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锡市三级医院实施"无烟城市"项目干预效果,为推进无烟城市目标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干预前后分别以自填式问卷方式,对8家三级医院在岗员工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干预后,8家医院员工的现在吸烟率由7.94%降为6.88%,男性由23.64%降为21.28%,女性由0.19%降为0。吸烟员工在禁烟区域吸烟比例由23.44%降为19.09%,二手烟暴露率由17.06%降为14.88%。员工的吸烟、二手烟危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知晓本院室内全面禁烟、认可本院对员工、病人/来访者控烟政策"执行彻底"的比例分别由85.30%、80.83%、64.52%提高至93.50%、85.63%、76.63%;未接受过针对患者戒烟干预培训比例由52.32%降为16.41%,过去3个月中未询问过患者吸烟情况者由16.68%降为11.82%。结论在医院实施"无烟城市"项目干预收到较好效果,仍须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控烟相关知识培训及医疗卫生机构禁烟规章宣传和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锡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前后控烟状况的变化,为在该市推进"无烟城市"的目标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干预前后分别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城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在岗员工进行调查和结果对比。结果实施禁烟干预后,23家目标单位员工的总吸烟率由10.36%降至8.89%,男性吸烟率由39.94%降至34.69%,二手烟暴露率由47.24%降至14.12%,在工作单位吸烟员工的违禁吸烟率由60.87%降至31.09%,35.29%的吸烟员工在干预期间尝试戒烟;认为所在单位不应允许吸烟和知晓单位"室内任何区域都禁止吸烟"规定的由95.95%、69.67%上升至97.68%、79.31%;认可本单位对员工、对病人/来访者的禁烟规定执行彻底的分别为89.25%和78.27%;提供简短戒烟干预的情况有明显改善。结论禁烟干预对降低员工的现在吸烟率、违规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有一定效果,仍需进一步加强禁控烟健康教育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3.
陈繁  曹铭英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75-1278
目的了解医学生控烟课程干预效果。方法在2013年3-6月在某医学院校对115名医学生实施控烟课程。在控烟课程实施前后,采用由中国控烟中心统一制作的问卷对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探讨控烟课程实施前后医学生在控烟态度及相关认知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控烟课程实施后,所调查学生的吸烟率由干预前的11.3%降为7.0%(P0.05);而且控烟态度更加明确(P0.05),尤其是在不可出售卷烟给青少年、应在舞厅酒吧游戏厅禁烟以及健康工作者应该成为病人或大众不吸烟的楷模三方面的态度很明确;在控烟课程实施后,不吸烟者对于将来自已肯定不会吸烟的态度更明确(P0.05),有超过90%的人认为控烟课程对今后的帮助有用,并且,有20%的人表示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吸烟者戒烟。结论控烟课程提升了医学生的控烟态度及相关认知,能够帮助减少未来的吸烟者,可更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4.
李勇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81-582,585
目的评价江苏省南通市疾控中心创建无烟单位对职工控烟知信行改变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达到无烟单位标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南通市疾控中心在职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南通市疾控中心186名在职工作人员吸烟率从20.4%下降到17.7%,其中男性吸烟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2.7%和37.1%,戒烟率为5.6%,女性吸烟率为0,吸烟者每天吸烟量大为减少,不吸烟者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从82.4%降为0,职工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认识明显提高,知晓率由8.1%提高到67.0%,对工作场所禁烟态度明显改变,由52.7%提高到72.6%。结论公共场所禁烟是减少二手烟危害的有效途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控烟的关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控烟的根本举措,南通市疾控中心创无烟单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社区居民行为干预方式,推动"健康一二一"行动的开展.方法:以包括控烟内容的健康知识宣传、生活行为指导、开展参与式活动等干预方式,对无锡市"健康一二一"行动试点社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1年时间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并评估.结果:居民对"包括不吸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知晓率由21.15%上升为29.95%,居民现在吸烟率由21.41%下降为15.63%;打算和尝试戒烟者占吸烟者比率由31.71%上升为45.00%.结论:"健康一二一"行动干预措施,对提高居民的控烟"知、信、行",推动社区控烟有一定效果.但还需制定切合实际的禁控烟法规,营造全社会控烟的支持环境和良好氛围,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尹科  张军伍  杨芳  方科  张雷廷  刘峰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51-1254
目的 基于WHO-5A模式的烟草综合控制项目,了解WHO-5A模式对在职医务人员的控烟效果。 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同科室的在职医务人员7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接受基于WHO-5A模式的控烟干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控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对烟草知识的了解及控烟态度。 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20名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2.78%(236/720),日吸烟量为(11.67±1.15)支。经过6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由33.61%(121/360)降为20.00% (72/360),日吸烟量由(11.72±1.65)支降为(9.08±0.93)支,与干预前比较,吸烟率(χ2=16.996,P<0.001)和日均吸烟量(t=3.813, P<0.001)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吸烟率(χ2=6.398,P=0.011)和日均吸烟量(t=4.932, P<0.001)均较低。在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除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条目外,其他认知水平均显著提升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在控烟态度方面,干预组控烟态度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医务人员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WHO-5A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在职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提升医务人员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控烟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基层综合性医院控烟工作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0年和2013年在职、在岗职工(全体)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以职工吸烟率、男性吸烟率、自愿戒烟意愿等作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前后对比。结果职工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79%和7.34%,男性职工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0.84%和26.32%,职工戒烟意愿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2.83%和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0.49%和5.88%,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0.96%和24.88%,医务人员戒烟意愿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2.08%和7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层医院的控烟工作使职工吸烟率下降,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控烟干预对公交司售人员控烟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成立领导机构、出台内部管理办法、创造控烟氛围、培训知识、主题研讨、提供戒烟帮助、典型经验会等综合措施对襄阳市公交公司进行团体控烟干预研究。结果干预6个月前后,364名调查对象知识得分分别为(45.1±6.7)分和(70.6±7.2)分,态度认知率分别为68.9%和86.3%,吸烟率前后分别为68.0%和32.7%,经t检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团体干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司售人员的控烟知识水平,增强了控烟积极性,即时干预吸烟率有了明显下降,团体干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高强度高频次控烟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措施及途径.[方法]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综合治理,对三门峡市准三级医院进行高强度高频次控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和提供戒烟服务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试点医院环境洁净,无烟氛围日益浓厚,医务人员吸烟率由干预前的7.80%下降到干预后的4.94%,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大于12分(满分20分)的比例(88.27%)明显高于干预前(53.62%),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如何开始规劝病人戒烟、如何为戒烟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如何帮助病人减轻戒断症状、如何为病人开戒烟处方分别由干预前的46.60%、33.89%、28.76%和14.27%提高到干预后的94.44%、75.93%、90.43%N 81.38%.[结论]实施综合治理,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的途径是实施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有效途径,高强度高频次的控烟干预措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桑凤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02-4204
[目的]了解医院在职人员实施控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9年4~12月在淮安一院实施控烟,具体措施包括政策的制定、场所干预、人群干预、成立戒烟门诊、设立戒烟咨询电话等,比较干预前后在职人员的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控烟知识与态度等指标。[结果]干预前共调查在职员工137人,吸烟率为14.6%,干预后共调查137人,吸烟率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情况,干预前后χ2检验,P=0.70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在职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均有所提高。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干预前为42.3%,干预后为73%,增幅为30.7个百分点;在职员工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2.5%上升到干预后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预,医务人员在控烟理念、知识、行为与态度均有所提高,说明控烟干预是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无烟环境的创建,加强并完善控烟工作行政法规,加强对吸烟危害与戒烟技巧的培训与学习,树立医生作为健康维护者的形象,在控烟工作中起表率作用,以推动整个社会控烟工作的开展,加快控烟履约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吸烟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降低青少年吸烟率及家庭被动吸烟率。方法 :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系列干预活动。结果 :干预组学生吸烟率由原来的 3 75 %下降至 1 1% ,家庭成员吸烟率由原来的 5 6 2 9%下降至 4 7 6 8%。结论 :通过学生对家长进行控烟干预对预防青少年吸烟和促使成年人戒烟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评价在南京市43所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为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实行无烟学校创建和倡导教职工支持无烟政策等一系列控烟干预措施.1 a后采用与基线调查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吸烟率、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结果 教职工干预前吸烟率为14.1%,干预后为13.6%,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教职工重度吸烟者的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3%和2.5%,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x2 =5.634,P<0.05).干预后教职工(46.1%)在学校吸过烟的比例远低于干预前(58.7%),干预后教职工(82.9%)不会在室内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吸烟者比例高于干预前(69.6%)(x2值分别为10.905,16.517,P值均<0.05).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干预后的知晓或持有率高于干预前;教职工在学校参加过控烟政策培训的参与率干预后(66.9%)高于干预前(48.8%)(x2=167.778,P<0.01).结论 控烟干预工作可以提高教职工知识知晓率,吸烟态度以及吸烟场所也有所改变,但对吸烟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需加大对具体控烟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以达到控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某职业院校大学生控烟课程干预效果,为探索合适的控烟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降低职业院校学生吸烟率,做好职业院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学生的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控烟态度、控烟行为变化和参加控烟活动情况。结果控烟干预课程后,学生烟草相关知识平均正确率由61.98%上升至76.23%,控烟措施的支持率和控烟行为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知晓率由20.74%上升至98.25%,控烟活动参与度由3.49%上升至90.37%。结论控烟干预课程,提高了烟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控烟态度有改善,控烟行为增加,参与度增加,控烟课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三亚市创建无烟医院医生控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三亚市创建无烟医院前后医生的吸烟相关行为变化评价医院控烟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2012年均从三亚市4所二、三级医院按性别和年龄分层随机抽取医生,由专业人员指导自行填写统一问卷.数据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创建无烟医院后,2012年比2008年吸烟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82.07%和74.60%),总吸烟率下降(15.63%和24.34%),尤其是40岁以下医生吸烟率下降,戒烟率升高(12.87%和7.57%).帮助患者控烟意识增强.但为患者制定控烟计划、使用控烟药物方面欠缺.结论 无烟医院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率以及促进其主动对患者进行控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控烟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家医疗单位的在职医务人员,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计算干预前后吸烟率、知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吸烟率为25.62%,干预后为23.49%;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20.37%,干预后为16.95%,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对吸烟相关知识、吸烟及被动吸烟与相关疾病的认识情况、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意识、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技能、在固定场合不吸烟意识均有所上升。结论针对医务人员的控烟干预是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  相似文献   

16.
吴承菊  邢华  杨洁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54-2456
目的评价对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效果。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进行为期半年的控烟干预活动,采用自填问卷的方法,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的吸烟率由干预前的15.9%下降为干预后的6.3%,有戒烟打算者由基线的41.4%上升为72%,给病人使用戒烟药由3.8%上升为73.9%。认为医生应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比例由69.5%上升为78.6%。结论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控烟干预行动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医院吸烟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在闵行区选择3家人口构成、吸烟率相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3组,以其所有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照无烟医院标准进行管理;干预组1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行政措施干预方法;干预组2实施为期一年的控烟技能培训干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个干预组在吸烟有害因素知晓率、控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吸烟行为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其中干预组l的吸烟率下降了4.2%,干预组2的吸烟率下降了6.0%,对照组的吸烟率上升了7.0%,干预组1和2的吸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个干预组对病人进行戒烟指导的情况无明显变化,仍以简单指导为主。结论在医院中开展控烟干预,可以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弥补了无烟医院建设在长效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合川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控烟知信行改变效果,通过糸列干预措施,达到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合川区机关亊业单位职工控烟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调查的30个单位,1 569人有效问卷,控烟干预前后吸烟率分别33.46%、20.6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9,P0.01),干预后吸烟下降率为38.29%。其中男性干预前后吸烟率分别为48.41%和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1,P0.01)控烟干预后吸烟下降率为36.92%;女性干预前后吸咽率分别为4.50%和1.5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1),控烟干预后吸烟下降率为66.67%。吸烟者有戒烟计划的占现在吸烟人数的63.58%,无计划戒烟者占36.42%。吸烟干预后认知态度下降率为78.27%,吸烟与疾病相关知晓者分别占:中风51.24%、心脏病发作55.26%、肺部疾病86.81%;干预后控烟知晓《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情况占96.75%。控烟规定执行效果满意者占82.79%。结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烟是减少二手烟危害的有效途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控烟的关键,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党政机关亊业单位工作人员率先垂范是控烟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系统在职人员实施控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于2006-2008年在河北省疾控系统内实施健康教育、参加有奖戒烟竞赛、创建无烟疾控中心等多项干预措施,并于干预前后监测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在职人员吸烟率、男性吸烟者平均吸烟量.结果 2006年共调查河北省三级疾病控制机构174家,在职人员9 931人,总吸烟率为25.69%,男性为51.28%,女性为0.68%,省、市、县级男性吸烟率分别为50.92%,49.48%和51.72%;男性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5.0±9.3)支.2008年共调查三级疾病控制机构189家,在职人员9 139人,总吸烟率为25.07%,男、女性分别为52.26%,0.43%;省、市级男性吸烟率分别为43.93%,46.18%,较2006年下降;县级男性吸烟率为53.98%,较2006年升高;男性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2.4±8.3)支,低于2006年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烟疾控中心达标单位男性吸烟率为48.o%,低于未达标单位(56.9%).结论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男性职工吸烟率较高,采取的综合控烟干预措施对降低职工吸烟率和吸烟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评价以社会认知理论和以传统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法对职高生吸烟行为和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为推动和发展职高学校控烟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学校为基础对职高生实施控烟干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社会认知组、健康知识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0.5a的干预随访并评估干预后效果.结果 职高生总体吸烟率为38.75%.干预后,社会认知组吸烟率从41.60%降为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5,P<0.05);而健康知识组吸烟率从37.65%略下降为37.27%,空白对照组吸烟率从35.32%略上升为36.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5,0.051,P值均>0.05).干预后,社会认知组、健康知识组和空白对照组戒烟率分别为51.93%,28.57%和39.07%,社会认知组戒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5,P<0.05);而健康知识组与对照组戒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干预方法能有效建立职高生正确的烟草认知从而减少其吸烟行为,而基于生物医学的干预对于控制职高生吸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