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男,46岁.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消化道Roux-en-Y重建术后10个月,吞咽困难5个月,加重10d于2009年1月31日入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见食管-空肠吻合下约5 cm处肿瘤复发,管腔缩窄,勉强进镜打气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转外科,呕吐物不含胆汁.体检:上腹膨隆,正中见切口瘢痕,可见肠型,有压痛.腹部立位平片示左上腹部、中腹肠管明显扩张并见多个液平;拟诊小肠闭襻性梗阻急诊手术,见中段空肠束带压迫致近端小肠扩张,距屈氐韧带6 cm处小肠肿唐复发,肠壁缩窄致输入襻十二指肠明显扩张,肠壁菲薄;结肠脾曲肿瘤复发并固定致近端结肠梗阻;遂行输入襻小肠复发肿瘤切除+束带松解+空肠回肠造瘘术;术后肠梗阻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的早产猪短肠综合征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32头早产猪按随机号码表法分成空肠回肠吻合组、空肠结肠吻合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8头小猪。空肠回肠吻合组:切除75%的小肠,保留近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10%)和远端回肠(占总小肠长度的15%),并行空肠回肠吻合;空肠结肠吻合组:切除75%的小肠,包括远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25%)、全部回肠(占总小肠长度的50%)、回盲瓣和回盲瓣以远5 cm的结肠,保留近端空肠(占总小肠长度的25%),行空肠结肠吻合;假手术组:在距回盲瓣以近25 cm处行回肠完全横断并重新吻合;空白对照组:未行手术。比较4组小猪的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腹泻时间、PN时间、小肠长度、小肠重量、结肠重量、空肠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以及回肠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结果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空肠回肠吻合组及空肠结肠吻合组术后21 d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及陷窝深度均较长(P0.050),显示了充足的肠适应的解剖学证据;但空肠结肠吻合组术后依赖PN时间较空肠回肠吻合组长(P0.050),且术后21 d时,空肠结肠吻合组的小肠长度、重量以及结肠的重量均较空肠回肠吻合组低(P0.050),提示空肠结肠吻合组小肠的肠适应能力较空肠回肠吻合组低。结论空肠回肠吻合和空肠结肠吻合法建立早产猪短肠综合征模型有着不同的肠适应程度和生长情况,可用于短肠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其中以空肠回肠吻合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现已证明餐后空肠吸收水和电解质的增加与消化的中枢相和胃相无关,但其神经、体液信号的源点尚不清楚。本文旨在验证食物引起空肠吸收反应信号源于小肠这一设想,并试图确定营养成分及渗透压在此反应中的作用。作者用犬的近端游离空肠25cm作Thiry-Vella瘘,另向幽门远端5cm十二指肠插入8cm聚硅酮胶管。2周后作空肠吸收试验,每次试验包括1小时基础期和3小时实验期。试验分10组:组一(对照组)不喂养;组二喂标准混合餐(含52%蛋白质,36%脂肪,12%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somatostatin),简称生抑素(ss-14),对胃肠活动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对一些激素以及小肠分泌和运动功能的抑制作用。实验对17只新西兰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结扎远端回肠,制成25cm长的闭襻性肠梗阻,同时近端小肠形成单纯性肠梗阻。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①立即治疗组6只,②延迟治疗组5只,③对照组6只。立即治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难以控制反流,术后反酸、烧灼感等消化液反流症状给病人带来持久的痛苦,饮食受限,发生营养不良甚至衰竭。我科开展了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已6年余,截至2010年9月,已完成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40例,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102例,基本上消除了传统近端胃切除术后的反流等问题,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全胃切除的概率,远端残胃得以保留,改善了营养状态。通过核素检测发现,术后6  相似文献   

6.
远端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结束后,进行腹腔镜消化道重建。首先提起横结肠,寻及Treiz韧带,提起距之约25 cm处的空肠,经系膜无血管区带线标记并待提出。沿观察孔切口绕脐向上延切口长约3~4 cm,自此切口取出标本。将标记小肠牵引线连同近端空肠自切口拖出,确认远近端后,距牵引线标记近端8 cm与远端40 cm处空肠行侧侧吻合,于标记线处用闭合器(无刀片)闭合肠管但不予以切断。最后将肠管还入腹腔,关闭腹部切口后,重新建立气腹。在闭合处远端2 cm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行空肠残胃侧侧吻合,并关闭共同开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8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采用常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3例、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ll-Y吻合术41例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4例。观察术后3、12个月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GSPS评分等。结果术后3个月、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进食量增加P〈0.01,而GSPS评分降低P〈0.01,胃肠道症状发生几率降低。空肠贮袋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进食量同样优于常规组P〈0.01,GSPS评分降低P〈0.01。且术后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空肠贮袋组体重恢复较常规组更佳P〈0.01。而术后12个月空肠贮袋组在患者进食量又优于P型空肠襻组P〈0.01,体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型空肠襻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功能,而行空肠贮袋在某些方面又优于P型空肠襻。  相似文献   

8.
李勇  周霞 《腹部外科》2003,16(5):287-287
短肠综合症 (shortbowelsyndromeSBS)指医源性切除小肠超过 75 %或剩余小肠长度小于 6 0~ 1 0 0cm ,无法满足消化吸收功能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本例术中切除小肠仅 80cm ,但由于术中将近端空肠约 6 0cm与回肠末端短路吻合 ,使大段的剩余小肠功能废用出现SBS的表现。经综合治疗治愈。临床资料 :病人 ,女性 ,6 3岁。有阑尾切除及胆囊切除史 ,行直肠癌Mile’s手术 ,术后放疗出现不完全肠梗阻 ,重度营养不良。转我院手术探查 ,发现小肠结肠紧密成角粘连 ,切除小肠约 80cm ,保留近端距屈氏韧带 6 0cm ,与回肠末端吻合。远端小肠严重粘连 ,为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4岁.以上腹部隐痛4个月,恶心、呕吐20 d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胃腔内残余食物,幽门部不规则隆起,表面有溃疡,胃腔狭窄,胃镜不能通过.病理检查提示胃低分化腺癌.CT提示胃幽门部癌,向周围浸润,见图1. 手术探查胃幽门部有1个5 cm×5 cm×4 cm肿块,侵及邻近组织,无法切除.沿结肠切除大网膜,切断胃网膜右血管及分支,裸化胃窦、体部大弯.距肿瘤上缘5 cm处置切割闭合器,其近端置Kocher肠钳,二者均垂直于胃大弯,尖端并拢并距胃小弯3 cm,击发切割闭合器后,于闭合器与Kocher肠钳之间切开胃壁.距屈氏韧带20 cm处切开肠系膜,切断空肠,距近端空肠断端3 cm处荷包缝合,切开肠壁,置入29号一次性吻合器抵钉座,收紧荷包打结固定.松开Kocher肠钳,自近端胃残端置入吻合器柄,尖端自胃后壁近胃大弯处穿出,与抵钉座联接、旋紧、击发完成吻合,将空肠残端以及近端胃残端以切割闭合器关闭.距胃空肠吻合口30 cm处行空肠输入、输出襻端侧吻合,见图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方式患者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对108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常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3例)、P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1例)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4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3个月、12个月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GSPS)评分等.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进食量增加(t=5.05、t=5.63,P<0.01),而GSPS评分降低(t=15.12、t=12.42,P<0.01).空肠贮袋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进食量同样优于常规组(t=8.08、t=9.28,P<0.01),GSPS评分降低(t=18.05、t=11.01,P<0.01).术后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空肠贮袋组体重恢复较常规组更佳(t=4.06、t=9.81,P<0.01),而术后12个月空肠贮袋组的患者进食量又优于P型空肠襻组(t=7.52,P<0.01),两组体重恢复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1).结论 P型空肠襻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某些方面行空肠贮袋又优于P型空肠襻.  相似文献   

11.
常规5孔法操作,根据D2淋巴结清扫原则进行胃周淋巴结清扫并解剖离断相应血管。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十二指肠,预切除线处离断胃体。标本装入自制标本保护套。距Treitz韧带15 cm处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空肠,将远端小肠与残胃大弯侧行胃空肠侧侧吻合。沿脐旁做弧形绕脐切口约2~3 cm,将标本取出,并提起近端空肠与远端小肠体外完成端侧吻合。术中失血30 ml,手术时间150 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患者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减少消化液反流发生的方法。方法:设计两种新型吻合方法,即保留贲门结构的食道-残胃吻合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术。将两种新术式临床效果与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吻合和全胃切除相比较。结果: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各组术后体质量和营养指数在6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在24个月时两种新术式组明显优高于传统吻合术组(P<0.05);在术后3年时的生存质量、食管反流的发病率和食管炎的Visick分级方面两种新术式组明显优于传统吻合术组(P<0.01);各组间的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贲门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与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有望成为胃底贲门癌手术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0岁,因间断便血6个月入院.30年前曾因“肠结核”在外院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查体:腹部原切口下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胃镜:胃黏膜光滑,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黏膜隆起.结肠镜检:乙状结肠、直肠黏膜点片状充血,未见溃疡和息肉.腹部增强CT扫描示:右中腹小肠内可见多个环状高密度影,大小约1.5 ~2.0 cm,CT值580 ~850 HU.局部小肠呈盲端样改变(图1).血常规:Hb71 g/L,RBC 3.52×1012/L,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临床诊断:小肠憩室伴结石形成,消化道出血.纠正贫血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50 cm处可见小肠侧侧吻合口,长约10 cm.吻合口远端可见6 cm小肠盲襻,轻度扩张,其内可触及多枚结石.遂行小肠盲襻和吻合口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剖检标本所见:盲襻内黏膜有两处溃疡,分别为2 cm×2 cm和3 cm x3 cm大小,无活动性出血.盲襻内结石11枚(图2~4).病理诊断:小肠慢性溃疡伴肠结石.术后患者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血常规Hb和RBC恢复正常,未再出血.  相似文献   

14.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进行总结。方法 为1例患超短肠综合的18岁男必患者施行父亲供肠的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移植肠段为150cm长之回肠,以UW液灌洗。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者的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受者的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 急性排斥反应,经积极处理行到控制目前患者已健康存活14月余。结论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我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的血管处理技术。方法 为 1例 18岁的男性超短肠综合症患者施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肠来自患者的父亲 ,切取供体回肠 15 0cm ,UW液灌洗血管。将移植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 ,移植肠远端与受体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 ,末端造口。术后给予抗排斥 ,抗感染 ,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曾出现贫血 ,单纯疱疹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 ,经积极处理得到控制 ,目前患者健康 ,生存 11月余。结论 活体小肠移植术中处理好供、受体的血管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全胃切除模型,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Roux-en-Y组(RY组)、近端空肠储袋组(PJP组)、远端空肠储袋组(DJP组)、双空肠储袋组(TJP组)、十二指肠空肠储袋间置组(DJPI组)和剖腹探查组(L组)6组,观察和比较术后大鼠体重、肠道排空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黏膜病理改变以及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各组术后2周大鼠体重均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第 4周及8周体重开始逐渐恢复,PJP组、TJP组和DJPI组均较RY组恢复好(P<0.05). PJP组与RY组相比,肠道排空距离缩短,排空减慢(P<0.05). 在小肠黏膜形态改变方面,TJP组和DJPI组与RY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返流性食管炎方面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近端和双空肠储袋吻合术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十二指肠空肠储袋间置术也如此,但与前两者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胰段小肠化手术,并探讨这一手术在胰段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能否成功地防止动物出现严重併发症和死亡。1.手术方法:将狗的小肠在其中部切断,远切端肠段折叠制成“空肠袋”。游离由脾动脉供血的约占全胰1/3胰组织的胰尾,保留其血供,去除神经支配和淋巴管。将该段与胰头分离,置入空肠袋。空肠袋与脾血管相接触处另用大网膜封闭加固。空肠袋肠段的近端在腹壁上作空肠造瘘口。空肠袋肠段的远端40cm处与近切端用 Roux-y 吻合重建肠道。2.诱发胰腺炎。每只狗抽血1 ml,按每公斤体重0.5 ml 的剂量加入胆汁,并加200单位结晶胰蛋白酶,在室温中孵化60分钟后,以40 cmH_2O 压力经胰管注入1/3上述混合液。结扎胰管,诱发胰腺炎。  相似文献   

18.
外科手术切除、破坏或转流幽门括约肌造成迅速胃排空往往合并出现血管舒缩和胃肠道症状。研究解释这种通称为倾倒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反应提示了各种内分泌激素如正肾上腺素、五羟色胺、激肽和前列腺素是诱发这些症状的重要因素。随着胃肠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的问世,随即有报导提示许多(?)类是造成胃术后症状的原因,但多数报告都缺少术前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因此不大有说服力。本组8例胃转流术病人,术前、术后进行糖耐量试验和胃肠内分泌激素检查。方法:病态肥胖病人8例,男1女7,年龄22-42岁,平均体重130±9.1公斤,行胃转流术包括在胃近端作一60 ml的胃本腔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近端室肠襻60 cm长,吻合口2 cm直径,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肠动力学与体重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方法50只雄性Sprague-Dawley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组)、剖腹组(L组,仅剖腹),空肠切断吻合组(JT组,距Traiz韧带10cm处切断空肠,然后再吻合)。空肠间置组(JI组,全胃切除术后间置5cm空肠)。Roux-en-Y组(RY组,全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术)。结果 术后6月RY组体重低于术前[(247.7±13.4)g vs(29.0±12.0)g,P<0.01],而JI组体重较术前增加[(385.0±21.2)g vs(299.5±8.3)g,P<0.01]。RY组小肠转运速度为(24.8±10.3)cm/30min,而对照组为(54.67±6.7)cm/30min(P<0.01),RY组小肠转运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JI组、L组以及JT组小肠转运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采用空肠间置重建消化道的大鼠,在手术后6月时其胃肠动力和体重的变化均优于Roux-en-Y组。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2岁7个月.因腹胀、呕吐半个月于2007年4月入住我科.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显著扩张,最大直径达8cm,扩展范围达空肠近端.考虑患儿十二指肠远端存在梗阻因素,遂决定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明显扩张,内有较多食物积存.Treitz韧带远端5cm空肠明显变细,考虑此处为梗阻部位.由于十二指肠全程显著扩张,决定行Ladd术,即松解Treitz韧带,游离结肠,顺时针旋转小肠,将全部小肠置于右侧腹,结肠置于左侧腹,十二指肠拉直,整个消化道处于旋转前状态.剖开狭窄断空肠,发现肠腔内存在一有孔隔膜,诊断为空肠有孔膜状闭锁.十二指肠内积存大量未消化的菠萝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