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前的主动脉三维空间构型,以期找到预测术后假腔残留风险的指标.方法:收集经双源CTA(DSCTA)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4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资料;依据TEVAR治疗后1周DSCTA示支架周围假腔是否闭合分为假腔残留...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CT的诊断价值(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行支架置入术前CT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支架置入术及CT影像资料,分析术前CT对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作用及手术对CT的诊断要求.结果: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前行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可较准确地反映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内膜裂口、周围脏器血供等情况.根据术前CT诊断信息设计手术,8例手术成功,1例术中发现病情发展而中止手术.结论:CT可较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并为支架置入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例Debakey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CT或MR增强检查确诊。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采用彩超或增强CT检查。结果: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7个支架,1例术后支架远端出现内漏,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并发的腹主动脉瘤随访2个月无变化;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血管成像CT(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临床考虑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MSCTA扫描。随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回顾性地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SCTA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发生部位、范围、真假腔的大小与形态、受累血管分支情况以及有无合并钙化、血栓形成等。本组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 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仿真内镜技术(VE)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23例临床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均行CTA检查,并将获得的原始图像通过Analyse 7.0软件行VE重建,以观察主动脉夹层内面的影像特点。结果:23例中,A型主动脉夹层18例,B型5例。VE清晰区分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并清晰显示内膜瓣22例,占96.0%。19例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占82.6%。累及周围血管11例,占47.8%。结论:VE可直观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情况,包括真假腔大小、内膜瓣、破裂口的形状和大小及主动脉分支受累等,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提供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DSA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56例拟行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的Debal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MSCTA表现,分别测量第一内膜片裂口位置、大小,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的主动脉最大径等参数,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与DSA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达92%,MSCTA还可发现主动脉之外的其他疾病.MSCTA与DSA对内膜片第一裂口的大小及位置的测量无明显差异;对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的主动脉最大径的测量有明显差异,DSA的数值小于MSCTA.结论MSCTA可以明确诊断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同时还可发现主动脉之外的其他疾病.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各个参数的准确测量可帮助和指导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手术,可作为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前评估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表现,评价CT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CT检查15例,MRI检查14例。结果本组18例中,I型8例,Ⅲ型10例。主动脉夹层位于主动脉轮廓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显示层状密度瘤体,早期强化和显影,MRI显示主动脉夹层壁厚薄不均和信号不均质,均有破裂口。结论CT及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操作简单、安全、诊断明确,能帮助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 - 05~2009 - 12对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54±12)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J)确诊.切开左或右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随访行CT或MRI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36例无内漏,2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无患者死亡,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结论: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MSCTA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手术证实的8例SMAD的MSCTA图像,采用VR、MPR、CPR及MIP进行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管重建,总结SMAD的特征性表现。结果:8例均可显示破口,破口距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10~35 mm,夹层动脉瘤长度12~42 mm,8例均可见内膜片及真假腔,2例伴假腔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MSCT肠系膜上动脉成像能准确评估SMAD,并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晓莹  孙勇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32-1336
【摘要】目的:探讨MSCT评估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Stanford B型AAD及40例非夹层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测量并计算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指标,包括可扩张度(AD)、顺应性(AC)及僵硬度(ASI),记录两组被试AAD的范围、合并钙化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血压分级),比较2组间各项影像和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AC和ASI的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32),两组间高血压3级患者数和吸烟人数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4)。进一步对患者组中不同AAD累及范围患者的AD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9,P=0.494)。结论:利用MSCT测量Stanford B型AAD患者的动脉弹性值是可行的。吸烟及高血压3级是A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主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术前对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主动脉全程薄层增强CT扫描及血管成像,以获得主动脉夹层病变解剖学特征。在局麻下行主动脉造影,并与CT结果比较,选取支架血管型号。全麻下切开左股动脉或右股动脉,置入支架血管,封堵原发破口,重复造影检查有无内漏。术后1周及1年行CT随访,观察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假腔变化。结果:15例均获临床成功。1例见少量近端内漏,未发生其他并发症。CT随访,5例主动脉夹层消失,余者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A 65-year-old man underwent a thromboexclusion operation for management of chronic Stanford type B dissecting aneurysm in 1991. However, long-term follow-up CT scans after the operation revealed that the ascending aorta gradually enlarged and was eventually complicated by recurrent aortic dissection. The patient complained of frequent bloody sputum, whereas chest roentogenography showed no pulmonary abnormalities. Subsequent swallow esophagogram demonstrated that the upper esophagus was deviated to the right and the middle esophagus was greatly compressed by the aortic clamp. Esophageal endoscopy showed a bloody inner surface and marked swelling of the middle esophagus. The patient eventually died of massive hematemesis in 2001. We describ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unanticipated complications such as recurrent dissecting aneurysm or impending esophageal rupture. Furthermore, we discuss the cause of hematemesis and document that the aortic clamp migrated and resulted in development of a recurrent aneurysmal dissection, which in turn resulted in esophageal rupture with aneurysmal disrup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放射及超声等影像学特征,探讨梗死部位、体积与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连续收集Stanford A型AAD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45例,分别根据CTA及超声检查主动脉弓分支是否累及(累及组32例、未累及组13例)及患者生存状况(存活19例、死亡18例、8例放弃治疗)进行分组,分析其基本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统计新发脑梗死的好发部位、梗死体积及与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AAD合并脑梗死者男性占77.8%(35/45),71.1%(32/45)的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最常见于无名动脉(66.7%,30例)和右颈总动脉(53.3%,24例)。合并脑梗死者以多发病灶占73.3%(33/45),病灶体积(0.7±0.1)cm^3,最好发于基底节区(P<0.01)。主动脉弓分支累及组病死率高于未累及组[60.0%(15/25)比25.0%(3/12),P=0.046]。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梗死灶范围较大[(1.18±0.25)cm^3比(0.54±0.12)cm^3,P=0.014],梗死灶数目较多(4.40±0.53比3.00±0.33,P=0.025),额叶及基底节区梗死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AAD合并脑梗死者夹层主动脉弓部分支累及率高,脑梗死好发于基底节区,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患者围术期病死率高于未累及患者。梗死范围越大,病灶数目越多,死亡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自旋回波(SE)序列和梯度回波(GRE)电影序列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36例AD的SE序列和GRE电影序列所见,并采用双盲法对两种序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E序列和GRE电影序列对A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同,分别为97.2%、100%、SE序列和GRE电影序列均有1例假阴性诊断。SE序列和GRE电影序鲁对内膜片及内膜破口洛有其相对的优点,GRE电影序列对假腔  相似文献   

15.
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灿  周运锋  韩萍  史河水  刘永华   《放射学实践》2009,24(5):480-483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辨别真假腔;除6例假腔完全血栓化或表现为壁内血肿的病例外,其余42例均能显示破口,40例显示多发破口;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均受累及的有6例,腹腔干受累及的有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及的有10例,右肾动脉受累及的有8例,左肾动脉受累及的有15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8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3例,双侧均受累及的有8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的有10例,合并粥样硬化的有20例。结论: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16层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和评价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7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24例(88.9%)、假腔内血栓形成9例(3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真林  卢春燕  胡刚  孙家瑜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08-13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在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0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层面准值16×0.75,螺距1,重建层厚1 mm,间隔0.7 mm;碘对比剂总量按患者体重计算,CTA延迟扫描时间用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法测定;重点运用专用软件测量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所需的所有参数.结果:Ⅲ型夹层26例,单个破口23例,多个破口3例.其中8例符合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14例,其中4例符合腔内隔绝术.16-MS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00%).结论:16-MSCTA可从局部到整体对瘤体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腔内隔绝术所需的各项参数,为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术前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膜血管内支架植入(TSGP)治疗主动脉夹层对腹部血管分支血供的影响。资料与方法:24例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接受TSGP治疗,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比较其腹部主要血管分支影像学变化。结果:24例共计96支腹腔内脏主要血管分支(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右肾动脉),经术前CT、MRI与DSA资料综合判断,血流受损血管37支,其中9支为动力型受损(占9.4%);28支为静力型血流受损(占29.2%)。TSGP后血流受损的分支血管影像学显示均有不同程度血流改善,无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TSGP不仅能改善Ⅲ型主动脉夹层所致的血管分支动力型缺血,对静力型受损的血管也有明显的即时血流改善作用,但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表面覆盖法(SSD)、实时3D(RT-3D)、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多种方式重组。16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造影证实,其中2例术后进行了复查。结果:SSD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全貌,病变与分支血管的关系,但显示管腔内的情况欠佳;RT-3D图像优于其它方法的重组图像,可清楚显示主动脉壁的钙化、测量各径线参数以及多角度动态观察病变,但重组时间较长。MPR能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多方位地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并能显示主动脉旁血肿等合并症,但缺乏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立体观。CPR可连续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弥补MPR的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特异性征象,综合应用多层螺旋CT的各种重组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