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慢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2):113-114
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血清前清蛋白和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利肝隆片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察;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诊断指标与脾脏超声改变的临床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分析;软肝口服液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35例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1):123-138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预后评分模型与晚期肝病模型的比较;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前列地尔治疗重型肝炎40例临床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临终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测定。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475,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0.395,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无相关性(r=0.014、-0.214,P>0.05);27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与23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血清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HBeAg( )/HBeAb(-)者与43例HBeAg(-)/HBeAb( )者血清sICAM-1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s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损伤过程,并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方法常规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TBA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TBA水平与ALT、ALB、CHE呈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伤的程度,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8,(2):117-122
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效果观察;血清胆碱脂酶和甲胎蛋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判断的价值;慢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肝移植(附3例报告);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P-10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病患者常伴有脂类代谢的异常.为进一步探讨血脂及血清载脂蛋白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本文对我院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及33例健康对照进行了上述项目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     
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特必夫定;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V YMDD变异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PreS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学性质鉴定;尿酸对HBV表位肽S28-39负载DC诱导免疫效应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与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附150例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组)和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组)以及门诊体检无异常的60名健康者(健康组)为研究资料。分析3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差异和肝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蛋白(Alb)水平差异,再将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得出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血清HMGB1水平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P0.05)。健康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均P0.05)。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和ALT、AST、TBil水平均为正相关(均P0.05),和PTA、Alb水平均为负相关(均P0.05)。结论肝功能损伤越重,患者血清HMGB1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特点及其与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各40例,用PE-R微板核酸-ELISA杂交技术进行HBVDNA基因分型,并同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D基因型和与D型相关的混合型所占百分率分别为50.0%和25.0%,两者有显著差异(X^2=4.3,P=0、0377);56.5%的D基因型是慢性重型肝炎,而C基因型患者只有28.3%,差异显著(X^2=4.34,P=0、037)。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否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6):120-129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5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1):120-123
双甲五灵胶囊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注射用谷胱甘肽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慢性肝炎患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张力性胆囊炎的关系;[编按]  相似文献   

12.
对50例经病原学检测确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测定了血清 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中、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 TNF-α明显高于慢性轻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 阳性的患者,血清 TNF-α的含量也明显高于阴性者。结果提示,测定血清 TNF-α有助于估计肝病的严重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应充分重视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血清HBeAg的状况可以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近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表现、预后、抗病毒治疗的方案与应答等诸多方面,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国内外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和研究都提到了一个很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负荷和肝超微结构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赵伟  罗婵 《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111-112
近年来定量PCR方法和超微病理学技术的建立,使我们能够定量观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现我们采用这两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负荷及其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2):101-119
G145R突变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酵母系统的表达及其免疫学特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HBV感染血清中HBVcccDNA、HBeAg及HBVDNA的关系;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耐药患HBV基因型及ALT变化的观察; 泛昔洛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区和前核心区基因变异后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及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酯酶(ChE)及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7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L-2R含量。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且其升高与ALT、AST、PTA、ChE相关,与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与否无关。急性、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sIL-2R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     
双靶区反义RNA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抗病毒疗效的研究;愈肝胶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过继免疫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上的应用(综述);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HBV-DNA和ALT的关系;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的下调基因[编按]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痊愈及慢性化的预测指标。本文对150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就诊时的血清HBV-DNA定量、肝功能及血中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及预后作一回顾分析。痊愈组的HBV-DNA定量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慢性化组低,而转氨酶水平较慢性化组高。联合检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中HBV水平和转氨酶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血中HBV水平越低,转氨酶水平越高,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乙型病毒性肝炎痊愈的可能性越大。对此类患者以保肝治疗为主;反之慢性化的可能性大。对此类患者以加强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沉淀-聚乙二醇分析法测定了21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sTNFαR水平,并以10例正常人和20例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作对照。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sTNFαR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血清胆红素含量及凝血酶原活力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血清Na~+浓度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Na+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比较血清Na+水平、MELD-Na评分与凝血酶原时间(PT)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85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血清Na+、MELD-Na评分和PT,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Na+、MELD-Na评分和PT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Na+、MELD-Na评分值和PT分别为136.08±5.66mmol/L,20.42±7.78和22.28±6.37s,死亡组患者血清Na+、MELD-Na分值和PT分别为131.15±6.97mmol/L、34.40±10.72和34.48±10.09s,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Na+与MELD-Na评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01),血清Na+与PT亦呈负相关(r=-0.238,P0.05),血清Na+浓度、MELD-Na分值和PT的AUC分别为0.261、0.878和0.870。结论低钠血症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包含血清Na+的MELD-Na评分与PT均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两者预测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