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命尊严视域下的医患伦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生命尊严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对医患关系进行剖析,认为对医患伦理的思考应着眼于生命尊严这一核心概念,在生命尊严的视域下进行综合考察。着眼于此,逐步体现对生命更高意义上的尊重和爱护,科学地构建现时代医学伦理学思想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开展生命伦理前沿研究,为主管部门制订政策和规范提供参考;普及生命伦理知识和理念;参与伦理评审,推进伦理委员会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表达了工作体会,科学家与伦理学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良性互动。在伦理审查和监督中,尽可能地把科学与伦理统一起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现代生命科技发展造成的伦理问题,挖掘伦理问题形成的根源,对生命科技和生命伦理在一定界域中相对协调?均衡发展进行可行性论证,找到两者动态平衡的契合点,对生命科技的发展实行伦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医学伦理的崇严性在于直面至高无上的人的生命存在,其学科前提是对于作为生命主体的人是什么的不同认知。启蒙理性以降的西方近现代哲学思维,从自然生命和思维精神两个维度规定人的生命存在,由此决定了包括医学伦理学在内的西方规范伦理,崇尚正义优先于善的制度理性安排,并以此规范和评价参与医学实践过程的所有主体的行为,而忽视了人的德性精神生命及其至善追求。只有全面正视人的生命存在的自然、思维、德性三层次本质,以生命正义与善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建构现代医学伦理学思想体系,才足以肩负真正呵护生命崇高价值的学科使命,从而实现人的生命存在的德福配享。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从理性、道德、伦理等多个角度认识生命的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生死态度、精神状态及生命伦理教育这三个层面.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从伦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生命医学领域伦理规范发展现状,以生命医学领域伦理规范文件为分析框架,调研健康信息学相关期刊论文,阐述健康信息学研究现状及其中的伦理规范问题,提出伦理治理策略,包括识别健康信息学与生命医学交叉领域、提高生命医学交叉领域准入门槛、明确伦理审查判断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基本态度;生命伦理是指人作为生命主体在面对环境、自身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命价值、尊严时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体系,医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医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与生命伦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开展医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需要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重视生命教育,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把生命价值教育与生命伦理教育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医学生生命伦理思考,培养其人文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Macer先生在《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的爱》一文中提出了对生命伦理学基本理论的不同看法。在Macer看来,生命伦理学的第一原则(或:理论基础、最高信条)就是“爱”,而不是其他的基本伦理原则。看起来似乎对生命的关爱能解决一切伦理问题,真的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相对主义与生命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文化在道德观上的差异很容易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导致一种伦理相对主义: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人们对同一境况下的同一行为所作的不同道德判断都同样是正确或有效的。通过对伦理相对主义三个命题(差异、相对性和宽容)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这种伦理相对主义并不能得到有力的论证,而且会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产生许多不好的后果;面对生命伦理中的文化差异,一种温和的客观主义立场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0.
脑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带来一系列潜在的伦理和社会挑战,如安全性和公平性风险、人格和身份识别、隐私和数据安全、双重用途等。针对脑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世界主要国家均进行了相应的布局,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神经伦理研究框架和科技体系。中国的神经伦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待完善。为积极应对脑科学研究的潜在伦理和社会风险,建议中国进一步强化生命伦理研究对科技创新和政府决策的支撑作用,加强生命伦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并促进公众监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片面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特殊的服务对象、不规律的倒班以及缺乏社会支持,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易产生如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等一系列身心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的价值感,需加强健康伦理教育;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及教育活动;注重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好生活”、“精神健康”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公共健康伦理角度理解,“好生活”就是“精神健康”的生活。尽管人们对于什么是“精神健康”也会争论不休,但毋庸置疑的是精神健康构成好生活和幸福感的底线保障,而社会公正又是一个社会或个体具有良好精神健康状态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本研究寻找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探讨如何缓解医护人员压力,更好服务患者的方法.方法 对某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69.56%的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一般,58.69%的医护人员存在着焦虑或抑郁的情况,且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结论 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是多重的,建立健全的社会伦理环境,制定明确、规范的医疗伦理行为规范,普及精神心理伦理知识,关爱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可以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测度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晴  王永莲 《安徽医学》2009,30(11):1346-1348
目的掌握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方法使用临床实习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5名实习生进行测试。结果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人群水平。结论根据临床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分析当前医学院校管理伦理学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即如何顺应社会对伦理学的呼唤与需求,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从伦理学的视角更清楚地理解并执行我国各项卫生政策.并针对医学院校目前缺少有针对性的卫生管理伦理学教材及授课内容无章可循的现状,对卫生管理伦理学课程框架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管理伦理学发展历程的追溯与梳理;伦理学视角下的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管理伦理学框架体系的探讨与构建.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校辅导员伦理困惑与职业倦怠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其图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2):240-241,246
医学院校辅导员出现的伦理困惑和职业倦怠如不及时纠正,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学业和日常生活,还会导致教育质量的降低。针对医学院校辅导员出现的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兴趣降低、职业焦虑、职业角色矛盾、价值观冲突等伦理困惑与职业倦怠症状,应采取加强辅导员人文关怀、提高辅导员经济收入、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等措施;探索辅导员转业新路径,集合各方力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义教育;提升医学院校辅导员自我认同感,及时、有效地纠正、疏导其伦理困惑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关怀伦理视角下实施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就是紧紧围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健康问题,从生命关怀的视角出发,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真正做到关心、关怀、关爱大学生的健康,树立健康的生命价值观。不仅使这些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受益终生,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让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具有新型的健康价值观,对于全社会健康的要求和影响将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某市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的现状。方法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组设计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以307家小型医疗机构的160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总体知晓率为67%,不同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低,上级卫生部门应大力提高小型医疗机构人员的健康素养,把健康素养纳入社会发展规划,重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社区健康教育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黄鹤楼社区50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通过书面教材讲解、相关视频播放及现场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并随访,在宣教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宣教后,黄鹤楼社区起搏器植入患者对起搏器植入术后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同时,患者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及心态有明显改善。结论深入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对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分析,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心理咨询,强化自身素质。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医科院校大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形成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和高尚的人格。结论重视对医科院校大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效维持医科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