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MRI扫描通过结合DWI、PWI、TDC、MRS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病例,其治疗前常规MRI信号特点与DWI、PWI、TDC和MRS的表现。结果: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灶周中度水肿,增强后大多呈均匀强化,顶叶病灶可见"压迹征",病变累及胼胝体时呈"蝴蝶征";DWI多呈均匀高信号,ADC值与对侧正常脑实质相比明显降低;PWI示rCBV呈等或等低灌注,与正常脑白质灌注相似,多呈黄绿或蓝色;TDC负性增强上升支与下降支基本对称,信号强度回复前出现一小的再下降波形,增强后基线水平较增强前基线水平呈缓慢上升;MRS示Cho峰明显升高,病灶内NAA中度、Cr峰轻度降低,可见Lip峰、Cho/Cr、Lip/Cr、Lac/Cr均明显升高,NAA/Cr明显降低。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常规MRI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联合应用DWI、ADC、PWI、TDC和MRS表现可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及1H-MRS特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及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和1H-MRS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共检出33个病灶,其MRI及1H-MRS表现具有如下特点:(1)病灶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单发或多发,境界清晰.(2)轻中度瘤周水肿,并可见"火焰样"特征性水肿.(3)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4)1 H-MRS常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降低,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缺失,并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在实性肿瘤中出现明显升高的Lip峰对诊断PCNSL具有高度特异性.结论传统MRI在PCNSL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1H-MRS表现,可以提高MRI对PCNSL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锋  刘克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9):1274-1277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及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方法: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和1H-MR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共检出24个病灶,其MRI及1H-MRS表现如下:①PCNSL的MRI表现: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②PCNSL的1H-MRS表现:肿瘤实质区及瘤周近侧水肿区Cho峰升高及NAA、Cr峰降低,肿瘤实质区可见升高的Lip峰。4例病灶在正常组织区可见异常谱线。结论:传统MRI结合1H-MRS表现能够显著提高PCNS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1H-MRS对于肿瘤浸润及多发病灶的显示优于传统MR检查。  相似文献   

4.
虽然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病率低,但其侵袭性较强,往往预后不良,早期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PWI、DWI、SWI 和 MRS 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的磁共振新技术,可帮助常规 MRI 进一步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其他颅内肿瘤、预测生存期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PCNSL患者的MRI资料。14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患者行MRS。由两名资深MRI诊断医师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囊变坏死、出血及MRS等。结果1)病灶数目14例患者中单发12例,多发2例,单发病例中有2例病变跨越两个脑叶,1例病变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2)病灶分布右额叶5个,左额叶5个,左顶叶2个,胼胝体2个,左侧大脑脚1个,左侧基底节2个,左右颞叶各1个,左侧小脑半球2个;3)信号特点等T110个,稍长/长T19个;等T28个,稍长/长T211个;DWI稍高信号8个,高信号11个;4)强化特点不均匀强化3例,明显均匀强化11例,软脑膜强化3例,2例多发病例中所有病灶均明显均匀强化;5)瘤周水肿重度水肿2个,中度水肿3个,轻度水肿14个;6)出血及囊变出血2个,囊变2个。结论增强、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瘤周水肿对PCNS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S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DWI和^1H-MRS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DWI、^1H-MRS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瘤体与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以及瘤体与正常脑白质^1H-MRS代谢物峰高(Cho、Cr、NAA)和代谢物峰高比值(Cho/Cr、Cho/NAA)。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DWI图均表现为高信号。瘤体ADC值(6554±57.95)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755±8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9,P〈O.05)。^1H-MRS:①病例组Cho(28.13±6.15)高于对照组(20.87士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02,P〈O.05);②病例组Cr(5.66±2.81)、NAA(8.31±3.26)分别低于对照组Cr(14.80±3.63)、NAA(24.88±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45、56.783,P〈0.05);③病例组Cho/Cr(5.82±2.12)、Cho/NAA(3.74±1.67)分别高于对照组Cho/Cr(1.44±0.25)、Cho/NAA(0.8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4.025,P〈0.05)。所有病例均见有Lac和(或)Lip峰。免疫组化:17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肿瘤,瘤细胞LCA、CD20表达均阳性。结论DWI与^1H-MRS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DSC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动态对比磁敏感增强(DSC)灌注成像的特点。资料与方法采用平面回波(EPI)序列对9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术前行DSC灌注成像,获得相对脑血容量(rCBV)图、相对脑血流量(rCBF)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和时间-信号曲线,并计算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和MTT比值,结合病理特征与14例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作对照。结果颅内原发淋巴瘤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为1.71±0.59,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为5.17±1.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病例肿瘤实质MTT比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颅内原发性淋巴瘤肿瘤实质时间-信号曲线首过期后曲线超过基线水平,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时间-信号曲线回复基线前可出现一个小的再下降波形,且首过期后曲线均未超过基线水平。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瘤细胞密集,核大浓染,胞质少,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排列,肿瘤血管内皮增生少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可见大量肿瘤血管。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DSC灌注成像呈相对低灌注,肿瘤实质最大rCBV比值低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且时间-信号曲线有别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是由两者不同的病理学基础决定,DSC灌注成像有助于提高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淋巴瘤的早期确诊对治疗至关重要,而MRI常规扫描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MR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软件的开发,如磁共振波谱(MRS)、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就头颈部淋巴瘤与鳞癌的常规MRI表现及几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如下:①好发于隔前眶周,以眼眶外上象限为主,包括眼睑、泪腺、结膜等;②无包膜,沿眼眶间隙蔓延塑形生长;③平扫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呈中-重度强化;④DWI上表现为高信号;⑤边界较清晰,对周围组织结构侵犯、破坏少见;⑥囊变少见,出血、钙化罕见。结论眼眶原发性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多方位成像可对肿瘤明确定位,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17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共34个瘤灶;其中单发8例,多发9例;幕上病灶29个,幕下病灶5个。MR平扫T1WI等信号15个病灶,略低信号19个病灶,T2WI呈等低信号23个病灶,略高信号11个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22个,不均匀强化12个,瘤周轻度、中度水肿各17个病灶。2例共3个瘤灶弥散受限。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肿瘤呈边缘相对锐利的等、高密度灶;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呈“握拳样”或“团块样”;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认真地分析影像表现并结合活检结果,CT、MR扫描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原发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原发性淋巴瘤19例,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均未见确切骨转移征象,行骨髓穿刺检查均呈阴性,结合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9例MRI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矢状面呈长条形,横断面呈半月形,14例向椎管外呈钻孔样生长。12例合并相邻椎骨骨质破坏,多位于椎弓附件区,其中8例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骨质破坏范围,5例伴有压缩性骨折。软组织肿块信号均匀,边界清楚,以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为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结论椎管内原发性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特点 ,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6例 ,男 4例 ,女 2例 ;所有病例均有MR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MR表现为长达数个椎体的椎管内硬膜外梭形占位 ,呈等T1或略短T1,长T2信号 ;与脊髓间可见低信号硬脊膜线 ,3例环绕脊髓生长 ,3例为偏于一侧 ,2例穿破低信号硬脊膜线侵蚀脊髓 ,1例沿神经根向椎管外生长 ;增强扫描 ,占位呈均质或略显混杂重度增强。结论 :MRI能全面观察肿块及脊髓情况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PCNSLs)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MPCNSLs的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4岁.结果 7例共21个病灶(每例发现2~5个病灶),病灶平均大小为(2.99±1.25) cm;T1WI上几乎均呈低信号(20个病灶);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等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表现为高、等信号;增强扫描仅有1例(1个病灶)无强化,其余均可见不同程度及不同方式强化.结论 MPCNSLs常规MRI平扫与增强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脑内多发特点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免疫力正常患者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23例PCNSL中,单发16例(69.6%),多发7例(30.4%),共41个病灶,幕上39个病灶,幕下2个病灶。78.0%(32/41)病灶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较大的病灶中均未见血管流空;增强后70.7%(29/41)病灶呈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明显强化,典型的出现"缺口征"、"尖角征",并靠近蛛网膜下腔;9.8%(4/41)病灶出现囊变,可见"硬环征"。病理证实均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除1例为Burkitt淋巴瘤,其余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少,核大,染色质颗粒粗,15例(65.2%)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所有病例均未见出血、坏死,钙化。结论:PCNS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的病例,常规MRI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6.
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6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平扫检查25例在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0例中17例病灶呈明显团块状增强,2例病灶轻度增强,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3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呈线样及小结节样增强,增强程度较均一.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信号强度及增强方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是指仅在脑内发现有恶性淋巴瘤,而未在其它部位发现有淋巴瘤.本病较少见,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左右.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及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均呈明显上升趋势[1].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容易造成误诊.由于淋巴瘤对放疗和化疗非常敏感,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本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淋巴瘤患者的资料,着重分析其MRI特征,结合文献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幕上9例:其中单侧颞叶2例,单侧额叶5例,脑室内1例,另有1例呈弥散性分布,病灶累及多个脑叶;位于幕下2例,均位于单侧小脑半球.11例病例中3 例为实性+囊性型,5例为完全实性型,3例为囊性+囊壁结节型.肿瘤直径从2~9 cm不等.MRI表现有一致性:(1) T1WI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或低信号;T2WI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或高信号;(2) Gd-DTPA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附壁结节肿瘤轻度或明显强化,囊壁强化或部分不强化.结论 MRI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因此对脑内节细胞胶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灌注成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R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定向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行MRI常规平扫、MR灌注成像和增强扫描.另随机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资料,用于MR灌注成像对比研究.MR灌注成像采用动态磁敏感性对比增强技术,计算每例肿瘤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比值,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原发性脑淋巴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最大rCBV比值和平均rMTT比值.结果 增强后11例脑淋巴瘤均有强化,其中7例重度强化、3例中重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2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实质部分多呈不均匀性中重度强化,肿瘤内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囊变.1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平均最大rCBV比值为2.05、平均rMTT比值为1.07;25例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最大rCBV比值为6.78、平均rMTT比值为1.04.两者之间平均最大rCB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P<0.01)、平均rMT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0.05).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具有低rCBV比值的趋势,结合其常规MRI表现,MR灌注成像可作为鉴别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