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介入治疗术中全过程的护理对策。方法监测、记录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介入治疗术中血流动力学、心电图以及症状等改变。结果部分患者显示血压下降,心电图描记得ST-T改变,并心律失常。常见术中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及胸痛。均经相应治疗及护理应对措施后改善,无1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员行介入治疗,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可明显增加血运重建成功率,并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循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日趋年轻化,AMI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心室颤动是AMI的致命并发症之一,但只要能及时发现积极救治,患者是可以救治的。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AMI患者178例,其中并发心室颤动者有40例。下面将我们对AMI并发心室颤动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抢救成功转入病房,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家属拒绝治疗签字回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正确判断室颤发生或先兆事件,及时有效处理以及发现并解除再次引起室颤的危险因素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急诊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专业知识、正确的急救技能,掌握心电图基础知识,能正确识别各类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及早发现并及时正确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史俊珍  杨振冬 《河北医药》2004,26(4):330-330
2002年至今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86例患者行急诊PTCA 支架置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急诊PTEA和支架置入前必须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病变程度,术中严密观察血压、心电监测及患者症状,术后加强监护及用药,才能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要求医护的整体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了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紧急抢救措施。结果 34例患者抢救成功以及精心护理之后痊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87.18%,5例患者出现反复室颤导致脏器衰竭抢救失败,占比为12.82%。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并结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提升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曹志红 《淮海医药》2008,26(6):557-558
目的 探讨急性大出血介入术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和分析31例急性大出血介入术中的护理。结果 详细了解病史,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有效的屏气训练,加强意识、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观察,有利于病人顺利通过介入手术,在护理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AMI患者中占%l~2%,其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我科收治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1例,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抢救使其转危为  相似文献   

8.
9.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AMI患者中占l%~2%,其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我科收治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1例,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抢救使其转危为安,康复出院.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健康和急性生理性状况评分(APACHEⅡ)、生活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7.2±3.1)分,低于对照组的(9.9±2.8)分;观察组患者总生活质量评分(82.1±7.3)分,高于对照组的(57.9±3.3)分,观察组量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现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需求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146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经过,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14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无围手术死亡。术中7例发生室颤,3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11例发生低血压,13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h内急诊PCI的临床资料,给予术前、术后康复指导。结果43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86%,通过及时介入治疗和术后有效的护理,急诊PCI对患者安全有效,满意率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可使梗死的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TIMI血流3级发生率高,并发症少,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术前、术后护理,观察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均安全度过危险期,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均满意。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全程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并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抢救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例患者一次电除颤复律成功15例,余经2—7次电除颤复律成功,住院9~21d,治愈2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治疗电除颤为首选的方法,利多卡因、胺碘酮、美托洛尔、镁极化液以及尽早的溶栓治疗对于抢救成功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1]将交感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多由于心肌梗死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诱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2010年2月3日我科收治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的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1]将交感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多由于心肌梗死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诱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2010年2月3日我科收治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的冠心病患者1例,经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省立怪院急诊科监护室进修学习期间,我们9次用电除颤成功地抢救了一名糖尿病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并发室颤的病人。现将其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抢救过程 1.1 患者,男,64岁,因胸闷、憋气半个月,加重伴心前区不适1天,于1995年8月9日7am入院,心电图示V_1~V_4QS波,S—T抬高>3mm,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30次/分。门诊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收入ICU病房。既往糖尿病史8年。入院查体:T36.4℃,P130次/分、R20次/分、BP12/10kPa,双肺底有湿性罗音,HR130次/分,心音低钝,可闻及Ⅱ/Ⅵ级收缩期杂音。治疗计划:(1)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2)改良极化液加硝酸甘油,FDP;(3)纠正心律失常及心衰。 1.2 患者入院后查尿糖 —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正常,心脏彩超示左室壁一巨大室壁瘤。患者于入院后第二天10am突然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主要死因之一是并发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室速、室颤,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心梗病人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自1994年12月至1999年12月间,我们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速、室颤病人抢救过程中,均电击复律成功。现总结临床应用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时开展全面整体护理的作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整体护理。观察在不同护理条件下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3级为87.9%,血流TIMI2级为12.1%;30 d内发生5例心绞痛;.观察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3级为93.9%,血流TIMI2级为6.1%;30 d内发生2例心绞痛。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开展全面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30 d内主要不良反应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支架技术的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以及复发缺血、再梗死、病死等重大临床事件均显著减少。虽然高龄患者(>70岁)从直接PCI中获益更大,但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