不当或因营养、体质种种原因而未能及时恢复,终成缠绵难愈之证。过去我们对该病治疗多采用抗菌素、输液、禁食等措施。由于近年来抗菌素的毒性反应,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使用抗菌素尚需慎重考虑。如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产生等,往往导致病情迁延,致使小儿体质虚弱及消化功能紊乱。治疗比较棘手,不易收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48例脾肾阳虚型泄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附子理中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评价、中医临床症状、腹泻停止,身体恢复时间、病情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大便泄泻、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和腹痛腹胀等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腹泻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4.1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患者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腹泻停止时间,并且降低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慢性结肠炎是以腹泻腹痛及粪便中带有粘冻与兼有脓血为主症,属于中医“泄泻、久痢、下痢”等范畴,笔者从1978年以来,运用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治疗慢性、难治性结肠炎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5~62岁,病程2~12年,其中2~5年18例,6~10年6例,10年以上1例。全部病例均经西医治疗,由于症状反复而转入,并均已作X线钡剂灌肠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
胡长春 《淮海医药》1999,17(1):78-78
小儿迁延型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围,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自拟腹泻停糊剂治疗迁延型腹泻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美琴 《淮海医药》2003,21(5):403-404
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 ,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 ,便次增多为其主症的病证。《幼科金针·泄泻》说 :“泄者 ,如水之泄也 ,势犹纷绪 ;泻者 ,如水之泻也 ,势惟直下 ,为病不一 ,总名泄泻。”西医学称泄泻为腹泻 ,发于婴幼儿者又称婴幼儿腹泻。为小儿常见疾病 ,尤以 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 ,年龄愈小 ,发病率愈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夏秋季节为多见。但婴幼儿不会说话 ,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不适 ,给辨证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多年 ,总结出只要仔细观察小儿的大便 ,就可以大致了解有无泄泻及泄泻的原因 ,从而采取针…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夏秋季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为“小儿泄泻”。一般按寒、热、虚、实辨证,可简化为实热泻、虚寒泻两型。我院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以来。试用自制腹泻合剂(冲剂)Ⅰ、Ⅱ、Ⅲ号治疗婴幼儿腹泻5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53例患儿中,实热泻46例。占86.8%;虚寒泻7例,占13.2%。46例实热泻中,男28例,女18例。年令在6月以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指性传播疾病均为世卫组织所统称的各类性疾病。其中淋病为性病最多发者,如果近期发病并及时治疗则易治,由于社会因素、医疗因素和个人因素迁延日久而成难治性淋病,在中医病名中近似于湿热下注之“白浊”。非淋菌尿道炎由于初期症状不典型,病原体检出率不高,而误治、难治,亦属于中医“淋证”、“白浊”范畴。本文所述病例,均为笔者门诊临床所收治,病程大多在1个月-2年之内,许多病例经过私人诊所不规范治疗及个人因素造成延误,痛苦不堪而求医,试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辅以西药,旨在增强患者免疫力、抗病力,减少两药不良反应,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泄泻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消化器官功能性病变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中医认为,泄泻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及命门火衰等几个方面[1].一般而言,外邪侵袭,或饮食所伤,多属实证,即急性泄泻;泄泻日久,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耗伤正气,多属虚证,转为慢性.慢性泄泻时发时止,缠绵难愈,使患者痛苦万分.笔者在门诊自2009年至2011年,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抓住脾虚湿盛这一病机关键,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性泄泻6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脐疗法联合辨证施护佐治小儿泄泻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腹泻常规治疗,包括补液、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脐疗法并实施辨证施护。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6.7%,2组经χ2检验(χ2=4.043,P=0.04<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中医脐疗法联合辨证施护佐治小儿泄泻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骨脂-肉豆蔻药对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胃肠功能异常的调整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按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6组,苦寒泻下法,除正常组每天用自来水灌胃外,其余五组均用含原生药的大黄水煎剂,每日一次,连续8 d,造成脾虚泄泻模型;应用墨汁推进法测定肠推进率;光学显微镜观察胃肠组织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D-木糖、淀粉酶的含量.结果 补骨脂-肉豆蔻药对(21.06、14.04、7.02 g·kg-1)对肠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降低小鼠肠推进率.同时,补骨脂-肉豆蔻药对还能升高D-木糖和淀粉酶的含量.结论 补骨脂-肉豆蔻药对是临床治疗脾虚泄泻的有效药方,不仅有效改善整体情况,而且明显增强肠道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黏膜损伤,加速黏膜修复,以至于在缩短腹泻疗程,提高腹泻疗效方面有很大潜力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且多见于3岁以内小儿,多因外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上以湿胜和脾功能失调多见,夏秋两季发病较多. 中医认为,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与大小肠,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腹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行营卫,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易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