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的焦虑状况、应对方式以及两者的关系,为学生高考前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4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8.6%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中;学生性别和文理科在焦虑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来应对考前焦虑,理科生较文科生更多地使用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考前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而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自责和解决问题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应对方式,减少自责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三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征,从而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市重点中学200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高三学生面对压力时的主要应对方式,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类型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考试焦虑问卷量表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影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在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是不成熟应对,其次是神经质.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对睡眠质量影响的内部机制。方法:使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心理弹性问卷对高三年级的56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弹性得分显著负相关,与睡眠质量得分显著正相关;睡眠质量得分与心理弹性得分显著负相关;②学习压力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三学生的睡眠质量,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高三学生的睡眠质量产生显著影响;③性别调节了学习压力对高三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与高三女生相比,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高三男生的睡眠质量下降的幅度更大。结论:高三学生学习压力通过心理弹性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了性别变量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农村高三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尊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从陕西省三原县3所中学抽取的140名农村高三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别和学科差异(P>0.05),应对方式的求助和合理化因子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无显著性别和学科差异(P>0.05);③层级回归分析,解决问题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有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农村高三学生的自尊通过解决问题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部分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考前1个月内通过调查高三学生焦虑的状况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探讨其相互关系,为高考前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Form Y)、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Self-esteem Scale,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在高考前1个月对高三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常模相比,将不同性别组进行对比,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三学生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并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特质焦虑、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814,0.389,0.285,0.275,0.245;P0.01),而社会支持、解决问题、求助、自我效能与状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07,-0.516,-0.282,-0.237;P0.01),而且各影响因素之间也构成了广泛的显著相关。结论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有较明显的焦虑,尤其是女生更为明显;影响高三学生考前焦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与特质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替代性创伤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91名灾难救助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救助者在替代性创伤上行为反应这一雏度得分存在显著差(t=-2.335,P<0.05);②灾难救助者消极应对分量表得分,除了认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市区与农村高三学生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市区和农村高中各100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城市与农村高三学生①在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在积极应对(t=2.833,P<0.01)和消极应对(t=-2.552,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t=-3.113,P<0.01)维度上的有显著差异,在内-外向(t=1.539,P>0.05)、神经质(t=0.603,P>0.05)和掩饰性(t=-1.011,P>0.05)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城市高三学生应对能力高于农村的;②在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方面农村高三学生比城市高三学生得分高,更多的表现为孤独、适应性差等,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问卷效度上没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应对方式测试结果,女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女生。EPQ问卷评定,男生的P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L因子得分高于男生。应对方式因子分与EPQ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建议高校管理者应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应激反应的状况及特点,并考察了应对方式对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642名青少年进行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青少年应激反应以疑病和焦虑为主,高中生的焦虑显著高于初中生(t=-3.259,P0.05),女生的疑病、焦虑和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t=-3.585,-2.651,-2.266;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的焦虑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591,P0.05);应对方式以处理问题和期望为主,高中生的处理问题、期望、逃避、控制情绪、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女生寻求支持、控制情绪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339,-2.121;P0.05),病例多类型学生期望的得分显著高于病例少类型学生(t=2.055,P0.05)。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应激反应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372;P0.001),消极应对对应激反应有显著预测效应(β=0.373,P0.001)。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侧重女性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低年龄青少年的不良应对方式,心理干预应将消极应对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考试焦虑诊断问卷(TA S)和自我妨碍问卷(SHS)对医学院394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自我妨碍水平高于男生(t=-2.42,P=0.016);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效应(r=-0.12),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产生正向效应(r=0.19);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女性、自我报告学习成绩、考试焦虑对自我妨碍有36.6%的预测。结论医学生考前应对方式、考试焦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一定的影响,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于成熟;男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t=2.02,P0.05)、求助(t=-2.41,P0.05)和幻想(t=-4.17,P0.01)因子上差异显著;专科生和本科生在解决问题(t=2.41,P0.05)、自责(t=-2.60,P0.05)、求助(t=4.21,P0.01)、退避(t=-2.34,P0.05)、合理化(t=-2.58,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退避(t=2.10,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大学生在退避(t=2.2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F(4,723)=31.99,P0.01]、求助[F(4,723)=20.43,P0.01]、自责[F(4,723)=25.79,P0.01]、幻想[F(4,723)=19.09,P0.01]、退避[F(4,723)=16.78,P0.01]、合理化[F(4,723)=5.85,P0.01]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应对方式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因子能够预测心理适应能力。结论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历车祸班级中学生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有效样本为经历车祸班级的49名学生,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该班学生中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创伤提示异常心理痛苦(34.69%),闯入性回忆(32.65%),回避创伤相关思考(22.45%),回避创伤提示物品或境遇(22.45%)和过度警觉(20.41%);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16.33%,PCL—C阳性组与阴性组学生在社会支持(t=4.105,P〈0.01)、应对方式(t=3.627,P〈0.01)及防御方式(t:5.428,P〈0.01)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历车祸创伤后的中学生急性应激发生率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初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考试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影响因素、改善应对方式的初中生考试焦虑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学期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中学初二年级3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初中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的2个分量表-指向问题的应对、指向情绪的应对具有显著相关(P0.05);②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2个分量表中各自因子的相关存在差异性(P0.05);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对学业不良的担忧是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R=0.956,R2=0.915,P0.01),问题解决、幻想否认、发泄情绪作为应对方式的因子影响考试焦虑中对学业不良担忧因素(R=0.645,R2=0.418,P0.01)。结论调节初中生对考试焦虑的应对方式,减少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自我评价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对10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在学习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外貌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班干部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P<0.05-0.01)。②除消极外部应对之外,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对其他三类应对方式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结论: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对中学生自我评价的三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自我评价与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小、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学生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群体心理困扰与需求,为开展有效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中4所社区小学4、5年级学生、6所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小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5.36,P0.01);初中学生除人际关系外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8.34,Z总均分=-8.51;P均0.01);高中学生各因子均存在劣于一般人群的差异(Z总分=-15.65,Z总均分=-15.86;P均0.01)。初中年级心理因子阳性率增加较大,且初二年级的因子阳性率增加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总分=43.16、P均0.01)。男女性别在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χ2=5.976,5.053,6.361;P均0.05),且不同校别的男女差异各有特点。起始年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9.380、P0.01;χ2=8.775,P0.05);毕业年级学生的焦虑、精神病性水平高于普通年级(χ2=6.261,P0.05)。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乐观;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尤其初一、初二年级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态不理想且高考应激源效应明显;男女生在个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不足;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学生相对普通年级学生更可能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应付方式特点,为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市38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问卷有效回收1160份。结果平均分最高的2个因子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平均值分别为0.78±0.19和0.61±0.23);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应用“求助”的应付方式(t=4.413,P〈0.001);从大一开始学生的应付方式已趋于稳定,四年内没有多大变化;文科生与理工科生在“求助”、“幻想”、“退避”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2.515、2.97)和2.272,P〈0.05、P〈0.01和P〈0.05)。结论目前大学生大多采取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应付方式存在性别、文理科差异,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干预训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九江市聋哑学生89名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查,并对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训练.结果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t=4.84,P<0.001);女生的“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t=4.34,P<0.05;t=10.16,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05);干预训练后有心理问题的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t=3.82,P<0.001).结论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干预训练能显著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