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其方法是针头与皮肤呈 15度角~ 2 0度角 ,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进针时病人易出现明显疼痛感 ,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 ,提高护理质量 ,采取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用腕力带动持针的两指 ,与皮肤呈 15度角~ 2 0度角 ,轻稳、快速刺入表皮 (简称快进法 )的手法 ,可减轻进针疼痛 ,并进行评定 ,现报告如下 :一、分组与评定方法 :1 我科于 2 0 0 0年 6月起至 2 0 0 1年6月 ,观察临床静脉穿刺 115 8人 ,随机分为两组 ,各 5 79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用药上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用快进法 ,对照…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对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的研究、对比,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及拔针时疼痛,避免对血管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指定位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可供穿刺的股静脉暴露段很短,若穿刺时进针部位过低,或在股动脉搏动处过于偏内侧进针,都可能刺不到股静脉而穿刺失败,或造成腹股沟处血肿。2002-2004年,我们采用三指定位法进行新生儿股静脉采血106例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4%,优于常规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护理工作中 ,不论是静脉注射 ,还是肌肉注射 ,化药、配药是注射前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护士在配药或化药时 ,先锋霉素等小瓶的橡皮塞碎屑堵塞针孔的现象时有见到。它可造成污染 ,已引起病人和家属的担心、猜疑、甚至发生纠纷。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改变了传统进针方法 ,采用使针头与瓶塞呈 60~ 80°的进针 ,结果针孔很少被堵塞 ,甚至没有碎屑进入液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 2 0 0 1年 2月~ 2 0 0 1年 4月加药 9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传统法与改进法各 4 5 0例。两种方法各使用 9号针头 5 0例 ,12号针头 2 0 0例、 16…  相似文献   

5.
分离头皮针穿刺法用于休克患者静脉输液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克患者因循环血容量不足 ,其外周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 ,静脉压力低 ,即使穿刺成功 ,也多不见回血 ,致使操作者无法判断穿刺是否成功。我们试用分离头皮针穿刺法 ,对 3 8例休克患者进行静脉穿刺 ,效果较好。临床资料 :本组 3 8例患者中 ,男 17例 ,女 2 1例 ;年龄为 2 3~85岁 ,平均 5 5岁。血压均低于 12 / 8k Pa,其中血压测不到者 13例。穿刺前准备同常规静脉穿刺法。当针头斜面完全刺入皮下时 ,将头皮针与输液器分离 ,沿血管走向进针 ,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 ,连接输液器 ,固定针头。本组 3 8例 ,先行常规静脉穿刺 ,成功 15例 ,失败的 2…  相似文献   

6.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的药物,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我们自2000年,开始在临床工作中对皮下注射手法进行改进,尝试使用垂腕进针皮下注射法(下称垂腕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9岁,体质量45 kg。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于2008年6月入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行心室缺损修补术。 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局部麻醉下穿刺左手桡动脉直接测血压。麻醉诱导经口插入气管导管后穿刺颈内静脉。患者平卧位,头偏向左侧,常规消毒铺巾,取右颈内静脉前路中点偏下进针,一次穿入血管,针尾与注射器脱离后证实为颈内静脉,然后放入导丝,用扩张导管刺入皮肤和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7年6月至1993年5月直接动静脉穿刺血透535人次,对血管并发症的分析讨论如下。 (一)穿刺方法采用Gambro 16 F内瘘针,常规消毒皮肤,局麻。在选定的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下0.5cm正上方进针.进针角度根据动脉深浅决定,桡动脉、足背动脉15~30°,肱动脉、股动脉30~45°,刺入血管后再缓慢进针1~3mm,固定牢靠.静脉取四肢表浅静脉. (二)穿刺患者例次 131例患者中男84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40.2(9~71)岁。535人次直接动静脉穿刺中,桡动脉204次,肱动脉135次,足背动脉110次,胫后动脉2次,股动脉84次。同一动脉连续穿刺最多的有桡动脉10次,肱动脉46次,足背动脉13次,股动脉35次。2次穿刺间隔时间最短者2天。94%穿刺血流量达到125~300ml/min。 (三)血管并发症(見附表) 5例假性动脉瘤,小者为1×1cm,大者为4×5cm,其中3例手术治愈,2例仍在随访观察中.2例动静脉痿中1例并发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传统方法是进皮后 ,在皮下沿血管穿刺全针头的 1/ 3,再刺血管。此法由于皮下组织受刺激而释放组织胺 ,刺激神经而引起疼痛。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减轻病儿痛苦 ,笔者在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5月 ,采用改进方法穿刺 10 5 0人次 ,显示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改进方法 :选用 5 12 型号的一次性输液器。针头要尖锐 ,坡度要小 ,斜面与针柄在同一水平面上。认真观察血管的深浅 ,分辨血管的颜色走行。在穿刺部位常规消毒 ,绷紧皮肤后进针。改变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 ,针尖坡度与皮肤呈 10°~15°角 ,向心方向平…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是临床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为提高穿刺成功率 ,合理使用患者血管 ,我们对患者血管进行了六种分型。1青年充盈型 :多见于成年男性病情较轻者。其特点是 :血管暴露较好 ,弹性强 ,粗大而固定 ,容易穿刺。操作时应着重体会针感 ,依次有计划地进行 ,熟练掌握基本功。 2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型 :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其特点是 :血管明显可见 ,但管壁硬化 ,活动性大 ,皮下脂肪少 ,皮肤松弛 ,血管壁脆弱 ,弹性差 ,针头不易刺入血管。我们的做法是 :止血带结扎部位距进针部位不宜太远 ,还可在静脉穿刺的两端施加压力 ,拉紧…  相似文献   

11.
无痛进针器     
烟台市国营贸易职工保健站针灸科中医初子和大夫,经过是时期的钻研和临床观察,根据快速进针的原理并参照着验血用的弹簧针,试制了一种“无痛进针器”。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已用1,567人次,其他针灸大夫亦试用于一百多名病例,患者反映很好。由于没有痛觉,有的病人在进针后还不知道,还反问大夫:是否已经下了针? 无痛进针器的外形与化验室取耳血用的弹簧针基本相同,只是稍长一点(见图,原大的三分之一)。使用时,先将针从“1”端装入  相似文献   

12.
套管针可快速输液输血 ,也可做留置针保留 ,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针体较长 ,在进针过程当中套管容易打折 ,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我们经2年的观察与实践 ,对套管针置管方法做了改进 ,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现介绍如下操作方法 :选择四肢较大较粗血管 ,如大隐静脉、桡侧浅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选择好血管后 ,扎好止血带 ,常规消毒 ,进针角度与普通静脉穿刺相同。见回血后 ,再进 12mm ,保证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后 ,松开止血带 ,一手固定针芯不动 ,一手顺血管方向缓慢置管 ,进入合适的深度后 ,连接输液通路 ,固定好…  相似文献   

13.
两种静脉穿刺进针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穿刺有直接进针法和间接进针法两种 ,我们对 90 0例患者随机分两种方法进行静脉穿刺 ,均采用 7号输液头皮针 ,均选为手背尺侧浅静脉。其中直接进针法 4 5 0例 ,即针尖穿破皮肤的同时直接进入血管 ,皮肤上的针眼与血管上的针眼为同一针眼。间接进针法 4 5 0例 ,即针尖穿破皮肤后未直接进入血管 ,而是沿血管方向潜行一段距离后进入血管 ,从针尖刺入皮肤到进入血管共有两个针眼 ,即皮肤上的针眼和血管上的针眼。疼痛指标参照国际常用疼痛评分法 ,无痛、有痛。痛感轻微为轻度疼痛 ;疼痛较剧烈为中度疼痛 ;剧烈疼痛为重度疼痛。其它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显像定位颈内静脉,然后在其引导下对23例AECOPD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同期另选23例AE-COPD患者进行常规盲穿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20例1次穿刺成功,3例进针3次成功,且无1例误穿颈动脉和肺脏;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7.0%,10例1次穿刺成功,10例进针3~5次成功,3例不成功而改为超声引导下才穿刺成功,误穿颈动脉4次,发生气胸1例。结论彩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于AECOPD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 (ESV)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的方法。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月 ,共 44例病人 ,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37~ 82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例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 11例 ,其中双腔起搏器 2 8例。方法 X线下 ,用 18G针 ,于锁骨下第一肋外 2~ 3cm进针 ,与水平面成 45度 ,针头指向肋锁交界处锁骨下第一肋外缘至内缘间 ;若无回血 ,针头逐步向胸骨侧移动 ,范围 2cm ;针头始终触及第一肋是保证穿刺安全和成功的标志。另采用HP 5 5 0 0型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 2 5例正常成人ESV和腋静脉内径和解剖位置 ,探查部位在右上胸第一肋和第一肋以下。结果  44例病人共穿刺 47例次均成功 ,其中ESV 46例次和腋静脉 1例次。每例穿刺次数 1~ 5次 ,平均 3次 ;进针深度 2~ 4cm ,平均 2 5cm。经皮穿刺点距锁骨 3~ 4cm ,针头入锁骨下静脉时距锁骨下 0 5~ 1 5cm。一例穿刺入锁骨下动脉 ,无其他并发症。CDFI测定ESV的走行在肋锁交界处第一肋上方 ,位置固定。结论 本方法安全、成功率高 ,避免了锁骨下和头静脉的缺欠和并发症 ,适于安置各种起搏电极。CDFI可指导穿刺ESV。本法远期效果尚待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6.
皮内注射法是为各种药物作过敏试验的一项基本操作,临床上常用的直刺法系操作所持的注射针头与患前臂方向一致。向前臂内侧刺入皮内,使局部形成一皮丘以达到观察局部的反应。但由于人体的前臂内侧皮下组织较松驰,使得皮肤不易绷紧.以致进针不力.进针时皮肤易起皱折而感到疼痛。特别是为一些不合作如婴幼儿、酗酒、意识障碍等作过敏试验.这些病人的手臂经常不断的摇晃.给操作带来不小的难度。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压阀式胸腔穿刺针采用负压进针、引流技术,诊治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自行设计的压阀式胸腔穿刺针负压进针、引流诊治胸腔积液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8~78岁,平均56.4岁。其中结核性23例,肿瘤性31例,脓胸4例。结果诊断性穿刺25例,每次抽取引流液100~300 ml,行治疗性穿刺33例,每次抽取引流液150-1000 ml,分别取样送检。全部患者均未发生继发性气胸、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或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压阀式胸腔穿刺针采用负压进针、引流技术诊治胸腔积液,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且费用低廉,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苑芳昌  周东生 《山东医药》2008,48(17):17-18
目的 确定经皮髂骨拉力螺钉固定术治疗髂骨后部骨折钉道角度.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对56例正常成人进行骨盆三维重建,以双侧髂后上棘与髋臼上缘连线平面为起始截面,以髂后上棘为中心,自起始截面以0.5°为单位向头侧旋转行斜位断层图像重建,测量每一截面髂骨皮质距正中线的最短距离,>4mm为可进针截面,直至≤4mm的终止截面,终止截面上中线与矢状线的夹角即为进针(钉道)角度.结果 起始角度为(38.13±0.94)°,终止角度为(23.63±1.17)°,进针角度为(24.68±1.06)°,且该角度无性别差异.结论 钉道角度相对恒定,在此范围内进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体表直角三角形定位法引导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382例,采用体表直角三角形定位法构建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上1/3点进针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导线,观察患者穿刺点距锁骨的垂直距离、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侧股动脉与股静脉解剖位置变异特征和采用超声指导进行股静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连续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导管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超声资料、介入手术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股静脉与股动脉解剖学位置关系分为4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将穿刺针进针方向分为3种类型(A型正方位、B型侧方位、C型反方位)。结果 149例患者纳入研究。在腹股沟高位,大多数(87.6%)股静脉与股静脉呈Ⅱ型,其次是Ⅰ型(11.1%),极少部分是Ⅲ型(1.0%)和Ⅳ型(0.3%),左侧与右侧没有明显差异(P=0.17)。但在腹股沟区低位,虽然Ⅱ型仍占大部分(57.1%),但是Ⅲ型(34.9%)和Ⅳ型(8.1%)比例明显升高,而且左侧与右侧存在明显差异(P=0.027)。根据超声定位结果,部分(21.7%,64例)患者采用A型(即经典的方法)进针穿刺,但大多数(50.5%,149例)患者需要采用B型进针穿刺,少数(7.5%,22例)患者需要采用C型进针方向完成股静脉穿刺。左侧与右侧无明显差异。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仅为0.7%。结论 股动静脉解剖位置毗邻关系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