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损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并对其中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其中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较之单纯护肝效果更佳.[结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率较阴性者高,对其中转氨酶升高的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联合口服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有助于肝功恢复,进而有助于完成抗结核全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6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13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与同期收治的130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及DNA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共发生肝损104例(76.5%),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组共发生肝损22例(16.9%),两组在轻度肝损、中度肝损及重度肝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及阴性组发生肝损的时间段主要分布在31~60 d及16~30 d,两组在肝损发生>60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年龄增加则肝损发生也增加.出现肝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大于60岁组及41~60岁组,分布在45.2%及31.7%.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组主要分布在31~40岁及41~60岁组,分别为31.8%及27.3%.重度肝损与中度肝损与轻度肝损组比较(P< 0.05,P< 0.01).结论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比阴性者多,可能与用药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脏病理损害有一定的相关.因此针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应选用肝损害小的药物并积极采取保护肝功能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采用硫普罗宁进行抗结核保肝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2H_3R_3Z_3E_3/4H_3R_3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40例强化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治疗。统计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抗结核效果、各项肝功能指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病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采用硫普罗宁进行抗结核保肝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减少肝损害,提高抗结核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H3R3Z3S3(E3)/4H3R3方案抗肺结核治疗对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危险因素,探索防治方案,推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2H3R3Z3S3(E3)/4H3R3方案治疗的HBV标志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情况,以及同期采取同样方案治疗的5项HBV标志(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阴性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结果HBV标志阳性组肝损率为36%明显高于阴性组8.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2H3R3Z3S3(E3)/4H3R3方案治疗对HBV标志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大,故在抗结核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的监测,加强护肝治疗减少肝损的发生。对于HB-sAg、HBeAg、HBcAb均阳性患者抗结核期间出现肝损的,如果经加强护肝治疗无明显改善的,在情况允许下,最好改用肝损率小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影响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0月来院,经PCR方法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DNA证实结核病变的患者300人,其中HBV-DNA定性为乙型肝炎的患者150人,余150是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例分析比较两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进行有效的护肝治疗效果。结果经抗结核药治疗,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与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肝功能损害例数分别为112例、30,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取护肝治疗后两组肝损害例数(59例、9例)与之前(112例、30例)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表明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尽早、及时的护肝治疗能够在减少肝功能损害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为临床上对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为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55例,同时取3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37例,占38.59%;而对照组只有54例,占1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结核药物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功能损害更大,与60岁以上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的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45 d以内,占78.31%。结论乙型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化疗中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要密切监测,并给予护肝处理。  相似文献   

7.
高清华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4):303-305,封4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抗结核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治疗,方案为2HRZE/4HR,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常规护肝。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检查患者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检测HBV-DNA水平,统计肝损伤出现时间、肝损伤程度、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肝损伤例数和停药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ALT、AST和T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停药率和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肝损伤严重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肝损伤发生,并减低肝损伤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立贤 《现代保健》2009,(19):176-177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168例,应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88例,全程加服护肝片;对照组80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6.82%),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5例(5.68%);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6例(32.50%),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20例(2500%)。两组比较有碌著性差异(P〈0.01)。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护肝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对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肖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400-3401
目的观察乙肝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应用替比夫定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10例乙肝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B两组,A组60例抗结核治疗时应用7HR/2HRES方案,并应用水飞蓟宾进行护肝治疗以及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B组50例抗结核治疗时也应用7HR/2HRES方案,并且仅应用水飞蓟宾进行护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与DNA-HBV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其中A组患者治疗中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B组相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AB两组在治疗前其肝功能与DNA-HBV的变化情况不具差异(P>0.05);A组患者经治疗后其DNA-HBV的水平仅(3.57±1.15),同治疗前水平(6.63±2.16)与B组治疗后水平(6.46±2.43)相较,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B组在治疗后的ALT与AST均增高,同治疗前以及A组治疗后相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乙肝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应用替比夫定进行预防,能够有效抑制HBV进行复制,能够预防肝功能的损害,能够支持化疗的顺利进行,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逍遥丸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我院确诊并纳入治疗管理的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患者组均按照4HRZE/2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加用逍遥丸保肝治疗,对照组用葡醛内酯片保肝治疗,在抗结核治疗前和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肝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TBIL,ALP)均正常,两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最终发生肝损伤2例(4.00%),对照组9例(18.00%),两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疗程结束时,研究组治疗成功45例(90.00%),对照组43例(86.00%),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加用逍遥丸,能够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但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10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实施抗结核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两组患者各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进行临床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抗结核标准治疗方案中使用利奈唑胺代替乙胺丁醇方案治疗药物敏感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盘锦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43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奈唑胺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利奈唑胺组使用利奈唑胺替代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中的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利福喷丁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的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将133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2HRS(E)Z/4HR);治疗组将抗结核方案中的利福平改为利福喷丁(2HL2S(E)Z/4HL)。结果治疗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0.3%和9.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和8周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0.0%和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36.8%和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可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亦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发生抗结核性肝损伤(ATLI)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7月我中心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还在同一时间内在我中心治疗肺结核无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100例当成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当中各类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处理,对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处理。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乙肝之外的其他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7个因素。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了乙肝之外其他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用硫普罗宁对肺结核患者由抗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方法:118例结核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同步应用注射剂与片剂硫普罗宁6个月。结果:用药或6个月未出现肝功能损害100例,用药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AST)异常者18例,继续用硫普罗宁后16例肝功能异常者肝功能复常,2例仍有ALT及AST增高,但均较稳定,无进行性增高趋势。结论: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同步应用硫普罗宁可较好地保护肝细胞,明显改善肝功能,能有效防治抗结核药物所导致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肺结核合并乙肝的个体化抗涝方案展开研究。方法 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对肝功能正常及肝功能损害轻微、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轻度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重度病人,分别采用个体化抗涝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180例病人中完成抗结核治疗的病人有160例,所占比例为88.89%;未完成抗结核治疗的病人有20例,所占比例为11.11%。有38例病人出现反复肝损害现象,所占比例为21.11%;有142例病人未出现肝损害或肝功能恢复正常,所占比例为78.79%。结论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的个体化抗涝治疗可控可行,疗效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肝的抗结核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三联加上乙胺丁醇或链霉素的化疗方法,具体剂量如下:异烟肼0.3g/d、利福平0.45g/d(体重超过50kg,R0.6g/d)、吡嗪酰胺1.5g/d,分3次口服;乙胺丁醇0.75g/d或链霉素0.75g/d,肌肉注射.治疗期间患者均需每一至两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若出现、恶心、厌食以及发热、不适等症状,立刻进行检测,且调整治疗方案.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共出现10例肝损伤,肝损伤率为25%,其中单独HBsAg(+)的患者与HBcAb(+)、HBsAg(+)、HBeAb(+)的患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1);HBsAg(+)、HBsAg(+)的患者与HBcAb(+)、HBeAg(+)的患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40例患者中能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的为30例(75%),由于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减少药物使用患者7例(17.5%),由于出现严重肝损伤而停用药物患者3例(7.5%),肝损伤主要为黄疸、消化道炎症、肝脾肿大等.结论肺结核合并乙肝的治疗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治疗过程中需严格观察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且给予恰当的护肝治疗,保证患者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徐亚柳  夏旺存 《现代养生》2022,(19):1630-1632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化疗方案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保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复治涂阳肺结核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由涂阳肺结核转变为涂阴肺结核的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复治涂阳肺结核,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中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医院选择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70例作为临床对象,分组的方式为计算机表法,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比2组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优;且不良反应产生少于对照组,采取统计学分析,组间有显著差异形成且P0.05,在统计学之中具备分析意义。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中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能够将治疗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HLZE/4HLE与2HRZE/4HRE抗结核治疗应用于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为研究病例,应用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接受2HRZE/4HRE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2HLZE/4HLE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病灶总吸收率、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肝损害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灶总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77、3.972、2.503、20.472,均P0.05);实验组的肝损害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5)。结论 2HLZE/4HLE抗结核治疗应用于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中,在减轻肝功能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2HRZE/4HRE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