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二醋酸纤维素接枝聚乳酸(CDA-g-PLA)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其熔融纺丝的可纺性。结果表明:共聚物熔体为切力变稀流体,随着接枝链的增长,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和表观黏度(ηa)减小,而稠度系数(K)、结构黏度指数(Δη)和黏流活化能(Eη)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非牛顿指数增大,稠度系数和表观黏度下降,共聚物加工过程黏度偏大,最佳熔融纺丝加工温度应控制在170~180°C。  相似文献   

2.
用自制的3-氨基-4-羟基苯甲酸盐酸盐(ABBAH)在多聚磷酸(PPA)中合成聚(2,5-苯并噁唑)(ABPBO),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分别用平板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对合成的ABPBO PPA溶液进行动态和稳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 ABPBO-PPA溶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随频率升高而增大,且储能模量比损耗模量上升得更快;ABPBO-PPA溶液随温度升高趋于牛顿流体,随浓度升高非牛顿性更显著,ABPBO-PPA溶液表现出强烈的假塑性,并且不同温度下溶液的剪切黏度差值随剪切应力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旋转黏度计和流变仪考察了含硅芳炔树脂(PSA)和含炔丙基苯并噁嗪(P BZ)共混改性PSA树脂熔体的流变行为,建立了树脂黏度 组分 温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P BZ共混改性PSA树脂可使树脂的加工窗口变宽,树脂在90~130 ℃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PSA树脂的熔体黏度随P BZ的加入而降低,P BZ的加入提高了PSA树脂的加工适用性;PSA树脂的黏度可通过加入P BZ和升高加工温度进行预测和调控。PSA及其改性树脂的动态流变行为显示树脂熔体呈牛顿流体,P BZ降低了PSA树脂熔体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用双阿仑尼乌斯方程对PSA及其改性树脂在160~190 ℃的等温黏时曲线进行拟合,得到的经验模型表明当PSA树脂共混入质量分数为10%的P BZ时,树脂的凝胶时间延长,而树脂凝胶固化活化能从84.50 kJ/mol降至54.83 kJ/mol。  相似文献   

4.
以全氟磺酸(PFSA)为聚合物主体,加入疏水聚合物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PFSA-PVDF复合纳米纤维。通过电导率、黏度、表面张力、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以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表征手段系统考察了共混体系中聚合物的配比对溶液性质及纤维膜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与PFSA之间具有较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纺丝溶液的黏度增加,从而有效提高溶液的可纺性。随着纺丝液中PVDF的含量提高,复合纤维的直径分布变得均匀。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共混制备耻不同比例的热致液晶共聚酯/含酚酞侧基聚芳醚砜共混物。利用锥板流变仪对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熔体粘度-温度、粘度-剪切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液晶聚合物能明显降低聚芳醚砜的熔体粘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醚砜(PES)/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PES的质量分数、原液温度对流变性的影响和原液中PES的质量分数对粘流活化能的影响,从而得出PES/DMSO体系属于切力变稀流体,非牛顿指数随着PE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害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脓毒症心肌损害病人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每组各25例,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10天分别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浓度、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血清浓度、心肌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测量心指数(CI)、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监测乳酸水平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NF-α与CI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ro-BNP、TNF-α、TNI均下降,但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下降得更快,更明显, 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治疗后第一天Pro-BNP(1225.32?305.66)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Pro-BNP与常规治疗组同时间比较P<0.01;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治疗后第5天TNI与治疗前比较就有统计学差异;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治疗后第一天TNF-α(487.88?46.38)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TNF-α与常规治疗组同时间比较P<0.01;CI、dpmax、乳酸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较常规治疗组也明显改善,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治疗5天CI达到(3.13?0.18) L/min/m2,与常规治疗组同时间比较(2.79?0.17)L/min/m2差异显著,P<0.01;dpmax及乳酸在常规治疗+川芎嗪(TMP)组治疗后5天分别为(1016.40?26.19)mmHg/s、(1.83?0.21)mmol/L,与常规治疗组同时间比较P<0.01;TNF-α与CI呈负相关(-r=0.48, P<0.05)。结论 川芎嗪对脓毒症心肌损害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浓度有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聚癸二酸甘油酯(PGS)和聚乳酸(PLA)为原料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密炼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GSPLA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其共混形态。结果表明PGSPLA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过程与PLA有很大差异,其熔融塑化过程大幅延长。DSC分析表明:随着PGS含量的增加,PGS-PLA共混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而结晶度提高;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可以达到65.6 J/m,较纯PLA提高了447%;SEM观测表明PGS和PLA是分相的,且随PGS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聚乳酸(PLA)从熔体及玻璃态两种初始状态下的等温结晶行为,考查结晶动力学参数与结晶温度(Tc)及初始状态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从玻璃态结晶活化能(359 kJ/mol)较从熔体结晶活化能(103 kJ/mol)高;相应的Avrami指数n(2.3~2.7)小于从熔体的(2.5~3.1);所测得的平衡熔点是一致的,分别为155.7 ℃(玻璃态)、156.4 ℃(熔体);从玻璃态结晶诱导时间(ti)随着Tc升高而逐渐减小,从熔体结晶Tc=95 ℃时,出现最小ti为9.47 min;在整个Tc区间,从玻璃态结晶速率(G)都受生长控制,从熔体低温时G受生长过程控制,高温时受成核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D-二聚体、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20例SIRS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的项目数,分为Al组、A2组、A3组;根据是否由感染诱发分为B1组(sepsis组)、B2组(非sepsis组);根据疾病结局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的血D-二聚体、乳酸水平。结果SIR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1),各亚组间A3组、A2组间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A1组(P〈0.01和P〈0.05);B1组(sepsi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B2组(非sepsis组)(P〈0.01);MODS组、死亡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5和P〈0.01)。结论SIRS时血浆D-二聚体、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测定D-二聚体、乳酸对判断SIRS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完全滴加料乳液共聚合方式合成了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ChM I/MMA/St),研究了三元共聚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结果显示:随着共聚单体中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共聚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材料的表观粘度随S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耐热改性剂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hM I/MMA/St三元共聚物可以提高PVC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并能够抑制PVC的分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w=35%玻纤增强尼龙66(PA66/GF35)复合材料进行循环加工,研究了挤出循环次数对PA66/GF35的流变性能、热性能、玻纤长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挤出循环次数的增加,PA66/GF35复合材料的熔体体积流动速率逐渐增加,表观黏度显著下降;多次挤出加工使PA66基体发生热氧降解,特性黏度逐渐减小,熔点、结晶温度、结晶度略有降低;玻纤断裂,玻纤保留长度变短。PA66/GF35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挤出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经4次挤出循环后其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下降了38.41%、21.73%和67.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正常及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有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正常川芎嗪(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与AMI川芎嗪组(D组),从尾静脉注入TMP或等容量生理盐水,用RM-62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与MF-21型电磁流量仪测取心输出量(CO),左室压(LV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LVdp/dtmax);同时观测标准Ⅱ导心电图,记录心率(HR)。结果24只大鼠无一死亡。注药前各监测指标在A、B两组及C、D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A组相比,TMP可使健康大鼠出现明显的HR增快,BP下降,以及CO的增加,BP和CO改变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给药即刻,5~7分钟内逐渐恢复至给药前水平,±LVdp/dtmax和时间一张力指数(TTI)为先降后升,5分钟时达最高峰;在AMI大鼠组,TMP对HR无明显改变,但出现BP下降和CO增加,对±LVdp/dtmax和TTI只有短暂的抑制,l~3分钟后恢复至用药前状态,无增强作用。结论TMP对健康及AMI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可显著提高AMI大鼠CO,降低心肌耗氧量,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Nogo基因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以及川芎嗪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和不同浓度川芎嗪对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Nogo表达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在川芎嗪干预后,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Nogo-A mRNA、胶原Ⅰ mRNA表达升高出现了下降(P<0.05),而Nogo-B mRNA的表达下降在川芎嗪干预后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Nogo-A蛋白和Nogo-B蛋白亦出现类似变化。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而川芎嗪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川芎嗪的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Nogo基因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完了用固相缩聚方法提高全芳液晶聚酯的分子量。以2,6-萘二甲酸,对/间羟基苯甲酸、双酚类单体为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低聚物,再以固相反应制备共聚酯。通过对共聚酯熔融指数的变化,探讨固相缩聚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效应,共聚酯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与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关系;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固相缩聚对聚酯结晶性的影响。得出全芳聚酯固相缩聚过程是一个由化学反应为主要控制,继而转化到物理扩散为主要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冰片对川芎嗪经皮给药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备基于微乳(microemulsion,ME)的川芎嗪-冰片复方经皮给药系统(TMP-Borneol-ME-TDDS)和川芎嗪单方经皮给药系统(TMP-ME-TDDS);将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川芎嗪-冰片复方组和川芎嗪单方组,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HPLC法测定川芎嗪的血药浓度;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和DAS 2.0药动学处理软件对药物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MP-Borneol-ME-TDDS组川芎嗪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大于TMP-METDDS组,TMP-Borneol-ME-TDDS组中川芎嗪的表观分布容积(V)小于TMP-ME-TDD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Borneol-ME-TDD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1.94%。结论:冰片可提高川芎嗪经皮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有可能对其组织分布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氨基胍对高糖胰岛素抵抗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高糖对照组(FC)、氨基胍组(AG)、川芎嗪组(TMP)、川芎嗪与氨基胍联合治疗组(AT),每组10只,均普通饲料喂养,高糖对照和各治疗组饮用12%果糖水复制高果糖胰岛素抵抗模型。摄入高糖3个月后,AG组给予氨基胍50mg/(kg·d)、TMP组给予川芎嗪40mg/(kg·d)、AT组给予川芎嗪40mg/(kg·d)与氨基胍50mg/(kg·d)灌胃治疗6个月。于实验前、实验中1、2、3、5、7、9个月末分别取尾静脉空腹血,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浆一氧化氮代谢物(NO-2)、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FC组与NC组比较,造模2个月,血浆NO-2含量、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并持续保持在高水平上。造模3个月,动物血糖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AT治疗4~6个月,与FC组比较,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0.05);血浆NO-2含量、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阳性表达率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与氨基胍联合应用有抑制iNOS mRNA表达和缓解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磁场变化率对血液粘度和凝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峻  屈学民  王斯刚  薛原 《医学争鸣》2001,22(3):271-272
目的 研究电磁场变化率对血液粘度和凝血过程的影响,探索降低血液粘度,抑制凝血过快、过强的一种物理新方法。方法 研制产生不同dE/dt,dB/dt的电磁场发生器。样品用dE/dt和dB/dt处理,处理后分别检测样吕的血液粘度、红细胞电泳和凝血过程。结果 dB/dt能使全血表观粘度η降低(P<0.01)、复钙凝血时间tr变长(P<0.01),血块的最大剪切应力τm变小(P<0.01),处理组间比较dB/dt较dE/dt作用效果明显。结论 dB/dt能改善血液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9.
家兔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家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在注射油酸后5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静脉注入油酸后5小时的血液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TK值均无明显变化;注入后24小时的血液表观粘度在低、中、高切变率下均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减小,TK值增大,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2,P<0.05),但血浆粘度无明显变化;注入后48小时的血液流变参数与注入油酸前也无明显差异。提示油酸注入后24小时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最著,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这是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