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制皮瓣的概念是通过将知名血管或含知名血管的筋膜、肌肉等组织移植于本来没有知名血管部位的某一层次,或者将游离皮片移植于含有血管束并有丰富血运的筋膜、大网膜等组织上,通过重新血管化形成的轴型皮瓣。我们在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将离体的足跟或手掌修剪后移植在阔筋膜瓣上,形成足跟或手掌预制皮瓣,成活后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吻接血管神经,使离体的足跟或手掌再移植回原位,充分利用了自体组织,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预构皮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预构皮瓣的概念 预构皮瓣(Prefabricated Skin Flap)广义的概念是:在皮瓣形成或/和转移之前,按一定的设计,通过手术预先将皮瓣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其满足一定的功能和外观要求,便于器官组织的修复和再造,更好的恢复器官组织功能和形态.预构(Prefabrication)一词最早由Bakamjian和Holbrook于1973年用带蒂皮管转移重建食道时描述.1994年Prifag提出:将血管植入形成的轴型皮瓣称为预构皮瓣(Prifabricated);而将皮瓣中加入软骨、骨等称为预置(Prelamination).我国学者同意Prifag的观点:预构皮瓣是通过将知名血管或含有知名血管的筋膜、肌肉等组织移植于本来没有知名血管的部位的某一层次,或将游离皮片移植于含有血管束并有丰富血运的筋膜、大网膜等组织上,通过重新血管化形成的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3.
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0~1991年收治外伤性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颅骨外露9例,分别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游离皮瓣或轴型皮瓣转位结合皮片移植修复。讨论了修复时机、修复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认为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全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可取方法,而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颅骨外露的方法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4.
我科1980~1991年收治外伤性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颅骨外露9例,分别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游离皮瓣或轴型皮瓣转位结合皮片移植修复。讨论了修复时机、修复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认为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全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可取方法,而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颅骨外露的方法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5.
自 15世纪意大利人AntonioBranca应用上臂皮瓣行鼻再造算起 ,自体组织瓣移植的历史已有 5 0 0余年 ,更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10 0 0年的古印度时期。但多种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则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 ,盛行于 80年代 ,近 2 0年来由于显微外科和显微解剖的出现与发展 ,使组织瓣移植技术获得划时代的发展。目前 ,组织瓣的种类已从皮瓣发展到筋膜瓣、肌瓣、肌皮瓣、骨瓣、骨皮瓣、筋膜皮瓣、骨肌皮瓣、肠瓣、大网膜瓣等 10余类。已发掘的各种组织瓣的供区已达 10 0余处 ,手术方法已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说 ,自体组织瓣移植术已进入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肢组织移植后供区创面处理的方法,为减少供区并发症提供新思路。方法 36例患者应用各种组织移植进行了肢体的修复与再造手术,所有患者在进行组织移植的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减轻或修复供区继发损伤。其中3例大趾甲皮瓣和2例足背皮瓣创面采用次要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5例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采用同侧腹股沟皮瓣逆转修复,3例大趾腓侧皮瓣供区采用第一跖背动脉皮瓣逆转修复,3例足背复合第2趾移植采用外踝上皮瓣逆转修复,7例肌瓣和筋膜瓣移至受区后表面植皮,供区直接缝合,13例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分离血管蒂时,保留皮神经在原位。结果所有治疗原发和继发损伤的移植皮瓣均成活,应用带蒂或游离肌瓣、筋膜瓣加表面植皮者,3例植皮完全成活,4例植皮大部成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区及其以远感觉接近正常。结论四肢组织移植后供区继发损伤的处理值得重视,在治疗原发损伤的同时,采用各种方法修复或减少供区损伤,是降低供区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修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科1980-1991年收治外伤性或颅面部肿切除后头皮缺损颅骨外露9例,分别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游离皮瓣或轴型皮转位结合皮片移植修复。讨论了修复时机,修复方法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认为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可取方法,而吻合血管的游离大网膜移植修复颅骨外露的方法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8.
有关皮瓣移植的讨论意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有关皮瓣移植的讨论意见范遗恩一、有关皮瓣名词概念皮瓣是带蒂移植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层所构成的组织块,它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官或深筋膜。皮瓣设计和切取的基础是移植皮肤之血管分布和血液供应。因而皮瓣应有一个与供区相连内含供应血管的蒂或有与受...  相似文献   

9.
预构皮瓣是按治疗的需要,不受血管分区限制,将非轴型皮瓣供体人为地转化成为轴型皮瓣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没有轴型血管的供区先用手术的方法将知名的血管移植于其下,或将皮片移植于含有丰富血管的组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血管化后,再按轴型皮瓣移植,大大地增加了皮瓣的面积,改变了皮瓣的厚度,丰富了手术的方式。预构皮瓣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新技术,解除了局部原有的解剖结构对皮瓣设计的束缚,创造出所需的皮瓣和复合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拓宽了重建外科的治疗手段,提高了因创伤、烧伤及外科手术切除而造成缺损的治疗能力…  相似文献   

10.
耳后皮肤质地柔软,色泽接近面部,血供丰富,较为隐蔽。耳后筋膜易分离,血供相对恒定,可利用范围大。耳后皮瓣作为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可利用颞浅动脉为血管蒂,可触及范围广。耳后组织丰富,层次明晰,可移动性强,可用作单纯皮肤移植、耳甲腔软骨移植、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分支为蒂的回流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回流软骨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附加乳突区筋膜瓣等修复临近或面部其他部位缺损及畸形[1]。因此对于耳区组织的血供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自15世纪意大利人Antonio Branca应用上臂皮瓣行鼻再造算起,自体组织瓣移植的历史已有 500余年,更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古印度时期.但多种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则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近20年来由于显微外科和显微解剖的出现与发展,使组织瓣移植技术获得划时代的发展.目前,组织瓣的种类已从皮瓣发展到筋膜瓣、肌瓣、肌皮瓣、骨瓣、骨皮瓣、筋膜皮瓣、骨肌皮瓣、肠瓣、大网膜瓣等10余类.已发掘的各种组织瓣的供区已达100余处,手术方法已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说,自体组织瓣移植术已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成为整形外科与修复重建外科修残补缺、改善外形、重建功能的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动物模型上探索岛状筋膜瓣诱导预制扩张皮瓣的存活和血供建立时限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大白鼠的侧胸腹形成以侧胸血管为蒂的岛状筋膜瓣 (1.5cm× 2 .0cm) ,经皮下转移至背部 ,其下埋置扩张器 ,扩张完毕后 ,形成以筋膜瓣血管蒂为载体的预构扩张皮瓣 ,观察皮瓣的成活 ,并行微血管照影 ,了解且扩展可促进微血管的再生微血管构建情况。结果 岛状筋膜瓣的血管与皮肤血管网在 3周后即建立了良好的吻合 ,预构皮瓣建立了丰富的血供 ,且扩展可促进微血管的再生 ,预构皮瓣的长宽可比筋膜瓣大 2 .5~ 4.0倍。结论 皮肤扩张的同时应用岛状筋膜瓣预构的轴型皮瓣能建立起丰富的血管网 ,以筋膜瓣血管为蒂移植安全 ,较传统扩张或随意皮瓣应用更灵活 ,可将岛状或游离皮瓣作远位移植 ,且皮瓣更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动物模型上探索岛状筋膜瓣诱导预制扩张皮瓣的存活和血供建立时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白鼠的侧胸腹形成以侧胸血管为蒂的岛状筋膜瓣(1.5cm×2.0cm),经皮下转移至背部,其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形成以筋膜瓣血管蒂为载体的预构扩张皮瓣,观察皮瓣的成活,并行微血管照影,了解且扩展可促进微血管的再生微血管构建情况.结果岛状筋膜瓣的血管与皮肤血管网在3周后即建立了良好的吻合,预构皮瓣建立了丰富的血供,且扩展可促进微血管的再生,预构皮瓣的长宽可比筋膜瓣大2.5~4.0倍.结论皮肤扩张的同时应用岛状筋膜瓣预构的轴型皮瓣能建立起丰富的血管网,以筋膜瓣血管为蒂移植安全,较传统扩张或随意皮瓣应用更灵活,可将岛状或游离皮瓣作远位移植,且皮瓣更薄.  相似文献   

14.
将知名血管束或含知名血管的小组织瓣 ,移植入随意皮瓣中 ,两者愈合血运沟通后构成新的轴型皮瓣称为预构皮瓣。1 预构皮瓣的原理沈祖尧[1,2 ] 将血管束埋植于供区 ,造影发现 :1~2d植入的血管束旁有造影剂溢漏现象 ,随时间增长 ,植入血管旁的微小血管显影越来越多 ,先是围绕血管纵向排列的较多 ,随后可见垂直向皮瓣真皮发出更小的血管分支 ,2~ 3周贯通整个皮瓣 ,4周达高峰。植入血管与皮瓣间建立血液循环联系有两种情况 :①新生血管与皮瓣原有血管的相互吻合、沟通。②新生血管生长、蔓延并形成网状系统 ,单独支配整个皮瓣。Valaur…  相似文献   

15.
创伤外科治疗中,各种带蒂岛状皮瓣、筋膜瓣的应用文献已有报道,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需多次手术的带蒂随意皮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岛状皮瓣有知名血管蒂与供区相连,可修复邻近或稍远处的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而又简便易行,我们在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的基础上,自1986年以来,对45例手、踝部、足跟、足背、胫前、胸壁及头部的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介绍面颈部严重皮肤缺损依据创面部位、形状和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Ⅲ~Ⅳ度颏颈粘连,在切除瘢痕的同时颏部掀起皮下组织筋膜瓣,翻转缝合加长颏突,颌颈角加深,再选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肿瘤切除或Ⅲ度烧伤创面修复时,采用组织量较多的股前外侧皮瓣或胸大肌皮瓣移植,面部的游离皮瓣移植均以颈外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为供血动脉,并采用横切口端侧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79年2月至1984年3月,对12岁以下患儿13例进行了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4例。最小6岁,最大12岁。在13例中,游离肌皮瓣移植6例,游离足趾移植5例,游离血管神经移植1例,游离大网膜移植1例。在6例游离(肌)皮瓣中切取带血管神经的前臂皮瓣4例,其中1例修复足跟及趾骨头处皮肤缺损,2  相似文献   

18.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爆炸伤引起的手部组织缺损6例均获成功。于急诊清创后3~7天,再次扩创,同时行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4例)和小腿外侧皮瓣(2例)移植修复。作者介绍了用一块皮瓣,在中部去除皮肤,保存皮下及筋膜组织,一次修复手掌及手背洞穿性缺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带蒂皮瓣可以是血管蒂,也可以是筋膜蒂。血管蒂皮瓣常存在静脉回流问题,而筋膜皮瓣由于没有知名血管,切取的面积有限。逆行岛状皮瓣是以知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为蒂(如桡动脉、胫后动脉,甚至皮神经营养动脉)而形成的岛状皮瓣,皮瓣利用远端的动脉吻合支、动脉弓或动脉环而逆行供血。皮瓣的存活受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两个因素影响,静脉回流尤为重要。临床上,  相似文献   

20.
介绍面颈部严重皮肤缺损依据创面部位、形状和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Ⅲ-Ⅳ度颌颈粘连,在切除瘢痕的同时颏部掀起皮下组织筋膜瓣,翻转缝合加长颏突,颌颈角加再选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肿瘤切除或Ⅲ度烧作创面修复时,采用组织量较多的股前外侧皮瓣或胸大肌皮瓣移植,面部的游离皮瓣移植均以颈外动呈甲状腺上动供血动脉甲太腺动脉供血动脉,并采用横切口端侧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