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对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效率为82.5%(33/40)。其中痊愈32.5%(13/40),显效22.5%(9/40),进步27.5%(11/40),无效17.5%(7/40)。此疗效与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预后分层、化疗疗效有关。结论可选择伏立康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其效果显著,经济性较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予以伊曲康唑静脉及口服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镜检等判定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伊曲康唑辅以综合治疗有效率达89%(8/9),其中痊愈7例,显效1例;1例患者因肺部体征继续进展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未发生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IFI住院患者使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结果 国产伏立康唑治疗30例IFI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3.3%(16/30),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全部好转.结论 国产伏立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泊沙康唑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科2015年3月-2016年2月HSCT 19例,2例移植前有肺部真菌病史,从预处理开始口服泊沙康唑600mg/天,至中性粒细胞恢复,之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改为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口服至 75天。结果 19例患者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在泊沙康唑使用过程中未观察到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到随访结束时,17例存活。结论 泊沙康唑对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4例,随机分为国产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分别按照相应的指导用法治疗.结果 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77.3%,不良反应率为27.3%;伊曲康唑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76.2%,不良反应率为19.0%;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有效,安全性高,具有药物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均接受肺泡灌洗,而后采集肺泡灌洗液给予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5例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94株真菌,其中曲霉菌属、白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32.98%、26.60%、12.77%;伏立康唑、氟康唑对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30.85%、35.11%。结论在老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其肺泡灌洗液内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且其病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对应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改进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6例,按常规伏立康唑静脉治疗;观察组96例,给予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及92.7%,对照组分别为88.5%及93.8%,两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给药治疗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良好,且降低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与胸腺肽α_1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I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3例慢阻肺合并I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辅助通气、抗感染、化痰、解除气道痉挛等常规治疗,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6)采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观察组(n=37)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_1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D_4~+比例、CD_4~+/CD_8~+比值、IFN-γ、IL-1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CD_4~+比例、CD_4~+/CD_8~+比值、IFN-γ、IL-12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与胸腺肽α_1联合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利于预后的改善,且不增加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疑似或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伏立康唑组28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34例。伏立康唑组首日给予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2次/d;此后给予维持剂量,即3 mg/kg、2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均为0.3 mg/kg、1次/d。有明确病原学证据时伏立康唑组剂量增至4 mg/kg、2次/d,两性霉素B组剂量增至0.6 mg/kg、1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组及两性霉素B组治愈率分别为28.6%、44.1%,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8%、58.8%,P<0.05。伏立康唑组用药期间未出现肾功能损害,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出现肾功能损害3例,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伏立康唑,但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10.
<正>伏立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对念珠菌属具有广谱活性,对曲霉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文献报道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肝毒性和视觉异常〔1〕。伏立康唑的临床试验主要针对血液病、免疫功能缺陷、器官移植术后等成年及儿童患者〔14〕,高龄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性器官功能退变、基础病及并发症多等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用药疗效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足量足疗程的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IFD的总有效率为67.2%,其中预防治疗31例中24例(77.4%)有效,经验治疗24例中13例(54.2%)有效,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恶心呕吐,均不影响治疗。结论:足量足疗程的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IFD患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初级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所有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初诊AML患者206例(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入院后接受静脉抗真菌或诱导化疗前1个月发生IFD、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年龄>65岁),其中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47例(泊沙康唑组),使用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61例(伏立康唑组),未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98例(对照组)。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诱导化疗期间IFD的发生率及泊沙康唑口服悬液、伏立康唑片的药物安全性。结果(1)泊沙康唑组出现5例(10.6%)IFD,均为拟诊病例;伏立康唑组出现11例(18.0%)IFD,其中拟诊7例,临床诊断3例,确诊1例;对照组出现35例(35.7%)IFD,其中拟诊19例,临床诊断11例,确诊5例。泊沙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IFD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泊沙康唑组IFD的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泊沙康唑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伏立康唑组[12.8%(6/47)比32.8%(20/61),P<0.05]。结论(1)AML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或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可以明显减少IFD的发生率;(2)AML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和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IFD的疗效相当,但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并分析比较口服艾沙康唑胶囊与伏立康唑片剂在血液病患者抗真菌口服序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2019年11月至2023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曲霉菌病,并应用伏立康唑针剂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共45例。其中22例患者应用伏立康唑片口服序贯治疗,23例患者应用艾沙康唑胶囊口服序贯治疗。结果:艾沙康唑组中仅1例患者评价治疗无效,其余22例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17例评估为完全缓解,治疗缓解率为95.65%(22/23),完全缓解率为73.91%(17/23)。伏立康唑治组的治疗缓解率为86.36%(19/22),完全缓解率为50.00%(11/22)。2组患者在治疗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患者服药期间耐受性良好。结论:应用伏立康唑针剂静脉抗真菌治疗后应用艾沙康唑胶囊口服序贯与伏立康唑片口服序贯治疗相比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伏立康唑对照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2005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且初始时选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43例,分为伏立康唑组(24例)和伊曲康唑组(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组患者治愈或好转率(79.17%)明显高于伊曲康唑组(52.63%,P<0.05).伏立康唑补救治疗有效率为60.00% (3/5).结论 初始选用伏立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伏立康唑序贯疗法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性选择该院2019年1—12月间24例确诊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一项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伏立康唑序贯治疗方案,最终统计患者的整体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评估该治疗方案的应用可行性。结果所有患者均依照规定坚持用药,随访未见擅自停药者。24例患者疗效评级从“优”至“差”依次为9例、12例、2例、1例,治疗总优良率为87.50%。全体患者治疗后的胸痛(4.17%)、气促(8.33%)、呼吸困难(0.00%)、咳嗽(4.17%)、咳痰(4.17%)、咯血(0.00%)、低热发生率(0.00%)均低于治疗前(33.33%、33.33%、25.00%、20.83%、16.67%、12.50%、8.33%),胸痛、气促、呼吸困难3种症状的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4.547、6.857,P<0.05)。给药期间1例肝功能异常,1例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治疗,采取伏立康唑序贯疗法可行性好,整体疗效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安全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93例拟诊及确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93例真菌患者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55.18±5.38)个月,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32个月。所有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25.4 d,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3 d。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主要为肺纹理稍增粗/增多,纹理间可见斑点或斑片状模糊影,并伴有肺实变、弥漫性结节样变等,支气管扩张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93例患者中血/深部痰真菌培养阳性者41例(44.1%),其中念珠菌属阳性者22例(53.6%)部分患者同时培养出2种不同真菌。93例患儿中,抗真菌治疗有效72例(77.4%),因基础疾病严重放弃治疗8例(8.6%),转院治疗6例(6.5%),死亡7例(7.5%)。其中,单用或联合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41例(44.1%),有效38例(92.7%),死亡3例(7.3%)。结论儿童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好发于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病死率和预后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及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能有效降低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免疫抑制患者数量的增加,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患者常伴随高死亡率和临床预后不佳。艾沙康唑是权威指南推荐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和侵袭性毛霉病的一线药物,并兼顾较好的耐受性,同时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与免疫抑制剂更小的药物相互作用,为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提供了较稳定的药物浓度。Ⅲ期临床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证实艾沙康唑具有与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及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毛霉病相似的临床疗效,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研究同时也证实其在侵袭性真菌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序贯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共识综合已发表的临床研究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数据,对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15个常见问题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病伴肺部侵袭性真菌病(IFD)病史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其肺部IFD的复发、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4例肺部IFD病史的血液病患者接受allo-HSCT,移植前经抗真菌治疗10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移植中均给予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调查移植后肺部IFD的复发、疗效,IFD相关病死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移植方式、移植前IFD状态、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含抗胸腺球蛋白(ATG)和不含ATG]、供受关系、急性GVHD(aGVHD)及WBC重建对移植后肺部IFD转归的影响。结果移植后肺部IFD的复发率为71.4%(10/14),移植前10例CR患者6例复发,4例PR患者全部复发;其复发时间分别为移植后3个月内7例,4~6个月内3例;10例复发患者中9例接受抗真菌治疗后4例获CR,2例PR,3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6/9;移植后IFD相关病死率为35.7%(5/14);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预防肺部IFD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22);经Logisi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与移植后肺部IFD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IFD病史不是allo-HSCT的绝对禁忌证;有肺部IFD病史的患者,其移植后IFD复发率及相关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例非HIV的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病例,该患儿为8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1年,加重3周入我院,患儿以肺部感染起病,经多种抗生素反复治疗后未见好转,入我院时发展为重症肺炎,考虑侵袭性真菌病,立即给予伏立康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但患儿迅速发展为MODS死亡。先前所送痰培养、骨髓培养均找到马尔尼菲青霉菌。本文对马尔尼菲青霉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如何早期诊治,减少病患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中的总体疗效、分层诊断疗效、疗效与感染部位的关系以及常见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0%(40/58)、77.4%(24/31)、64.7%(11/17)和63.6%(7/11)(P=0.726);肺部感染患者中,4种药物的有效率分别为63.0%(17/27)、85.7%(12/14)、50.0%(4/8)和62.5%(5/8)(P=0.283);在肝脾念珠菌病、真菌血症及不明部位感染患者中,各用药组患者疗效相似;6周时各组存活率分别为86.2%、87.1%、70.6%和72.7%。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常见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轻度低钾血症,前者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12.1%)、低钾血症(20.7%),伏立康唑组个别患者出现视觉异常(9.7%)和椎体外系症状(6.4%);卡泊芬净毒副反应轻微,仅见胃肠道反应(15.4%);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毒副反应较常见,为寒战发热(81.8%)、低钾血症(100%)、胃肠道反应(18.2%)和肝损害(9.1%)。结论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恶性血液病合并IFD中总体疗效、分层诊断疗效以及6周存活率相当,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特点选择个性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