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扭转1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的闭袢型肠梗阻,也是绞窄性肠梗阻[1].其死亡率可高达15%~20%[2].我院自1996年9月~2004年3月共收治肠扭转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相对少见,若合并乙状结肠扭转,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现将作者于1990~1997年间遇到的4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合并乙状结肠扭转误诊误治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18~32岁,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部触及肠袢及X线下气流平面和单个肠袢出现,首诊断均为肠梗阻或乙状结肠扭转而忽略先天性巨结肠。均在外院进行了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均发现乙状结肠扭转而作肠扭转复位、肠切开减压及留置肛管(都没有发现和考虑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1~3个月内复发,而再次入我院确诊治…  相似文献   

3.
急性小肠扭转并坏死1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临床上急性小肠扭转并坏死所致急腹症十分常见,多是一段小肠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期内发生肠管绞窄坏死,病死率为15%~40%,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就诊过晚或治疗延迟,我院在2000年7月至2008年9月间共治疗该类患者13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预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扭转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由于其起病急、进展快,绞窄性因素早期参与其中,延误诊治常导致严重后果。现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摩洛哥赛达特哈桑二世医院收治的92例小肠和结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5.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肠粘连合并肠扭转的诊断常常易漏诊肠扭转。本文结合本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83例诊肠扭转的经验,讨论了肠粘连合并肠扭转的诊断。作者认为只要根据病史、特殊的体征及X线学检查,考虑到两者并存的可能性,就不难确诊。因为涉及到治疗方法的选择,明确诊断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结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尚现章  陈积圣 《腹部外科》2002,15(5):266-267
结肠梗阻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 ,也是老年人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以机械性肠梗阻多见。其原因多为肿瘤或肠扭转。肿瘤多发生于左半结肠 ,且多见于 5 0岁以上的老年人。肠扭转中以乙状结肠扭转多见 ,约占 90 %,其次为盲肠扭转。对于瘫痪、重病等体虚无力排便和习惯性便秘的患者 ,积存的粪块堵塞也可造成结肠梗阻。麻痹性结肠梗阻病变多限于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 ,多是与腹腔感染、外伤、腹膜后感染、血肿、腹部手术、肠道炎症等有关。结肠梗阻时因有回盲瓣呈单向阀的作用 ,气体仅能向结肠灌注而不能返流至小肠 ,故结肠梗阻常为闭袢型梗阻 ,肠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收治有阑尾炎手术病史的小肠扭转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17~59岁,中位年龄36岁。阑尾切除术病史2~15年,中位时间5年。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 h至6 d不等,平均35 h。诊断为小肠扭转10例(62.5%),小肠梗阻4例(25.0%),误诊为肠穿孔2例,误诊率为12.5%(2/16);16例小肠扭转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其中扭转<360°为5例,扭转>360°为11例。粘连束带形成部位:距回盲部<15 cm有11例,距回盲部>15 cm或者在空肠的为5例。手术方式:经单纯减压复位术5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术11例,切除肠段40~300 cm,均行小肠I期吻合,未发生肠瘘,其中保守治疗超过72 h的病例,均发生肠坏死,行肠段切除。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早期诊断尤为重要,B超定位下抽腹水,观察腹水性质,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扭转致肠梗阻患者在基层医院最适宜的诊断和治疗途经。方法回顾成功救治9例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在基层医院B超和X线检查对肠梗阻诊断非常重要,小肠扭转全部发生绞窄梗阻应及时手术,乙状结肠扭转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结论尽早明确肠扭转的部位和性质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关系到肠梗阻患者的预后与转归。  相似文献   

9.
肠梗阻866例病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2~2000年收治的肠梗阻866例.结果机械性肠梗阻821例,占94.8%,动力性肠梗阻45例,占5.2%.1982~1986年居前5位的病因是疝、肠粘连、肠套叠、蛔虫、肠扭转.1987 ~1991年居前5位的病因是肠粘连、肠套叠、疝、肠扭转、肿瘤.1992~1996年居前5位的病因是肠粘连、肿瘤、疝、肠套叠、肠扭转.1997~2000年居前5位的病因是肠粘连、肿瘤、疝、肠套叠、肠扭转.结论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年代以疝、肠粘连为主,90年代则以肠粘连和肠道肿瘤为主.不难看出肿瘤在肠梗阻的发病因素中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1990年2月至1999年1月治疗的108例结肠梗阻病例。结果 此组病例中.慢性不全梗阻80例(74.1%),急性完全梗阻28例(25.9%);慢性不全梗阻中有79例(98.8%)为结肠癌引起.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结肠癌13例,占46.4%.肠扭转和肠套叠占50%。手术切除率93.5%.死亡率7.4%.结论 结肠梗阻绝大多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且多因结肠癌引起,在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病例中,1/2为结肠癌引起;结肠癌、肠扭转、肠套叠是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梗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东  张中声 《腹部外科》1997,10(3):122-122
小儿蛔虫性肠扭转是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的一种类型。我院自1973年间~1996年6月共手术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扭转10例。本组病例大多发生在回肠末端,有9例发生肠坏死。对未发生肠坏死者,可仅作肠扭转直位,并辅以驱虫治疗;对有肠坏死者,应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本组10例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12.
乙状结肠扭转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状结肠扭转是肠梗组的常见原因,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老龄人口在现代社会中所占比例的增大,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院在1988年9月~1995年9月间共收治肠梗阻病人155例,其中乙状结肠扭转2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5...  相似文献   

13.
小肠扭转16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8~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肠梗阻 5 5 3例 ,其中有 160例经手术证实为小肠扭转。现将此 160例小肠扭转病人在诊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 12 0例 ,女性 4 0例。发病年龄为 3~ 71岁 ,平均3 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4 0min至 5天不等 ,其中 4天以内就诊者为多 ,占 84 % ,就诊时间平均为 2 0小时 ,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 4 0小时。根据手术所见 ,发病以粘连束带为轴扭转者 113例 ,占小肠扭转的 71% ,肠憩室者 12例 ,肠蛔虫 7例 ,饱食后剧烈活动者 18例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者 6例 ,其它原因 4例。顺时针扭转者 13 5…  相似文献   

14.
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有无闭袢性肠梗阻及肠缺血、肠绞窄对肠梗阻的治疗有指导意义。肠梗阻通过腹部平片只有 5 0 %~ 6 0 % [1] 可以确诊 ,且常不能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近年来 ,文献报道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而且能显示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并能对闭袢性和绞窄性肠梗阻作出诊断 ,本文将对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检查方法CT检查时机最好选择在胃肠减压之前进行 ,这有利于正确判断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疑有肠梗阻的病人在CT扫描前 30~ 12 0min口服 2 %的含碘造影…  相似文献   

15.
肠扭转2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扭转是一种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国内统计构成比占肠梗阻总数的10~21%。我院自1960~1987年共收治各种类型肠扭转29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32例,女63例,男:女为3.68:1。以青壮年多见。小肠扭转226例(76.6%),其中原发性小肠扭转97例,继发性小肠扭转129例。盲肠扭转33例(11.2%),乙状结肠扭转26例(8.8%),乙一  相似文献   

16.
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20年来用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8例,体会如下。小肠排列术的基本原则是先将粘连的肠管小心剥离后,按腹腔的容积排列肠袢的长度,根据医生的习惯可从Treitz氏韧带或回盲部开始,第一袢长约12cm,以后逐袢递增2~3cm,中间几段肠袢长约25cm,随后又逐袢递减2~3cm,至最后一袢为12cm。目前常用的排列方式有4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缩短固定系膜治疗乙状结肠冗长并肠扭转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成人乙状结肠冗长并扭转患者21例,采用腹腔镜下复位,沿肠管和系膜方向间断褥式缝合系膜,然后在左侧将乙状结肠靠近结肠带间断缝合并固定。术后随访分析患者排便改善情况和并发症,评价该术式的疗效。 结果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年,未再发生乙状结肠扭转并肠梗阻。17例(81.0%)便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8例(38.1%)完全有效,9例(42.9%)部分有效;4例(19.0%)排便无明显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缩短固定系膜治疗乙状结肠冗长并肠扭转有效、可行、安全和简单,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小肠扭转多发生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成人发病率较低,通常表现为急性闭袢性肠梗阻,并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肠绞窄、肠坏死而急诊手术行肠切除术。然而,临床中部分小肠扭转病人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通常保守治疗可以缓解,但可反复发作,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对于这类不典型的、间歇性发作的小肠扭转,目前临床报道较少,其发病原因与急性小肠扭转有何异同尚不清楚。此外,对于慢性小肠扭转的治疗方法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  相似文献   

19.
经鼻肠减压管在治疗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约80%是腹部手术后粘连所致,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则需手术治疗[2].传统的鼻胃管减压范围仅限于胃内容物,对于肠内容物的减压作用甚微,因此对于肠梗阻的减压存在局限性.我们使用经鼻肠减压管对梗阻肠段进行全程负压吸引以达到最好的减压效果,从而尽快缓解肠梗阻.  相似文献   

20.
肠梗阻所致休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引起的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况,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往往导致不同性质的休克,所以临床处理既要仔细鉴别肠梗阻的病理类型,又要密切观察休克的病情变化,再参考必要的检验结果,相互验证,综合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肠梗阻的部位有高位与低位之分,性质有单纯性与绞窄性之别。一般说,高位小肠梗阻因剧烈呕吐失液较多,主要导致低血容量休克;而低位梗阻(特别是绞窄性梗阻)如绞窄疝、肠扭转及肠系膜血管栓塞等,不仅因丢失大量肠液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还会由于绞窄肠袢中含有大量细菌内毒素及坏死肠袢释出组织分解毒素,使病人在病程后期发生中毒性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