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以12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或肛拭子以及食物中毒现场的残留食物和餐具涂抹物作为样本,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对病原菌构成比例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其所占比例高达42.97%、36.72%。12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69起检出病原菌,检出病原菌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分布于夏秋两季,其所占比例为50.72%、40.58%。送检样本中,共356份样本检出病原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所占比例最高,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其余病原菌分别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芽孢杆菌;各类样本的病原菌检出率从高至低分别为肛拭子或呕吐物、残留食物、餐具涂抹物。结论基层疾控中心应加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尤其是在夏秋两季,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监督,并加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及时采集样本和检验,以有效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特点,为快速处置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桂阳县2009-2012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全部存档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4年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8起,志贺菌所致食物中毒3起,发生在学校5起,酒店宴席(流动酒席)2起,发生时间以5-9月为主,共暴露3 339人,中毒266人。结论桂阳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志贺菌为主要病原菌,场所分布以学校为主,夏秋为多发季节,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和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各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中最为常见,它的发生与经济、地域及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我们对江干区2001—2006年5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病原菌的分析,以了解江干区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7~2011年大连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种类,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7~2011年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结果:2007~2011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出率为27.2%,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第三季度高发,8月份达高峰,多数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结论:大连市应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某区近年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规律,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某区1999~2003年9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结果9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采集各类样本1 321份,检出病原菌共340株,总检出率为25.74%,其中以变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6.96%,其次为沙门菌,检出率为3.26%。结论该地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变形杆菌。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奉贤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方法对奉贤区2004-2006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奉贤区共发生食物中毒21起,采集标本665份,检出病原菌182株,检出率为27.37%。结论奉贤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7、8月份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嘉兴市近年所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规律,实现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控,增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预警能力,现对2001—2005年中发生的4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1年~2003年杭州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各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中最为多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因中毒病原菌的不同,全年皆可发生,且具有人群易发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是食品卫生安全的大敌,根据近几年的资料和各类文献的报道[1 ]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类型由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的沙门菌中毒为首发生了变化,现将本实验室2 0 0 1年~2 0 0 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2 0 0 1年~2 0 0 3年本实验室收受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3 1起,采集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医院共计63 9份,其中可疑食品5 5份,大便(含…  相似文献   

9.
南山区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004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按GB/T4789-2003、WS/T9-1996检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验。[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有季节分布性,其中二、三季度为易发季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样本为中毒病人肛拭子(呕吐物)。[结论]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趋势,采取相应对策,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防止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韶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点,为研究与制订食源性疾病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韶关市2003-2005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5年韶关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18起,共采集标本135份,检出病原菌20株,检出率为14.81%.结论 韶关市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春秋两季为多发季节.  相似文献   

11.
2002-2004年中江县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各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中最为多见,因其中毒病原菌的不同,且具人群易感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全年皆可发生,又多以夏秋季多发,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是食品卫生安全的大患。根据近几年的资料和各类文献报道细菌性食物中毒已由上世纪80-90年代的沙门菌为首发生了变化。现将中江县疾控中心实验室2002—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保证质量,提高检出率。[方法]对影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的因素进行举例探讨。[结果]归类影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的因素并将其综合运用,才能保证检测各环节处于稳定状态。[结论]应在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杨慧  甘莉萍  金玉娟  李静媚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47-1850
目的了解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季节分布、地点分布、病原菌的种类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易感染环节,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按W S/T9-1996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检验,使用SPSS 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共发生4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57.8%)、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1%)、沙门菌(11.1%)和奇异变形杆菌(6.7%)等9种致病菌;夏秋季高发(84.8%);集体食堂集体中毒为主(73.3%);粪便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69.4%)。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3~2007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健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02-3703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3~2007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5年共274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依次以副溶血性弧菌(26.3%)、金黄色葡萄球菌(14.2%)、变形杆菌(8.0%)、蜡样芽胞杆菌(2.6%)、沙门氏菌(1.5%)为主要致病菌,发生率最高在第3季度(42.3%). [结论]本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规律性,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调查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深圳市近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和趋势,为检测和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对深圳市2003-200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致病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a中报告的6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依次是以副溶血弧菌(39.7%)、变形杆菌(15.9)、沙门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1.1%)、蜡样芽胞杆菌(3.2%)为主要致病菌。结论深圳市为沿海城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为主,今后在对食品污染监测时,可重点监测上述致病菌,开发快速检测方法,这样可为预防、处理和治疗食物中毒赢得时间,确保食物中毒病人及时得到治疗,保障病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流程结合细菌鉴定仪,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病原菌检测时的应用,供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参考。方法将采集到的食物中毒标本按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流程进行检测,获得纯菌落,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应用该方法对11起食物中毒标本进行分离鉴定,7起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63.6%。结论应用该检测流程和细菌鉴定仪,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测具有快速、准确、全面、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万磊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5):380-382,419
目的研究某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状况与病原菌检验情况,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预防以及控制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中关于食物中毒的诊断与判定标准,结合常规食物中毒检验程序,对2015-2017年某地区疑似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验和判定,对食物中毒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病原菌进行检验。结果 2015-2017年某地区共收到食物中毒送检样本47份,共检出致病菌1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5.53%。所有食物中毒案例中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泄性大肠埃希菌(10.63%)和副溶血性菌弧(6.38%),其次是沙门菌(4.2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3%),其中包括由混合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1起(8.33%),致病菌为副溶血性菌弧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15-2017年某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间段主要集中于每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所占比例为75.00%,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所占比例为25.00%。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主要集中于食堂(50.00%)、城区餐饮单位(37.50%)、学校(12.50%)等。所有采集的样品中,从肛拭子中检出病原菌概率最高(50.00%),其次是残留的食物样品(33.33%),对收集的厨房用具涂抹样品20份进行检验,均未发现病原菌。结论某地区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性菌弧所引起,每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间,食堂、城区餐饮单位、学校等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地,当地卫生部门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上述场所的食品卫生监管,完善食物中毒预警机制,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常见病之一,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屡有发生,本市每年发生5~6起不等。每次食物中毒发生后的病原学调查相当重要,常因检验方法不当,查不出结果,对事故不能及时处理。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之经验,对细菌性食物中的检验方法,作如下粗浅的讨论,供同道参考。 1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处理前,应搞清几个概念。 1.1 病原菌量的概念:很多资料也谈到这个问题,引起食物中毒病原菌一定要在食品中大量繁殖后才能造成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  相似文献   

19.
2001~2009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嘉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1~2009年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1~2009年9年间本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82起,检出病原菌64起、未检出病原菌18起,检出种类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5~9月份,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中毒场所以饮食服务为主、其次集体食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桂林市2004~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起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3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各类样品562份,检出病原菌126株,总检出率为22.4%。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8.2%,蜡样芽孢杆菌为5.5%,变形杆菌为4.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6%,副溶血弧菌为1.1%。各类样品中以病人呕吐物和肛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6%和51.4%;其次是剩余食品,检出率为45.5%。8~10月为高峰。结论2004~2006年桂林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是EPEC)为主,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