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鼻咽癌活检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组织、外周血血白细胞EBV基因组分布及与NP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6例NPC,4例癌旁及14例慢性鼻咽炎鼻 组织吸外周血白细胞中EBV DNA。同时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清VCA-LgA。结果:1.NPC、癌旁及鼻咽炎组织EBV DNA无明显差异。2.NPC与鼻咽炎组外周血白细胞EBV DNA有明显差异,P〈0.05。3.NPC与鼻咽炎组血清VCA-Ig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LSAB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C10和DO-1对30例喉鳞癌及10例对照组(声带息肉)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p5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1)喉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PCNA-Lls16%~92%),强阳性率为36.7%(11/30),对照组6例阴性,4例弱阳性表达(PCNA-LIs〈1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头颈部鳞癌及相关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春作为头颈部鳞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及15例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中,27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84.4%;15例癌旁组织中5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33.3%。有淋巴结累及者端粒酶阳性率(86.7%)高于无淋巴结累及者(82.4%),低分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LSAB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C10和DO-1对30例喉鳞癌及10例对照组(声带息肉)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p5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发现:1)喉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PCNA-LIs16%~92%),强阳性率为367%(11/30),对照组6例阴性,4例弱阳性表达(PCNA-LIs<1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p53蛋白在喉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67%,对照组全部阴性,有显著差异(P<005)。3)在喉鳞癌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型、T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005),与淋巴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P<005)。4)PCNA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提示:1)喉鳞癌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53基因突变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2)检测PCNA和p53蛋白有助于喉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帮助治疗决策及判断预后。3)p53对PCNA有调节作用,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理和寻找防治对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1992年上半年获取的55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癌(NPC)的活检存档标本,用15例正常人鼻咽部组织蜡块作对照。所有标本作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测定P蛋白的表达。并对所有NPC患者进行5年随访。结果表明,P蛋白在鼻咽部正常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鼻咽部低分化鳞癌阳性率为70.9%,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72)。Ⅰ-Ⅱ期、Ⅲ期和Ⅳ期NPC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80.0%、60.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w=8.3050,P=0.0473);T1-T2、T3和T4期NPC的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72.2%、4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w=15.34,P=0.0394);无颈淋巴结转移与有颈淋巴结转移组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70.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Kw=6.2793,P=0.0557);P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68.1%,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r=0.4775)。通过本实验提示: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P15蛋白丢失的参与;P15蛋白表达可作为NPC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对124例喉不同病变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共同引物和多重引物PCR的方法,进行HPVDNA检测。用共同引物PCR检测HPV_(6,11,16,18,31,33,35,42,58)九个型别的感染,阳性病例再用多重引物PCR进一步分型。结果,①喉癌组:HPV感染的总阳性率为49.1%,其中HPV_(18)型阳性率15.8%,HPV_(16)型为12.3%,HPV_(16)和_(18)双重型感染为5.3%,HPV_(6/11)和_(18)型混合感染为3.5%,其它型为12.3%。②颈转移淋巴结组:总阳性率为21.4%,其中HPV_(16)、HPV_(18)及HPV_(16)和_(18)双重型感染各为7.1%。③癌前病变组:HPV感染阳性率为11.1%,为HPV_(6/11)和_(18)型混合感染。④声带息肉组:阳性率7.1%,为HPV_(6/11)型感染。⑤癌旁及癌周正常喉组织:均为HPVDNA阴性。本文对HPV在喉癌中致病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EB病毒核抗原(EBNA)A亚型特异性引物作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A),同时用A、B亚型DNA片段和Bam-W片段为探针,与鼻咽活检组织DNA作打点核酸杂交(简称DBH-A、DBH-B和DBH-W)。DBH-B结果全部阴性,PCR-A、DBH-A和DBH-W检测的阳性率,31例鼻咽癌分别为83.9%(26/31)、74.2%(23/31)和80.6%(25/31);33例非鼻咽癌分别为15.2%(5/33)、69.7%(23/33)和42.2%(14/33),其中25例慢性鼻咽炎分别为12.0%(3/25)、92.0%(23/25)和40.0%(10/25)。鼻咽癌组与非癌组和慢性鼻咽炎之间,PCR-A阳性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1),可作为区别鼻咽良恶性病变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这为鼻咽癌的病毒发病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也使将来用PCR早期诊断鼻咽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蛋白酶ICH-1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46例鼻咽癌组织中ICH-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46例鼻咽癌中16例ICH-1L阳性,22例ICH-1S阳性,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78%,ICH-1L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42%,ICH-1S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84%,较良性鼻咽上皮增加。46例鼻咽癌细胞PCNA增殖指数为498±72%,较良性鼻咽上皮增加,PCNA表达与癌细胞分化有关。结论:蛋白酶ICH-1异常表达可能与鼻咽上皮癌变有关。PCNA可作为反映鼻咽癌细胞分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EB病毒(EBV)潜伏感染的关系。方法: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6例NPC、12例慢性鼻咽炎症粘膜(CINE)分别进行MDM2mRNA、MDM2蛋白、p53蛋白及EBV-DNA的检测。结果:46例NPC中,14例mRNA及MDM2蛋白高表达,38例为p53蛋白阳性,43例为EBV-DNA阳性,12  相似文献   

10.
最近报道认为,采用单克隆抗体法,测定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助于肿瘤恶性度和预后的判定。活检声带病变和癌标本61例,男58例,女3例。其中声带粘膜增生9例;异形性轻度改变12例,中度改变10例,重度改变8例;声带息肉8例;鳞癌(SCC)14例。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制成4Pm切片,进一步处理后,分别行PCNA和MIB-1抗体免疫染色。于显微镜下,随意观察扁平上皮基底层至表层1000细胞,胞核呈现褐色染色者为阳性。结果发现,PCNA指数和MIB-1平均阳性率(%):声带息肉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1.
喉癌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56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喉癌组织均经病理证实,喉癌旁粘膜组织中有正常喉粘膜4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结果: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1.07%(51/56),正常喉粘膜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喉粘膜的阳性率分别为9.76%(4/41)和33.33%(5/15),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癌旁上皮端粒酶活性阳性的9例患者其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阳性。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喉癌分子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人鼻咽癌中CD_(44V6)蛋白产物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蛋白产物在人鼻咽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和其它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3例低分化鼻咽癌和12例慢性鼻咽炎上皮进行蛋白产物的检测。结果: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慢性鼻咽炎组中为5/12(41.7%),在鼻咽癌组中58/73(79.5%),两组比率有明显差异性,颈淋巴结转移组CD44V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5例(41.7%)慢性鼻咽炎上皮蛋白表达均在基底层。CD44V6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周围组织浸润无关。  相似文献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RF1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EB病毒编码的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ARF1基因与鼻咽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BARF1基因在鼻咽癌、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及慢性鼻咽炎病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ARF1基因在鼻咽癌、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及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4.4%和80%,三者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BARF1基因的相对表达强度中位数为11.87,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为0.07,慢性鼻咽炎组织为0.02。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与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及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强度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F1基因在各种组织中存在着普遍的表达,而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着较高的表达强度,提示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细胞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PI3Kp85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I3Kp85在57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 MOD),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PI3Kp85在鼻咽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而在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p85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病灶大小及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I3Kp85蛋白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蛋白酶因子Xa(FXa)的效应蛋白酶受体-1(EPR-1)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PC组织、癌旁交界组织各42例及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组织30例中EPR-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Ki-67代表细胞增殖指数(PI);用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R-1在NPC的组织、癌旁交界组织、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0.5%、10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AI呈正相关(r=0.551,P〈0.01),与PI呈负相关(r=-0.338,P〈0.05)。结论:EPR-1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为以Survivin为靶向的NPC治疗开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组织中EphA2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中EphA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新生血管生成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NPC和2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EphA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phA2的表达与NPC临床病理特征和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EphA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鼻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伴有Kazal域的富含半胱氨酸的逆转诱导蛋白(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RECK)基因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原发性NPC(颈淋巴结转移组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各30例)、10例NPC颈部转移淋巴结(metastastic lymph node,MLN)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chronic nasopharyngitis tissue,CNT)中RECK mRNA的表达,并对NPC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CNT、NPC和MLN中REC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7/20)、26.7%(16/60)和30.0%(3/10)。与CNT比较,NPC和MLN中RECK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PC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REC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和40.0%(12/3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PC原发灶中RECK低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与颈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治疗后5年生存期有关(P均〈0.05)。结论 RECK基因低表达可能与NPC的进展有关,它可作为评估NPC颈淋巴转移、复发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改进的PCR—TRAP法对36例头颈部肿瘤组织、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分别进行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结果:3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有32例(88.9%)阳性表达,癌旁组织有4例(11.1%)阳性表达,正常组织有l例(2.8%)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端粒酶活性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不呈线性相关,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阳性病例的端粒酶定量水平较肿瘤组织低。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分子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鼻咽癌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增加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指标,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AS-SP法及图象分析技术,对82例鼻咽鳞状细胞癌和25例鼻咽粘膜炎症组织标本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PCNA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根据PCNA阳性细胞计算的鼻咽癌细胞增殖指数与鼻咽癌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②图像处理检测的PCNA表达量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