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我院从1984-2004年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88例,复发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9例行一期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应用经前路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肺不张.在应用经后路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1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窦道形,有1例在半年后复发了脊柱结核.在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为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可以完成脊柱结核基本的外科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28例脊柱结核患者在行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和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评价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03月至2013年09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28例颈椎、胸椎、腰椎、骶髂部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和术后3年随访发现,在采取经前路手术治疗的4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肺不张,该患者在病情治愈后出院。在采取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6例脊柱结核患者中,有1例胸腰段结核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切口旁皮肤窦道,经清创换药3个月后伤口愈合;有1例腰椎结核患者在术后4个月自行停用抗结核药物,在术后半年复查时发现椎体破坏加重、结核复发。采取穿刺置管药物灌洗手术治疗的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并发症,经长期随访其病情未复发或加重。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是一种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外科疗法。  相似文献   

4.
田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48-14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年4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32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切口I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30例经随访1-2年,植骨完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7.8个71,无复发;2例患者植骨些许移位,但术后10个月融合。结论经过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脊柱结核患者预后较好,但应警惕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是较严重的骨关节疾病 ,近年发病率有所上升 ,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牧区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椎体严重破坏、脊柱畸形和神经损害。CT诊断早期脊柱结核优于X线平片 ,5 0 %以上的脊柱结核在X线平片发现椎体破坏前半年左右即可在CT显示有椎体改变 ,对脊柱结核的早期CT诊断 ,国内报道较少。搜集我院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5月经CT诊断脊柱结核 82例 ,其中 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7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为提高认识 ,将其CT表现及早期征象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82例患者中 ,男 5 6例 ,女 2 6例 ,年龄 8~ 72岁 ,平均 45 .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脊柱结核发病及诊治、预后情况。方法:综合分析近3年1026例脊柱结核临床资料。结果:脊柱结核发病率高,治愈率高,远期效果好。结论:脊柱结核可以通过合理用药、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在我区是多发病、常见病,但腰骶结核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其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现将我们自1994年~2004年治疗的325例脊柱结核的病例资料中提取共计23例腰骶结核,回顾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关节结核在我国仍为常见病,尤以脊柱结核多见。50年代倡导病灶清除病法以来,对提高脊柱结核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1974~1993年共收治脊柱结核386例,其中经手术治疗230例,从总的疗效看,并发症仍较多,特别是脊柱结核并发截瘫仍不少。手术操作及方法上仍有一些问题,不少病例不能恢复正常功能。近几年,脊柱结核发病有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手术治疗和提高疗效,本文特将我院脊柱结核手术治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脊柱结核与肿瘤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脊柱结核与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难以确定诊断的脊柱肿瘤或脊柱结核患者23例,其中证实为脊柱结核的9例,证实为脊柱肿瘤者14例;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检查,总结非典型脊柱结核特点及与脊柱肿瘤的鉴别点。结果 9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中2例x线片无变化,而MRI检查提示椎间隙及相邻椎体T2像高信号者,给予抗结核治疗痊愈;其余7例均行手术或病理确诊,经手术、抗结核治疗痊愈;其中不全瘫痪2例手术减压,病灶清除,术后抗结核治疗,瘫痪恢复。14例脊柱肿瘤中,有转移瘤5例,原发瘤9例,其中不全瘫痪3例,减压后好转。结论 非典型脊柱结核具有病史长,结核中毒症状轻,ESR值较低等临床特点。MRI及ECT检查、组织活检及诊断治疗对其诊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智  杨锴 《中原医刊》2007,34(15):32-33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4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I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0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一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是椎体感染结核菌造成的一种破坏性骨关节病,病程迁延,严重影响健康、生活及劳动能力。随病情进展,不手术不能治愈。我科自1990年~1998年7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12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8岁。全部病例符合脊柱结核诊断标准。经抗结核药物治疗3个月,手术治疗10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3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1mo正规抗痨治疗后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肋骨或髂骨行椎问植骨,部分患者绝对卧床或石膏床制动;另一部分则1期行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1~1.5年。结果37例术后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mo~2年,平均12mo。植骨块在6mo内融合,3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未融合(10.3%),治愈率89.7%。2例出现窦道,截瘫1例术后神经功能从Frankel B级恢复到D级,1例神经根性症状未恢复。单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30例中有4例植骨块松动,7例行内固定术病例未见骨块松动、脱出。结论脊柱结核按传统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均可取得食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左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椎体间自体植骨加胸腰椎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经9~12个月的严格、系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经15个月至4年,平均2.5年的随访,36例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及全身结核漫延现象,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界面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8°,治愈率达97.3%。1例手术后8个月出伤口流脓,经住院严格抗结核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术后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2例3个月后消失,1例2年后取出内固定,症状消失。2例术后6周复查各有1颗螺丝钉松动和退出现象,但不影响植骨块愈合。5例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物,局部均骨性愈合。结论 Zplate-I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满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螺钉结构及固定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结核菌培养及药敏情况,探讨CT介导的椎旁穿刺注药联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脊柱结核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长沙市中心医院结核科2005年6月-2013年9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156例。通过椎旁穿刺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耐药分析。耐药脊柱结核均采用CT定位椎旁穿刺注药联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按结核临床治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4.74%(286/1156);确诊为耐药脊柱结核82例,耐药率为28.67%(82/286);耐异烟肼(H)、利福平(R)及链霉素(S)分别为52、50和44例,占18.18%(52/286)、17.48%(50/286)和15.38%(44/286);耐多药结核(MDR-TB)23例,占阳性患者的8.04%(23/286)。初治组182例,初始耐药率为18.13%(33/182);复治组104例,获得性耐药率为47.12%(49/104);两组的总耐药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2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临床痊愈,12例转外科手术。随访1~3年,所有耐药脊柱结核患者无复发。结论  CT定位椎旁穿刺注药有利于尽早明确耐药脊柱结核的诊断;联合规范且个性化的全身抗结核药物对治愈耐药脊柱结核、预防并发症、预防获得性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左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椎体间自体植骨加胸腰椎Zo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经9~12个月的严格、系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经15个月至4年,平均2.5年的随访,36例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及全身结核漫延现象,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界面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8.,治愈率达97.3%.1例手术后8个月出伤口流脓,经住院严格抗结核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术后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2例3个月后消失,1例2年后取出内固定,症状消失.2例术后6周复查各有1颗螺丝钉松动和退出现象,但不影响植骨块愈合.5例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物,局部均骨性愈合.结论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满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螺钉结构及固定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在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中 ,脊柱稳定性的维护与重建是脊柱结核远期疗效优劣的关键。只有达到脊柱结核病变部位的稳定 ,脊柱结核才能静止至最终愈合。有临床观察表明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为脊柱稳定性严重破坏 ,影响病椎之间的骨性融合。我们应用经胸腔途径行结核病灶清除同时行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4例 ,初步观察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8月我院共收治 4例胸椎结核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17~ 4 4岁 ,平均 30 .5岁。胸椎中段 (T6~T9) 3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9年2月在我院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脊柱结核患者,分析其MRI表现及特征。结果36例脊柱结核共69个椎体受累,20例椎体变形,14例椎间盘破坏或椎间隙消失,33例见椎旁软组织影,23例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表现能早期明确脊柱结核椎体的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早期明确硬膜囊受雎隋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10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椎结核,12例胸椎结核和16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I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及治愈情况。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36个月时植骨融合。结论I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2月在我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20例,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脓肿及椎管等变化。结果:20例脊柱结核,共42个椎体受累,13例椎体变形,椎间盘破坏、消失15例,18例见椎旁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13例,2例于T2WI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表现能早期明确脊柱结核椎体的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早期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的原因,改善系统治疗效果,改进脊柱结核手术方法.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2月间收治的21例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21例复发的病例中9例术前未经严格抗痨治疗,5例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为耐药结核菌感染,2例植骨患者未遵医嘱严格卧床,过早下地活动。结论:术前规则抗痨治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规范用药,严格卧床3~6个月,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可大大减少脊柱结核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