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者间应用三维超声测量成人肾脏体积的重复性。资料与方法通过三维超声获得31名健康成人的肾脏图像,2名检查者通过图像软件手动描记得出肾脏体积,比较2名检查者所获得肾脏体积的范围、平均值和标准差,比较两者间的相关性,评估其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2名检查者测量左、右肾脏体积的相关性均较好(r=0.976,95%CI 0.950~0.988;r=0.991,95%CI 0.981~0.996);两者测量左、右肾体积的一致性较好(ICC=0.924、0.99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者测量左、右三维肾脏体积的平均差值分别为(-3.08±7.27)ml和(0.31±6.32)ml,左、右肾体积一致性95%CI分别为-17.61~11.45和-12.33~12.95。结论三维超声测量肾脏体积的检查者间的重复性较好,可作为临床测量肾脏体积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内血肿CT容积测量与多田法测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CT容积测量法与多田法测量颅内血肿出血量的准确性.资料与办法采用CT容积测量法和多田公式测量法分别对30例形态规则的颅内血肿和30例形态不规则的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测量,并与手术结果比较.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规则形血肿的测量均值,多田法为(32.67±6.13)ml,容积测量法为(32.95±6.02)ml,术中出血量值为(33.23±5.85)ml.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形血肿,3种测量方法测出数据分别为(31.75±7.08)ml、(28.16±6.62)ml、(27.87±6.38)ml.多田法测量值与术中所测实际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容积测量法的测量值接近术中测得的实际出血量(P>0.05).结论 CT容积测量法对颅内血肿出血量的评估较多田法更准确,可作为术前准确评估颅内血肿出血量的快捷、可靠、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在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意义。方法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共176枚肌瘤,156枚为肌壁间肌瘤,20枚为黏膜下肌瘤,其中12枚为有蒂黏膜下肌瘤。全部病例在RFA前后1 d内进行2D-CEUS,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得出灭活率。结果12枚有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64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2D-CEUS表现:154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灭活率达(98.30±22.03)%;10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其灭活率仅为(51.09±1.96)%。结论 2D-CEUS可以客观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状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肝占位性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的诊断阳性率,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对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3.33%、88.00%及82.14%,而CT增强扫描分别为88.89%、92.00%及85.71%,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种检查方法对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右心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健康体检者54例,分别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功能各项指标,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分别为(146.3±22.4)ml和(145.8±24.5)ml,收缩末期容积(RVESV)分别为(68.5±19.3)ml和(65.3±14.4)ml,每搏量(RVSV)分别为(74.1±13.3)ml和(78.6±12.2)ml,射血分数(RVEF)分别为52.5%±4.6%和54.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对右心室功能定量评价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与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对35例患者观察肝细胞癌的可疑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造影剂2.4 ml,观察肝细胞癌的部位、范围及造影增强特征;应用CT对35例肝癌患者扫描。所有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34例肝细胞癌的部位、形态、范围,1例肝细胞癌灶未显示,其显示肝细胞癌的敏感性为97.1%(34/35)。增强CT可清晰显示肝内的28个肝细胞癌灶,另7个肝细胞癌灶未显示,敏感性为80.0%(28/35),超声造影敏感性高于CT(P<0.05)。在判断肝细胞癌上,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水平,与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PACS提供的计算机辅助的体积分析方法与ABC/2公式法分别对不同体积的不规则血肿模型进行测量,对比两种测量方法的异同。方法制作20ml、40ml及60ml不规则血肿模型并进行64排CT扫描,分别用计算机辅助法与ABC/2公式法进行体积测量,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及所耗费时间的差异。结果计算机辅助法测量三种模型的结果及耗时分别为:(20.80±1.27)ml,(74±5)″;(40.60±1.47)ml,(111±9)″;(67.32±1.32)ml,(159±9)″。ABC/2公式法分别为:(24.27±1.21)ml,(49±4)″;(45.20±0.86)ml,(54±7)和(80.67±4.31)ml,(59±7)″。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及耗费时间均具有统计差异。测量40ml模型时两种方法的误差率最小,ABC/2测量60ml模型的误差率最大。结论两种方法均高估了血肿模型体积,ABC/2法误差更大。计算机辅助法测量更稳定而ABC/2公式法简单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Bismuth-Corlette 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计划性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12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Bismuth-Corlette 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320层螺旋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通过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肝内胆管之间的关系,进行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残肝体积比<40%,通过患侧门静脉栓塞、健侧胆道引流使残肝体积再生,残肝体积比>40%后按计划实施根治性切除,比较仿真手术与实际手术的区别。结果 应用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立体形象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毗邻的关系,对肿瘤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Ⅲa型16例,Ⅲb型8例,Ⅳ12例。测量平均全肝体积(1386±146)ml,肿瘤平均体积(76±22)ml,预切除平均肝体积(896±168)ml,残肝平均体积(490±172)ml,残肝比(34.5±3.6)%,通过行健侧胆道引流患侧门静脉栓塞后,使残肝比>40%,均顺利按计划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肿瘤三维重建后诊断分型准确率100%,重建模型解剖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大致相符。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和术后实际肝脏体积无统计学差异(t=1.148)。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进行精确评估、精准规划,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根治性切除(radical resection,R0)手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肝体积的准确度及对肝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1)实验研究。MSCT扫描 10只猪肝 ,3 2、6 5mm层厚扫描 ,半自动方法重建肝脏三维模型 ,计算体积。 (2 )临床研究。 2 3例肝移植术前MSCT扫描 ,6 5mm层厚 ,方法同前。同一观察者相隔 1个月重复测量。结果  (1)实验研究。测得猪肝实际体积平均为 (1134 1± 2 88 0 )ml,3 2、6 5mm厚测量肝体积为 (112 5 0± 2 82 5 )ml、(110 1 6± 2 77 6 )ml,准确度为 (99 5± 0 8) %、(97 4± 0 8) % ,与实际肝体积比较 ,r值均为 0 999,P <0 0 1。 (2 )临床研究。术后测得实际肝体积平均为 (14 5 5 7±730 0 )ml,术前CT测量 2 3例肝体积平均为 (14 6 2 7± 774 1)ml,准确度 (99 5± 9 6 ) % ,r =0 986 ,P <0 0 1。同一观察者重复测量平均为 (14 4 9 4± 76 8 9)ml,两次测量结果间比较 ,r =0 991,P <0 0 1。结论 MSCT测量肝体积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 ,是肝移植术前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房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M5S广角及4V-D四维探头对27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3~15岁,平均(9.0±5.5)岁,进行常规二维经胸超声及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经胸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并对缺损大小进行测量分析,将二维、三维测量值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从多个视角,模拟手术路径立体显示房间隔全貌,包括缺损的整体形态、部位、大小,以及毗邻关系;实时三维超声、二维超声同手术结果相对比:测量ASD最大长轴径分别为(29.7±7.3)mm、(33.6±9.2)mm、(31.2±9.2)mm ,实时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与手术结果具有更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96,0.82)。结论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模拟手术野,为ASD的测量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12.
动态增强MR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动态增强MRA(DCE MRA)潜在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6条狗同时行2D TOF MRA和DCE MRA检查,以DSA图像为黄金标准,比较两者对不同部位血管的显示满意率。结果:2D TOF MRA和DCE MRA的显示满意率,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分别为22.2%和100%,颈、椎动脉分别为70%和75%,腹主动脉及肾动脉分别为66.7%和26.7%,髂、股动脉分别为8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增生结节的MR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正常前列腺和前列腺增生结节的MR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5例健康志愿者和 63例疑前列腺病变患者MR平扫,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病变组 19例证实为结节样前列腺增生。对比正常前列腺中央叶和外围叶与前列腺增生结节的时间 -信号曲线。结果 正常对照组增强后至最大信号的时间:中央叶(2. 80± 0. 45)min, 外围叶 (2. 2±0. 45)min。最大强化率:中央叶 147%±16%,外围叶 110%±5%。前列腺增生结节组:于T2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 42个,T1WI发现 1个。增强后,前列腺增生结节达最高信号的时间: (5. 23±1. 94)min(与中央叶相比,P=0.009;与外围叶相比,P=0.002),最大强化率 127% ±16% (与中央叶相比,P=0.011;与外围叶相比,P=0. 031)。结论 前列腺增生结节的强化时间较正常前列腺延迟,强化程度较中央叶低,较外围叶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增强T1WI的对比研究,探讨增强FLAIR在脑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9例脑膜炎和10例脑膜转移癌患者行增强前后FLAIR和增强后T1WI,观察并比较各序列图像上脑膜病变的显示情况及病变的显著性.结果 平扫FLAIR、增强T1WI和增强FLAIR对脑膜炎的敏感性分别为42.1%、73.7%和89.5%,对脑膜转移癌则分别为30%、80%和100%.增强FLAIR显示了全部平扫FLAIR发现的病例,且病变范围更广.22例增强T1WI显示异常的脑膜病变中,9例在增强T1WI上病变更显著,10例在增强FLAIR上更显著,3例在两序列上相似.结论 增强FLAIR在脑膜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与增强T1WI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16例,术前行胰腺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21~26 s,门静脉期65~70 s.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 ml,注射流率2.5~3.0 mL/s.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10例,16层螺旋CT扫描6例.扫描层厚2.5~3.0 mm.结果 16例中,检出12例动脉期均为高密度,门静脉期10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密度,瘤体直径0.8~2.5 cm;4例平扫及增强均未发现明显肿瘤.16例中肿瘤单发14例,多发2例.结论 螺旋CT动脉期增强薄层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岛素瘤,结合门静脉期对提高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颅内脑膜瘤的MRI动态增强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1.0T超导MRI系统对32例颅内脑膜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组织亚型脑膜瘤的对比增强率-时间(CER-T)曲线、增强峰值(EP)和最大增强百分率(MCER)的差别。结果4例血管瘤型脑膜瘤CER-T曲线均表现为快速陡峭上升,在60s内到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8例上皮细胞型脑膜瘤CER-T曲线中有7例表现为快速上升,一般在60~210s内到达峰值,然后亦缓慢下降;9例纤维细胞型脑膜瘤CER-T曲线均表现为持续相对缓慢上升,峰值出现在210s以后或未见峰值;11例混合型脑膜瘤的CERT曲线则表现不一。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其EP值和MCER值较血供不丰富的脑膜瘤高。结论MRI动态增强对颅内脑膜瘤的组织亚型和血管丰富程度的判别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监视器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馨  胡道予  宋金梅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47-1048
目的:评估监视器在监测增强CT扫描时对比剂外渗中的价值。方法:患者随机分采用监视器组(A组)和未用监视器组(B组),A组8603例,B组7985例,设定对比剂渗出>50ml为重度外渗,对比剂渗出<10ml为轻度外渗,观察A、B两组皮下对比剂外渗程度。结果:A组发生轻度外渗45例,重度外渗1例,B组发生轻度外渗33例,重度外渗18例。两组比较,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监视器可早期发现穿刺、注射处的异常现象,从而防止重度对比剂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对原位肝移植(OLT)出入肝脏的血管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前20例及术后13例患者的3D CE-MRA图像,包括血管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癌栓及血管狭窄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3D CE-MRA检查均获成功,其MRI图像重组后可以很好地显示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走行、癌栓及血管变异情况.结论:3D CE-MRA具有无创、安全、快捷、准确、无辐射等优点,是原位肝移植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的方法及其在MR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88例(男744例,女244例,年龄22~82岁)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增强效果优865例,占87.5%;增强效果中97例,占9.9%;增强效果差26例,占2.6%。结论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各种病变特别是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合理地选择技术参数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