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激酶C和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碌病2w组(DM2)和糖尿病4w组(DM4)。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括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相差不显著;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膜结合PKC百分比显著增加,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及Cer呈正相关。(2)糖尿病组TGF-β1的表达多于正常组。(3)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TGF-β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诱导TGF-β1的表达。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TGF-β1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管鑫娟  姚伟峰 《山东医药》2009,49(17):111-112
糖尿病肾病(DN)的基本病理改变首先是肾脏的肥大,继而出现肾小管、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小球系膜细胞与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ECM)沉积,最后出现典型的肾小球硬化性病变。近年来,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患者肾脏肥大、肾小球ECM沉积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就其与DN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PAI—1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增加,抑制了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导致ECM进行性堆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DN时血管紧张素Ⅱ在转录水平上可上调PAI-1基因表达,高糖增加PAI-1的含量和活性,且转化生长因子-β能诱导PAI-1的产生,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PAI-1抑制剂的应用将对防治DN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作为促血管生长因子和内抑素(ENS)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糖尿病肾病(DN)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大鼠为对照,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成糖尿病模型,分别于糖尿病模型建立2、4、8周观察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表达及半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中VEGF和ENS的浓度,根据DN病理学改变确定DN的血管增生严重性,分析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中弥漫或结节病变及肾小球硬化与VEGF和ENS的关系;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大鼠肾脏VEGF和ENSmRNA的表达。结果DN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血清VEGF和ENS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UAER与血浆VEGF和ENS相关(r=0.468,P〈0.01;r=0.395,P〈0.05),DN大鼠无论在血中还是肾组织免疫组化和RT-PCR都有VEGF和ENS的表达,VEGF的表达与DN血管增生程度密切相关(r=0.404~0.476,P〈0.01~0.05),ENS的表达也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0.409~0.617,P〈0.05~0.01),血浆VEGF和ENS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484,P〈0.01)。结论VEGF和ENS与DN血管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Ⅳ型胶原(ST4C)水平变化及与单纯糖尿病(DM组)和正常人(NG组)血清水平差异,探讨TGF-β1和ST4C水平变化与DN损害的关系。方法TGF-β1和ST4C:ELISA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散射比浊法。结果DN组TGF-β1和ST4C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NG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DN组TGF-β1、ST4C与UAER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r=0.4882、0.7414,P均〈0、01);DN组TGF-β1与ST4C有高度正相关性(r=0.6560,P〈0.01);而DM组TGF-β1与ST4C相关性无显著意义(r=0.3419,P〉0.01)。结论血清TGF-β1、ST4C与DN肾损害高度相关,TGF-β1是DN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自蛋白尿组,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A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UAER、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的水平,取正常人34例为对照组。结果(1)血清APN、TGF-β1水平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在DN阶段血清APN与TGF-β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49(P〈0.01)。(3)在DN阶段血清APN、TGF-β1水平与UAER、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APN和TGF-β1可能在DN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GF-β1可作为早期发现DN的一种新的敏感指标;APN、TGF-β1有望成为治疗DN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及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GF-β1作为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密切相关,是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近年动物实验发现黄芪可下调TGF-β1,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本文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并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TGF-β1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rAAV-AS),研究rAAV-AS在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 0),其余大鼠使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0),重组腺相关病毒空载体组(rAAV-0组,n=10),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组(AS组,n=10,2×1012 VG/kg);尾静脉注射给药,8 w末,检测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AS的表达以及TGF-β1和VEGF的表达.结果 DN组基本不表达AS,给予rAAV-AS治疗后,大鼠肾组织中AS表达明显增多(P<0.05);DN组的MAU、Glu、HbA1c明显增高,给予rAAV-AS治疗后,MAU明显降低(P<0.05);光镜: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病变较明显:肾小球细胞数显著增多,毛细血管袢塌陷,管腔闭塞,肾小球明显体积增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管肿胀、变性、空泡形成,肾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rAAV-0组较DN组未见改善,AS组上述病变较DN组有改善,可见肾小球细胞数教多,毛细血管腔轻度狭窄,肾小管-间质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DN组的TGF-β1和VEGF表达明显增多,rAAV-AS治疗后,TGF-β1和VEGF表达减少(P<0.05).结论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能在一定时间内在肾组织中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对大鼠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降低TGF-β1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脂质与糖尿病大鼠肾小球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质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加辛伐他汀干预组(辛伐他汀组)和正常对照组。16周后,采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βRⅡ)、Ⅵ型胶原(ColⅥ)mRNA和蛋白和磷酸化Smad2(p—Smad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组、辛伐他汀组肾小球TGF-β1、TβRⅡ、ColⅥmRNA和蛋白及p-Smad2表达均上调,高脂饲料组上调最为明显;与高脂饲料组比较,辛伐他汀组TGF-β1、TβRⅡ、ColⅥ和p-Smad2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脂质通过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加剧糖尿病肾脏病变;辛伐他汀抑制TGF-β/Smad通路的激活,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洛沙坦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62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高UAER、低UAER两组,检测患者TGF-β1、血糖及肾功各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检测洛沙坦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TGF-β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水平与UAER等肾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关系。洛沙坦治疗8周后,患者UAER及TGF—β1均明显下降,低UAER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TGF—β1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洛沙坦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TGF-β1水平并改善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67例T2DM患者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NA组、MA组和C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糖尿病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CTGF水平。结果①NA组血TGF-β1、CTGF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MA组较NA组增高(P〈0.05),CP组较MA组增高(P〈0.05)。③血TGF-β1、CTGF与UAER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TGF-β1、CTGF可能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更早期DN的敏感指标,对监测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中Greml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及9例正常肾组织穿刺标本中Gremlin、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a-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管间质Gremlin、TGF—β1及a-SMA阳性染色相对面积,同时检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Gremlin、TGF-β1。及a-SM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小管间质Gremlin表达阳性率随小管间质纤维化损害程度增高而增加(P〈0.05),并与TGF-β1,及a—SMA表达呈正相关(r=0.583、0.596,P均〈0.05);肾小管间质Gremlin表达阳性率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r=0.802、0.708,P均〈0.05)。结论Gremlin表达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实质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聚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ECM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肝素能抑制ECM的生成[1].为此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两种ECM成分,层粘蛋白(LN)、纤连蛋白(FN)的表达与TGF-β1的关系,以及肝素对其表达的调控,以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及肝素是否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IBST)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糖尿病(DM)组与IBST治疗组,建立糖尿病肾病(DN)模型,分别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组织GluT-1 mRNA表达及TGF-β1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O.01)。厄贝沙坦干预后,IBST组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显著低于DM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对DN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厄贝沙坦显著降低肾组织GluT-1及TGF-β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脏切除、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成功制作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18只并随机分为糖肾安组和模型组各9只;10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药6周,测定各组肾重、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TGF-β1、VEGF mRNA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及血浆COLⅣ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安组血糖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糖肾安联合糖适平对DKD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VEGF的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NSCLC患者病灶组织及12例正常肺组织中α5β1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α5β1、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58.49%、75.47%)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6.67%、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α5β1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α5β1和VEGF高表达促进了NSCLC的侵袭、转移,两者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研究二者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DM)组、糖尿病肾病(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F-1、TGF-β1水平,并比较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DM组比较,DR组IGF-1水平高,DNP组低(P〈0.05);DN、DR和DNP组TGF-β1均高于DM组(P〈0.05或〈0.01);DN组24 h尿白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清TGF-β1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0.27,P〈0.01)。结论 DR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DNP患者血清IGF-1水平下降;DN的发生发展与血清TGF-β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娅南  徐芳  李玉兰  罗兰  刘杰 《山东医药》2011,51(43):34-3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为RA的靶点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皮下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方法对18只Wistar大鼠建立RA模型(实验组),同时选择10只Wistar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组,实验28d处死大鼠、收集滑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VEGF蛋白与TGF-β1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VEGF mRNA、TGF-β1 mRNA水平。结果VEGF蛋白及TGF-β1蛋白阳性染色均主要位于滑膜衬里层和滑膜下层的滑膜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组滑膜VEGF、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VEGF mRNA与TGF-β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81(P〈0.05)。结论VEGF和TGF-β1在RA滑膜增生、浸润及关节破坏中起协同作用,以两者为靶点的药物有望为RA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Leu10Pro多态性在郑州市汉族健康人群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分布以及与DN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个体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方法采用PCR-SSP法检测DN组患者280例、非DN(Non-DN)组患者280例和正常对照(NC)组270名TGF-β1基因Leu10Pro多态性,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DN组TGF-β1基因Leu10Pro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Non-DN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eu/Pro基因型携带者患DN的风险是Leu/Leu纯合子基因型的1.615倍;含等位基因Pro的基因型(Pro+)携带者、DN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非携带者、DN组和NC组(P均〈0.05)。结论TGF-β1基因Leu10Pro多态性与DN的发病有关联,并影响DN患者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提示Pro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丹参酮ⅡA经腹腔注射,剂量为1.5mg/(kg·d)。术后第10天取梗阻侧肾组织作HE、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与定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三者的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第10天梗阻侧出现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TGF-β1、α—SMA和Ⅰ型胶原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丹参酮ⅡA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组织TGF-β1、α—sMA及Ⅰ型胶原表达下调(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