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心房扑动 (房扑 )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室率不快时 ,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可见锯齿状F波 ,诊断不难。但当房扑呈 2∶1下传、F R恒定、心室率快而整齐时 ,F波与QRS波或T波融合 ,心电图易误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窦性心动过速 (窦速 )等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本文收集 2 8例误诊病例 ,分析房扑与室上速及窦速的鉴别要点。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为我院 19932 0 0 1年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12例 ,女 16例 ;年龄 2 36 5岁 ,平均 5 0 9岁。临床诊断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9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相似文献   

2.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是与持续性心动过速不同的一种比较良性的快速心律失常 ,而常规心电图难以描记到。本文分析动态心电图 (Holter)监测中记录短阵室速 ,并探讨其特征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 1999年 10月 ,在 82 9例Holter监测中发现短阵室速 (≥ 3次室性异位搏动连发 ) 32例(占 3.8% ) ,其中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19~ 73岁 ,平均 5 2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15例 ,肺心病 3例 ,心肌病 4例 ,高心病3例 ,心肌炎 3例 ,风心病 1例 ,其它心脏疾病 3例。1.2 方法 采用美国 BRENT WOOD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治疗9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方法和结果。方法分别行激动顺序标测法和起搏标测法,对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6例ILVT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均起源于左室间隔面,有效消融靶点处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起始点提前(34.6±8.9)m s(25~58 m s),2例IRVT射频消融成功,有效消融靶点处与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完全相同。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沈维宾 《临床荟萃》1994,9(6):272-273
我院自1987年1月~1991年12月五年期间应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32例(36例次),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初步探讨硫酸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疗效及副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6~64岁,平均41岁。原发病为:冠心病12例(AMI 6例,OMI 6例),高血压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风心病2例,先心房缺、室缺手术后各1例,预激综合征(WPW)2例,原因不明2例。36例次快速性心律失常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次,频发性室性早搏6例次,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2006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42例,现将其药物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8—60岁,临床表现为: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WHO1999标准),病程为2~18年(平均为10年)。心律失常中阵发性室上速10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0例,频发室性早搏22例,入院后心电监护、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阵发性室上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20例患者的心律失常治疗,对心电图显示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者。选用药物维拉帕米5—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或ATP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5rain,无效可重复1次,  相似文献   

6.
198 7年~ 2 0 0 0年 ,我们对有心悸与呼吸道疾病的部分患者摄 X线胸片等观察 ,发现小心脏综合征 10例 ,现就其发病特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女各 5例 ;年龄 2 0~ 5 6岁 ,平均 36 .99岁。工人 4例 ,职员 4例 ,农民 2例。出现症状后病程 :<1年5例 ,1~ 5年 3例 ,6~ 9年 2例。1.2 临床表现 心悸 10例 ,乏力 9例 ,胸闷 6例 ,头昏 4例。体位改变后的脉搏及血压明显改变 5例 ,胸痛 3例 ,心律失常3例 (其中阵发性室上速 1例、房性早搏 1例、窦性心动过速 1例 )。心电图典型改变 10例 ;左心室肥厚 1例。正位胸片心胸比值 …  相似文献   

7.
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并非少见 ,但若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 ,常易误诊误治 ,影响预后。现将我们 1990 - 0 2~ 2 0 0 2 -10收治的 2 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6 6岁 ,最小 8岁 ,16岁以内青少年儿童 11例 (5 5 % )。心动过速 (HR>12 0次 /min)病史最长 15 a,最短 6个月。呈阵发性发作者 12例 ,持续性发作者 8例。心动过速原因呈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18例 ,其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6例 ,快速型房颤 5例 ,预激综合征 3例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4例 ;呈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2例 ,均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  相似文献   

8.
自 198 7年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和方法[1] ,本文总结了我科 2 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的经验和体会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科 1994年 11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行RFCA治疗 2 40例 ,其中男 137例 ,女 10 3例 ,年龄 9~ 6 9岁 ,平均 (34± 2 6 )岁。均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史 ,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体检、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结构正常 ,术前停用各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短联律间距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42±12岁.本类室性心动过速以正常QT伴极短联律间距(平均300ms)为心电图特征,临床上反复发作晕厥,无器质性心脏病.通常对Ⅰ、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但维拉帕米治疗有效.结果:维拉帕米静脉注射能终止本类室性心动过速,用量5~39mg,平均22mg.结论:维拉帕米治疗本类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使用剂量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0.
赵传珍 《护理研究》2004,18(16):1442-1442
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预激综合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是如并发心动过速,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我院从1999年7月—2 0 0 3年12月应用普罗帕酮注射液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63例,效果较好,但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3例,男42例,女2 1例,年龄19岁~47岁,平均3 2岁,所有病人均有1a~13a心动过速发作史。心电图检查证实为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1.2 方法 观察指标:用药前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预激综合征的理想方法。我院自1998年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以来,共治疗12例预激综合征病人,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病人,男7例,女5例,年龄28-54岁,预激A型9例,B型3例。快速性心动过速时心电监测均有预激波,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惠者植入ICD,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双腔ICD 5例,单腔ICD 4例.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 J.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9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VF,ICD识别及转复或放电治疗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发作一次心房纤颤,被误诊为VT,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CRTD兼具心室再同步起搏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的症状 ,有时可致室颤而猝死 ,为了避免抗心律失常西药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我们应用中药制剂复脉口服液经过二年多的临床使用 ,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10 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其中男 64例 ,女 3 6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83岁 ,平均 5 0岁。病程1个月~ 2 5a ,平均 9 3a。对照组 10 0例 ,男 68例 ,女 3 2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5岁 ,平均 5 1岁 ,病程 2个月~ 2 4a ,平均9 5a。治疗组中 ,频发室性早搏 90例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10例。其中心肌炎 2 0例 ,…  相似文献   

14.
1996 - 0 5~ 2 0 0 2 - 0 7,笔者接诊或会诊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2 8例 ,有 2 1例静脉注射异搏定而及时终止室速发作 ,7例未转复者应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或电复律转复。部分应用异搏定转复者在以后长期随访中 ,口服该药维持治疗 ,室速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未再发作 ,现予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室速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年龄 15~ 4 2岁(平均 2 6岁 ) ,均为心动过速发作急诊就医或入院患者 ,经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X线胸片和心脏彩超等检查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血电解质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5.
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监护与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激综合征 (WPW )伴房颤(Af)是WPW中较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其发生率为 1 1 5 %~39% [1] ,当其心室率超过 2 0 0次 /min时 ,则有可能诱发室颤甚至猝死 ,因此也是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1 993年 7月至 1 998年 7月我院共收治WPW伴Af者 9例 ,现将监护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 ,1 7~ 6 6岁 ,平均 43 4岁。 7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 ,2例合并冠心病 ,Af发作间歇期心电图均有典型的WPW表现 ,Af发作时心室率在 1 5 0~2 0 0次 /min者 5例 ,>2 0 0次 /mi…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吕家瑞  滕玉红 《临床荟萃》2001,16(17):784-785
室性心律失常 (VA)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中十分常见 ,且可能是以后出现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前兆。我们采用即时心电图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技术来获得 CHF时 VA的发生情况 ,以探讨 CHF时VA的临床影响因素。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30例 CHF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6~76岁 ,平均 (5 2± 11)岁。基本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 10例 ,冠心病 9例 ,扩张型心肌病 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 ,按 NYHA心功能分级为 ~ 级。1.2 观测项目1.2 .1 记录每例患者即时心电图及 Holter。1.2 .2 同…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HCVH )是增加心律失常、猝死、心肌梗死、心衰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HCVH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其病死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增高[1] 。作者对本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12 4例高血压患者中有超声心动图和 2 4h动态心电图资料的 88例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88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性 57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8~ 84岁 ,平均 (6 2 .4±11.8)岁。其中老年组 52例 ,男性 3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6 0~ 84岁 ,平均 (6…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体表心电图 QT离散度 (QTcd)的异常延长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观察各期高血压病与 QT离散度的关系及 QT离散度的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高血压病患者 16 0例 ,其中男 98例 ,女6 2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2岁± 11.2岁。所有病例均在非药物状态下 2次以上非同日所测血压值在 14 0 / 90 mm Hg以上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 (无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 ) 4 0例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 4 0例 ,高血压病伴心功能不全 4 0例 ,高血压病伴室…  相似文献   

19.
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肺切除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较常见 ,尤以心律失常居多。我院胸外科ICU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共监护全肺切除术后病人 4 2例 ,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3例 ,发生率 30 9%。其中心律失常 12例 ,发生率 2 8 57%。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2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2 8~ 72岁 ,平均 50岁。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12例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5例 ,频发房性早搏 1例 ,频发室性早搏 1例 ,心房纤颤 2例 ,阵发性室上速 1例 ,两种以上复杂心律失常 2例。≥ 6 0岁 14例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7例 ,<6 0岁 2 8例…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 (RFCA)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然而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有 0 .4%~ 2 .0 %患者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1] :其产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预防射频消融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方法[2 ] 。我们通过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素B2 (TXB2 )的测定 ,评价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单独和联合应用对抑制射频消融时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的作用及其程度 ,从而寻求更合理的抗凝治疗。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在本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82例 ,年龄 <6 5岁 ,无其它器质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