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83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内控性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2,P<0.01);②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8,-0.296;P<0.01);③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对职业成熟度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β=0.285,P<0.01;β=-0.156,P<0.05;β=-0.222,P<0.01)。结论①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其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相关;②通过改变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倾向,可能会促进其职业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大学生抑郁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和大学生抑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39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和依恋焦虑显著相关(r=0.223,P=0.000),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焦虑及依恋回避与抑郁显著相关(r=0.084,P=0.034;r=0.221,P=0.000;r=0.237,P=0.000);②依恋焦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和依恋是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充实抑郁的病因内容,进而为大学生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在大学生亲子依恋和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唐山某高校347例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亲子依恋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情绪管理量表的得分来评定依恋程度、焦虑程度和情绪管理。结果通过大学生交往焦虑单因素分析,在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较好的大学生交往焦虑得分小于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F=3.673,3.984;P0.05);大学生在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交往焦虑均为负相关(r=-0.181,-0.148,-0.165;P0.05);交往焦虑总分与情绪管理为负相关(P0.05);父母总依恋、母依恋和父依恋与情绪管理为正相关(r=0.373,0.397,0.358;P0.05);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结论情绪管理在亲子依恋对交往焦虑中起到中介效应,显著减少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人孤独感、自杀态度和依恋风格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和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对92名天津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在92名被调查者中,对老年人情感孤独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t=0.354,P<0.05)、婚姻状况(t=-0.181,P<0.05),居住方式(t=1.707,P<0.01)和慢性疾病(t=1.926,P<0.05);②对社会孤独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t=1.354,P<0.05)、婚姻状况(t=-0.975,P<0.05)、居住方式(t=3.470,P<0.05)和睡眠质量(t=-2.251,P<0.05);③对总体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因素的有性别(t=-0.697,P<0.05)、婚姻状况(t=1.032,P<0.05)、居住方式(t=3.052,P<0.05)、睡眠质量(t=-2.166,P<0.05);④影响老年人对安乐死态度的显著因素有年龄(F=0.041,P<0.05)和居住方式(F=0.047,P<0.05);⑤不同睡眠质量对老年人自杀行为的认识显著不同(F=0.040,P<0.05);⑥吸烟饮酒习惯对老年人及自杀者的态度显著不同(F=0.047,P<0.05);⑦"对自杀行为的认识"与冷漠型依恋风格(r=-0.381,P<0.05)、社会孤独感(r=-0.306,P<0.05)呈显著负相关;⑧"对自杀者态度的认识"与恐惧型依恋风格呈显著正相关(r=0.322,P<0.05),与冷漠型依恋风格呈显著负相关(r=-0.430,P<0.01);⑨社会孤独与安全型依恋风格呈显著负相关(r=-0.316,P<0.05),与冷漠型依恋风格呈显著正相关(r=0.361,P<0.05);情感孤独与安全型依恋风格呈显著负相关(r=-0.407,P<0.05),与冷漠型依恋风格呈显著正相关(r=0.310,P<0.05)。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孤独感高低和自杀态度的不同;冷漠型和恐惧型依恋风格影响老年人的自杀态度;冷漠型和安全型依恋风格的老年人孤独感体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香港大学生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香港某大学生153名。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社会支持量表(SSQ)测查。结果:女生SSQ得分高于男生,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的依恋回避维度得分低于男生。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与SSQ、SWLS得分呈负相关(r=-0.69,-0.22,-0.24,-0.29;P<0.05),SSQ得分与SWLS得分呈正相关(r=0.28;P<0.05)。社会支持对情侣依恋和生活满意度有部分中介效应(△R2=0.15,P<0.01)。结论:大学生的情侣依恋与其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并通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间接与生活满意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父母冲突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浙江省内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635人,采用父母冲突量表、父母温暖与接纳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同伴依恋量表进行施测.结果:①父母冲突与儿童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1),与父母温暖、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r=-0.46,-0.29;P...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地探讨家庭状况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44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父母教养方式而言,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分别和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呈显著负相关(父r=-0.09,P0.05;母r=-0.11,P0.05)、非常显著正相关(父r=0.25,P0.01;母r=0.24,P0.01)和不显著相关(父r=-0.05,P0.05;母r=0.01,P0.05);家庭亲密度和其职业成熟度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家庭经济状况(F=0.12,P0.05)、是否独生子女(F=0.00,P0.05)、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F=0.66,P0.05;母F=0.81,P0.05)对其职业成熟度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中拒绝、情感温暖和家庭亲密度与其职业成熟度有相关性,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独生与否、亲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不同的高职生,教育者在培养职业成熟度时无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侣依恋、冲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冲突量表和抑郁量表,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①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是相互独立的维度(r=0.05,P>0.05);②依恋回避对个体抑郁没有预测作用(Beta=0.11,P>0.05);③冲突在依恋焦虑与抑郁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作用(△R2=0.04,P<0.01)。结论依恋焦虑既可直接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也可通过冲突对抑郁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考察大专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成熟度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70名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内控性与大专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9,P0.01));2机遇、有势力他人因子与大专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307,P0.01;r=-0.306,P0.01);3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对职业成熟度总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213,P0.01;β=-0.162,P0.05;β=-0.197,P0.01)。结论大专生心理控制源与其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相关;大专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成熟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46名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父母养育方式和同伴依恋进行研究。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2、F3、F4、F5、F6、M5这6个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045,3.499,-3.430,3.277;P<0.01;t=2.094,-3.644;P<0.05);F4因子与M5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5.720,6.248;P<0.01);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1和M1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r=0.331,0.367;P<0.01);F2、F5、M3、M4这4个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r=-0.213,-0.276,-0.224,-0.165;P<0.01)。结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成熟度问卷、职业价值观问卷和情绪智力问卷对1393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在职业成熟度的态度维度,存在显著性别、专业差异(t=-7.902,P0.05;F=2.572,P0.05),男生高于女生,理科高于文科;在职业成熟度的2个维度,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4.182,3.718;P0.05),四年级高于一、二、三年级;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通过情绪智力对职业成熟度产生影响。结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大学生情绪智力在职业价值观影响职业成熟度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李同归等人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杨宏飞修订的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中文版对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成人依恋回避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t=4.679,P0.05),完美主义个人标准、怀疑行动维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t=4.637,P0.05;t=7.414,P0.01);2自评成绩不同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和关注错误2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0.0001,P0.001;t=0.001,P0.01);3消极完美主义与成人依恋回避、焦虑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04,P0.05;r=0.243,P0.01)。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焦虑因素与消极完美主义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交流恐惧的影响.方法 根据交流恐惧量表总分将实验组92位大学生分为高、中、低度交流恐惧组,采用双盲设计方法 ,由任课老师实施8个周班级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干预,与对照组76人进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择业价值观问卷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前后侧.结果 ①大学生择业价值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探索影响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的人格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北京某大学1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总体上。男生和女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t=1.26,P〉0.05);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总分(t=3.17,P〈0.01);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宜人性(r=0.215,P〈0.01)、神经质(r=0.387,P〈0.01)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变量对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0.15,P〈0.01)。结论主观职业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农村学生的主观职业障碍显著高于城市学生;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高神经质个体面对求职会感受到更多的障碍和心理压力,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求职意向、求职行为的特点,以及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职业成熟度问卷、求职强度量表、求职意向问卷对66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t=-6.104,P=0.000;t=2.210,P=0.027);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求职行为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相关不显著(t=-1.564,P=0.118;t=0.193,P=0.847);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求职意向上无显著差异(F=0.940,P=0.421),但在求职行为上有显著差异(F=28.953,P=0.000);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F=4.273,P=0.014;F=7.439,P=0.00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P<0.01;r=0.08,P<0.05)。结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对求职意向、求职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性别角色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量表对1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双性化占34.54%;未分化占31.44%;女性化占19.07%;男性化占14.95%。4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χ2=9.058,P0.05);2大学生男性特质与职业成熟度显著相关(r=0.175,P0.05),男性特质对职业目标、职业自主、职业成熟度的预测作用显著;3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存在差异。结论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一般,男性特质强的人,应该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增强选择职业的自主性,对于女性特质强的人,应该指导他们增强成就动机,勇于追求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大五人格问卷和生涯决定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大学生在生涯自我概念、宜人性、尽责性、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概念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大学生(t=.2.16,-3.89,-4.60;P〈0.05;t=-4.73,-4.67,-3.69;P〈0.001);工科大学生的生涯自信心和心理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F=3.29,P〈0.05,F=4.62,P〈0.01);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职业生涯规划三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特质对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