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BPPV)的效果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5-70岁,后半规管BPPV31例,水平半规管BPPV9例,分别采用Ep-ley法、Semont法、Barbecue翻滚法及Gufoni复位法治疗。结果:后半规管BPPV31例,27例经用Epley法,4例经用Ep-ley法联合Semont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9例,6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3例采用Gufoni复位法;其中38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9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 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复位治疗后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103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随诊3个月及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通过手法复位进行BPPV治疗,前半规管BPPV治愈率为100.00%,外半规管BPPV治愈率为93.94%,后半规管BPPV治愈率为91.38%,混合型BPPV治愈率为80.00%;治愈共94例(91.26%),无效共9例(8.74%)。治愈后随诊3个月无复发, 1例患BPPV10年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位仅1次痊愈,随诊1年无复发。结论 BPPV患者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因而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相应的手法复位方法并对本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后半规管BPPV35例,30例经过1次复位治疗后眩晕消失,5例患者经过2次治疗后眩晕消失。5例患者水平半规管BPPV经过1次复位后痊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岁,因“反复阵发性眩晕半年,加重伴呕吐1月”到我院就诊。病史由患者母亲提供:半年前,患者晨起由卧位坐起时,突然哭闹并诉头晕,同时身体不能活动,也不能变动头位,持续时间约50 s。随后患者停止哭闹,活动正常。近半年以来,患者约每20 d出现一次哭闹并诉头晕的现象,均于午休或晨起时发作,维持时间5 s至1 min。未发作时患者活动正常。1月前,患者午休醒来坐起时再次哭闹并诉头晕,同时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持续时间短暂,具体时间不能详述,无呕血、便血、畏寒、寒战、高热及晕厥现象。近1月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多,时间均较短,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腹均未查见病理体征;Hallpike变位性实验(+),出现眩晕、呕吐及右侧垂直旋转性眼震。辅助检查:头颅MRI检查、内耳MRI检查结果均正常,耳蜗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听力正常。诊断:良性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给予Epley手法复位,门诊随诊1周,未再发。电话随访5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012年我科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和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后或上半规管BPPV的患者采用Epley手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混合半规管结石症BPPV采用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疗法。结果:手法复位一次痊愈54例;复位两次治愈3例,复位三次治愈1例,有效率在98.3%,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BPPV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并且在几分钟内即完成治疗,安全可靠,医疗费用低,可在短时间内起到非常显著疗效,特别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43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38例,水平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后半规管复位法和Epley水平半规管复位法治疗.结果 43例患者,痊愈36例(83.7%),其中27例(75%)在首次治疗后印无复发;好转5例(11.6%);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5.3%.结论 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原因[1].症状可因头位改变而突然出现,如坐位躺下、低头或仰头时,以短暂发作(数秒至数十秒)的严重眩晕及眼震为特征,可伴恶心、呕吐,但无听力丧失,变位眼震试验阳性.笔者利用Epley及Barbecue翻滚法治疗BPPV患者5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6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变位试验时,采用红外线眼动记录仪对眼震进行记录,根据眼震的特点来判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位置和分型。后半规管采用Epley复位方法来治疗,水平半规管采用翻滚复位治疗观察其疗效。继发性同时需要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结果有40例有后半规管患者采用Epley复位方法来治疗,有效率高达93.3%,而有28例水平半规管患者采用翻滚发复位治疗,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手法复位治疗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很简单,治愈率高,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将12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Romberg征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3.33%(P <0.05);研究组Romberg征阳性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 <0.05)。结论对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各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收治的耳石症患者共77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药物组(N=385)与联合组(N=389),药物组单纯接受耳石症药物治疗,包括倍他司汀、西比灵胶囊及银杏叶制剂等改善微循环药物。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Epley与Barbecue手法复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1个月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周、1个月随访发现有效率为93.2%与93.7%,明显高于药物组87.3%与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明显低于药物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耳石症复发率为8.4%,明显低于药物组复发率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采用药物联合手法复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56例,手法复位治疗成功后随访3个月,统计复位成功后1、2、3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56例BPPV患者均配合完成随访工作,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的复发率为12.5%,2个月后为21.4%,3个月后高达28.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原发性高血压史、复位次数≥10次以及BPPV病程是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复发的因素很多,加强对BPPV患者的健康教育,如血压控制、尽量避免转颈、抬头等可能诱发眩晕的动作以及重视家庭训练等有利于降低该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诊断的38例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通过常规耳科检查和Dix-Hallpike诱发实验确诊,病程3 d~4年6个月,Epley法治疗后7~10 d复诊。结果Epley法治疗34例治愈,3例有效,1例无效。结论 Epley法治疗BPPV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每组36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B...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0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法复位后,对本组患者予以3个月随访时间,并将其复发因素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治疗1个月后复发8例(8.89%),2个月15例(16.67%),3个月22例(24.44%);经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显示,经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显示,BPPV复发与病程、复位次数超过10次、年龄≥62岁、发作次数等呈正相关性。结论:BPPV经手法复位治疗中存在一定复发率,而导致此因素与病程、复位次数呈正相关性,因此建议临床需在患者围治疗期对相关因素加强重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疗效.方法 4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西药及中药治疗,治疗组20例在应用西药及中药的同时结合耳石复位法治疗.治疗7d后进行疗效评定,3个月后电话随诊,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90%,总有效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x2=6.483、4.326,均P<0.001);经电话随诊治疗组20例3个月内未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予耳石复位法配合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BPPV首选治疗方法,配合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3、5天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Romberg征阴性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BPPV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效果.方法 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永嘉县中医院桥下分院收治的耳石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手法复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6):135-137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50例在我院确诊的BPPV患者,经过2周内3次以上的手法复位仍疗效不佳,记录各患者临床表现及随诊结果,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BPPV患者中,60岁以上的36例,占70.2%。纯音测听双耳正常19例,31例有不同程度的耳聋症状。冷热试验异常中同侧19例,对侧12例;高刺激速率ABR异常中同侧22例,对侧17例。单侧后半规管受累10例,单侧后半规管嵴顶受累11例,单侧水平半规管受累11例,上半规管受累者8例,混合型BPPV 12例。2周~1个月内痊愈23例,1个月后31例,2个月后35例,3个月后39例,1年内手法复位完全无效的9例,有效的41例中1年内复发的25例,占61.0%。结论短期疗效欠佳的BPPV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嵴顶结石、多管受累可能是其复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此类患者一次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多数需要联合多种复位方法,结合体位训练和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耳石复位法对145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治疗1周后有效率82.1%;3个月后有效率90.3%.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疗效肯定,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