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职业倦怠问卷(MBI-G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55名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护人员睡眠质量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医生与护士睡眠质量比较也未见显著性差异;②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倦怠总分存在差异(t=2.49,P<0.01),医生总体职业倦怠水平高于护士。医生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高于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1;t=2.01,P<0.05);③医生积极应对因子低于护士,消极应对因子高于护士,差异有显著性(t=3.30,P<0.01;t=2.45,P<0.05);④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43,P<0.01);主观睡眠质量因子、睡眠时间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情绪衰竭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0,0.218,0.568;P<0.01)。而睡眠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因子和消极应对因子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医护人员睡眠质量的总体状况较好,医生的职业倦怠比护士更严重。与护士相比,医生更多的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并且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参加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参加高原驻训的107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07名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总均分为(5.81±3.20)分,与国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1);2高原驻训医护人员在睡眠效率(t=3.08,P0.01)和睡眠紊乱(t=2.02,P0.05)两个因子上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高原驻训男性医护人员在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2.08~2.20,P0.05或0.01);3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文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4.30~5.35,4.68~3.47;P0.05或0.01);4睡眠质量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某部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且男性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女性;高学历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低学历人员;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马卓娅 《校园心理》2013,11(1):26-28
研究当代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3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8.9%;②不同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上存在差异;③独生子女的睡眠质量显著好于非独生子女,睡眠质量还存在性别、年级差异;④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可见,消极应对方式对睡眠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8、10与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3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血清标本中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表达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L-6、IL-8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15.213,P<0.01;t=12.231,P<0.01),脱敏治疗后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95,P<0.01;t =19.766,P<0.01);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t=7.446,P<0.01),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10.228,P<0.01);IL-6、IL-8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1),而二者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2,P<0.01).结论 IL-6、IL-8及IL-10与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密切相关,相应的细胞因子或拮抗剂将可能成为候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在总分及各维度上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总分及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高低时间管理倾向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均差异显著(t=-4.54,P<0.001;t=2.90,P<0.01);③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都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但只有时间监控感对消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β=-0.227,P<0.001)。结论时间管理倾向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科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的现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量表》(T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28名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t=11.542,P<0.01)和消极应对(t=6.216,P<0.01)得分均高于常模;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特质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与自我效能显著正相关(r=0.37,P<0.01);消极应对与自我效能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9,P<0.01);结论①医科院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应对方式多元化,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并存;②医科院校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特点,探讨其主客观睡眠的异同点。方法:对30例抑郁症患者、20例正常人的主观睡眠(PSQI)和客观睡眠(PSG)特点进行测量。结果:抑郁症的PSG多项指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后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觉睡比、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S1、S2)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抑郁症的PSQI多项指标(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抑郁症的PSQI和PSG在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主观睡眠和客观睡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抑郁症患者有高估自己睡眠障碍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驻海岛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驻岛官兵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328名驻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驻岛官兵SCL-90各因子同国内军人常模相比,强迫(t=2.13,P<0.05)、焦虑(t=2.89,P<0.01)、抑郁(t=3.21,P<0.01)因子得分明显偏高,差异有显著性;驻岛官兵的消极应对方式同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驻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驻岛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3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年龄阶段的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社交、治疗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t=3.907,4.532,3.847;P<0.05);②积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6,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病耻感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对预后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及睡眠障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前PSQI评分与性别(F=8.67,P<0.01)、受教育年限(r=-0.33,P<0.01)、躯体疾病(F=6.68,P<0.01)、家族史(F=4.04,P<0.05)、首发与否(F=20.43,P<0.01)、积极应对分(r=-0.44,P<0.01)、消极应对分(r=0.23,P<0.01)、HAMD(r=0.22,P<0.05)、HAMA(r=0.31,P<0.01)、SIOSS(r=0.56,P<0.01)明显相关,治疗后PSQI评分与HAMD、HAMA、SIOSS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危险因素较多,对疾病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现代军事训练及作业条件下,患有职业性下腰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某部官兵正常组150人,下腰痛组120人,采用自编被试官兵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下腰痛组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44,2.050,2.130,3.342;P0.05);下腰痛组中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自责及求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093,2.614,2.932,1.953,2.454;P0.05);③不同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并且差异显著(F=4.15,5.84,5.13,5.02,4.98,4.01,7.25,3.12;P0.05);④不同的军龄会影响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并且差异显著(F=3.24,3.02,5.13,8.24,5.36,10.88,9.67,3.87;P0.05)。结论下腰痛官兵的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航空兵心理承受力与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现况及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海军某部210名航空兵,采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中国军人情境应对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数据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处理。结果①心理承受力中独生子女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3.55、4.51、3.39、3.29、3.12、3.87,P0.01);来自城市的官兵在问题解决因子得分显著较高(t=-2.50,P0.01);未婚官兵在意志力方面得分显著较高(t=2.57,P0.01)。已婚官兵在消极应对总分明显高于未婚官兵(t=-4.21,P0.01),积极应对总分低于未婚官兵(t=2.93,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海军航空兵心理承受力及各因子(问题解决、意志力、家庭支持、人际交往、自信心)与积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负相关(r=-0.15~0.5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情感积极、军事任务消极、独生子女和军事任务积极进入官兵心理承受力总分的回归方程,可解释变异率为33.4%(F=102.93,P0.05)结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承受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武警医院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武警某医院127名护士和通信女兵进行测查。结果①护士消极应对和EPQ-RSC-P显著高于通信女兵(t=2.353,3.848;P0.05)。护士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873,P0.01),护士和通信女兵消极应对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8.672,-7.452;P均0.01)。护士和通信女兵EPQ-RSC-P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4.275,-0.345;P均0.01)。护士EPQ-RSC-E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035,P0.05),EPQ-RSC-N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709,P0.01),护士和通信女兵EPQ-RSC-L均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6.608,3.280;P均0.01);②护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784,-2.838,-2.001,-2.612,-2.188;P0.01或0.05);③护士和通信女兵客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867,3.445;P均0.01)。通信女兵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256,P0.05);④通信女兵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合同制护士(F=3.342,P0.05)。通信女兵EPQ-RSC-P显著低于军护和合同制护士(F=8.138,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军护(F=3.649,5.758,P均0.05)。合同制护士对支持利用度显著低于军护和通信女兵(F=7.884,P0.01);⑤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应对方式和EPQ-RSC-N(t=-3.105,5.773,6.075;P均0.01)。结论①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对方式恰当,人格特征外向稳定,社会支持良好;②护士精神质较通信女兵高,合同制护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不如军护和通信女兵;③消极应对和神经质者心理健康状况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三者关系。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MHT)、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225名留守儿童和6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差异上有统计学差异(t=2.770,P<0.05);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322,P<0.01),与自责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89,P<0.01),幻想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21,P<0.01),退避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05,P<0.01),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92,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幻想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9,P<0.05),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3,P<0.05);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的回归方程为:MHT=57.345+16.326×自责-0.788×GSES。结论进行应对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训练与提高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海军新兵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204名海军新兵开展调查。结果①海军新兵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顺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②独生与非独生新兵在成熟型及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71,2.63;P0.01),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在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16,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心理弹性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t=-2.10,P0.05);④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水平与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8,P0.01),而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7,P0.01);⑤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对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3%,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2%,结论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海军新兵更多地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某部官兵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部官兵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207名某部官兵进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测评,分析他们职业压力的特点。结果在被调查官兵中,41.59%的官兵认为自己存在职业压力感。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已婚与未婚的官兵婚姻家庭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F=24.094,P0.01);乡村籍官兵的个人发展压力比城镇籍官兵大(F=11.638,P0.01);3组军龄段的官兵的职业压力存在显著性的差异(F=14.054,P0.01),其中,服役5~10年的官兵,其职业压力显著性地高于服役5年内的官兵;不同职务的官兵的职业压力存在显著性差异(F=4.95,P0.01),其中,士官的职业压力比义务兵的职业压力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军龄和年龄对官兵职业压力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P0.01)。结论此次测验官兵总体职业压力状况良好,呈现明显的军龄、职务发展特征。可依据测验结果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官兵对其职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00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警察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因子与中国成人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2警察SCL-90所有因子与EPQ中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简易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EPQ中内外向维度简易应对方式中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1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敌对三方面,而人际关系、恐怖两方面要优于一般人群;2警察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警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编医护辅导调查表进行测评。测评86例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人格、应对方式、医护辅导并作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SDS平均分为47.76±7.38,且抑郁情绪与神经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7,0.27,P〈0.01),与内外向、积极应对、医护辅导呈负相关(r=-0.41,-0.25,-0.24,P〈0.01),进入抑郁评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有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医护辅导(R=0.57,R2=0.32,P〈0.01)。结论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医护辅导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