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幽门螺旋杆菌 (HP)是引起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文献报道HP引起的原发性胃炎在儿科占 40 %~ 95 % ,并由此提出了HP相关性胃炎 (HP—G)的概念[1] 。对于此病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和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均有报道 ,而在北京市健康儿童HP—G的研究资料缺乏 ,HP感染率未见报道。为此 ,我们对北京市某校的全体学生进行了HP抗体检测 ,并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 来自北京市某学校 95 0名健康儿童。该校学生来自北京市不同的地区 ,为中小学一体、住宿制、封闭式教学的学校。居住环境 ,饮食结构均无差异。其中男性5…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沙市儿童幽门螺杆(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长沙市1890名0~15岁儿童进行Hp血清学感染状况调查,并对所有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了解Hp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长沙市0~15岁儿童Hp感染率为20.4%,其中男、女分剐为18.4%和21.9%.Hp感染率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但不均衡,以13~15岁感染率最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Hp感染率有下降趋势,但在家庭收入最高组,Hp感染率再次升高.父母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的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父母无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沙市0~15岁儿童感染率处于中等水平,Hp感染与年龄、家庭经济收入、家族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关,随年龄增长、家庭经济收入降低,Hp感染率总体趋势呈不规律升高,Hp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3.
1982年Warreh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是成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等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与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由于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吸烟、饮酒及社会活动)较少,与成人情况不尽相同,现就有关的研究概况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深圳劳务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劳务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的门诊及住院劳务工,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机检测Hp并进行问卷调查,确定Hp感染情况。结果2680例调查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67.91%,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Hp感染情况不同,深圳劳务工Hp感染率以35~45岁最高。结论深圳劳务工Hp感染率比平均感染率高,可能与饮食卫生、居住条件、卫生条件及卫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5.
开封市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开封市区无症状学前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及相关的因素。方法:对开封市480例无症状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LISA法测血清HP抗体,同时检测粪便HP抗原。结果:本地区学前儿童HP感染率35.4%,随年龄增加HP感染率有上升趋势;HP感染与平时照顾儿童的成人有胃病史;儿童有啃手指、玩具的习惯;低人均居住面积;低与成人共用餐具和襁褓中接受口嚼食物喂养有关。结论:本地区学前儿童HP仍处于高感染状态。积极防治成人的HP感染,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对降低儿童HP感染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肖丽萍,金伯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许春娣国内外许多文献均已报道与证实Hp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在儿童中也渐有报道。临床流行病研究发现儿童患者存在一定的Hp感染率,且Hp感染的患儿胃粘膜形态学改变多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分析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临床上确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319例作为观察对象,总结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不同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男女间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6.86% vs 40.00%,P>0.05).各年龄段患者Hp感染阳性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42%、67.69%和28.57%,三组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以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最高(67.69%),胃癌患者Hp感染率最低(25.00%).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应结合Hp感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在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验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HP-IgG,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抗CagA抗体以及抗VacA抗体,比较合并HP感染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与非HP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中风患者(65.0%和47.5%,P<0.05),HP感染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2.05(1.09~3.88);Ⅰ型(Ca-gA VacA )HP菌株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型,也增加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其OR及95%CI是2.29(1.08~4.85)。结论HP感染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Ⅰ型(CagA VacA )HP菌株可能在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中发挥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清热健脾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用杀菌三联疗法,治疗组加用清热健脾中药。[结果]停药4周后,幽门螺杆菌阴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法对治疗幽门螺杆菌及减少复发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儿童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慢性胃炎组、Hp阴性慢性胃炎组及Hp阳性胃镜下无损害组,比较各组的IDA指标和IDA伴发率;将Hp阳性伴IDA患儿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Hh和SF变化。结果Hp阴性慢性胃炎组分别和Hp阳性慢性胃炎组、HD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的IDA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阴性慢性胃炎的IDA伴发率均明显低于Hp阳性慢性胃炎组和Hp阳性胃部镜下无损害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b和SF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Hp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综述》2016,(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免疫紊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的ITP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ITP组),根据血清Hp抗体情况又分为Hp抗体阳性组(15例)和Hp抗体阴性组(19例);选择同期来医院的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TP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6水平。结果 ITP患儿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115.50(30.10,282.65)ng/L比37.76(8.16,62.47)ng/L;82.73(57.99,108.00)ng/L比13.52(6.64,43.53)ng/L](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8.42(0.44,18.10)ng/L比21.44(16.71,51.66)ng/L;16.65(7.16,26.72)ng/L比137.28(93.99,207.10)ng/L](P<0.01);Hp阳性组患儿IL-2、IFN-γ水平高于Hp阴性组[280.14(62.12,380.64)ng/L比50.70(20.33,150.53)ng/L;111.44(89.59,139.59)ng/L比69.51(50.54,81.36)ng/L](P<0.05或P<0.01),IL-4、IL-6水平低于Hp阴性组[2.00(0.36,7.97)ng/L比14.76(3.42,20.01)ng/L;7.47(2.30,17.07)比24.21(11.22,40.39)ng/L](P<0.05或P<0.01)。结论 IT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Hp感染时ITP患儿Th1/Th2失衡显著,临床治疗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抽血做H.pylori检测的178例患儿分析.结果 HP-IgG阳性84例,占47.19%,而84例中〉7岁的学龄儿童66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7.08%;吃饭看书或看电视、喜喝饮料、喜食香甜或油炸食品、家庭人口数、父母及照顾者有胃病史等因素与H.pylori感染有相关性(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易感,且与年龄相关,以学龄儿童为主.母亲胃病、父亲胃病及吃饭看书及电视,喜食香甜和油炸食品等因素是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粘膜炎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评价胃粘膜组织学分级对胃粘膜炎症与Hp感染判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30例慢性胃炎内镜活检及Hp检测,并对Hp检测,并对Hp感染及胃膜炎症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不同类型胃粘膜炎症Hp感染率有差异,活动性炎症Hp检出率最高;不同取材部位Hp检出率不同,依次为幽门大弯侧,胃体下部小弯侧,胃体上部大弯侧。Hp感染越重,胃粘膜炎症程度越严重。结论 Hp感染与胃粘膜炎症类型和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胃粘膜活检组织分级标准易于掌握,适合感染后胃粘膜炎症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到该院实施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于清晨口服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测定低密度脂蛋白、Hp-IgG、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同时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血脂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有20例患者Hp-IgG为阳性,所占比例为66.7%,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Hp-IgG为阳性,所占比例为3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IgG为阳性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均比阴性者高,高密度脂蛋白比阴性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研究组Hp-IgG和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之间为正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为负相关。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脑卒中之间密切相关,可经脂质代谢途径影响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儿童胃病的HP感染情况。方法 对 180例小儿纤维胃镜检查分析及 172例胃粘膜HP检测及 16 8例胃、十二指肠粘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疾病检出率为 93.3% ,其中以十二指肠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最高 ;172例HP检测者中HP阳性 6 8例 ,阳性率为 37.8% ,其中以消化道溃疡检出率为最高 ,16 8例病理活检均为轻中度炎症。结论 HP感染在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儿童胃炎以轻、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反复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75例反复腹痛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年龄、性别、喂食方式、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75例反复腹痛患儿中74例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为42.29%,其中年龄越高、男性、咀嚼喂食者、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的感染率高于其他患儿,经Logistic分析显示其均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反复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较高,且年龄、性别、喂食方式、胃病家族史、消化性溃疡及母亲文化程度均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