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CK-8在高血压性脑血管病不同阶段的表达和意义,在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中的差异和意义。方法: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病例135例,分为二组:缺血性卒中70例;出血性卒中65例。对照组60例。分别于发病24小时、3天、2周、4周、8周抽静脉血2ml,测定血浆CCK-8含量。结果: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第八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CCK-8明显升高(P<0.01),第二周明显降低(P<0.01),第二周到第四周无明显变化(P>0.05),第八周比第四周进一步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组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血浆CCK-8均高于出血组(P<0.05)。结论:CCK的确参与了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恢复过程,但在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深入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意义.方法 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15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h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 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均作了脑CT检查。结果(1)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者病情较重。(2)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LA)及深部白质上软化灶、侧脑室扩大;大多数同时伴有皮质的小梗死(84%)。结论Binswanger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有多发性腔隙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4.
进展性卒中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深入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意义。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0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h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意义。方法将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112例脑梗死进行分组,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加重以24 h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纤维蛋白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早发性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照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筛选出1993年5月-1996年8月收治的2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对其发病的原因及早发性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性动脉硬化、心源性栓塞、脑动脉炎是本组青年脑梗死最常见原因。早发性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烟酒嗜好、高脂血症、冠心病、TIA、卒中家族史。结论:老年人中约80%的脑卒中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而年青人脑卒中的病因则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早发性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照 1 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筛选出 1 993年 5月~ 1 996年 8月收治的 2 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 ,对其发病的原因及早发性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发性动脉硬化、心源性栓塞、脑动脉炎是本组青年脑梗死最常见原因。早发性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烟酒嗜好、高脂血症、冠心病、TIA、卒中家族史。结论 :老年人中约 80 %的脑卒中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而年青人脑卒中的病因则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循环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MRI的表现,将患者分为近段组、中段组、远端组、混合组以及单灶组、多灶组、单侧病灶组、双侧病灶组、腔隙性梗死(腔梗)组与非腔梗组;分析各组的危险因素.同时与同期住院的前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结果 21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为76.9%、糖尿病为36.6%、高脂血症为30.1%、既往有卒中史为26%、心脏疾病为22.2%;近段病变为6%,中段病变为24.5%,远段病变最高为49%;近端组的平均年龄[(57.92±12.81)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高脂血症发生率(61.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既往卒中史在多病灶组、双侧病灶组及腔梗组中明显高于单病灶、单侧病灶及非腔梗组(均P<0.01),而高脂血症在单病灶组中高于多病灶组,单侧病灶组高于双侧病灶组(均P<0.05).后循环梗死组平均年龄[(69.42±11.25)岁]大于前循环梗死组[(65.93±11.22)岁](P<0.01);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发生率高于前循环梗死组(分别为20.7%、16.9%、14.6%)(P<0.05~0.01),而吸烟率(18.5%)低于前循环梗死组(38.5%)(P<0.01).结论 后循环梗死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既往卒中史.与前循环梗死组相比,后循环梗死组年龄较大、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9.
脑微出血与脑卒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卒中患者83例,分为脑缺血组(43例)和脑出血组(40例),以同期住院的50岁以上非脑卒中患者设立对照组(32例)。采用T2加权梯度回波MRI观察各病例脑微出血、卒中病灶、腔隙性梗塞以及白质疏松情况,同时记录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以及阿司匹林使用史。结果微出血在缺血组和出血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4.9%、75.0%,对照组9.4%。各组微出血均最常见于基底节区。微出血与高血压、卒中病史相关(P〈0.01),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及使用阿司匹林无关(P〉0.05)。微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腔隙性梗塞、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相关(P〈0.01)..微出血在卒中病灶区域同侧或对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组微出血在卒中病灶区域的分布率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微出血与脑卒中.特别是与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对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448例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目的探讨症状性癫痫的病因及不同年龄段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对448例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因特点进行分析。癫痫的诊断以ILAE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20岁以下起病者58.2%。病因分析显示脑外伤16.3%、脑血管病15.2%、颅内感染14.1%、脑内软化灶10.7%、脑发育不良10.5%、围产期损伤8.1%、海马硬化5.4%、脑肿瘤4.9%、其他为15.0%。进一步研究表明20岁以下的患者以脑发良不良、围产期损伤、颅内感染、海马硬化多见,而20岁以上患者以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血管病多见。结论症状性癫痫常见的病因依次是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内软化灶、脑发育不良、围产期损伤、海马硬化和脑肿瘤等,且不同年龄段病因的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数据库研究的方法学及基线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对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影响。方法调查记录表设计参照美国NINDS使用的卒中数据库研究方案,结合国情修改而成。参加单位技术人员经统一培训。结果七家医院共收集脑卒中1000例,其中完全性卒中944例,TIA56例。脑出血占23.4%;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6%,动脉硬化性梗塞占52.1%。各类卒中几乎均为男性多于女性,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但发病年龄偏低,且女性为多,占59%。脑梗塞发病后在24小时内就诊者仅占约五分之一。糖尿病、心脏病、TIA病史在缺血性卒中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甘油三酯水平缺血性卒中组明显为高。结论高血压在导致各类卒中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糖尿病、心脏病、TIA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甘油三酯增高可能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60岁)癫痫的病因、临床及脑电图表现与其它年龄组的癫痫不尽相同。本文就48例老年人癫痫资料进行分析,以观察其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近几年我院神经科住院病人,男对例,女18例,年龄60~73岁,平均历.6岁,全部病例在60岁以前均无癫病发作史。1.2病因①脑血管病力例,其中脑梗死16例(多发性脑梗死8例),脑叶梗死5例,腔隙性脑梗死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胜出血2例;②脑肿瘤8例(其中转移性肿瘤1例,脑膜瘤3例,胶质瘤3例,听神经瘤1例);③脑囊虫病8例;④脑萎缩4例,其中高血压脑动脉硬…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卒中病人中有25~30%发生失语。经治疗后,25~50%的卒中病人能恢复他们原来的生活。我们共观察70个失语病人(40个男性,30个女性),均在卒中时起病,大多数病人(51人),年龄在60~80岁。卒中的病因,25人为原发性高血压,17人为动脉硬化并有高血压,24人为动脉硬化及脑动脉硬化,4人为风湿病。失语状态中19例为出血性卒中,51例为缺血性卒中。病人情况良好时,言语恢复锻练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开始。病人一般情况较重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通过5例病例报告及检索32篇国内相关文献,共33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符合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例786例,男:女之比为1.97:1;29组共700例报告了1469个血肿发生部位,基底节区678个血肿(46.15%)、脑叶461个(31.38%)、丘脑150个(10.21%)、脑干108个(7.35%)、小脑70个(4.77%)、其它2个(0.14%);20组共469例进行了CT分型,幕上型最为常见,为328例(69.94%);混合型次之,112例(23.88%);幕下型29例(6.18%),相对少见;29组共661例报告了血肿数目,2个血肿586例(88.65%),3个血肿61例(9.23%),4个以上血肿占14例(2.12%);33组共786例进行了出血原因分析,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占绝对优势(591例,75.19%),可能及确诊脑血管淀粉样变54例(6.87%),血液病17例(2.16%),抗凝溶栓治疗15例(1.91%),脑血管畸形14例(1.79%),瘤卒中10例(1.27%),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0.25%),烟雾病2例(0.25%),梗死后出血1例(0.13%),不明原因80例(10.18%);33组共786例急性期总体死亡率为39.31%;9组共249例进行了CT分型及死亡报告,幕下型死亡率最高,为76.47%,混合型为66.67%,均明显高于总体死亡率(39.31%);幕上型最低,为33.13%,稍低于总体死亡率(39.31%).结论 AMCH病因复杂,多为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所致,不可忽视少见原因,且不明原因比例较高,有进一步确诊空间;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尤其是累及后颅窝;DSA有不可替代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脑梗死在临床中并不鲜见,本文就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作一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患者来自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科住院患者,共248例,其中男性167例,女性81例,表现为脑梗死,年龄18~45岁(含45周岁),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分类标准.对于因为反复梗死,出现并发症或者入院行DSA检查的患者,末次住院情况纳入研究.排除标准:检查发现静脉梗死,创伤或者心脏手术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头部MRI检查排除脑梗死的TIA患者.  相似文献   

16.
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头CT与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头CT与DSA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120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6例、脑叶出血22例、脑室出血15例、基底节区出血7例;DSA异常93例,异常率77%,以动脉瘤最常见(46%),动静脉畸形(AVM)次之(23%),烟雾病较少(6%)及其它异常(3%)。在SAH中动脉瘤占显著优势(64%),而在脑叶及脑室出血中AVM多见(分别为59%、40%)。年龄≥40岁组动脉瘤的发生率是<40岁组的2.4倍,相反<40岁组AVM的发生率是≥40岁组的6.4倍。结论 SAH的病因多为动脉瘤,而脑叶出血或脑室出血以AVM多见。对非高血压性幕上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是鉴别血管病因的重要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包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CT、病理和临床检查,对47例病人进去观察分析。结果 AMCH占同期脑出血病人的3%。主要病因为高血压(77%),淀粉样脑血管病(4%),脑血管畸形(4%),瘤卒中(2%),白血病(2%),原因不明5例(11%),出血发限部位依次为基底节(51%),脑叶(39%),脑干和小脑(各5%)。按出血部位将其上脑蚌 型、小脑幕下型和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近些年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工作中,不断遇到年龄>60岁,首发症状均为癫的42例患者。就此我在年龄组、病因、临床、脑电图、CT对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男25例,女17例,发病年龄60~80岁,平均69岁,全部病人均排除在60岁以前有癫发作史。1.2病因(1)脑血管病22例(52.3%),其中脑梗死15例(多发性脑梗死8例,脑叶梗死5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高血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2)脑肿瘤8例(19%);  相似文献   

19.
已知血小板糖蛋白Ⅱ_b/Ⅲ_a(CpⅡ_b-Ⅲ_a)作为一种膜受体与急性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有关,但未见它与青年人卒中关系的研究报道。作者通过一个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对GpⅢ_a的P1A2多态性与青年妇女脑梗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病例组65例,平均年龄15~44岁的妇女,均为美国Baltimore-Washington地区经神经科医生诊断的首次脑梗死出院患者:分为两个亚组:①已明确患有很可能导致卒中的病因的患者18例,这些病因包括动脉硬化、心源性栓塞、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血液疾患等。②未检查出上述病因的患者47例。对照组122例为无卒中史妇女,在年龄分布、居住地区与病例组相同。 每个对象均采血测定P1A2等位基因和胆固醇水平,并面对面调查其年龄、种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状况等已知的卒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胼胝体卒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胼胝体卒中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多广泛,且常与其他部位梗死合并存在。精神智能障碍是胼胝体梗死突出的临床特征。胼胝体出血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预后差。对病灶较大的胼胝体梗死或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合并脑血管解剖的异常、烟雾病以及脑先天畸形的可能。结论胼胝体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胼胝体卒中的诊断主要依据CT、MRI,后者更加准确和特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