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77例颞骨内球瘤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及综合治疗的效果。治疗成功率为:鼓室球瘤用手术治疗者为91%,颈静脉球瘤为78%。颈静脉球瘤的放疗效果为30%,临床有效率为65%;病变较广泛者的综合治疗成功率为60%。手术切除为根治这种病变的最佳方法,但对病变较广泛者,综合治疗较单一疗法的预后为佳。  相似文献   

2.
对位于迷路下、岩尖区和颅底附近肿瘤的手术径路迄今仍是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有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已经采用过经迷路径路、颅中窝径路或经腭-经咽径路乃至经耳蜗径路,但对上述部位的肿瘤如较大的颈静脉球体瘤,斜坡脊索瘤、胆脂瘤、癌等,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术野。这类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骨内面神经鞘瘤,手术切除肿瘤保留面神经的可能性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保留面神经的颞骨内面神经鞘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术中发现及面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部胀痛,听力下降;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位于面神经垂直段及部分颞骨外段,肿瘤包绕神经,剥离肿瘤后神经解剖结构基本得到保存,术中快速冰冻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均为HB-III级。结论对于术前没有明显面瘫的颞骨内的面神经鞘瘤,存在手术剥离肿瘤保留神经的可能,且术后面神经功能能很好保留。  相似文献   

4.
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入路侧颅底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探讨安全和彻底摘除广侵侧颅底及其相邻区的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方法。方法通过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并尽可能维护或重建颅底和颅神经。  相似文献   

5.
颧骨副神经节瘤,又叫颈静脉球瘤或鼓室球瘤,是中耳最为常见的新生物。该类肿瘤发源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副神经节细胞,通常为良性肿瘤,但可呈现出局部浸润性和膨胀性生长,远处转移仅占2%~4%。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切除瘤体是该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当肿瘤不能切除或切除不彻底时才考虑放疗。在锁骨副神经节瘤的治疗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功能恢复。肿瘤的侵犯与手术均可引起颅神经损伤,特别是晚期病例。手术的疗效不仅与肿瘤的彻底根治有关,而且与手术中出现的功能损伤有关。文章评估颈骨副神经节瘤手术切除的长期疗效,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颞骨面神经鞘瘤显微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颞骨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非参数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结果13例患者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1例同时接受了面神经重建,1例失访,接受随访者皆无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面神经功能达House-Brackman(HB)分级Ⅱ~Ⅴ。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与术前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间(r=0.925,P〈0.01)和术前面神经功能分级(r=0.712,P〈0.05)相关。经非参数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对面神经重建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面神经麻痹持续时问越长和术前面神经功能越差,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差;对于面肌已失神经支配,但仍存在面肌电图纤颤电位者,或高位面神经鞘瘤者,仍应考虑面神经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全和彻底摘除广侵侧颅底及其相邻区的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方法。方法通过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肿瘤,并尽可能维护或重建颅底和颅神经。结果62例侧颅底良、恶性肿瘤(巨细胞瘤12例、神经鞘瘤9例、骨瘤4例、骨化纤维瘤2例、颈静脉球瘤9例、脑膜瘤2例、粘液软骨瘤1例、先天性胆脂瘤2例、鳃源性囊肿3例、外耳道中耳癌14例和鼻咽癌4例),经术后随访5年或5年以上,无复发为42例(67.7%),带瘤生存为16例(25.8%),死亡为4例(6.5%,均为恶性肿瘤)。无颅内外感染、脑脊液漏或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颞骨和颞下窝联合入路适用于侵及颞骨、颅中窝、颅后窝和颞下窝等多解剖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颞骨内面神经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颞下窝进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了颈静脉球体瘤的特征与诊断,并报告了3例巨大颈静脉球体瘤采取颞下窝进路肿瘤切除术。对具体手术进路的优点.术前准备、超选栓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颞下窝进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复习了颈静脉球体瘤的特征与诊断,并报告了3例巨大颈静脉球体瘤采取颞下窝进路肿瘤切除术[1,2]。对具体手术进路的优点、术前准备、超选栓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2岁。以“伸舌偏斜1年,声音嘶哑8个月,吞咽困难6个月”为主诉于1992年5月6日入院。曾在外院以“多发性神经炎”治疗无效。体检:舌右侧萎缩,伸舌舌尖偏右。咽反射迟钝,有唾液积聚,软腭右侧活动度小,悬雍垂左偏。间接喉镜下见右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右侧胸锁乳突肌瘦小,耸肩右侧活动度小。颅底位X线平片、断层及CT均未发现病变;MRI见右侧颈静脉孔扩大,可见2.8cm×2.3cm×5.0cm之肿块,血管受压前移,肿块边界清楚,呈长柱状,枕骨大孔前缘右侧受累(图1)。诊断:右侧颈静脉孔区新生物…  相似文献   

12.
颞骨是耳的骨架。位听感觉器官位于颞骨岩部;面神经从内耳门进入颞骨,经内耳道和面神经骨管出茎乳孔;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分别穿越其同名骨管或孔窝,后组颅神经随颈内静脉下出侧颅底。这些组织在颞骨这一不大的骨结构内外密集相伴,其病理现象复杂多变,构成了多单元而又相对独立。且具备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实践的系统性学科。所以,诊断和治疗任何一种颞骨病变应有上述的基本概念。这样,诊断时才不会有顾此失彼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颞骨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骨显微外科手术@王正敏!20003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迷路径路听神经瘤手术中处理颈静脉球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由同一术者经迷路径路手术治疗的7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对颈静脉球的处理和效果。结果72例患者中颈静脉球高位的出现率为29.2%(21例)。术中所有颈静脉球均予清楚暴露。为充分显露桥小脑角,降低50例颈静脉球的高度,其中颈静脉球破裂4例,均为高位颈静脉球(3例使用双极电凝止血,1例通过止血纱布和骨蜡填塞止血)。肿瘤直径为(2.4±1.5)cm,手术全切7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72例,均未出现后组脑神经功能异常。术后一年随访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面神经功能HB-I~II 66例(91.7%),HB-III~IV 6例(8.3%)。结论经迷路径路手术中恰当处理颈静脉球,可充分显露桥小脑角,同时降低颈静脉球破裂和误伤后组脑神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颞骨原发性淋巴网状内皮细胞瘤少见,既往报道均为继发性。本文报告两例颞骨原发性淋巴组织瘤均为男性,以耳部感染、听力下降、面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经CT检查中耳及乳突有软组织致密阴影,颅底片显示骨质破坏。乳  相似文献   

17.
18.
颞骨及颈静脉孔是颅底的2个独立分区,二者解剖关系密切。内含重要结构并有重要脑神经及血管通过,且与诸多生命结构相邻。此二区的肿瘤手术治疗,目前仍为耳科医生较棘手的问题。现将我科自1980-2002年收治的61例此二区良、恶性肿瘤,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下窝径路TypeB技术在颞骨岩部巨大迷路型胆脂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例巨大迷路型颞骨岩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曾行开放式乳突根治1例,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1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后再行岩骨次全切除(保留听囊)1例,入院后5例患者均接受颞下窝径路TypeB手术切除。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显微镜下术腔无死角,检查无胆脂瘤残留。所有患者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胆脂瘤包绕,均沿胆脂瘤基质与颈内动脉壁的间隙分离干净。术后均行MR+DWI随诊1~2.5年,未见复发。5例患者术后术侧均全聋。1例面神经完整者术后H B II级;2例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患者,其中1例术后1年H B III级,另1例术后随访1年H B IV级;2例头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5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可正常饮食。结论颞下窝径路TypeB技术可以安全、彻底切除复杂的巨大迷路型岩部胆脂瘤,未引起严重并发症。但早期反复手术失败影响对相关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20.
本组大的颈静脉球体瘤10例,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31~69岁,平均54岁。6例应用手术治疗(女4、男2)。C 与 D 型各3例。2例放疗过有9、10、11和12颅神经麻痹。主要症状与体征:听力损失(100%),搏动性耳鸣(70%),平衡失调(60%),1~4条颅神经麻痹(40%)。搏动性头痛(50%)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症状。传导性耳聋(90%),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