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了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病灶T1WI多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极少数呈环形强化,肿瘤坏死囊变少见,未见出血、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及1H-MRS特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及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和1H-MRS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共检出33个病灶,其MRI及1H-MRS表现具有如下特点:(1)病灶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单发或多发,境界清晰.(2)轻中度瘤周水肿,并可见"火焰样"特征性水肿.(3)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4)1 H-MRS常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降低,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缺失,并出现高耸的脂质(Lip)峰.在实性肿瘤中出现明显升高的Lip峰对诊断PCNSL具有高度特异性.结论传统MRI在PCNSL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1H-MRS表现,可以提高MRI对PCNSL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5-09经神经外科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44例的MRI表现,包括病灶数目、大小、分布、形态及增强前后MRI信号的表现.4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12~76岁,平均53岁.结果 病变部位包括脑部41例,脊髓3例.病灶可单发或多发,MRI平扫T1WI大多呈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呈环形强化.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单发或多发病灶明显实质结节状强化,尤其靠近脑脊液腔时,应考虑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描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10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底节4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1个,脑室内3个。10例病变均表现为局灶性肿块,6例边界较清楚,4例边界不甚清楚。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呈明显脑回样强化,1例中等度强化,1例(放疗后)无强化。2例有侧脑室室管膜线样明显强化。9例存在占位效应。3例瘤周重度水肿,5例瘤周中度水肿,2例瘤周轻度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当男性中老年患者发现颅内,特别是幕上深部脑白质及胼胝体、基底节区实性占位性病变,呈稍长或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时,应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4例PCNSL患者的MRI资料。14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患者行MRS。由两名资深MRI诊断医师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瘤周水肿、囊变坏死、出血及MRS等。结果1)病灶数目14例患者中单发12例,多发2例,单发病例中有2例病变跨越两个脑叶,1例病变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2)病灶分布右额叶5个,左额叶5个,左顶叶2个,胼胝体2个,左侧大脑脚1个,左侧基底节2个,左右颞叶各1个,左侧小脑半球2个;3)信号特点等T110个,稍长/长T19个;等T28个,稍长/长T211个;DWI稍高信号8个,高信号11个;4)强化特点不均匀强化3例,明显均匀强化11例,软脑膜强化3例,2例多发病例中所有病灶均明显均匀强化;5)瘤周水肿重度水肿2个,中度水肿3个,轻度水肿14个;6)出血及囊变出血2个,囊变2个。结论增强、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瘤周水肿对PCNS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S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PCNSL的MRI表现。抽取恶性胶质瘤30例、颅内转移瘤30例,共60例归为非PCNSL组作为对照。观察肿瘤部位、分布、信号、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内PCNSL好发于深部脑组织,如胼胝体、丘脑及基底节区,多发病灶多呈区域性分布;肿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甚至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周围可见“尖突征”。与非PCNS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内PCNSL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甚至与其它颅内肿瘤及脱髓鞘病变影像学表现相似,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很难区别。本文综述影像学新技术在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进一步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手术病理证实的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颅脑MRI表现,男性77例、女性73例,男∶女=1.05∶1,平均年龄53.2(28~87)岁,并复习相关临床及文献资料。结果:1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单发病灶56例(37.3%),多发病灶94例(62.7%);幕上皮质下及深部脑白质为好发部位,小脑、脑膜、室管膜也可受累。平扫大部分病灶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148例病灶可见强化。增强病灶位于脑实质的93例、可见脑室播散病灶的42例、可见硬脑膜强化的5例、累及柔脑膜的7例、累及神经的1例。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发病灶多见,MRI表现各有特点,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及规律性。全面了解并掌握MRI表现特点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终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表现。结果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3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底节区4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区1个。8例病变均表现为局灶性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6例瘤周重度水肿,2例瘤周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较为罕见,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颅内PCNSL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0例中,单发7例,多发3例,共39个实性结节样病灶。其中,位于额叶4个,颞叶10个,脑室13个,脑干2个,小脑1个,累及胼胝体9个。非实性结节样病灶若干。单发者病灶多呈实性,致密,部分内可见坏死(5个)、出血(3个),与灰质信号相比,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多发者病灶多松散,部分不成形,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常规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中除1例轻度强化外,余实质部分均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区无强化;弥漫性浸润病变呈点、片状强化。病理上所有PCNSL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学基础决定PCNSL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1)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2)肿块在T2WI上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单发病灶多呈团块状均匀强化,多发病灶呈点、片状强化。(4)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后颅窝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后颅窝PCNSL患者的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影像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共有26个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21个病灶呈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2个呈混杂稍高信号;DWI上2例扩散受限呈高信号,13例扩散稍受限呈稍高信号,1例扩散不受限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得肿瘤实质与对照侧平均ADC值分别为(0.610 ±0.092)×10-3mm2/s和(0.700 ±0.044)×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Z=-2.269),rADC为0.884±0.125.增强扫描26个病灶呈明显强化,其中12个病灶可见“尖角征”、“脐凹征”,时间一信号强度(TIC)曲线为Ⅰ型(缓升型).瘤周轻、中度水肿12例.MRS表现为病灶实质区出现高大的Lip峰.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后颅窝PCNSL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上皮囊肿(NEC)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术前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EC患者的MRI资料,并和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低级别胶质瘤进行对照分析,结合病理重点研究NEC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囊肿周围有无水肿等情况.结果 15例NEC中6例位于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2例位于脑实质内,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池,3例位于骶管内,3例为脉络膜裂囊肿.MRI确诊率达80%,误诊率为20%.位于脑室、脑池、骶管内者及脉络膜裂囊肿,囊壁菲薄,无壁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误诊率低,但有时需与蛛网膜囊肿鉴别;2例位于脑实质内者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但囊内信号复杂,误诊率高,常需与血肿及肿瘤性病变鉴别.结论 NEC最常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其MRI表现有典型特征;而位于脑实质内的NEC罕见,其MRI表现多样,无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B细胞淋巴瘤(PCNSL)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材料和方法:10例病理证实的PCNSL行磁共振常规及二维多体素波谱俭查,分析肿瘤实质、瘤周区域以及对侧的谱线,并将肿瘤实质的波谱与病理对照。结果:PCNSL的波谱表现为Cho峰升高及NAA、Cr峰的降低,1.3ppm处升高的Lip峰。瘤体和瘤周区域在Cho/Cr、Ch/NAA上有显著差异;Cho/Cr在瘤周区域2、3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瘤周区域2和对侧之间存在差异而在瘤周区域3和对侧之间无差异;1例病灶在瘤周区域3以远处仍可见异常谱线。HE染色和KP-1染色显示: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密集,细胞形态较为单一;KP-1染色显示含脂质组织细胞散在分布于肿瘤细胞间。结论:PCNSL对周围浸润达到肿瘤强化边缘外15mm处,这可能对淋巴瘤的治疗有意义,而Lip峰和脂质吞噬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且颅内者行DWI检查,椎管内者行STIR检查,分析其部位、形态、瘤周水肿、信号特点、强化程度、邻近颅骨改变等.结果 颅内病变多位于幕下,椎管内病变多位于胸段.肿瘤多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或短T2信号,肿瘤呈“黑白相间征”及“黑白反转征”是其特点,DWI多呈等低信号,多无明显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脑膜尾征”或“脊膜尾征”少见,邻近骨质受累少见,3例受压变薄.结论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MRI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3例神经源性膀胱.拟行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结果 脊髓栓系综合征57例.骨折并脊髓损伤10例,椎管内占位3例.马尾神经粘连3例。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应进行MRI检查。MRI对于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骨折并脊髓损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马尾神经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67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CT及MRI表现,其中结核性脑膜炎38例,脑结核瘤18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5例、合并脊髓蛛网膜炎6例。头颅CT对病变显示率为84.6%,病损类型有基底池渗出物、脑积水、结核瘤、脑梗塞、脑萎缩及基底池钙化等。增强CT扫描应列为常规检查。4例结核性脊髓蛛网膜炎MRI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闭塞消失、髓内外结核瘤、脊髓受压或肿胀及晚期空洞形成,此类影像表现既往国内文献无系统报道。CT及MRI各有长短,其定性价值仍需密切结合临床及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