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插胃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本院急诊科需要插胃管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式插胃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程度及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式插胃管法能提高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程度,缩短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23-825
目的系统地研究改良式插胃管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需要插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插胃管方法,对比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为3.2±0.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不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插胃管法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胃肠减压插胃管方法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择80例胃肠减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常规插胃管方法,观察组使用经鼻插胃管时胃管前端以向下弯曲120&#176;,石蜡油润滑胃管长度1/2,插胃管成功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实施胃肠减压。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成功率、鼻黏膜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36例,鼻粘膜出血0例;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12例,鼻粘膜出血10例,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鼻粘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胃肠减压插胃管角度改变和润滑胃管长度改变可提高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少鼻黏膜损伤,提高患者接受插胃管治疗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卡因在置胃管术中进行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研究组采用丁卡因局部麻醉下插入胃管法.记录2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观察插管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有无食管刺激症状,并详细记录.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7.6%(41/42),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66.7%(2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2,P<0.01).研究组患者反应痛苦及食管刺激症状均较对照组少(x(2)=37.42,P<0.01;x(2)=40.62,P<0.01).结论 丁卡因通过对鼻和咽喉部黏膜的麻醉镇痛作用,可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压舌明视插胃管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的临床应用,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方法将5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2组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56%,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4.8%,经统计学分析,χ^2=5.9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具有用物简单、操作简便易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的特点,能准确安全插入胃管,减轻病人痛苦与不适,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卧位拉舌插鼻胃管法在老年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老年意识障碍并需留置胃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鼻胃管置入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侧卧位拉舌鼻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插管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插管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意识障碍者采用侧卧患者拉舌插鼻胃管法,可明显提高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插胃管法与经鼻插胃管法在急诊农药中毒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病人随机分为经口插胃管组70例(对照组)和经鼻插胃管组7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插管成功率、合作程度、置管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合作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鼻插胃管法抢救有机磷农药病人是可行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插胃管法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科室需要行胃肠手术留置胃管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实验组在置管前用2%的利多卡因局麻咽喉后采用屏气法插胃管,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及自行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适反应及自行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清醒能配合患者置胃管时用2%的利多卡因局麻咽喉后采用屏气法插胃管,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体现了"以人为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的临床应用,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方法将5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2组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56%,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4.8%,经统计学分析,χ2=5.9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具有用物简单、操作简便易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的特点,能准确安全插入胃管,减轻病人痛苦与不适,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插胃管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丧失后插入胃管的方法。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丧失后需插入胃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增加患者头部抬高的角度,减慢插管速度,并使用荷兰产的复尔凯鼻胃管经鼻插入。结果:两组插胃管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且颈项强直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插胃管方法可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插胃管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需要插胃管的清醒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的方法,改进组指导患者配合护士缓慢插入胃管。结果:改进组插管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呛咳发生率、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是94.17%、69.1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插胃管时采用改进后的胃管置入法,插管时间短,患者吞咽动作与操作者送胃管动作易于配合一致,恶心、呕吐出现少,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大,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法胃管置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插管,观察组按改良法插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插胃管新方法可以减少插管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刘艳  刘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10-18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置入胃管的方法,找出一种更适用于临床的方法。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插鼻胃管,观察组的患者则弃用镊子改用戴手套,并配合缓慢匀速的手法直接置入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的置管方法需要进行改进,弃用镊子改用戴手套配合缓慢匀速的手法置入鼻胃管的方法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插胃管方法的改进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插胃管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需要插胃管的清醒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的方法,改进组指导患者配合护士缓慢插入胃管.结果:改进组插管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呛咳发生率、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是94.17%、69.1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插胃管时采用改进后的胃管置入法,插管时间短,患者吞咽动作与操作者送胃管动作易于配合一致,恶心、呕吐出现少,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大,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后胃管留置困难的原因,探讨有效的置管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后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胃肠营养管导丝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对2组置管平均时间及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置管平均时间为(2.5±0.6)min,对照组为(5.3±1.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30/30),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43%(1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置导丝引导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是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两种插胃管的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将52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插胃管,实验组采用改良法插胃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法对患者食道刺激大,不易成功,需反复插管;改良法采用石蜡油浸润胃管插管法和双人操作,能减轻因部分胃管干燥对患者的刺激,患者能耐受,插管易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经鼻、经口留置胃管的优缺点。方法将84例患者插胃管时间分成两组,经口留置胃管为观察组(42例),经鼻留置胃管为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评价改良插胃管法在老年尿毒症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1例肾内科老年尿毒症吞咽障碍需要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例和改良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改良组采用改良插胃管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恶心呕吐和呛咳发生率。结果改良组1次置管成功率、2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1,χ2=4.221,均P<0.05);改良组置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271,P<0.05),置管时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5),置管费用无差异。结论改良插胃管法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 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 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