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以及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和100例正常自愿者进行测评,并对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TA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86,P<0.01);其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43%,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x2=25.98,P<0.01).抑郁症患者的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Ⅳ评分与HAMA及HAMD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与焦虑、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躯体疼痛症状与述情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抑郁症躯体疼痛症状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影响躯体疼痛症状的因素.方法 将5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无躯体症状组(单纯组),非疼痛躯体症状组(躯体症状组),疼痛躯体组(疼痛组),采用自编基本资料调查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疼痛等级评价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TAS-20)对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60例健康产妇进行评定。结果①产后抑郁症组患者TAS-20总分及3个因子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4,21.450,10.006,26.053;P<0.01;);②TAS-20总分及3个因子分与HAMD-17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Hf1)、体重因子(Hf2)、认知障碍因子(Hf3)、阻滞因子(Hf4)呈显著正相关(r=0.273~0.638,P<0.01或0.05);睡眠障碍因子(Hf5)与TAS-20总分和3个因子分相关均不显著(r=-0.141~0.030,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述情障碍;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抑郁症状相互影响;有述情障碍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更突出。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和述情障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总者的情绪障碍和述情障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情绪和述情障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情绪障碍和述情障碍常见于冠心病患者,临床医师应预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且对实验组进行小组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等的测试.结果 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主效应(F=4.952~7.653,P<0.05);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和因子Ⅳ均存在主效应(F=34.696~125.386,P<0.01);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和因子Ⅳ存在交互作用(F=6.758~13.245,P<0.01);②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前TAS各因子分数和小组心理护理对TAS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减少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 小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47例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TAS总分为74.13±9.59,明显高于常模,因子分中以Ⅰ、Ⅱ、Ⅳ因子为显著;患者的TAS总分与HAMD得分呈正相关;男女差异显著,女性患者述情障碍较为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发现:性别、病程等因素对TAS总分作用明显。文章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3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评测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对患者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及精神症状的关系。结果:患者组TAS总分高于对照组(t=3.49),SES得分低于对照组(t=-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TAS总分与SE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TAS总分与PANSS总分(r=0.18,P0.05)呈正相关;SES总分与PANS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伴有或不伴有惊恐发作的4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并分析述情障碍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1焦虑组的TAS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显著高于对照组(t=3.41,P0.05);2焦虑患者的TAS总分与HAMA总分及躯体评分呈显著正相关(t=17.27,P0.01),与精神焦虑分无相关性(t分别=-0.13,0.16,P0.05);TAS因子1、因子3与HAMA总分、精神焦虑分、躯体焦虑分无显著相关性(r=0.50,P0.05);因子2与HAMA总分、躯体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存在述情障碍,且述情障碍与焦虑症状存在正相关,缺乏情感描述能力者躯体焦虑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特征。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TAS-20)对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60例健康产妇进行评定。结果①产后抑郁症组患者TAS-20总分及Tf1、Tf2、Tf3因子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94,21.450,10.006,26.053;P<0.01;);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组HAMD评分、TAS-20总分及Tf1、Tf2、Tf3因子分显著高于阴道产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5,-6.923,-4.703,-4.027,-2.275;P<0.05);③女婴儿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HAMD、TAS-20总分及Tf2评分显著高于男婴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2.469,-2.028;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述情障碍,随着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和抑郁严重程度不同,其述情障碍严重程度也不同,述情障碍可能是产后抑郁症的一种状态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依据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分分为2组,总分60分为述情障碍组,50分为非述情障碍组,50~60分不做研究。述情障碍组41例,无述情障碍组29例。尔后分别进行医学应对问卷(MCM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述情障碍组MCMQ面对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述情障碍组(t=-8.23,P0.01),而回避、屈从因子评分则显著高于非述情障碍组(t=5.21,4.27;P0.01)。非述情障碍组GQLI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因子分均显著高于述情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3.82,3.66,2.37;P0.01);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AS-20评分与MCMQ的面对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而与MCMQ回避、屈从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2,0.34;P0.01);与GQLI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0.33,-0.30;P0.01),与物质生活维度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述情障碍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其生活质量较非述情障碍患者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同时给予认知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疗效依据HAMD减分率评定,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0.01,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因子分在治疗4周低于对照组(t=2.37,P0.05),第8周低于对照组(t=2.56,P0.05),治疗第8周时研究组睡眠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61,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02,P0.01),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3.68,P0.01)。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研究组给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给予口服米氮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给予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结果在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t=2.43,2.64;P0.05),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显示在第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7,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疗效与米氮平相似,但比米氮平能更快地控制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合并舒必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7例符合务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联合舒必利组(观察组)及单用氟伏沙明组(对照组),疗程8周.用4级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观察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2组BPRS、HAMD总分及因子分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氟伏沙明联合舒必利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单用氟伏沙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5,P<0.05);观察组BPRS的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和总分治疗8周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5.32,4.21,6.75;P<0.05);观察组HAMD的睡眠障碍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7.75;P<0.01).结论 氟伏沙明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氟伏沙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与述情障碍状况的关系。方法 58例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与41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病例组除了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5),TAS-20-C总分、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因子分及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32,3.55,4.29;P0.01);SCL-90量表评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98,11.40,6.34,3.41,4.63,4.78,5.05,4.87,5.17,4.40,5.8;P0.01)。病例组TAS-20-C总分与SCL-90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得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敌对因子分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正相关(P0.05或0.01);而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与躯体化因子分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正相关(P0.01和0.05),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因子得分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和敌对因子分正相关(P0.05和0.01);外向性思维因子得分与SCL-90总均分、躯体化因子得分及焦虑因子得分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且与临床症状相互影响;心理治疗应更关注情绪的识别和处理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疑病症患者述情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 ~65岁之间符合ICD-10疑病症诊断标准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测评和P300检测,并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Z点N1、P2、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研究组PZ点N2、P3波幅明显延长(P<0.05或0.01);研究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PZ点N2、P3潜伏期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0.47,P<0.05或<0.01),PZ点N2、P3波幅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则呈负相关(r=-0.31 ~-0.49,P<0.05或<0.01).结论 疑病症患者述情障碍可能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6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与55例无酗酒史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及偏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SQ评分比较,研究组的应对方式不成熟,以退避(t=9.18,P=0.000)、幻想(t=10.30,P=0.000)、自责(t=8.73,P=0.000)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躯体化(r=-0.370,P0.05)、敌对(r=-0.386,P0.001)、偏执(r=-0.196,P0.05)与解决问题呈负相关,抑郁(r=0.298,P0.05)、焦虑(r=0.298,P0.05)、精神病性(r=0.314,P0.001)与自责呈正相关,敌对(r=-0.413,P0.001)与求助呈负相关,精神病性(r=0.516,P0.001)与幻想呈正相关,强迫症状(r=0.532,P0.001)、人际关系敏感(r=0.582,P0.001)、恐惧(r=0.615,P0.001)与退避呈正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受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并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曲唑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治疗前,治疗后4、6周分别给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两个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6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PSQI:t=5.577,P0.01;HAMD:t=4.917,P0.01),治疗6周后(PSQI:t=7.007,P0.01;HAMD:t=7.888,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曲唑酮治疗组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防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付方式,为艾滋病防疫人员心理干预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对127名艾滋病防疫人员和150名非艾滋病防疫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并与中国常模做比较。结果艾滋病防疫人员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t=0.447、2.315、3.082、0.549;P0.05或P0.01),在应付方式求助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非艾滋病防疫人员(t=-4.133,P0.05),成熟型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得分呈负相关(t=0.447、-0.464、-0.457;P0.05);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躯体化、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呈正相关(t=0.5497、-0.464、0.527;P0.05或P0.01)。结论艾滋病防疫人员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和焦虑显著高于对照组,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9.
早期心理干预对玉树地震受伤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玉树地震受伤住院患者的心理康复影响。方法采用SCL-90为主要调查工具,对玉树地震受伤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前及干预3次以上的患者进行2次评估,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心理干预前,受伤住院患者SCL-90阳性项目检出率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躯体化(32.5%)、敌对(20.0%)、抑郁(18.8%)、焦虑(17.5%)、恐怖(8.8%)、强迫(7.5%)、偏执(5.0%)、人际关系敏感(5.0%)、精神病性(1.3%);对地震中受伤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躯体化(t=2.54,P=0.012)、敌对(t=4.96,P=0.000)、抑郁(t=2.66,P=0.009)、焦虑(t=3.12,P=0.002)、恐怖(t=2.42,P=0.017)、强迫(t=5.45,P=0.000)、偏执(t=3.89,P=0.000)、人际关系敏感(t=3.80,P=0.000)、精神病性(t=5.62,P=0.000),总分(t=3.45,P=0.001)。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重大自然灾害中因伤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研究组)、单用西酞普兰(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治疗PSD均有效,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4,P>0.05),研究组显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显著性(χ2=4.44,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6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HAMD分数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26,P<0.05);两组在治疗6周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研究组在治疗6周末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22,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2,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