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如血糖异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精神分裂症病人糖代谢功能研究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以及药理作用机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活性改变的机制,并深入探讨心肌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及治疗4周后的心肌酶(CK、LDH、AST)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研究组心肌酶活性均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出现异常,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精神分裂症100例61名正常人的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脑抗体(ABAb)和抗胰岛素抗体。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各自身抗体阳性率均偏高;总阳性率为66%,有多种自身抗体者占46%,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自身免疫倾向;自身抗体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60岁以后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出院病例为调查对象,60岁以上老年首次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病例56例为样本.男40例,女16例.结果 发病形式:急性10例,亚急性25例,慢性21例.临床分型:未定型43例,妄想型10例,紧张型3例.结论 60岁以后首次发病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并不多见,大约占同期收治住院患者总数的1.94%左右.临床治愈、显著好转,均低于40岁以后发病的病例(42.3%与37.5%)、(40%与33.9%)[1].  相似文献   

5.
目的 Neuregulin1(NRG1)在神经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学研究表明NRG1及其受体ErbB4是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易感基因。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易感基因NRG1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旨在利用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模型及子宫内胚胎电转实验模型,结合RNA干扰技术(RNAi)、分子生物学及行为学检测等手段,以精神分裂症主要涉及的脑区:前额叶皮层区(PFC)为研究对象,考察NRG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发育早期干扰NRG1基因的正常表达引起细胞水平及在体水平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嵴数目的减少,在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到突触前蛋白Synaptophysin表达降低,并且相应于整体动物水平产生了社交退缩,认知能力低下等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行为学变化。结论我们的研究将NRG1基因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和它在整体动物行为学改变中的作用相联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做了进一步的阐明,可能为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王绍礼  翁永振  黄淑贞 《医药导报》2002,21(10):638-639
氯氮平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复杂,疗效独特.研究发现,氯氮平能通过作用于中前额叶皮质区的5 HT2a、D4受体,增加皮质多巴胺的释放,选择性地增加中前额叶皮质区谷氨酸(Glu)的浓度,因此,氯氮平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作用可能是通过Glu能系统介导的,同时Glu能系统功能低下也可能是部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是在精神病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常见的一组症状群。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主要作用。多巴胺转运体生化研究结果和临床实验的证据支持多巴胺转运体在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与季节关系的可能性联系.方法以有明确首次发病时间的精神分裂症的134份病历为依据,对精神分裂首次发病与季节关系进行初步分折.结果电白县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具有季节性差异.结论电白县精神分裂症初步发病的高峰季节是冬季,发病的高峰月份依次是冬季12月,春季3月,夏季7月.冬季是男性易感人群罹患精神分裂症高发季节夏季可能是女性易感人群罹惠精神分裂症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9.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多次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多次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多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发组)与健康人(对照组)各选取3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首发组及多发组与对照组比较除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首发组与多发组比较,2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的高粘滞血症,更趋向是精神分裂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测定了精神分裂症100例及正常人61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脑抗体(ABAb)和抗胰岛素抗体。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各自身抗体阳性率均偏高;总阳性率为66%,有多种自身抗体者占46%,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自身抗体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及自身免疫倾向;自身抗体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 收集510例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病程、阳性家族史、病前性格、临床症状和诊断分型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首次发病年龄、病程、阳性家族史无性别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病前性格外向型、中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维逻辑障碍、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其他 妄想、怪异行为、冲动伤人等症状在男性患者组和女性患者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性格类型及阳性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3):419-4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方法:154例住院入组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详细调查其初次发病年龄,并计算不同性别的平均年龄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结果:男性发病年龄均值低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30岁前发病的累积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35~39岁发病的累积率,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多在30岁之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多在35~39岁之间。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以往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紊乱有关。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代谢组学是基础生物学的一部分,能从系统水平反映机体的代谢途径,通过识别生物标记物来体现机体在疾病状况下的病理变化和对治疗的应答。如今,代谢组学已被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并彰显着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李祥  杨如良 《淮海医药》2012,30(5):400-401
目的 讨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精神分裂症第2次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因药物副作用而停药.结论 对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应加强宣教,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中心粒周围物质1基因( PCM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RFLP)方法,对100例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PCM1基因1个多态位点rs445422分型.结果 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PCM1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M1基因rs445422多态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发病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正确的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患者愈后的复发预防等,结合近年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介绍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的临床选择,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发病人数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占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的60%左右[1].在我国和世界其他高收入国家中,精神分裂症在精神障碍所致疾病负担中排位第二[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分析流行病学Logistic回归和病例对照方法,分析了34例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确立假说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推论两者的因果关系。结果 发现婚姻挫折、与邻居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低下和不良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结论 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未明 ,有研究发现 :精神障碍与脑局部血流量不足有关[1 ,2 ] 。另有文献报道患精神分裂症的双生子组的海马较不患病组小 ,且患精神分裂症的双生子组皮质额叶前部及背侧部的血流量也少于不患病组 ,研究发现这两种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3] 。我们对慢性精神分裂病人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即供血量 )进行对照研究 ,旨在有新的发现。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 :①符合ICD 1 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②年龄在 40~ 60岁之间 ,且住院时间大于 1 0年 ;③不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及近期未使用血管活性物质。符…  相似文献   

20.
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初发病人的正确率远不如复发病人 ,为使样本更纯 ,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可靠 ,我们在观察维思通 (利培酮片 Risperidone)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时 ,选用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进行如下研究。1 对 象为我院两个男性病房和两个女性病房自 1999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0日收治的第二次或 2次以上发病的 ,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 2 -R)”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 140个病人。其中 72人给予维思通治疗为研究组 ;6 8人给氯氮平治疗为对照组 ,分组采用随机方法。研究组中男 44人 ,女 2 8人 ,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